善用“冗餘”思維,構建人生的安全空間

01 什麼是“冗餘”思維

關於什麼是“冗餘”思維,我想先從一個故事入手。

上個世紀60年代的美國,有一家在當地比較有名的醫院。大家都比較認可這個醫院,因此醫院平常非常的忙碌。

這裡的主治醫生們總是加班,總有做不完的手術在等著他們。原來安排好好的手術計劃,總是被突如其來的急需手術的病人全部打亂。

這成為了一種常態。結果就是每天病房總是不夠用,病人也總是需要排隊。醫生們也無休止地加班,大家整天疲於應對,苦不堪言。

針對這個問題,全院上下不僅開會討論,還拿出了具體解決方案:通過增加更多的醫療器械和病房來應對。

令人意外的是,忙碌、加班和排隊的情況依然沒有改觀。於是醫院上下更加重視這個問題,副院長親自帶頭分析問題的原因。

經過仔細分析和觀察,結果大家發現,之所以會導致無休止的加班,原來是因為總有計劃外的病人手術打斷原來的手術計劃和安排。本來安排好的手術總是被意外的手術延期,意外來的病人手術越多,延期越嚴重,結果就是整個計劃全盤被打亂,所有的主治醫生和護士都在疲於救火,變得更忙碌了。

問題的關鍵已經找到了,醫院針對這種情況是如何破解的呢?

事實上,方法非常簡單。只需要在現有的病房數量下,留出一間專門用來應對突如其來的病人。這樣的好處是,原來的手術計劃不會被打亂,可以照常安排和執行。

這樣的一個簡單方法就解決了主治醫生整天加班的問題,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這個問題的解決思路就是“冗餘”思維。通過建立一個應對意外情況的冗餘空間,讓一切變得更加有序和高效。

所謂“冗餘”思維,說的通俗點就是留有餘地。當你留有餘地時,一旦遇到突發情況能夠給自己留出安全空間應對。

“冗餘”思維在工程學中也有重要應用,它是一種基本工程學原理性知識。工程師在設計橋樑時,通常都會給它一個後備支撐系統以及額外的保護性力量,以防止倒塌。

在生活中,這種工程學中建立後備系統的“冗餘”思維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思想。

02 投資中的“冗餘”思維就是安全邊際投資原則

善用“冗餘”思維,構建人生的安全空間

格雷厄姆


事實上,“冗餘”思維在投資領域有其專有名詞,叫做“安全邊際”。

“安全邊際”一詞是證券投資之父“格雷厄姆”,也就是巴菲特的老師最早提出的。後來被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等廣泛使用,成為了價值投資領域人盡皆知的重要概念和投資原則。

對於“安全邊際”的理解,按照格雷厄姆的話說就是指股票價值被低估,其股價遠低於股票的內在價值。也就是價值與價格相比被低估的程度,就是投資中所說的 “安全邊際”的概念。

舉例來說可能更好理解,假設某隻股票價值為16元,而目前市場給出的價格是10元,那麼安全邊際就是6元。安全邊際越大,認為這隻股票越被低估,購買後虧損的風險就非常小,因為你有了一定的安全空間或“冗餘”。

這種安全邊際思維在投資中是非常重要的原則。你的安全邊際越大,容許你犯錯誤的空間也就越大,抵禦股票下跌而導致的虧損風險能力也就越強。

巴菲特對此曾有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說:“我建一座能承重三萬磅的橋,但卻只讓通一萬磅重的車。這樣就算我大意了失算了,漏放了一輛一萬兩千磅或者一萬三千磅的卡車過去,也不至於橋毀人亡。”

其實,這就是“冗餘”思維中所蘊含的投資智慧。為什麼很多股民買了股票後下跌沒多少就急於斬倉走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建立自己的安全邊際。

03 做人做事的“冗餘”思維就是學會留有餘地

善用“冗餘”思維,構建人生的安全空間

學會留有餘地

冗餘思維告訴我們做人做事要學會留有餘地,給別人留有餘地,就是給自己留有餘地。

做人做事不能做的太絕,當你做得太絕時,把別人逼急了,只會兩敗俱傷,對自己一點好處都沒有。老話說的好:“得饒人處且饒人”,凡是都給別人留有餘地,自己才有迴旋的餘地。

生意場上,有句話叫:“利不可賺盡”, 南懷瑾老先生講過:“財散人聚,財聚人散”。和別人做生意也要留有餘地,有錢大家一起賺,才能將生意做大,才能多贏。而不是隻想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總想著多賺別人的錢。

李嘉誠在生意場上有一個重要準則就是凡事留有餘地,這也成了他們家族的做人做事的重要準則。在指導兒子李澤楷做生意時有過這樣的忠告:“做事要留有餘地,不把事情做絕,有錢大家賺,利益大家分享,這樣才有人願意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會財源滾滾。”

留有餘地是一種生活智慧。

學雕刻的人都知道,雕刻人像時,一定要把鼻尖留得高一點,給自己一點回旋的餘地,可以慢慢消減。留得正好的話,就沒有了修改的餘地了。

生活中我們開車也是一樣,一定要留有安全的距離,留有緩衝的餘地,遇到緊急情況才能有調整的剎車空間和距離。

杯子留有一定的空間,水才不會溢出。人也是一樣,不能太滿,滿了就沒辦法裝進新的東西了。內心總是留有一定空地,才能種植新的知識。

為什麼那些掐著點上班的人一般比較容易遲到?就是因為沒有給自己留出應對意外發生的“冗餘”時間。遇到個堵車,碰上個下雨天,稍微有個小狀況就遲到了。真正懂得時間管理的人,都知道給自己留出一點應對突發情況的“冗餘”時間。

生活中許多事情都在變化,留有餘地,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才不會身陷絕境。

網絡上看到一篇文章,其中有句話說的非常好:“任何時候都要記得,留一點好處讓別人佔,留一點道路讓別人走,留一點寬容和理解給別人,留一點餘地給自己,人生才會順暢。”

做人做事學會留有餘地,自己的人生才能進退自如。

04 “冗餘”思維幫你更好地應對生活的不確定性

佛講:“人生無常”。 生活中處處都充滿著不確定,我們生活在一個無時無刻不在變化的世界。我們總是要面對各種生活的不確定性,誰都無法阻止意外情況的發生。

面對生活的各種不確定性,“冗餘”思維成為了應對的一種策略。應對各種突發情況,“冗餘”思維幫助我們建立一個有效的安全空間和冗餘備份。即使出現最壞的情況,也能夠有應對方案,不至於一擊致命,滿盤皆輸,而是儘量通過冗餘備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B計劃,將損失降到最小。

善用“冗餘”思維,構建人生的安全空間

備份


許多大型工程或項目,在設計的時候都會有預防意外情況發生時的備份方案。就是為了保護系統在極端情況下,不至於造成無法挽回的結果。比如飛機上的雙引擎和液壓系統,就是冗餘備份。

多一份備份,就是多一份保障,通常我們在保存重要資料時,也會做備份,意外出現設備故障導致文件丟失。服務器也需要備份,以備不時之需。一般的情況下,一臺也就夠用了,但是在設計的時候還要備份一臺,就是2臺服務器互為備份,一臺故障了,另一臺立刻接替。

在城市電網中,電路通常都會有備用電路,一旦常規電路因故障停電了,備用電路就能派上用場,解決一時之需。有的單位甚至自己都有備用發電機,一旦停電可以自己發電,解決因斷電停產的問題。

我們日常開的汽車通常都有備用輪胎,高空跳傘時有備用傘包,商場、大廈等都有防火安全通道,家庭要買保險等等,都是在通過冗餘備份來應對生活中的各種不確定性和意外情況發生。

“冗餘”思維就是要我們做好生活的備份,應對人生的無常。

05 結語

“冗餘” 思維,是一種生活的智慧,也是為人處世的一種生活哲學,善用“冗餘”思維,為自己的生活築起一道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