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生物圖鑑314——始祖馬

馬科的祖先為小型彈跳型動物,它們體形如犬,在早始新世的森林中吃嫩葉。隨著約2000萬年前中新世普遍乾旱氣候的到來,潮溼的森林開始讓位於廣闊的野地,而在其他地區(主要為北美洲)則讓位於廣闊的草原,而現代馬科——馬、斑馬和驢——恰恰適應了這種環境。

人們通常把馬科的演化描述成直線型,隨著時間的推移,其體形增大,腳趾數目減少,牙形不斷髮生改變。其中許多演化特徵都與習性和棲息地的改變有關,如從小森林和樹林的食嫩葉動物演化到廣闊大草原的迅捷的食牧草動物。而真實的情況卻十分複雜而有趣。許多奇蹄目動物演化於第三紀,整體的“演化樹”更像是分支眾多的灌木。當然有些“種系”界定尚不明確,但隨著研究的推進,整個關係網會變得越來越清晰。

史前生物圖鑑314——始祖馬

名稱:始祖馬

年代:早始新世

地點:廣泛分佈於亞洲、歐洲和北美洲

大小:肩高20釐米

在英文中雖然始祖馬的名字(Hyracotherium)與巖狸(Hyrax)有些相似,但二者卻並非近親,而是上個世紀錯誤命名的結果,叫 Eohippus(最初的馬類)較為名副其實,但科學界保留了前一個稱呼.

始祖馬是已知最早的馬科動物,據信是其他馬類的祖先,也可能是古獸科的祖先。不過,相比現代馬類,始祖馬的體形較小,長僅約60釐米。頭骨較長,口內長有全套44顆牙齒,顯示了它的原始性。其牙齒為低冠齒,適於咀嚼熱帶森林樹木和灌木柔軟的葉子。

與古獸馬一樣,始祖馬的前肢有四趾,後肢則有三趾使得其腳極大且不同於真馬。其大部分體重都承託在第三根腳趾上,可以說提前具備後期才會有的演化模型。其軀幹較長,呈弓形,外形似駝峰。

腦子的相對大小和複雜度表明始祖馬十分警覺,智力較高,這也可能是馬類整體存活下來的一個重要因素始祖馬在始新世期間分佈廣泛,但當歐洲和亞洲的馬在約3500萬年前的早漸新世滅絕時,北美洲的馬科的演化則更上一層樓了。

史前生物圖鑑314——始祖馬

現代馬與始祖馬對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