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研發中心佔全國一半!上海兩輪營商環境對標改革有這些成效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經過兩輪營商環境對標改革,我們深刻體會到少花錢、不花錢,優化制度性和體制性等一些軟環境,讓市場主體不斷地主動增加投入,帶動就業,這比政府直接幹更穩定、更有效”,上海市常務副市長陳寅在國新辦吹風會上表示。

10月25日,國新辦舉行“對標國際先進經驗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吹風會。前一天,世界銀行發佈《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我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升至第31位,連續兩年被世界銀行評選為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全球10個經濟體之一。

其中,北京、上海作為樣本城市,代表中國參與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兩地營商環境實踐共同助推了我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的進一步提升。

陳寅表示,上海在2017年研究制定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行動方案的時候,確定了一個優化營商環境的三年目標,到2018年相關領域的短板弱項要明顯改善,部分領域的營商環境指標要達到國際公認標準的先進水平;到2020年,各領域營商環境便利度要全面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形成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的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到目前來看,這兩個目標大部分已經實現,在世行10項測評的指標當中,我們有8個指標進入了全球前60名,5個指標進入全球前30名,這意味著營商環境改革的深度和成效有了長足進步。相關領域營商環境的競爭力已經進入國際先進行列,整體面貌也得到了系統性提升”,陳寅指出。

上海比較突出的舉措包括:

一、以“自貿區速度”引領帶動全市政務服務效率提升。

探索並在全市推廣實施“證照分離”等改革,開辦企業全流程便利度大幅提升,“准入不準營”難題逐步解決。推出投資建設審批事項 “四個集中一次辦成”改革,企業辦理建築許可審批時間和環節大幅縮減。建設高標準“通關+物流”全程可視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進出口貨物時間和成本大幅下降。推出辦事大廳“綜合窗口”、窗口無否決權等創新舉措,全面提升了政務大廳窗口服務效率。

6年多來,上海自貿區在投資、貿易、金融、事中事後監管和“證照分離”改革領域探索形成了300多項可複製、可推廣經驗,推動了營商環境系統性提升。

二、推行“一網通辦”,提升政府服務效率。

上海以全市通辦、全網通辦、只跑一次、一次辦成為目標,對政務服務進行革命性再造。成立了市大數據中心,建成“一網通辦”總平臺,接入2035個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行政審批全覆蓋。並創造性地進行了系統重構,推動服務流程簡化優化,90%的審批事項實現只跑一次、一次辦成,356項事項全市通辦。在推進“線上進一網”的同時,推進“線下進一窗”。將專業受理窗口整合為“零差別受理”綜合窗口,受理人員從“專科醫生”升級為“全科醫生”,申請人等候時間平均減少了三分之一。

三、推出“企業服務雲”,建立企業全生命週期服務體系。

首創電子政商綜合服務平臺——上海市“企業服務雲”,面向全規模、全所有制、全生命週期企業,提供普惠制精準性兜底式服務,主要解決政策獲取渠道不暢、訴求無處反映、難以有效尋求專業服務等問題。截至目前,“企業服務雲”已建成全覆蓋政策、兜底式訴求、集成式專業服務體系,網站總訪問量累計達848.8萬人次, 註冊用戶49.2萬個,完成服務訂單9.1萬個。

上海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對於經濟發展是有促進作用的。據陳寅介紹,

一、企業投資的信心在增強。

面對當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特別是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上海通過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給企業吃了定心丸。上海今年前三季度的經濟保持了向上走的態勢,前三季度增長6%,是逐季往上走。另外工業投資也在去年增長17.7%的基礎上,今年前三季度又增長16.3%,連續18個月保持了兩位數的工業投資增長,為未來的經濟增長創造了條件和基礎。

二、外商投資更加看好上海。

今年1-9月份,新設外資企業項目、合同利用外資、實到外資這三個方面都實現了同步增長,分別增長了40.2%、8.9%和13%。上海到目前已經累計引進了跨國公司地區總部705家,外資研發中心452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的數量約佔全國的一半。

三是企業活力在增強,新的市場主體不斷湧現。

今年上海全市日均新設企業1429戶,增長7.4%,截至三季度已經提前完成了全年新增就業崗位目標。

陳寅表示,接下來,我們還是要對標更高標準,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對標世行營商環境排名前列的先進經濟體,以建設貿易投資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政府服務最規範、法治體系最完善的世界一流營商環境為目標,以聚焦世行對標改革和“一網通辦”等為重點,特別要針對企業反映的一些難點、痛點和堵點問題,不斷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