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記憶之西路軍在景泰》系列報道之(八)血戰終日破殘敵 卒獲全勝傳捷報

1936年10月28日,紅四方面軍九軍進入景泰後,在鎖罕堡、福祿水一帶佈防,11月1日,西路軍副總指揮王樹聲,九軍軍長孫玉清、政委陳海松率部進駐福祿水,紅九軍6000餘名將士在景泰西南部與馬家軍鏖戰,以少勝多,著名的“大拉牌戰鬥”讓大安——這個普通的西北小村子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徐向前、陳昌浩向中央及紅四方面軍發出的“大拉牌戰鬥勝利捷報”鼓舞了渡河將士,堅定了將士們與敵堅決鬥爭的信念。今天的系列報道《紅色記憶之西路軍在景泰》推出:血戰終日破殘敵 卒獲全勝傳捷報

《紅色記憶之西路軍在景泰》系列報道之(八)血戰終日破殘敵  卒獲全勝傳捷報

這個四面環山的小村莊就是喜泉鎮福祿水村,1936年11月初,紅西路軍九軍軍部進駐這裡,小村莊一度成為紅九軍指揮中樞。

《紅色記憶之西路軍在景泰》系列報道之(八)血戰終日破殘敵  卒獲全勝傳捷報

景泰紅西路軍研究會會長李樹江:當時福祿水是咱們西路軍紅九軍駐地,副總指揮王樹聲坐鎮閆家堡子,指揮了大拉牌戰鬥。

《紅色記憶之西路軍在景泰》系列報道之(八)血戰終日破殘敵  卒獲全勝傳捷報

閆家堡子位於福祿水村西面,堡子如今只餘斷壁殘垣,山脊上的瞭望臺伸出堡子外,保存較好。八十二年前的那個冬天,矗立在西北群山之間的閆家堡子突然變得熱鬧起來,軍民互助,老百姓忙著推磨碾米,為部隊提供給養。而十多公里外的紅九軍27師駐地大拉牌也即將迎來一場大仗。

《紅色記憶之西路軍在景泰》系列報道之(八)血戰終日破殘敵  卒獲全勝傳捷報

景泰紅西路軍研究會會長李樹江:九軍的總部進到福祿水,九軍的27師於10月30號進駐到大拉牌。到了大拉牌以後,咱們27師有三個團,80團、81團他們在靠近西面的雷家院、車馬店防護,劉家大院則作為零時指揮部,由76團,他的團長叫作肖永繼,由他來防守,護衛指揮部。

《紅色記憶之西路軍在景泰》系列報道之(八)血戰終日破殘敵  卒獲全勝傳捷報

當時的景泰縣和西北大多數區域一樣,堡寨稀疏,居民零散,紅軍也只能分散駐紮。地處交通要道的大拉牌村,當時是景泰至蘭州、永登一帶的旱路碼頭,村子西面是一道20公里長的峽谷,峽谷西端與正路鎮臺子圈村接壤,南北兩面山嶺起伏,蜿蜒向東西延伸,地勢極為險要。11月1日,敵馬元海帶領青海援兵到達永登,先頭部隊5000餘人進入雷家峽,與27師7連遭遇,激烈交戰後,7連撤往大拉牌村。

《紅色記憶之西路軍在景泰》系列報道之(八)血戰終日破殘敵  卒獲全勝傳捷報

景泰紅西路軍研究會會長李樹江:馬家隊伍他們分兩路一路從南面山上進攻,一路從北面那個沙河進攻。

至11月4日,紅九軍27師一部已與數倍於己的敵人在大拉牌、雷家峽一帶鏖戰多日。危急時刻,駐福祿水、鎖罕堡的紅25師趕來增援,紅軍開始反攻,敵人全線潰敗。

《紅色記憶之西路軍在景泰》系列報道之(八)血戰終日破殘敵  卒獲全勝傳捷報

景泰紅西路軍研究會會長李樹江:紅軍就成了內外夾擊,27師在各個點上守衛著,25師從外面對馬家隊伍內外夾擊,最後打敗了馬家隊伍,馬家隊伍失敗以後,民團也好、騎兵也好,都向雷家峽逃跑。

《紅色記憶之西路軍在景泰》系列報道之(八)血戰終日破殘敵  卒獲全勝傳捷報

11月5日,戰鬥結束,馬家軍逃出大拉牌,經雷家峽西竄,紅軍乘勝追擊,直達20公里外的鎮虜堡(今正路村)。

《紅色記憶之西路軍在景泰》系列報道之(八)血戰終日破殘敵  卒獲全勝傳捷報

景泰紅西路軍研究會會長李樹江:咱們紅軍有五個營,人少,馬家隊伍要5000多人,所以大拉牌戰鬥,我們紅軍以少勝多取得了勝利,消滅馬家隊伍將近600人,有機槍什麼的,我們紅軍都把它們收來了。俘虜了有100多人,經過工作,有的願意走的就發給路費,有的願意留下來當紅軍的就接收了他們。

大拉牌一戰,紅軍殲敵500餘,俘敵100餘,繳獲山炮3門,機槍數挺。徐向前、陳昌浩向全軍發出了《大拉牌戰鬥勝利捷報》。後來,由於戰局形勢變化,紅軍從11月9日起,陸續向西開拔。

《紅色記憶之西路軍在景泰》系列報道之(八)血戰終日破殘敵  卒獲全勝傳捷報

景泰紅西路軍研究會會長李樹江:紅軍要走的時候在大拉牌有七八十個傷員,紅軍向古浪河西開拔的時候,這些傷員帶不上,王樹聲就召集福祿水的一些老鄉開了座談會。

福祿水村的老鄉收留掩護這些傷員,對他們進行了救護。

景泰紅西路軍研究會會長李樹江:福祿水的老百姓多數都對這些紅軍進行了救助,幫助。一部分,有十來個紅軍傷養好就去找部隊離開了。還有五六十個就沒有養好,因為他們傷勢很嚴重,再加上營養又趕不上,陸續的就去世了。

《紅色記憶之西路軍在景泰》系列報道之(八)血戰終日破殘敵  卒獲全勝傳捷報

當地的鄉親們將戰鬥中犧牲的烈士們的遺體掩埋在八大窯,經歷80多年風雨後,八大窯遺址與山川一體,已難區分,英烈們託體同山阿,與藍天白雲相伴,長眠於此。傷重不治犧牲的戰士們的遺體則被掩埋在大湖灘,30多年後的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蘭字734部隊、當地駐軍5395部隊與福祿村大隊革委會一起整修了紅軍墳。1999年,當地政府為紅軍墳立碑,正面題寫了“中國工農紅軍紅四方面軍紅九軍烈士之墓”,並刻有碑文。

《紅色記憶之西路軍在景泰》系列報道之(八)血戰終日破殘敵  卒獲全勝傳捷報

景泰紅西路軍研究會會長李樹江:為了紀念西路軍的烈士,講好他們的故事,每年福祿水附近的學校、老百姓都來給他們燒紙祭奠。

《紅色記憶之西路軍在景泰》系列報道之(八)血戰終日破殘敵  卒獲全勝傳捷報

如今的“紅軍墓”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福祿水村一角靜靜矗立,修葺平整的陵園成為人們緬懷西路軍精神、長征精神的依託,激勵著後輩為偉大祖國的復興而繼續奮鬥!

【血染的風采】武正秀:流落景泰 定居三道埫

《紅色記憶之西路軍在景泰》系列報道之(八)血戰終日破殘敵  卒獲全勝傳捷報

1914年出生在四川省達縣的女紅軍武正秀也是流落在景泰縣的一顆紅色種子,作為紅四方面軍供給部兵工廠排長的武正秀隨四方面軍渡河西征,在景泰,她參加了尾泉、趙家水、鎖罕堡戰鬥。有著三年軍齡的“老紅軍”武正秀在1936年到達景泰時,剛剛22歲,抱著為勞苦大眾謀幸福的初心,她和戰友們一道踏上了前途未卜的征途。

1937年1月,高臺保衛戰失敗後,與部隊失散的武正秀流落到了景泰縣寺灘鄉三道埫村。以後的近半個世紀的時間,武正秀便在三道埫——這個遠離家鄉的西北小山村裡度過。解放前,她勤勞耕耘,掙扎著生存;解放後,武正秀積極參加土地改革、大生產運動,又經歷了十年文革和改革開放,在漫長歲月中,她用一腔正氣書寫革命者的忠誠。1986年,武正秀與世長辭,終年73歲。(融媒體記者李蒲科、陶雁玲、盧有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