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寧宮無人敢住,到底是因為孝莊文皇后還是因為康熙帝?

提起慈寧宮,還要從嘉靖大仙與後宮張太后的一段恩怨講起。

因為與張太后嫌隙頗深,所以在嘉靖帝的特殊“關照”下,明武宗朱厚照被寫得一塌糊塗,滿洲入主中原後,朱厚照更是成為清宮帝師們反覆宣教的負面典型。

因釣魚落水引發肺炎繼而病重吐血最終撒手人寰的明武宗朱厚照連死法都如此奇葩,更嚴重的是對皇權襲承造成的巨大影響,時年三十一歲的朱厚照按說年歲不小,但卻沒有子嗣繼承大統,於是張太后與楊廷和商議“兄終弟及”,讓朱厚照的堂弟朱厚驄繼位。

慈寧宮無人敢住,到底是因為孝莊文皇后還是因為康熙帝?

問題就出在張太后的身上,雖然她同意朱厚熜入繼,但屬無奈之舉,面對武宗無後的現狀只能如此處理,行動很誠實內心很抗拒,雖然事關其張氏家族的利益不得不防,但也毫無辦法,因為無論是誰繼統她都落不得好處。

張太后無奈之下同意讓朱厚熜做了皇帝,其實嘉靖帝又何嘗不是出於無奈才在登基之初對張太后有所隱忍呢。

朱厚熜對張太后統理的後宮勢力和朝臣的忌恨始於他入繼之初:

①身份問題

從襲承正統性來講,朱厚熜需要認武宗的父親朱佑樘為皇考,但朱厚熜覺得人之父母哪有更易的道理,況且遺詔上寫的很明白,是讓我繼位作皇帝而不是走東華門進文華殿當什麼太子。這心態類似朱祁鈺“是你們讓我做皇帝的呀!”,所以我的父母也要享受相應的待遇,至於(後改)朱佑樘可以稱呼“皇伯考”,你張太后就“伯母”得了。

②禮遇問題

岔子就出在嘉靖帝的母親入宮後被要求叩拜張太后,同是太后為何自己的母親要行叩拜大禮呢,而張太后對他的母親頤指氣使很不恭敬,甚至還揶揄了幾句,這讓嘉靖一直耿耿於懷,覺得自己和母親都受到了奇恥大辱,這就造成隨著皇權愈發牢固,對張太后的態度也就越來越差。

慈寧宮無人敢住,到底是因為孝莊文皇后還是因為康熙帝?

嘉靖四年,張太后的仁壽宮遭受火災,嘉靖大仙暗喜,終於找到了報復的機會,可以藉此“扶正”自己生母的地位,順便在張太后的臉上狠狠踩上一腳。他以地方受災、百姓困苦為由,拒絕重修仁壽宮,意思就是我娘還沒個正式的宮殿住呢,你也在仁智殿湊合湊合吧,想想就開心。

就這樣,張太后飄了一輩子都沒能返遷仁壽宮,到了嘉靖十五年,爭議問題逐步落實,位子已經企穩,大權在握的嘉靖帝開始規劃著提升自己母親的居住條件,第一要合乎自己母親的尊貴身份,第二就是要藉機把張太后的後宮地位貶上一貶。

嘉靖帝為了解氣,直接把為母親修建的慈寧宮建在了仁壽宮原址,拆除了大善殿並徹底銷燬金銀材質佛像169座,佛骨舍利無數,為自己的母親騰地。

慈寧宮無人敢住,到底是因為孝莊文皇后還是因為康熙帝?

嘉靖十七年七月二十二日,慈寧宮建成,九月嘉靖帝隆重的舉行了入住典禮,美美的顯擺了一回,讓自己的母親住進了“養老院”中最奢華的慈寧宮。難道是犯了忌諱?蔣太后入住慈寧宮僅僅兩個月後就毫無徵兆的駕鶴歸西。

緊隨而去的就是張太后,在蔣太后去世一個月後,張太后的慈慶宮建成,張太后入住,嘉靖帝怎會讓她順心如意,直接找了個錯處將張太后違法的弟弟關押,雖然張太后跪地求饒也無濟於事,加上在其他方面的種種打壓、羞辱,張太后於轉年八月鬱鬱而終,嘉靖帝也對得住她,立刻殺了張太后的弟弟,黃泉路上好作伴。

雖然嘉靖帝想要孝敬的正主蔣太后在高級豪宅沒住多久,但有明一朝其他皇太后倒是都享受到了這份福利待遇。

慈寧宮無人敢住,到底是因為孝莊文皇后還是因為康熙帝?

1644年,清兵入關,清廷每年“主營業務收入”的一半都調撥給了吳三桂養兵(吳三桂還被授權自行制錢),皇帝家的日子也是過得緊巴巴的,孝莊只能居住在東南圍房暫時將就,到了順治十年,財力見緩以後,順治帝諭旨對慈寧宮進行大規模修繕,孝莊這才入住慈寧宮。

孝莊去世後,慈寧宮基本上成了她的個人紀念館,如果不是朝臣多次建議或者說是反對,孝莊的遺體直接就被安置在慈寧宮內,最終康熙帝命人在昌瑞山依照慈寧宮樣式復建“暫安奉殿”。

雖然有了暫安奉殿,但是康熙帝也不時地來到慈寧宮緬懷先人,所以後人們都接受了慈寧宮變身紀念堂的這個事實,也就沒有人搬來居住,只在有了相應慶典活動時才復啟用。

注:僅就孝順而言,康熙帝和乾隆帝做的都非常出色,孝莊病重,康熙帝在慈寧宮住了一個月,“親嘗湯藥,晝夜不離左右”,特領群臣在天壇為孝莊祈福-願自減壽命以求太皇太后安康。

慈寧宮無人敢住,到底是因為孝莊文皇后還是因為康熙帝?

說這些什麼意思呢?孝莊活著的時候,多次和康熙帝說過非常喜歡慈寧宮,康熙帝則記在心裡,所以才差點將孝莊長期“安奉”在慈寧宮,即便後來聽從朝臣的建議,也是換地依照慈寧宮的樣式重建。

太后們住在哪兒呢?雍正帝的生母烏雅氏死因成謎,但的確是在雍正帝繼位不久就死掉了,同是親兒子,她對胤禵繼位抱以厚望,卻對雍正帝的繼位,極為牴觸,至死住在永和宮,至於嫡母佟佳氏,雍正帝繼位的時候,她已死去三十多年,所以雍正帝不用為此操心,到了乾隆帝繼位之初,即雍正十三年,乾隆立刻對慈寧宮進行修繕,並在慈寧宮以西再修太后宮殿一座名-壽康宮,此後的皇太后都依此宮居住。

慈寧宮做為重要慶典場所在乾隆三十二年到三十四年,歷時兩年,被改建為重簷大殿,也就是現在我們所能看到的慈寧宮樣式。

乾隆帝雖然不讓自己的母親去住,卻在執政末期的乾隆六十年強烈呼籲慈寧宮應該被後世子孫充分利用起來,因為慈寧宮是“最為吉祥福地”,但好像沒人響應號召,都不敢入住這曾經的停靈之地。

慈寧宮無人敢住,到底是因為孝莊文皇后還是因為康熙帝?

慈寧宮除慶典外被棄用,主要原因還是諸多忌諱和所謂的靈異事件,如果乾隆帝不在意這些,為何不讓自己母親入住慈寧宮呢?為何寧可拆牆也要再建壽康宮呢?

皇太后,自然是“先帝”、“皇考”死後才被升級的稱號,一般來說“徽號典禮”和入住慈寧宮(或壽康宮)幾乎是同時進行的,皇帝死後,繼位皇帝要賜予先皇皇后新的徽號,這類儀式的舉辦場所就是慈寧宮。

冬至、元旦、萬壽節也都在此舉行慶典(或清晚期的頤和園),比如乾隆帝生母的六十大壽,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員、各地督撫代表、外國使節都要按身份聚集在慈寧門、隆宗門、長信門外等待祝賀行禮。

每當有公主下嫁,皇太后也都在慈寧宮招待親家,以示隆寵,往年最熱鬧的時候就是正月十六,公主、諸王女眷,貝勒貝子女眷、蒙古貴族女眷、滿洲大員家眷中受有封號的命婦齊聚慈寧宮,賞賜無數熱鬧非凡,飲酒作樂不亦樂乎。

慈寧宮無人敢住,到底是因為孝莊文皇后還是因為康熙帝?

至於慈禧,入宮先是儲秀宮麗景軒,後升級長春宮,可能是人老了,最珍貴的就只有記憶了吧,在慈禧五十歲生日的時候,花了六十多萬兩銀子整修麗景軒又搬了回去,一幕一幕挺有紀念意義,入宮的甜蜜生活,載淳的出生地······即便不在宮裡待著也在園子裡泡著,除非必要她也不想使用慈寧宮,也有淡化自己的“太后”身份的意思,所以除非三大節,慈寧宮她根本不來。

總結來說,慈寧宮自嘉靖十七年一直都是皇太后的終老之地,自孝莊文皇后去世,在此停靈過久,康熙帝想起孝莊生前總是誇讚慈寧宮條件好,甚至想把棺槨安置於此,更是在後來將慈寧宮當做自己的悼念地,所以後輩們都有心理陰影,因為這裡是孝莊文皇后的去世之地、長期停靈之地、康熙帝寄予哀思之地,況且那時候的人迷信,神神鬼鬼的一通傳說就更沒有人敢住在這裡了。

慈寧宮無人敢住,到底是因為孝莊文皇后還是因為康熙帝?

注:

①孝莊從佐三帝居功至偉,所以他人不再佔用她生前的寢宮,這是禁不起推敲的,算不上理由,雖然孝莊對穩定政局有所裨益,但也不用過分拔高,她只是在康熙帝心目中地位較高而已,竟然還有人把她排在皇太極和多爾袞之上,太過了。

以皇太極的文治武功,用不著她輔佐,皇太極只愛海蘭珠,孝莊是次西宮墊底的存在,純粹的政治聯姻,她不敢幹政也沒做過什麼貢獻,除了滿蒙聯姻、生出福臨以外。

順治初期多爾袞攝政,索尼被髮配,鰲拜被逼自毀誓言,兩黃旗被整得七零八落,多爾袞還嚴厲警告“後宮不許干政”,這就是針對孝莊說的,孝莊自此一個字也不敢再說,一直憋到多爾袞身死。

順治懂事後,也不聽她的教導,但畢竟是自己母親,又被煩得沒辦法了才服軟,母子關係極差,何況什麼教導,否則孝莊不會讓順治帝的“遺詔”變成“罪己詔”,如果教導的好,做孃親的還能給兒子做出這種評價麼(有對兒子的不滿也有滿洲權貴的壓力)-和康熙帝的遺詔一樣,順治帝的遺詔也不是自己寫的。在康熙帝的教導方面和政局平衡上倒是有孝莊的功勞,這點不假。

②自康熙二十八年-雍正十三年(乾隆帝繼位),中間還有過一次大規模整修,格局改動較大,但難以查到資料。

孝莊文皇后的五居室資料很不好查,有機會我會另開文章更新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