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運會賽場外的“軍人”的獨家記憶

香城都市報報訊(通訊員 鄭丹 賀誠)

曾經,他們因為夢想參軍入伍,赤膽忠誠,風雨無阻,“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早已融入血液、刻入腦海,成為永遠不變的堅守。如今,他們一身“軍裝綠”變成“國網綠”,以軍人之姿,以軍人鐵一般的意志,為軍運會的成功舉辦默默貢獻自己的力量。讓我們一起將鏡頭聚焦在軍運會賽場外堅守崗位的“軍人們”,一起走近曾經身著戎裝的他們,聽聽屬於他們的獨家記憶。

劉海軍---高爾夫球賽場外的“哨兵”

深夜11:00,劉海軍從行軍床上起來,迅速整理好了自己的工裝,備好水和手電筒,準備出門,一出門深夜的涼意襲人,睏意也頓時消散了不少,此時他正要去和現場保電的同事交接晚班,作為退伍軍人的他,似乎又找回了原來參軍的感覺。

這次軍運會保電劉海軍和配電運檢的同事們主要負責天外天高爾夫球比賽場館的電力保障。早在9月,他就來到武漢保電現場,對照保電手冊熟悉了賽場外的3條配電線路和3個環網櫃設備運行情況,對設備隱患進行了全面的排查。10月15日,他再次來到這裡,和同事們進行第二輪更為全面仔細的隱患排查,當天就上報了2個電纜溝縫隙過大、有積水的隱患,協助武漢公司進行了處理。兩天後就是軍運會開幕式,10月20日他們保電的場館比賽就要開始,他必須保證自己保障的設備沒有絲毫差錯。由於近期氣溫突升突降,患上重感冒卻依然堅守崗位的劉海軍說:“能參加軍運會保電是作為退伍軍人的一種榮耀,我一定要不負使命,站好每一班崗!”

徐繼發---保電大軍背後的“後勤隊長”

徐繼發同志1985年入伍,20餘載軍旅生涯,是名副其實的老軍人,這次他作為軍運會保電沌口三區戰區指揮所後勤組的組長,從住宿到餐飲到通行車輛登記,他總是面面俱到,事事親力親為。每天上午十點、下午四點,徐繼發同志開始依次詢問各個小組用餐人數,有時候還會詳細問到有哪些人,一開始同事們會不耐煩,後來才發現,在此前他已經詳細瞭解了每個小組的工作時間安排,但是因指揮所工作安排隨時會有變動,他需要儘量精確到每一個人,只為了不遺漏任何一個人,但也堅決不浪費一份糧食。他精心為大家增加例湯、麵條,細緻的給夜間值守人員準備了保溫瓶,用於夜間補給。他總是默默地關注著大家的日常起居,為在一線保電的同事們做好後勤服務工作。他說:“有執行力、高標準、嚴謹、細緻、守時是我作為一名退伍軍人始終應該堅守的品質!”

徐林---輕傷不下火線的“銀線衛士”

臨近中午,總能看到一個身影輕扶著腰慢慢走進一間診所,他是沌口三區咸寧公司輸電保電小組成員徐林。2001年退伍後,徐林成為了一名電力線路檢修工,這是他第三次跟隨公司保電“大部隊”來到江城武漢,為了這次舉國矚目的重量級保電任務,從今年五月起,他便跟隨公司軍運會保電輸電小組開展一系列隱患排查、交叉檢查、壓力測試。軍運會開幕在即,在加強線路特巡特護的過程中,徐林腰傷舊疾復發。他沒有申請回家休養,而是強忍著病痛,堅守崗位,完成每天保電巡視任務,利用每天午休時間到臨近的小區診所吊點滴,緩解病痛。因為經常光顧診所,前臺的小護士一見他進門就熟絡的和他聊了起來,一個吊瓶的時間後,同一巡視小組的同事便到診所與他會合,繼續下午的巡視。

在和平年代的褪下戎裝的“軍人”,沒有拋頭顱灑熱血的豪情壯舉,更多的是在自己的崗位上堅守和奉獻。徐林說:“雖然不能像軍運選手一樣在賽場上拼搏,但是穿上工裝披上紅馬甲為電網堅強穩定保駕護航,更是電力鐵軍精神的延續!”

劉潔---解甲不解志的電力“海軍”

劉潔同志1990年加入人民海軍,1993年考入軍校專攻有線通信專業,1998年參加抗洪救災搶險的他,曾為東北松花江、嫩江流域困頓在洪水中的百姓送去救援應急物資,為他們送去一份心安。1999年4月,劉潔退伍轉業從海軍一“兵”成為電力一“兵”,轉戰新的戰場。

“這個封堵不行,還有很大的縫隙,不補好的話,前面做的就都白費了”!這是軍運會沌口三區一級保障變電站當班的陳潔在細心查看電纜溝封堵等防小動物措施,他時不時爬下電纜溝用手一點點摸索,確保沒有漏洞,“我們必須在軍運會開幕式前把所有隱患都排查清楚,進出高壓室和高壓室進入開關櫃的“兩道防線”我們都必須守牢,讓這些‘淘氣’的小動物無處可藏、無處可跑!”

“有您在,它們怕是不敢來了吧!”同班值守的柯技打趣的笑著說道。

面對新的征程、新的開始和新的夥伴,劉潔始終保持著軍人本色,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二十年電力人生,一路走來,依然精彩。“這次軍運會保電是公司歷史上級別最高、規模最大的保電任務,能夠有幸參與其中,成為見證者、貢獻者我真的感到很光榮,這次任務我一定會牢牢守住”,劉潔堅定地說。

軍運會已臨近尾聲,這四名退役軍人依舊堅守在保電的戰場上,曾經的他們,一腔熱血保國家安全,如今的他們,一身正氣守電網平安。無論是在喧囂的城市,還是在寂靜的郊外,他們用“退伍不褪色,初心永不改”的錚錚誓言,牢記使命職責,忠誠無畏,勇往向前。

更多咸寧本地新聞,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香城都市報(或公眾號搜索:xcdsbgfwx)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