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那些火爆的地下商场,为何如今门可罗雀?

在重庆,

无论你住在什么区,

你的青春里总有一个永远绕不出去的地下商场。

而现在,

曾经风靡一时的地下商场,

却冷清完了!

▼▼▼

以前兴旺的地下商场

上个世纪90年代,重庆地下商场的热闹程度,几乎可以和现在的网红景点相媲美,走到哪里都是人挤人,从来不缺人气。

重庆那些火爆的地下商场,为何如今门可罗雀?

解放碑的金鹰女人街、临江门的轻轨名店城、杨家坪的女人街、三峡广场的地下商场、南坪的流行前线……这些地下商场都曾经是重庆人心中的“吃喝玩乐”一条龙,这里什么都不缺,更是比任何一家百货公司都热闹。

那时候,在地下商场里最常听到的台词就是:

“再便宜点嘛,50块我就买了。”

“你莫乱砍价哟,我进价都不止50块,安心要的话80块卖给你嘛。”

“那算了嘛,我再看哈其他家。”

“哎呀,就当交个朋友,50块给你给你!我都是亏起在卖......”

如果还价后老板爽快的答应,心里还有点后悔,然后怀疑自己是不是价格没有讲到位。不过,实体店的优势就是可以试穿,不用担心“卖家秀和买家秀”的惨烈对比,唯一的顾虑是试穿后没买,老板会不会给脸色。

杨家坪地下商场的大海龟,是一代人的回忆;一块钱一碗海带,拿来喂海龟。

28年的“老”店洞中香,是拥挤而市井的地下通道里的生活慰藉,在经济飞涨的时代,依旧保持着最朴素的价格。

三峡广场地下商场,这对于许多对方向不敏感的人来说,可能不管来多少次,都是对时间和步力的考验。

……

那时在这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地方,确实能买到很多东西,还有一些冷门到百货公司都不会上架的小玩意儿,在这里都能淘到。当时的很多年轻女子和学生都对地下商场保持极度忠诚。毕竟,在那个时候,雅俗共赏。无关审美,又或者购买能力。

如今衰落的地下商场

在商场还不是那么普及的时代,地下步行街无疑是引领潮流的风向标。然而现在看来,它其实不过是一个曾经花枝招展然而终究会衰老的女人。

十年前,这里的东西没有明码实价,想要买得便宜只能凭借实力和店主讨价还价,十年后,再逛一次地下商场,你会发现曾经100元买3件衣服的日子又回来了,只是记忆中那些在女人街“浴血奋战”的画面变得模糊了。


重庆那些火爆的地下商场,为何如今门可罗雀?

但随着更多的百货商场、大型超市的修建和网购的兴起,人们经济和品牌意识的提高,地下商场慢慢被取而代之,逐渐我们只是路过,而不再停留.......地下商场不仅店铺的试衣间不打挤了,连洗手间都不用排队了。

有的地下商场生意差了,商场租金十年都没有涨,又由于租金很低,一年大约有近10家商户撤离。

重庆那些火爆的地下商场,为何如今门可罗雀?


重庆那些火爆的地下商场,为何如今门可罗雀?

(网友评论)

地下商场的衰落,让不少人去了磨练演技的机会,和摊铺老板飚戏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甚至令人怀疑是不是当年砍价太狠,让这些老板亏得太多,导致现在生意不好做了。

重庆商业的“从下向上”

要把握一座城市的商业未来,还要看懂一座城市的商业个性。

过去的重庆是商业向下的,重庆地下商场遍布, “地下”商业独成一派。但地下发展受到地理条件地铁开发等因素的受限,商业规模往往不宜过大,商业影响力和发展建立因此受限。中国市场学学会理事、重庆市市场营销与策划学会副会长廖成林曾说过,重庆的地下商场整体档次较低、缺乏特色、很难形成固定的顾客群。

而老商业遭遇瓶颈还有两个共性:

1.统一经营管理权缺失,传统老商业几乎有一大半商铺都出售给了小业主。小业主为了追求租金收益,自行招商,使商户在业态品种、经营模式等方面各自为政,商场难以形成统一的经营管理。导致招商业态混乱、商家品质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推广、统一的营运、没有清晰的主题。

2.铺位分割、通道设计、业态组合问题繁多。当初开发商为了销售回款价值最大化,几乎把每一寸土地在商铺分割时用到了极致,导致通道狭窄、铺位密集、公共休闲区域缺失,使消费者容易产生消费疲劳感。

地下商业只能起辅助作用,是地上商业无法承载情况下,向地下的自然延伸。除此之外,商业“向上”也并不仅指地上商业,也是从线下到线上的消费方式转变。近几年受到网购冲击,很多大型的百货公司都因为经营困难而关门歇业,作为经营成本高的地下商业街,如果没有价格优势、产品特色优势,吸引不了人流量,那么经营困难就可想而知。毕竟线下的“不退不换”劝退了一大波顾客,而如今线上消费的便捷性,连几十块的东西都支持七天无理由退换货。

随着人们对购物环境要求的提高,逛街的概念已经由买东西,变为吃喝玩乐综合性需求,购物环境、人防设施较差的单纯地下商圈,越来越不被看好,应该在情理之中。既然这种商业业态已经被历史潮流淘汰,城市管理者不如早点规划尽早转型,赋予地下商业新功能。

在10月21日天猫双11预售首日,重庆人线上剁手能力更是达到了全国第9,无论是奢侈品消费,还是美妆消费、健康养生消费都排名全国前列。可见,在重庆越来越多的人的消费方式已经从“下”转到“上”,同时也能看出国力发展和重庆人生活水平的提升。

而重庆传统老商业,见证了重庆城市的踽踽前行,烙印着几代人的记忆,如今它们该何去何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