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投資人買銀行股票一直吃分紅可以嗎?有哪些建議?

125635532


專門買股票吃分紅是可以的,銀行的分紅也還可以,但是銀行市值太大,收益率相對較低,消費股才是更好的選擇。

股息率

股息率就是每股分紅除以股價。股息率越高越好,一般來說,股息率只要能超過銀行定期存款就有拿住吃分紅的價值。下圖顯示的是各銀行股在2018年的時候的股息率。

我們從上圖中可以看到,四大行的股息率都在4%以上,遠遠高於銀行定期存款,所以銀行股完全是可以買了後長期持有吃分紅的。

但是銀行股的股息率遠遠比不上消費股,拿格力舉例。

格力在2016年的時候股價為15元,如果這個時候你買了一萬股,總價就是15萬。格力16年一年基本上有兩次分紅,一次在二月份,一萬股可以分得6000元;一次在八月份,一萬股可以分得15000元。

也就是說如果你在2016年買入格力的話,每年的收益率就高達(6000+15000)/150000=14%,也就是說,不管格力股價漲還是跌,你每年都能有14%的收益,如果再算上股價的上漲就更不得了了。

只要對比一下格力和銀行股就能發現明顯的差距,顯然消費股市拿分紅的最好選擇。

買入時機

有人認為,我只是拿分紅,什麼時候買入股票都一樣。真的一樣嗎?

上面講到過,股息率是要每股分紅除以股價的,分紅是我們沒辦法改變的,但是顯然買入時股價越高,股息率就越低。比如格力,如果我們不是15元時買入的,而是30元的時候買入的,那麼我們的年收益率就變為了21000/300000=7%,收益率只有原來的一半。

所以即便不炒股價,只是拿分紅,我們也要謹慎選擇買入的時機,買入的時候股價越低對我們越有利。

分紅基金

想吃分紅,並不一定要自己去選擇併購買股票,完全可以買入分利基金。分利基金就是專門買入高股息率的股票,然後持有不動,然後等著吃分紅。最多每年動態平衡一次,將股息率降低的股票換成其他股息率高的股票。

持有個股是有風險的,而基金可以分散風險。比如格力,一旦格力的業績發生變化,某年不分紅,那投資者當年的收益就沒了。買基金就可以大大降低這種風險。

買好的股票拿分紅是很好的投資方法,但是要選擇股息率高的股票,或者乾脆購買分利基金。


老汪說財經


其實之前也沒仔細算過,下面藉此機會,用實例計算,假如某投資者10萬元,在10年前,5年前,3年前購買工行股票,算上分紅,看看實際盈虧情況如何!(為計算方便不計算紅利再投資)

十年前進行投資:

09年1月1日,工行3.54元,10萬元能買28200股;(餘172元)

10年每10股累積分紅:22.62元;

10年累積獲得分紅63788.4元;

持股至今市值:5.25×28200=148050元

假如僅計算分紅,則63788.4÷99828×100%=63.9%

僅計算分紅,則相當於單利年化收益6.39%


五年前進行投資:

14年1月2日,工行價格3.58元,10萬元可買27900股;

5年每10股累積分紅:12.04元;

5年累積獲得分紅33591.6元;

持股至今市值:5.25×27900=146475元;

假如僅計算分紅,則33591.6÷99882×100%=33.6%

僅計算分紅,則相當於單利年化收益6.73%;


三年前進行投資:

16年1月4日,工行價格4.58元,10萬元可買21800股;

3年每10股累積分紅:7.16元;

3年累積獲得分紅15608.8元;

持股至今市值:5.25×21800=114450元;

假如僅計算分紅,則15608.8÷99844×100%=15.6%

僅計算分紅,則相當於單利年化收益5.2%;


由上述計算可以看出,以買入並持有的方式投資銀行股,不算市值增長,年化收益均超過5%!由於前些年銀行股股價較低,假如算上市值增長,則收益更高!

不過近年銀行增速放緩,而股價卻均有較大漲幅,因此預計很難再達到之前年化6%以上的水平!

以上供分享,祝2019投資順利!


不怕小貓


完全可以,我之前算過,一年大概10%左右收益,不低!

首先,銀行股每年差不多股息率在4%左右,這跟理財收益差不多。
其次,買銀行股還能享受銀行規模的增長紅利。
雖然現在銀行增長已經很緩慢了,但是,銀行是可以同步GDP增速的。
我們看建行淨資產增速,2015年是5.78元,如今是7.65元,4年時間增長了32.3%。
2015年中國GDP總量是68.9萬億元,2018年為90萬億,4年時間增長了30.6%。
看見了嗎?建行淨資產增速跑贏了GDP增速。
2015年底,建行股價為5.78元,和淨資產一模一樣!是不是很巧?
2018年底,建行股價為6.37元,低於7.65元,不過今年漲起來了,今年最高7.85元,今天收在7.41元,略低於淨資產。
這說明什麼?說明你在每年享受4%的股息的同時,還能享受到略超GDP的股價增長!這算下來每年就能達到10%的收益了。
如果算上紅利再投資的話,這收益,應該超過10%了。
最後,正如題主所說,還能打新,一年中幾個新股,又要提升收益了。

綜上,投資銀行股雖然看起來很低端,但是收益可真的不低!

所以,保守投資,一年賺10%,或者7年賺1倍,也是不錯的選擇了。

而這個市場,大部分人為了追求速度,反而造成極大的虧損,所以才有市場上8成人都是虧損的局面。如果這8成人都去投資銀行股,估計就不會虧那麼多了。但是,人性的貪婪,讓這個局面永遠不會發生。很多人就是虧,也不願意投資銀行股,覺得太慢。

畢竟,急性子的人還是多,貪婪的人還是多,慢性子,不貪婪的人,終究還是少數。


趙冰峰財經


銀行股股價市場風險低,股價長期穩步提升,從歷史的年複合增長率來看,長期投資銀行股能獲取豐厚回報。


在中國,一個銀行家的兒子問他 ,說爸爸你們銀行的錢都是客戶和儲戶的,那你是怎麼賺到的別墅和奔馳遊艇呢? 銀行家說,兒子你去把冰箱裡的豬肉拿出來。兒子拿出來了,他又叫兒子放回去。兒子問,什麼意思啊?他爸說,你看你手上是不是有油啊 ?雁過拔毛,肉過留油,哈哈。


這個段子很直白的體現了銀行的兩種主要收入模式: 一個是利差收入,一個是中間業務收入。


因為牌照的保護作用,說國內的銀行是躺著賺錢一點也不過分。


銀行股的投資,收益能分為這幾層:

第一層, 銀行股如果不漲不跌,那麼拿一年的收益就是股息,現在買入四大行收益在4%以上。

如圖是農業銀行當前的股息率,已經高達4.28%,股息率超過了存銀行的利率。

第二層,如果市淨率保持不變,按照目前的ROE,那每年的投資收益有12%左右。

第三層, 如果目前大銀行的PE能從6~7倍多繼續走高到8、9倍左右,那麼年收益有20%~30%。

第四層,持有銀行的市值,可以參與新股申購,如果運氣好,又能額外帶來收益。

但是若是把眼光放長遠,做長期投資,還是一個字,穩。長期收益有年化8~10%概率極大,歷次銀行股在股災中被帶下去都慢慢漲上來了。

如圖農業銀行的股價一直在上漲,不知不覺漲了三四倍了,如果我們兩塊錢買進,那麼現在的股息率也有8.5%了,相當於你是債主,放了高利貸給農業銀行,放心,農業銀行是不會賴賬的,你也不需要討債,每年的股息都會按時發放給你。


為什麼不買銀行呢?


貧民窟的大富翁


最近,有投資者提出,如果只買銀行股票,一直吃分紅可以嗎?在A股市場上,很多股票都是鐵公雞,而唯有銀行股每年都能夠分紅給投資者。舉個例子,工行是銀行板塊中的“分紅王”,上市以來至今累計的分紅總額已經超過7000億現金,如果僅是想拿分紅,可以選擇分紅較多或者分紅比例長期較高的銀行股進行投資。

對於保守型的投資者購買銀行股有以下幾大好處:首先,銀行股普遍市盈率不高,通常在10-15倍之間,有的甚至於跌破淨資產,還是具有一定的投資價值。此外,銀行股價並不高,和茅臺等白酒股相比存在著價格上的優勢。不過,多數股民覺得銀行股盤子大,漲幅不如中小盤股票剌激。但如果是穩健的投資者,買銀行股票還是相對安全的。

再者,銀行股有分紅,值得價值投資者佈局。2018年銀行股業績都很靚麗,其中分紅率超過30%的有招行、民生、工行和建行、農行,而今年的分紅中招行派發的現金最多,10股派9.4元。對於保守投資者,買銀行股可以享受到每年超過銀行存款的收益率,還可以享受牛市時銀行股價反彈,投資銀行股應是不錯選擇。

最後,隨著資本市場進入到了變革期,註冊制在科創板落地後,兩市股票分化的時代正加速來臨,很多上市公司今年暴雷事件不斷增加,還有各種違法違規行為近期也屢見不鮮,此時身在資本市場的投資者應該學會規避風險,要投資就要往趨穩定性板塊靠攏,銀行股等板塊是當下最佳的避風港。

不過,購買銀行股,尤其是核心銀行股,還要有一些投資技巧的:第一,銀行股也不是每天都可以購買的。平時不要買銀行股,一定要銀行股處於歷史估值底部區域附近參與投資,而要儘量迴避歷史估值偏高區域參與投資。也就是說,如果投資者在銀行股的高位買進,風險還是比較大的。

第二,一旦在銀行股的估值低位區域買入銀行股,就要學會長期投資,就是不要老想著做差價,有時候做差價還是很誘人的。不過,如果差價沒做好,很可能會在牛市中被甩掉,錯過上漲行情。而在熊市中,也沒抄到好價格。銀行股只要在熊市的底部,分批買入長期持有就可以了。

相對於其他類型的股票,銀行股具有市盈率低,分紅率高,往往是穩健型投資者投資的目標。但是,銀行股也並不是隨時都可以買的,買銀行股也要它跌出更低的估值,股指也處於熊市底部,投資者分批逐步建倉。同時,也要學會買入銀行股長期投資,期間不要做任何差價,這樣買銀行股既享受到分紅,還能獲得股價上漲的收益。


不執著財經


對於在股市中相對保守的人來說,投資銀行股是最好的選擇,別的不說四大國有銀行的股價一直很穩定,只要你的參與位置相對比較低,與其他上市公司相比你是不會虧錢的,賺多賺少是一個問題,關鍵是股價的穩定性很強,僅僅這點銀行股就是值得投資的。

另外,相對其他行業銀行股是存在估值基礎的,因為業績始終保持在一個穩定性增長的前提下,不存在高估的問題,尤其是在股市震盪很頻繁的時候,題材類品種的走勢很容易出現大起大落的現象,而這點在銀行股上出現的概率不高,除非是趨勢性的大跌。

當然,上面所說的主要是針對四大國有銀行和比較優秀的股份制銀行,而對於地方銀行和城商行除外,以現在四大國有銀行的走勢看,我大致做了一個計算,按照最保守的估計每年股價平均上漲10%,而股息率差不多有年化4%吧,這樣算起來投資銀行還是很划算的,不僅僅能夠獲得股價收益,還能有一定的股息收益,屬於雙重收益了。

而唯一的弊端是,很多人耐不住性子,因為銀行股走得實在是慢,多數人忍受不了這樣的態勢,才選擇了遠離銀行股,而在其他公司的投資上,多數人恰恰虧損的面比較大。


春意萌生


可行,長期持有銀行股其實是最簡單,最方便,也是最“粗暴”的收益方式!

原因其實非常簡單:

第一,銀行股長期持有的過程之中,風險非常小,退市概率接近於零,黑天鵝也是很難見到。所以,安全性上考慮,銀行股非常高。

第二,部分大型銀行每年都有很高、很頻繁的分紅,光吃分紅就有一個非常不錯的收益。

第三,銀行股整體拉長5-10年來看,是一個處於上漲的趨勢,所以把週期拉長來看,銀行股的股價上漲收益其實不菲。

第四,在目前處於熊市的週期裡,大部分的銀行股都是跌破了淨資產的狀態,可以說投資佈局的價值還是不錯的。

那麼根據市場的確定性來投資的話,銀行股毫無疑問是大資金,也是最省心省力的一種投資方式了!

要知道如果每股淨資產是10元,而一隻優質股在熊市裡遭到嚴重錯殺,跌至淨資產附近,甚至跌破淨資產的時候,那麼未來幾乎不可能跌到8元,甚至6元以下,但是未來回到10元,甚至超過10元的概率則相當大,這就是確定性!

所以,我們要根據確定性投資,而不是根據不確定性和預測性投機!!

而銀行股以往的10年裡,其實就是傻傻持股,傻傻賺7倍的投資原理:

原理說白了非常簡單:大型銀行股的淨資產增長率一般是每年11~12%,股息率5~6%,這樣下來年化收益就是17%左右(中小型銀行股息率會低一點,但淨資產增長率相應更高)。再加點常識性的技巧,在0.7倍左右PB的時候買入,只要你選對時間和指標下手,十年時間總能回到1倍PB以上,這就有額外的50%收益。——共計721%的收益。

因此,放眼未來,如果你能夠長期持有5-10年的週期,並且對於股票投資並不是太理解,也沒有太多的能力技術支撐,那麼選擇銀行股長期持有,吃分紅,吃上漲的收益,其實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點贊關注我⭐帶你瞭解更多財經和投資背後的真正邏輯。謝謝您的支持,一家之言,歡迎批評指正。

琅琊榜首張大仙


經過兩輪利空衝擊。銀行股股價下跌較為充分。基本上反映出來市場悲觀預期。股價下行空間已經基本封殺。股價基本調整到位。

目前銀行市盈率一大部分在五倍左右。市淨率在1以下。0.8左右也有部分銀行。

這部分銀行投資價值已經顯現。持有的話股息率估計在3%左右。略高於一年期存款利率。不考慮股價下跌因素。跑贏存款。

但是選擇銀行長期投資。不適合選擇地方性農商行。也不適合選擇規模很小的城商行。銀行太小。經營不穩定。尤其是農商行。新規規定營業部不能跨地區擴展。這是很不利的。另外可能估值水平也較高。不排除仍有估值下行空間。

次新銀行股股價彈性大。短期獲許有脈衝炒作。但長期看。股價下跌空間很大。不可能維持十幾倍二十幾倍市盈率的。

長期投資適合中大型銀行股。市盈率居於銀行板塊中位數水平。雖然成長性差一點。但經營非常穩健。不會出大問題。一方面可以享受股息。另一方面可以享受成長或者估值提升帶來的股價上漲。


杜坤維


穩健型投資者買銀行股一直吃分紅是可以的,這種一種非常不錯的方法,最終年收益率完全要比存款和理財產品都好。

為了證明你這種投資方法是可行的,我用工商銀行與建設銀行近十年投資收益為準,來充分說明保守投資人買銀行股票一直吃分紅是可以的。

(1)工商銀行

如上圖復權走勢圖,這是工商銀行過去10年的股票情況,十年之前2009年8月3日工商銀行股價在3.07元,截止本週五2019年8月2日收盤價位5.56元,十年之間工商銀行股價總體漲幅為81.70%;另外再度加上工商銀行十年分紅率,每年按照約為4%左右,十年時間總分紅率為40%;假如投資工商銀行十年總收益為81.70%+40%=121.70%,平均每年的收益為12.17%。

(2)建設銀行

如上圖這是建設銀行的復權股票圖,2009年8月3日建設銀行以3.76元開盤,假如全倉買入建設銀行股票,十年之後的今天2019年8月2日建設銀行收盤價為7.21元,建設銀行在過去10年之間總體漲幅已經高達91.76%;同樣加上建設銀行過去十年每年分紅平均達到4%計算,十年就是40%的分紅收益,總收益已經高達131.76%,平均每年收益率為13.17%。

通過以上對於A股市場的國有四大行當中的工商銀行與建設銀行,兩隻銀行股的過去10年當中,股價收益與分紅收益兩者相加,每年平均收益為12.17%、13.17%;按照這種收益率10萬每年就有1.2萬~1.3萬元的收入,這種收益率已經完全超過了把錢存銀行,甚至已經超過了各種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

類似銀行的定期存款,大額存單,智能存款等年利率最高不超過6%,完全低於持有銀行股每年的平均收益。再有就是各大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證券,銀行,保險,信託等等機構的理財產品,年利率絕大部分不超過10%,能高於10%的都是屬於高風險的理財產品,這種理財產品風險太高,而且還不一定年拿到10%的收益率。

所以綜合以上分析,對於保守投資人買銀行股票一直吃分紅完全可以,這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但我個人建議是儘量選擇國有四大銀行長期持有為主,這樣才能真正的讓你的資產實現保值與增值的最大功效。


老金財經


大家好,我是九江股東,一個說到炒股穩定盈利的人。

銀行股非常穩定,但是要想獲得太高的收益也不可能。

說到銀行,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工農中建。但是說到銀行的股票,還是招商銀行和興業銀行走勢比較強勢。

說實話,銀行板塊十年才漲兩倍多。這樣的收益反正我是不會滿足的,但是對於大多數炒股虧錢的人來講又是不錯的。

工商銀行十年賺一倍。建設銀行十年賺1.5倍。農業銀行八年賺一倍不到。中國銀行十年賺一倍!這種收益率還馬馬虎虎過得去。招商銀行做到了十年賺4.5倍,興業銀行做到了十年賺4.2倍。

可以看出越是大型的銀行收益率反而越低,所以我們投資銀行股可以優先的選擇一些比較強勢的流通盤較小的股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