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哪些电视剧热播时,引起过万人空巷的现象?

苏州三忆影像


随光影消散的,是一去不返的芳华

曾经的我们,活得很简单。

住着老旧的平房,穿着单调的衣裳,品着粗茶淡饭,惦记着柴米油盐...阴晴圆缺轮转,日子就这样平淡地过着,指缝里的时光,就这样悄然流逝着。

爬满青苔的斑驳院墙,褪了色的青砖瓦房,蛙声蝉鸣,声声回荡。孩子们翘首盼望的,是胡同口那破败的院门快点打开——那里有一台9寸黑白电视机,光影闪烁着奇妙的画面,总会让人心驰神往。

影视的发展,也许是最能体现时代的缩影,一部部经典老片,串起了时代,串起了故事,也串起了每个人的曾经。

时过境迁,光影交错间, “孩子”们长大了,但那些尘封的老片,却用光与影建起了你我共同的记忆宫殿,仿佛在向世界索取,那些我们逝去的芳华。


有多少于青春有关的日子,融化在那一片光影交错里


如果给你一支笔,你能写出一句片中的一句经典台词吗?

<strong>

1958年6月15

——中国首部电视剧,长度仅20分钟的家庭伦理片《一口菜饼子》在北京电视台开播。距离中国首家电视台开播,仅仅过去了45天。

<strong>

1961年

——《桃园女儿嫁窝谷》

<strong>

1962年——1976年

<strong>

<strong>

1975年

——《血疑》(日本)

<strong>

随着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电影电视渐渐进入中国市场。中国观众也从9寸黑白电视机里认识了山口百惠,三浦友和,小鹿纯子,高仓健,以及早已忘记真实姓名的“真由美”。

<strong>

<strong>

1978年

——《排球女将》(日本)

<strong>

<strong>

<strong>

1980年

——《铁臂阿童木》

——《大西洋底来的人》(美国)

——《加里森敢死队》(美国)

中美建交,小平同志访美,让大洋彼岸的流行风吹进了封闭已久的中国。首部引进美剧《大西洋底来的人》让喇叭裤、蛤蟆镜成了中国年轻人的标配,时髦的小青年人人一头羊毛卷,否则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加里森敢死队》的腰斩至今都是我们心头的痛,剧情才刚刚展开就无疾而终,让我们再也看不到中尉、戏子、酋长、小偷与大盗的传奇故事。

1981年

——《姿三四郎》

1982年

——《蹉跎岁月》(叶辛原著小说)

——《水浒》(祝延平)

——《万岁千山总是情》(谢贤、汪明荃)

<strong>

1983年

——《霍元甲》

——《星星知我心》(台湾)

——《阿信》(日本)

《霍元甲》点燃了中国人的民族热情,唤起了中国人的血性。“我们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让霍元甲、陈真迅速成为一代人心中的英雄。

1984年

——《神探亨特》(美国)

<strong>

《神探亨特》之后,《霹雳游侠》、《飞狼》、《三个侦探》、《天龙特工队》、《黑暗的公正》等等美剧蜂拥而至,在中国的电视观众心中树立起了一个个和印象中完全不同的英雄形象。

这些英雄不再是高大全的神话人物,他们都是凡人,有凡人的七情六欲,有凡人的斤斤计较。从此之后,我们不再相信世界是一元的,多元文化开始进入我们的大脑。

或者说,中国观众开始“长大了”。

1985年

——《恐龙特急克塞号》

<strong>

<strong>

——《上海滩》

<strong>

——《四世同堂》

——《海灯法师》

<strong>

<strong>

——《人在旅途》(新加坡广播剧)脍炙人口的主题歌

“千里刀光影,仇恨染九城”。骆玉笙老先生洪钟般的嗓音,也伴随着《四世同堂》这部老舍经典,传唱八方。

一部让整个中国陷入狂热的《上海滩》,主题歌传唱大街小巷,成为几十年来粤语流行歌曲的经典。许文强的西装和围巾、冯程程的麻花辫等装束也成为年轻人仿效的对象。

但对“孩子们”来说,没什么比“克赛前来买菜”更能深入人心的。大街小巷那些戴着火红色头盔,挥舞着塑料宝剑的孩子们,如今,都在那里呢?

1986年

——《济公》

<strong>

<strong>

上海电视台制作的电视连续剧《济公》应运而生,每晚家家窗户里传出的都是“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主题歌。

——《西游记》

<strong>

<strong>

还记得你们小时候,蹲在电器商店橱窗外看《西游记》时的样子吗?

猴哥来了!89.4%的收视率神话前无古人,估计也后无来者。这版《西游记》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电视剧,重播次数超过3000次,而这一切,就从1986年的那个夏天开始。

1987年

——《红楼梦》

<strong>

<strong>

当年春节,36集大型古装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第一次以日播的形式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当《枉凝眉》在剧中唱得千回百转之际,最高收视率创下了空前纪录,造就了中国电视剧史“难以逾越的经典”。

——《便衣警察》(第一部“海岩”剧,刘欢主题歌)

——《乌龙山剿匪记》

钻山豹,你往哪跑!

——《好爸爸、坏爸爸》

哪个爸爸不骂人,孩子不挨骂?别问我为什么能发语音,因为它早就埋进了你的记忆深处。

1988年

——《凌汤圆》

——《那五》

——《末代皇帝》

——《黄河东流去》(“四圈儿”)

1989年

——“女人命运三部曲”《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

就这样,风起云涌的90年代来了,电视节目也迎来了井喷。接下来的故事,我们下期再为您介绍。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我说: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度过,更在于铭记。

终有一天,光影中那些闪烁着无数人记忆的光辉碎片,会如画卷,徐徐舒展


那些万人空巷的影视剧,都是留在时光中的记忆。


森碟不吃糖


先介绍一下“万人空巷”产生的背景。

“万人空巷”指的得是人们从家里或街道巷子里的走出来,涌到某处因为节日庆典或者某种特殊的情况,比如看电视这种的行为。以现代的眼光来看,看个电视还需要出去看,自己家里不是就有吗?甚至有的家庭还有不止一部电视机,但是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永远不会懂的那个年代的人的生活条件和人们的“单纯而小美好”

1958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到七八十年代,黑白电视机有了一定的普及,但就是这样,也还是很多人家都没有电视机,经济情况购买力是一个原因,还有一方面是买电视需要指标,不是谁想买都能买得到的。



当时的电视对人们来说是一个十分新奇的玩意,一个不大不小的方盒子,插上电就可以出来人影,而且又是活蹦乱跳的,里面的人还有声音,还会唱歌跳舞,对于那个年代信息闭塞,文娱缺少的的人们来说,仿佛踏进了“新世界”的大门,一发不可收拾。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想看电视怎么办呢?只能到有电视的人家去看,于是就干脆把电视放到外面或者院子里,这样整个巷子或者整个村子的人都出来了,“万人空巷”也就这么来了。



交代完背景,我们就来说说有哪些“万人空巷”的电视剧:

以时间的先后顺序。

(一)《大侠霍元甲》1983作为内地引入香港的第一部剧集,当时的播出,吸引了无数人,成功的开启了内地人民的武侠梦,同时也升华了国人的爱国思想和名族大义。



大侠霍元甲又黄元申,米雪,梁小龙主演,讲诉了霍元甲摒弃武林门派之别,博采众长,创立“精武门”,增强国人体质,又以民族大义为重,团结发扬光大中华武术,在面对外来列强时,用精湛的武艺打败外敌,大大增强了中华人民的爱国教育和民族自信心。

(二)《上海滩》1980年在香港TVB播出,1985年引入内地,瞬时掀起了观看热潮。《上海滩》以民国时期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了以许文强为代表的帮派斗争以及和冯程程的爱情故事。

《上海滩》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电视剧版的《教父》,由于《上海滩》热播,成功吸引了很多帮派“黑社会”题材的创作。电视剧开头的主题歌更是让人难以忘却,只要音乐响起,估计看过的都会跟着哼唱两句。剧中周润发的黑衣白围巾,冯程程的着装造型都是一个时代难忘的记忆。



(三)《射雕英雄传》1983年香港TVB播出,1985年引入中国内地。《射雕英雄传》的播出,造成了极高的收视效果。这部剧的播出,影响了很多人的择偶观。那个时候出生的孩子,叫“郭靖”和“黄蓉”的也是收到这部剧的影响,估计这些孩子在学校里没少被调侃吧。

对于很多70,80后人来说,《射雕英雄传》是成长生活中的一道精神食粮,更是青春成长记忆里不可或缺的一幕。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的导演是王天林,就是王晶导演的父亲,王晶被骂成烂片导演,但王晶认真起来也是很厉害的,比如《追龙》这部电影。这部剧杜琪峰和徐克担任执行导演,动作执导程小东,音乐由黄霑担任,经常看港片的人,应该对于这些人不会陌生,有了这些人的存在,这部电视剧自然也就保质保量了。

好的电视剧和好的音乐是相辅相成的。

《大侠霍元甲》的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上海滩》同名主题曲,《射雕英雄传》的主题曲《铁血丹心》,这些电视剧的火爆,也是离不开这些歌曲的推动。

如果说《大侠霍元甲》是武侠剧的启蒙,那么《上海滩》就是中国“黑帮”剧的开创者,《射雕英雄传》既满足了年轻人的武侠梦,又满足了那个时候的年轻人对爱情的幻想。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收看习惯。

现在再也看不到因为一部电视剧而“万人空巷”的现象了。一方面是因为电视剧的质量水平,还有就是大家都是住的高楼大厦,互相走动的很少了。

现在生活水平好了,科技进步,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机,电视机的清晰度色彩又好。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家通过手机就可以观看到电视节目,十分的方便,很多人家的电视已经成了摆设了。



现在脑海中还经常浮现出一群人围坐在一台黑白电视机前,有说有笑,转着天线,讨论着剧情,邻里之间和谐相处的场景。

我是娱乐高解地,欢迎关注,评论交流,分享你的观点。


娱闻星记


有这么一部电视剧,可以担当这个殊荣,那就是《霍元甲》。

记得当时我们村里,只有村部有一台24寸的大黑白电视机,当时电视柜在村部的一间大房子里。《霍元甲》开播时,房子里男女老少挤得水泄不通,门外窗外还挤了不少人。最后村干部看见不行,在一集播完之后,就让人把电视机搬到西边粮库的顶上,几百号人就象看电影一样坐在院子里,好在那时候的人眼神都好,隔了好远也能看清楚。

随后的时间里,每天有专人负责搬电视机,距开播半小时前,人就坐得满满当当,住在近处的人甚至端着饭碗来看,往往是一集放完了,饭还没吃完,匆匆拔拉完后,再回去盛或是送碗筷。那段时间,村里除一些腿脚不灵便的高龄老人外,基本都来了,就连村里的瞎子都来了,站在哪里静静地听。

有一天晚上,我一发小的妈妈作饭迟了,他竟气哭了,怕耽误了,匆匆抓了一块玉米面窝头跑向村部,直到电视剧开始,眼中的泪才停住。

再后来,《渴望》播放时,也着实火了一阵,但远没有《霍元甲》那种万人空巷的情形。



大漠绿海和谐音


1983年,听说当时我们村有一户人家三兄弟合力、买了一部14英寸黑白电视机,大家都觉得很新奇,都跑到他们家看,刚好没多久又播放霍元甲,这下更不得了,而那家人干脆卖起票来,那时都大家都比较穷,大人们都舍不得出钱去看、但小孩不管这多,很多都偷家里的钱看、结果弄得全村人都在骂这户人家,到后来随着分田到户后,经济现况稍微好点人家,都会省吃俭用去买上一台电视机,不让自己孩子受这份气、这才有了三四户人家合看一台黑白电视机,接下来连续播出上海摊、射雕英雄传、渴望等一糸列好的剧、回荡在农家大院里、也实实在在改变了农村人娱乐方式,能从此看到外面的花花世界,更让农村生活变的多姿多釆起来。


新的毅力


我印象里就是发哥演的《上海滩》

小时候邻居家有彩电!属于村里的希望那种吧。每天晚上左邻右里吃完饭。都会去他家集合。自带小板凳的哦。

小时候也看不懂什么,就是跟着大人凑热闹,但是听到浪奔,浪流的音乐,按现在的理解,感觉自己也是大哥了。走路带飘的。

后来在大学又重温过这部电视剧。许文强的爱恨情仇,个人的人格魅力。发哥演绎的只能说完美。发哥之后再无许文强。


超哥说说


现在是绝对不可能有万人空巷的场面了。我是70后,在83年的时候,农村才开始有黑白电视机,没有电视机之前,农村人晚饭后大人基本上就是串门,闲聊,夏天就是大门口,村头,三五成群歇凉,孩子们就是捉迷藏,打仗,追逐嬉戏,没有其它娱乐方式。自打电视机进入农村之后,基本上解决了农村闲时的娱乐时间,由于那个时候农村人种地需要互相帮助,所以邻居们相处的都非常和谐,虽然那个时候农村有了电视机,但也不是家家户户都买得起,所以,有了好看的电视剧,大家都会到相好的邻居家去看,那真的就是万人空巷,我印象最深刻的电视剧有很多,其中以黄元申主要的《霍元甲》为最,接下来《陈真》,《射雕英雄传》,《孽债》


神州风雪


记忆中引起万人空巷的电视剧只有一部,赵雅芝版的《新白娘子传奇》。



那时候住在工厂职工家属农场,整个家属区的人,每天早早吃过晚饭,把该做的事儿都做了,坐等电视开播。

没有按时吃饭的,一家人可以暂时不做饭,等当天的那集播完才做饭吃。

那时多数家里还是黑白电视,为了过眼瘾,大家会聚集到有彩电的邻居家去看,于是,就常常看到小孩子们搬着小板凳,整齐得坐在一家院子里,就像在看露天电影。



那时候治安不好,常常有小偷光顾,有一家人全家分散开,到别人家看电视,小偷把家偷了都顾不上。

后来,那家一咬牙买了台长虹彩电,就是为了看《新白娘子传奇》😂

记得电视播放时间,整个家属区没有人声,只听到:千年等一回,等一会呀啊!



不但如此,剧中每一首歌,男女老少都会唱,而且是唯一一部全家都能一起看的剧,没有争执,非常和谐,还有共同话题。😄

这是我记忆中唯一一部造成万人空巷的电视剧。


古兰丹520


我75年下放知青。下放在林场。林场职工看病都在麻疯病医院(门诊病房分开)当时医院有一台九吋黑白电视机因为电视机小。他们一般不允许外边人看(医院有园墙有后门)有些跟医生关系好的偷偷带人进去看,有的甚至爬墙院我去看过一次。电视太小就没去了。

77年我们林场买了一台匈牙利生产的17吋黑白电视机放在食堂歺厅。附近知青都到我们林场来看电视当时播出的日本连续剧《追捕》。还有国产《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时的人思想单纯。那时纪常看露天电影多远都去。回想那时的情景真是感概万千。在也回不去了。


君子兰53531


近几十年来,我国电视剧逐步走向成熟和壮大,拍摄手段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也有一批优秀的演员不断成长起来。而且,特别是近几年,拍摄的电视剧以古装剧、都市剧,还有抗日神剧种类居多。但是个人感觉质量却是不如以前的一些电视剧。

那么近20年的电视剧,都有哪些收视率较高的呢?我们来罗列一下。

1998年《水浒》40%(李雪健)《还珠格格第一部》

1999年《雍正王朝》14.39%(唐国强)《牵手》9.2%(蒋雯丽)《还珠格格第二部》


2000年《太平天国》6.98%(高兰村)《大明宫词》5.78%(陈红)还有《少年包青天》《西游记后传》



2001年《情深深雨蒙蒙》《康熙王朝》《笑傲江湖》《大宅门》《大雪无痕》

2002年《天下粮仓》《刘老根》《梧桐
雨》《激情燃烧的岁月》《黑洞》《铁齿铜牙纪晓岚》《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2003年《还珠格格第三部之天上人间》《刘老根2》《公安局长》《倚天屠龙记》(苏有朋版本)《孝庄秘史》《征服》《射雕英雄传》《大染坊》

2004年《中国式离婚》《妻子》《军人机密》《林海雪原》《红罂粟》

2005年《京华烟云》《亮剑》《汉武大帝》《哑巴新娘》《大宋提刑官》《任长霞》


2006年《乔家大院》《马大帅3》《乡村爱情》《刀锋1937》《别拿豆包不当干粮》

2007年《金婚》《士兵突击》《家有儿女》《新上海滩》《奋斗》


2008年《闯关东》

2009年《蜗居》


2010年《乡村爱情故事》《老大的幸福》《一起来看流星雨》

2011年《回家的诱惑》


2012年《宫锁珠帘》

2013年《甄嬛传》《百万新娘之爱无悔》《咱们结婚吧》


2014年《武媚娘传奇》《湄公河大案》《父母爱情》

2015年《芈月传》《花千骨》


2016年《翻译官》《麻雀》《解密》

2017年《人民的名义》


以上罗列的电视剧,可能有些有出入,但是基本上都是精彩的,有兴趣的可以回顾一下。

再说说这几年的电视。近几年因为工作的原因,很少和家人吃完晚饭围坐在电视机年前一起追剧了。另外由于手机的普及,很多人都是在手机上看电视。总是感觉缺少了什么东西。其实,我还是很怀念以前,十里八乡的,只有一家有一个黑白电视。大家吃完饭不约而同的都来他家,一起看电视,一起感叹,一起笑,那种时光很美好。尽管特效不好,画面不好,屏幕还小,但那是绝对的演技,绝对的投入,决定的好看。

相反,现在拍电视剧的多了,但是没有那么多感情了。尤其是那些玄幻剧,我基本上不看。因为在里面找不到灵魂,得不到共鸣。

小伙伴们,你们感觉都有哪些特别好看的电视剧呢?


康小袁


曾经记得当年电视剧《霍元甲》热播时,用万人空巷这句话来形容可谓是一点都不过份。


那时侯电视机在农村还是一个香勃勃,一个村也就是在县城工作的一户人家买了一台14吋黑白电视机。才播放的前几天村里知道的人并不多,只是看过的人白天劳动时谈论剧情时大家才知道。


起初看的人少,是在家里看,后来知道的人越来越多,家里坐不下了,主人索性把电视机移到门口的大场上,一张大桌上面再加一张小桌,将电视架在上面,就象农村放露天电影一样。农村人热情好客,十村八里的都认识,主人虽然每天要将电视搬进搬出,可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还记得当电视剧放到俄国大力士达得如夫在天津摆场打擂时,擂台上写作,拳打天下无敌,脚踢东亚病夫的标语,人人都很气愤,当霍元甲正式接受挑战,上台与俄国大力士交手时,正好是这一节的结尾,明晚是霍元甲应战达得如夫。



第二天一晚,人们早早的吃好晚饭,男女老少扛着大大小小的凳子,几乎是家家关门,万人空巷。门口的大场上坐满了黑压压的人群,当霍元甲与达得如夫正实交手时,全场鸦雀无声,当霍元甲将达得如夫一脚踢下场时,许多人都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