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具遠識“開眼看世界第一人”:晚清首位駐外使節郭嵩燾

近代中國,不乏有識之士。在那個風雨如晦的時代,他們從未放棄喚醒國人的努力。作為中國首位駐外使節,郭嵩燾正是其中重要一員。

郭嵩燾(1818年—1891年)學名先杞,後改名嵩燾,字筠仙,號雲仙、筠軒,湖南湘陰城西人。18歲中秀才後,入嶽麓書院讀書,在這個著名學府,他結識了陶澍、魏源、曾國藩、左宗棠等人。尤其和大他7歲的曾國藩關係親密,互相"以著述立言相期許。"

1847年,郭嵩​燾終於考中進士。父母去世後,郭嵩燾按照當時的禮法,回家鄉守孝。這期間,太平軍打進了湖南。郭嵩燾數度登門,力勸曾國藩辦起團練,以對抗太平軍。曾國藩出山後,郭嵩燾入其幕府,為之籌措軍費。當時,朝廷的給的薪俸時有時無,即使有,隨著湘軍兵勇的增多,也是不敷使用。針對這一情況,郭嵩燾提出了向商人抽取厘金的辦法,湘軍這才有了固定的財源。

獨具遠識“開眼看世界第一人”:晚清首位駐外使節郭嵩燾

1858年,郭嵩燾進京任翰林院編修,後入值南書房。咸豐帝對他說:"南齋司筆墨事卻無多,然所以命汝入南齋,卻不在辦筆墨。多讀有用書,勉力為有用人,他日仍當出辦軍務。"可見皇帝對他非常賞識。

第二年十月,郭嵩燾奉命前往煙臺查辦地方官吏隱匿稅收一事,所到之地,大小官員按慣例,隆重接待,且備有厚禮。郭嵩燾向來清正,對此毫不動心。當地官員見此,憂懼不已。

經過他認真查賬,郭嵩燾發現這裡幾乎無官不貪汙,無吏不索賄,稅外之稅,竟超過正稅四倍還多。這在他打算查處這批碩鼠蛀蟲,整頓稅務時。山東巡撫文煜以郭嵩燾設局抽釐導致民變為由,上奏彈劾。

無奈之下,他被迫返回京城。心灰意冷的郭嵩燾不久選擇稱病回鄉。

同治繼位後,他在曾國藩、李鴻章的保舉下,先後擔任了蘇松糧道、兩淮鹽運使等職。長期的仕宦生涯,讓他厭倦了官場,於是再次請求解職還鄉。

獨具遠識“開眼看世界第一人”:晚清首位駐外使節郭嵩燾

1875年,英國駐華使館官員馬嘉理與雲南的當地居民發生衝突,英國公使藉機滋事,強迫清廷簽訂《煙臺條約》。條約中有一條是派欽差大臣去英國道歉,並任駐英大使。在今天看來,派駐使節國際交往的慣例,但在當時仍以天朝上國自居的清政府看來,這卻是個奇恥大辱,因而許多官員不願意去。最終,清政府將這個苦差事派給了賦閒在家的郭嵩燾。

消息傳出,舉國士大夫為之扼腕嘆息,以為他一世清名盡毀於此。一些湖南同鄉更是羞與他為伍,王闓運還寫了一副對聯挖苦:"出乎其類,拔乎其粹,不見容堯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就這樣,郭嵩燾在一片罵聲中前往了那個被視為蠻夷之邦的英國。

沒想到,此行改變了他的看法。未出國前,他只曉得洋槍洋炮的厲害;出了國,他才意識到西方文明遠勝中國。

獨具遠識“開眼看世界第一人”:晚清首位駐外使節郭嵩燾

於是在公使任上,他十分留意英國教育和科學狀況,訪問了學校、博物館、圖書館、報社等,結識了眾多專家學者,以花甲之齡學習英語,出席各種社會活動,為了研究英國政治,甚至列席旁聽過下院的辯論。種種經歷和體會,被他編入《使西紀程》,寄回中國,沒想到立刻引發軒然大波。總理衙門大臣李鴻藻閱後,"大為不平,逢人詆譭"。 好友李慈銘讀後,痛斥他不該對蠻夷之國"極意誇飾"。只有 李鴻章一人支持: "崇論閎議,洵足啟發愚蒙"。

但支持的聲音畢竟太微弱。慈禧太后下旨嚴厲申斥郭嵩燾,並禁止了《使西紀程》的出版。1878年,郭嵩燾在同胞的唾罵中回國。從此徹底歸隱鄉里。1891年,郭嵩燾黯然去世。此前,他曾經寫詩一首,表達內心落寞:

拿舟出海浪翻天,滿載痴頑共一船。

無計收帆風更急,那容一枕獨安眠?

他死後,甲午戰爭爆發。這一回,面對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將有更多國人從迷夢中醒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