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嵩燾----十九世紀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戰略家(上) 郭 昌


郭嵩燾----十九世紀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戰略家(上)  郭  昌

☆上圖為郭嵩燾

昨日在“今日頭條”自媒體上看到一篇文章,作者向讀者推薦了被歷史學家蔣延黻所推崇的李鴻章寫給恭親王奕訢那封勸朝廷勇於改革的奏疏。將廷黻先生的巜中國近代史》,是我一直放在案頭的枕邊書。對於李鴻章,我想推薦者一定是高估了,也可能誤讀了蔣先生的本意。李鴻章之功過,梁啟超先生已為其做了最恰當的蓋棺定論,這且不談,筆者在這裡想提醒一下讀者朋友的是,中國近代史果真是中國歷史進程的宿命嗎?李鴻章和他的改革團隊真的代表了當時中國最科學最先進的思想隊伍嗎?非也!中國有一位自1840年到1900年60年間的大政國事都有參與和指點的人,並且這個人每次都如諸葛亮般料事如神。這個人就是中國第一位駐英法公使郭嵩燾!

光緒二年,郭嵩燾在出使英國途中於船上所作日記中說:“劉和伯言,談洋務者只見得一面道理,吾謂道理須面面俱到,凡只得一面者,皆私見也,不可謂之道理。所謂道理無它,以之處己,以之處人,行焉而宜,施焉而當,推而放之而心安理得,舉而措之而天下安。得位者效其職,身任焉而不疑;不得位者信其理,心知焉而亦不敢恃。尊主庇民,大臣之責,胥天下而務氣矜何為者?凡為氣矜者,妄人也,匹夫挾以入世,而人怒之,鬼神亦以而譴之,此足以言國是乎?如是而去道理滋遠矣。……區區愚忱,不惜大聲爭之,苦口言之,以求其一悟。願與讀書明理之君子一共證之。”(巜郭嵩燾日記》第三冊124頁)郭氏爭者何?言者何?又欲證之者何?正是先知先覺,獨懷機杼,“通古今理勢之大而運量於一心”者,舍此其誰也?“


郭嵩燾----十九世紀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戰略家(上)  郭  昌

嵩燾年廿十而菸禁興,天下紛然議海防。…庚子辛丑間親見浙東海防之失,相與憤然言忠義之氣不可遏抑。癸卯館辰州,見張曉峰太守,語禁菸事本末,恍然悟自古邊患之興皆因措理失宜無可易者。”(郭高燾《罪言存略》序)注意,這一段是包括歷史學家在內所有中國人都忽略的一段文字,卻是關乎中華民族命運的一段文字:1840年,至1841年,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一個年僅二十二歲的青年,不,應該說是少年,以舉人身份入浙江學政羅文俊幕辦理海防,1843年旅居湖南懷化時和太守張曉峰談起禁菸的事情原委,恍然大悟原來自古以來所有邊患的興起,皆是因為政府官員自己措置失當,沒有任何可以推卸責任的理由!如此狂悖之言,放之今日,也許仍然有人罵其大逆不道,然而,事實的殘酷在於:郭嵩燾是對的。自那時起直至終老,郭氏一生堅持自己的判斷而不曾改變,而他所依憑的,就是一個“理”字。正如他在巜罪言存略》還說自己“間語洋務則摘發於事前而後皆驗,於是有謂嵩燾能知洋務者,其時與泰西政教風俗所以致富強茫無所知,所持獨理而已”。而這個時候,這個國家仍然如往常一樣徬惶迷茫著。


郭嵩燾----十九世紀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戰略家(上)  郭  昌

1853年,太平天國事起,南中國告急,是郭氏力勸曾國藩出山,並輔佐他建立“湘軍”,自此,也才會有曾,左,李所創不世之功。

咸豐八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一次大沽口戰役,中國戰敗。此時郭氏已授翰林院編修,得以窺見中國最高層政治家的真實面目。此刻,咸豐帝欲派其去天津幫助僧格林沁辦理海防。其十月初四日日記說到:雪翁言,桂燕山相國(桂良)花松岑冢宰(花沙納)近有免稅十害之疏,疑金眉生都轉所為,而朝廷仍主變易前說,慮非諸公所能任也。餘謂二公在天津時,即奏言始允以誆之,暫緩其師,朝廷始終持此一意,未有能辨是非者。天下事當求處理之法,專以誆人為計,馬有能勝者也。予在京師,於夷事本末直看得清楚,深悟壞亂由人,凡事皆然。(《郭嵩燾日記》一冊172,173頁)在聽到京城大臣要一意決戰時,郭氏又撂下錚錚鐵言:洋務一辦便了,必與言戰,則終無了期!

1859年三月初八日,郭氏在天津海上作日記中說:僧邸商酌再三,欲令其由北塘入口,繞道至天津,仍由水陸達通州入京,以此間防堵方嚴,不能聽其徑入。辨論再三,始成定局,附片奏明。大抵此次為入京第一次,由何路入口,在途併入京儀節,須與定約。後有違言即為背約。中國稍以禮自處,而有辭以聲夷人之罪,以戰以為有名,今忽悔忽和,持論不決。追念去歲燕山相國諸公主款之議,遺憾豈有窮也。…(同上233頁)…燕山相國諸公與夷事毫無辦法。英酋額爾金,佛酋葛羅各有照會,以何制軍接受欽差關防,照會諸夷,此為照復之件也,諸多狂悖。佛酋並抄錄羅惇衍折片二件,皆密陣剿辦機宜,事未行而使夷酋據以為言。要其辦法先不足以自立。去歲撫局之誤,已無可追悔。不明啟侮之由,徒欲踵其故智行之,此可為太息流涕者也。屢見諸公奏件,遁辭知其所窮,徒為一慟而已。…(同上234頁)

然而這一次,歷史競和郭嵩燾開了一個小小的頑笑,這一次,外國人競被打跑了。他的摯友曾國藩來信說“五月二十五日之戰,自庚子辛丑夷務初起後,至是始一大創之,中外人心為之大快,惜來緘敘戰事太略”(巜洋務先驅一一郭嵩燾》48頁)。李鴻章也贊其曰“賢王名士共運奇勳,中外交慶之”。

郭嵩燾----十九世紀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戰略家(上)  郭  昌

[人物簡介]

郭嵩燾(1818年—1891年),乳名齡兒,學名先杞,後改名嵩燾。字筠仙,號雲仙、筠軒,別號玉池山農、玉池老人,湖南湘陰城西人。晚清官員,湘軍創建者之一,中國首位駐外使節。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進士,咸豐四年(1854年)至咸豐六年(1856年)佐曾國藩幕。同治元年(1862年),被授為蘇松糧儲道,旋遷兩淮鹽運使。同治二年(1863年)任廣東巡撫,同治五年(1866年)罷官回籍,在長沙城南書院及思賢講舍講學。光緒元年(1875年),經軍機大臣文祥舉薦進入總理衙門,不久出任駐英公使,光緒四年(1878年)兼任駐法使臣,次年迫於壓力稱病辭歸。光緒十七年(1891年)病逝,終年73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