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館》廚子造反的政治隱喻 歷朝歷代開國初都面臨這兩件事

夜幕終於降臨了,除了“氣死風燈”還在左搖右擺著,大地上的一切,都在黑暗中褪去了浮躁與繁華。

“山東老酒館”的三爺行色匆匆——沒錯,黑暗總是讓人腳步加快。可讓人不解的是,為什麼這麼晚了,三爺卻出現在了街上,畢竟陳掌櫃不在,最累的就是三爺了。

還有更讓人不解的一幕:就在三爺的背後,一個頭戴斗笠的人悄悄出現,然後他悄悄的從腰間抽出了一把短刀,向三爺刺去……

沒錯,三爺遇刺了!一刀貫穿了他的背部。望著三爺踉蹌遠去,斗笠客微微抬了抬斗笠,一張熟悉的臉映了出來,他是“山東老酒館”的廚子——老蘑菇。

《老酒館》廚子造反的政治隱喻 歷朝歷代開國初都面臨這兩件事

老蘑菇造反

“山東老酒館”的廚子終於還是造反了!

闡史君在看這一段情節的時候,眼前浮現的全都是歷史上,各朝各代開國之初的政治生態。從這個角度來看,“山東老酒館”的廚子造反,可以作為一個活生生的案例,幫助我們分析開國君臣間的那些政治問題。

今天闡史君的腦洞,就來聚焦《老酒館》廚子造反背後的政治隱喻。

一、政治隱喻一:兄弟與君臣的轉變

老蘑菇和陳懷海是什麼關係呢?在“山東老酒館”成立之前,他們之間的關係還很單純,關東山摸排滾打出來的——兄弟。

劇中陳懷海曾經回憶過那段日子:有一次,他們遇到了仇人追殺,陳懷海的腿被人砍傷了,老蘑菇揹著他跑了一夜。當仇家順著血跡追來的時候,老蘑菇沒有選擇丟下陳懷海,而護著他殺出了一條血路。

可以說,老蘑菇對陳懷海有救命之恩。那時候,他們就是兄弟,而且是生死兄弟。

《老酒館》廚子造反的政治隱喻 歷朝歷代開國初都面臨這兩件事

創業之初

但這份“兄弟關係”在“山東老酒館”成立之後,出現了變化:陳懷海變成了陳掌櫃,老蘑菇變成了大廚,一個是老闆,一個是員工。但是很顯然,老蘑菇並沒有適應這個新角色。從下面這件事,就可以看出端倪:

有一次,賀掌櫃給老蘑菇提出了一個不切實際的意見,結果老蘑菇抄起刀就要砍他。陳掌櫃看到之後,怎麼做的呢?他攔住了老蘑菇,救下了賀掌櫃。事後,老蘑菇非常不滿,他問陳掌櫃的:“您為什麼總向著外人呢?”——在老蘑菇的看來,只有和陳掌櫃一起打拼過的人才是自己人,這是想當然的,還把自己當成了陳掌櫃的兄弟啊。

可是陳掌櫃怎麼說的呢?陳掌櫃說:“大家都是一家人。”——看到沒有,出生入死的兄弟和半路加入的賀掌櫃,被陳懷海擺在了同一個位置。什麼意思呢?這意味著所謂的“都是一家人”就是個客套話——老闆與員工怎麼是一家人呢!

沒錯,創業階段是兄弟,開業之後就是君臣,老蘑菇你弄混了啊。

《老酒館》廚子造反的政治隱喻 歷朝歷代開國初都面臨這兩件事

老蘑菇

而如果我們把眼光放大,就會發現,一個酒館、一個公司是這樣,一個國家,其實更是這樣。歷史上,每當新朝代建立,都會出現一次兄弟與君臣關係的轉變,這是開國階段的政治生態,同時,也考驗著功臣的適應能力。

將兄弟、君臣這兩對關係處理的最好的,當屬關羽了。《三國志·關羽傳》也記載了關羽和劉備的相處之道。首先,兩個人是兄弟關係:

先主與二子(關羽、張飛),寢則同床,恩若兄弟。

劉備和關羽以兄弟關係相處的時候,睡覺都要睡在一起。但是當有外人的時候呢,《關羽傳》又這樣說道:

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在外人面前,關羽和劉備之間又是君臣的關係了,兩人有著明顯的尊卑:劉備坐著,關羽要站著,他更像是劉備的警衛。

《老酒館》廚子造反的政治隱喻 歷朝歷代開國初都面臨這兩件事

劉備坐著,關羽站著

這說明,創業初期階段,關羽就已經能處理好與劉備的“君臣、兄弟的雙重關係”。後來,劉備自立“漢中王”,關羽更是為了處理好這雙重關係,不惜違背自己的本意。《三國志·黃忠傳》記載,劉備成為漢中王之後,封黃忠為後將軍,結果關羽聽說了之後,說了那句著名的話:“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

但隨後使者費詩說了一段話,卻讓關羽接受了這個任命。費詩說了什麼呢,他說:

王(劉備)與君侯譬猶一體,同休共慼,福禍共之,愚為君侯,不宜計官號之高下,爵祿之多少為意也。

這意思是說,你和漢中王劉備不僅是君臣,還是休慼與共的兄弟,你最好不要計較官位是高是低。這是用關羽和劉備是兄弟的這層關係,來勸說關羽。結果關羽“羽大感悟,隨即受拜”。可以說,君臣兄弟的雙重關係,可以讓驕傲的關羽做出違背意願的選擇。

《老酒館》廚子造反的政治隱喻 歷朝歷代開國初都面臨這兩件事

韓信

當然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處理好這樣關係的,比如韓信。居功自傲,無視劉邦給他的一次又一次暗示,並且還攛掇陳豨謀反。不僅如此,史書上說“上(劉邦)自將而往,信病不從。”好嘛,劉邦都親自出徵平叛了,你韓信竟然稱病不出,明顯是擺不正自己的位置啊。那對不起,您的結局早就已經註定了。

二、政治隱喻二:開國之初 文臣與武將也是一局棋

老蘑菇造反的另一個原因,也很簡單,老蘑菇對陳懷海說:“自從開了酒館,您什麼事都和三爺商量,從來不和我說。”老蘑菇是因為嫉妒造反的嗎?確實是。但創業成功之後,武將地位的轉變,是必然的結果。

《老酒館》廚子造反的政治隱喻 歷朝歷代開國初都面臨這兩件事

老蘑菇造反的原因

創業階段,比如說在關東山的時候,陳懷海需要有人為他搏殺,這時候老蘑菇自然受到重用。但一旦創業成功,陳懷海需要的就是管理型的人才了,做了財務的三爺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左膀右臂。可以說,打天下要靠武,守天下要靠文。老蘑菇弄不明白這一點,自然受不了自己被冷落,悲劇也就發生了。

那麼歷史上,歷朝歷代開國之初會不會也遇到這種情況呢?當然會。國家建立之後,就意味著武將要為文官騰地方了。

最典型就是光武帝劉秀的策略。史書上說他開國之初,對待功臣的辦法就是六個字:

退功臣、進文吏。

《後漢書·光武帝紀》也記載了這樣一個小故事:光武帝的太子,曾經問父親戰爭軍事的問題,結果被光武帝訓了一頓,他說:“昔衛靈公問陳,孔子不對,非爾所及。”

這是一種表態,戰爭已經告一段落,國家要偃兵息武。這種暗示傳播開來之後,開國功臣鄧禹、賈復等人,於是便這麼做了:

知帝欲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擁眾京師 ……到甲兵、敦儒術 ” 。

這一下,武將們都轉變了思路,不僅交出了兵權,而且開始“敦儒術”了。

《老酒館》廚子造反的政治隱喻 歷朝歷代開國初都面臨這兩件事

光武帝劉秀

不過,劉秀雖然是“退功臣、進文吏”,但他與陳懷海重用三爺,起碼有兩點不同,而這也是劉秀策略高明的地方。

(一)雖然“進文吏”,但卻依然苛責。

光武帝劉秀雖然任用文官,但卻對這些文官十分苛責。《後漢書·申屠剛傳》記載說:

時內外群官, 多帝自選,加以嚴察 , 職事過苦。

職事過苦,是實情。建武年間擔任大司徒職位的人,伏湛罷官 ,戴涉最後因為有罪被下獄致死。您說狠不狠? 這還沒完,劉秀對地方官更狠,“建武十六年,諸郡太守坐度田不實 , 世祖怒殺十餘人” ,對待犯錯的官員,劉秀殺人也是絲毫不含糊啊。對比陳懷海呢,他對三爺並不是這樣。

(二)雖然“退功臣”,但大事還找他們商量。

劉秀雖然不給開國功臣實權, 但每當有國家大事難於決斷的時候,他還是會找功臣武將們商量,讓他們出謀劃策。史書上記載:

每有四方異議,輒召入問籌策。

而如果遇到叛亂或者外敵入侵,劉秀也會啟用能征善戰的功臣們去鎮壓比如大司馬吳漢、將軍馬武都率兵平過叛。

這一點陳懷海沒有做到,老蘑菇說的很清楚,“你陳掌櫃遇到大事,只與三爺商量。”從這個角度老說,老蘑菇的造反,陳掌櫃要負一定的責任的。

三、闡史君說:兩盤棋局中 流了多少血

今天,闡史君藉助《老酒館》中老蘑菇的造反,說了歷朝歷代開國之初面臨的兩個問題,也就是:一如何處理兄弟、君臣這兩種關係的轉變;二是如何處理武將與文臣的關係。

一個小小的酒館,處理起這兩個問題來,尚且不那麼得心應手,更何況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呢?真正處理好的也沒有幾人。

《老酒館》廚子造反的政治隱喻 歷朝歷代開國初都面臨這兩件事

流不盡的英雄血

這兩局棋,有下的不錯的,比如趙匡胤採取了相對柔和的“杯酒釋兵權”;劉秀採取了供養功臣的做法;當然,還有氣度不凡的唐太宗,他採取了重用功臣的方式,咱們只能佩服了。

而下的臭的更是大有人在,最典型的就是劉邦和朱元璋,他們採取了大肆殺戮功臣的做法,而且朱元璋甚至連文官都不放過。

說到這裡,不得不感嘆,這兩盤棋局中,流了多少英雄血啊……


《三國志》

《後漢書》

《評兩漢初期對待開國功臣的政策》 周建英

《開國功臣歸宿論》 鄭宏衛

(作者簡介: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從事媒體行業,有數 十篇文章散落網絡之間,望與諸君交流,歡迎各位關注賜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