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雙11"未到 折扣繞昏頭 優惠活動考數學和耐性

關注|

一年一度的雙11網購狂歡日又要到來了,許多商家從本月21日起就推出各種預售、搶紅包、做任務領獎等折扣活動。用商家們的話來說,較之往年,折扣力度更大,玩法更精彩。

那麼,你準備好下叉了麼?

讓記者感到意外的是,不少市民吐槽稱,感覺今年雙11活動的折扣規則比去年還要複雜了,就憑自己那點可憐的數學水平和耐性,根本玩不轉。

吐槽1:各類優惠弄暈頭

“付定立減、滿減滿折、店鋪優惠券、品類購物券、雙11購物津貼,這麼多種優惠,咋不暈?”沈苑今年28歲,位於渝北區米蘭天空小區的新家正在裝修,她往自己購物車添置了不少家裝用品,其中不少都根據商家的雙11活動預付了定金,“但我早就被繞暈了,好幾項優惠在一起,我都不知道最終是交多少錢。”

沈苑以自己購買的一款廚房洗手盆為例,總價1600元,已付100元定金,該店鋪列出的雙11優惠內容包括“付定金立減250元”、“購物津貼每400減50元”。沈苑說,自己其實根本沒搞明白,最終這件商品到底是多少錢,自己的男友對此也是一頭霧水。

記者請教了該店鋪客服小清歡,對方介紹,這類“付定立減”的商品計算方式都是一樣的。即1600元原價-250元滿減額=1350元商品總價,尾款則需再支付:1350元商品總價-100元定金=1250元。而購物津貼每400減50元,也就是可在支付尾款時,再享用150元的購物津貼。

吐槽2:花式紅包讓人蒙

“雙11紅包、專享紅包、即時紅包、助力紅包,到了雙11,連紅包都有不同花式的了。”29歲的吳駿告訴記者,今年雙11他奉老婆之命,去提前搶一些購物紅包,“我本來覺得這是很簡單的事,搶紅包誰不開心呀。”

吳駿說,自己前幾天從一家電商平臺的紅包群裡,搶到了一張80元的某品牌日化品購物紅包,他還沒來得及高興,就收到了一條使用規則信息:限消費滿500元使用,使用前提是將此鏈接分享給10個好友,且每位好友均在指定商家消費滿500元。

“還有的紅包,必須要看直播搶,主播會在直播過程中送出紅包,稍微一走神,紅包就被搶沒了。”吳駿說,這樣的紅包不但不好搶,更不好用,實在讓人頭昏。最終,他不得不放棄了這項艱鉅的任務,讓老婆直接到打折爽快明白的商家去買,“哪怕多花點錢都不要緊。”

吐槽3:各種任務費腦殼

願望清單、蓋樓、淘禮金、組團、喵幣、隊伍星星、雙11合夥人、簽到瓜分20億……23歲的劉芸芸在西南政法大學讀大三,她說,原本自己和室友們最喜歡通過各種優惠活動、遊戲任務來賺取折扣,但今年雙11前,當這類活動被冠上不同名字,再以各種限制性規則出現在眼前時,她和她的小夥伴們無一例外地都“震驚”了,然後就無奈地退出了。

“實在是太複雜了,感覺每天需要花好多時間,設很多個提醒鬧鐘才能完成,我還是把這些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吧。”劉芸芸無奈地說。

吐槽4:付定金要零點搶

31歲的李慧在解放碑時代豪苑從事人力資源工作。她告訴記者,往年雙11,一般要在當晚熬夜至次日凌晨搶購,但今年一些商品在付定金時,就需要在零點搶名額。

她說,自己在一家電商平臺看中一套衛衣,優惠規則要求,在22日零點的前1000名,支付定金80元可享受更多滿減,“我第二天早上才想起這件事,結果發現滿減額度就變了,一氣之下就放棄了。”李慧忿忿不平地說,沒想到現在連付個定金都要拼手速了。

點評

理性看待優惠 合理投入成本

重慶市社會心理學會常務理事譚剛強認為,雙11越來越複雜的遊戲規則背後,最大的獲利者其實是電商平臺,平臺需要讓消費者儘可能停留多的時間,瀏覽更多的商品,因為消費者的每一次瀏覽與點擊,都意味著帶來更多付錢的可能。

譚剛強說,對於買家來說,在這些規則下,為了某件產品獲得更多的優惠,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成本和腦力成本,如計算跨店滿減金額、零點秒殺等等。因此,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理性看待各項優惠,合理安排成本的投入。

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雙11本應是商家薄利多銷、消費者購買實惠商品的雙贏戰,久而久之,一些商家制造各種噱頭,刺激消費者參與,“這裡面不排除消費者真能購買到實惠的商品,但必須絞盡腦汁去琢磨商家各種促銷規則。”

熱議

@淼淼:真的煩電商在雙11的各種打折算法,整得跟高數似的,誰有閒心天天盯著手機算怎麼最划算啊,折騰了一圈最後發現,其實也沒便宜好多,還浪費時間!

@元芳這樣看:懷念以前雙11的打折方式,直接半價優惠,簡單粗暴。

@約裡克駕到:雙11搞得這麼花裡胡哨,真的是越來越考驗人們的數學水平了。

@柳柳六:感謝商家把活動搞得一年比一年複雜,我現在已經一年比一年理性。

@起風了:我覺得現在這個不是啥購物節,是一場數學和邏輯推理能力的考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