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打进紫禁城时,百姓夹道欢迎的消息属实吗?为什么?

ZQ149682724


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城的时候,老百姓夹道欢迎,这有一点夸张,不过有一些老百姓高兴还是真的,因为他们以为赢来了好日子,其实则不然。



慈禧当时利用义和团对付洋人,义和团进京之后,对洋人的辖区开始大范围的进攻。洋人对此非常不满,强烈要求清政府铲除义和团。因为慈禧想利用义和团打击洋人,又怎么会主动清除义和团呢?

随着义和团大力打击洋人的教堂和租地,洋人在中国的租界地受到了极大危险,死伤惨重。

面对这种情况,洋人选择派兵进攻紫禁城,寻求自己解决的方式,慈禧对此极为不满,于是对各国进行大范围宣战。


愤怒的洋人带着5万联军,直奔紫禁城杀来。 一看大事不好。慈禧赶紧带着光绪逃跑了。慈禧逃跑之后,清朝的人失去了主心骨,内心非常慌张,没有人愿意给大清朝继续卖命。

看见慈禧逃跑的百姓们,以为清朝彻底灭亡了,非常高兴。看到联军进来,他们中一部分以为自己有救了,于是,对八国联军夹道欢迎。

夹道欢迎的人很快失望了,因为他们发现自己送走了一个孙悟空,又来了一个猴儿。八国联军残忍地杀害义和团成员,义和团是一个老百姓组成的起义军,百姓眼看着义和团被屠杀,眼中的无助,内心的惶恐都表露出了百姓的无奈。最初夹道欢迎的那一部分人,此时的心也跌入了低谷,他们做梦也没想到,洋人们不能拯救他们于水火,反而会将他们推入无尽的深渊。

还有一部分百姓,他们的亲人在义和团之中,面对敌人的残杀,他们再也无法冷静,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他们,义无反顾的投身到了抗击联军之中。

手无寸铁的百姓们,虽然勇气可嘉,但是他们的反抗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被手持利刃的八国联军抹杀殆尽。

此时的紫禁城成为了一个焦点,四周围观的人并没有一个敢于发声,眼看着紫禁城的中国百姓,每天被屠杀被砍头,义和团的战士们也一个个倒下。

慈禧离开紫禁城的这两年,紫禁城成为了地狱,无数的鲜血、人头都向我们昭示着八国联军的残忍,他们像一群刽子手一样挥舞着手中的屠刀,更像是一群强盗,无限的搬运着紫禁城中的宝物,其中包括我国多年的文物。他们的行为对我国紫禁城破坏极大,罪恶之深令人发指。

面对如此残暴的八国联军,周边的守军无动于衷。他们的心早已丧失了抵抗,只有自己的利益。在八国联军眼中,中国成了一块肥肉。他们肆无忌惮的索取着,并不拿中国人当人看。犯下了滔天罪行。

还有一部分百姓,他们被大清朝奴化已久。成为所有人的奴隶,他们不思进取不思反抗。似乎八国联军的进攻对他们来说只是换了一个主子而已,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变,只不过是被奴役的对象不同了而已。

他们逆来顺受,没有自己的思想,帮助侵略者搬运我国文物,将我国的宝藏运至他国,他们成为了他们的工具,面对这种情况,八国联军的侵略变本加厉,把软弱可欺的大清朝,搬运一空。

八国联军侵略期间,每天都有我国百姓义和团百姓被残杀,道路上布满了人头,城外道路两旁铺满了人类的尸体,八国联军的侵略史就是一部血泪史。在八国联军当中,抢走我国银子最多的国家正是日本,一直以以战养战为目标的日本,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他们利用这些资金发展自己的国家势力,最终向着他们军国主义的目标进发。膨胀的野心促使他们全面侵华,在清朝的时候就已经埋下祸根。

老百姓憎恨清政府的无能,憎恨清政府的软弱,于是民间自发组织成义和团进行对洋人的反抗。

只不过民间组织无法与正规军交战,清政府软弱无能的情况,凸显无疑。慈禧的逃跑行为将义和团和紫禁城的百姓置于水火之中。慈禧作为一国领实际领导人,他没有作为首领的担当,置国民百姓于不顾,是一位大罪人。

面对八国联军的进驻更多的百姓是无奈,是痛苦,是愤恨,是拿起武器反抗,只有一少部分人才夹道欢迎,他们错误的认为洋人可以解救他们于水火,其实他们太幼稚了。还有一部分人他们甘心做奴隶,在他们眼中,与清朝人做奴隶,或者与八国联军做奴隶都一样,对他们来说,他们的工作从来都没有变过,就如同行尸走肉一样生活在紫禁城中。

当八国联军心满意足的离开后,慈禧太后重新掌权,回到紫禁城中作威作福,面对鲜血淋漓的紫禁城,慈禧太后没有一丝的悔过。

见到重新回到紫禁城的慈禧,侥幸存活下来的百姓知道他们的好日子没能等来,他们跃过了一条河,等来的是更深的一条河;他们越过一座山,等来的却是一座更大的山。

今天的盛世来之不易,你我有幸生于和平年代,实在是三生有幸。


野史日记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夹道欢迎倒不至于,因为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时候,有钱人都跑了,穷人只能躲起来,谁敢露面。

但确实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以后,出现大量的汉奸,帮助八国联军建立了类似于日军维持会的东西。

北京九成是旗人,汉奸也都是旗人,甚至连大内侍卫也做汉奸。

当时中国人没有什么国家民族的意识。大清国是皇上的,自己只是草民而已。国家大事也是国家来管,草民随便议论国家大事搞不好就要坐牢送命。

国不知有民,民哪里知道有国。


看看萨沙的文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广东苦力团:帮助英军攻打北京的中国民夫


今天萨沙看太平天国的书,又看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广东苦力团。这群数量高达3000的中国人,为英军攻打北京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听萨沙说一说吧。

早在1857年,也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候,英国人就开始从香港和广东招募军队的民夫。

英军高达1.8万人,需要大量的民夫承担后勤供应任务。而英军人手短缺,连作战部队中有大量印度兵。显然,从英国后方甚至印度招募大量民夫,是不现实的。

于是,英军只能在中国招募。

可是,开始应征者却不多。

当年谣传英国人是骗子,他们打着招募民夫的旗号,实际是招募敢死队。

打仗的时候,会让中国民夫先去冲锋送死,英军跟在他们后面。如果中国民夫撤退,英军就会对他们开枪。

而英军开出每个月4.5美元的高薪,似乎也符合这种阴谋论。

区区苦力,怎么可能给这么高的月薪!

见没什么人应招,无奈的英军只得将月薪提高一倍,也就9美元。

重赏之下,就完全不同了。

根据英军的公告,战争至少持续1年以上,那岂不是可以得到一二百美元?这可是一大笔钱。

于是,香港和广东的大约3000男性青壮年,成为了民夫。英国人将他们取名为广东军需军团,也叫作广东苦力团。

然而,英军对这批苦力并不满意。

这些人多是社会底层的底层,赤贫家庭的男主人、游手好闲者、打零工者、流氓、地痞、小偷、职业骗子、大烟鬼等等。

可惜,英军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最终还是雇佣了他们。

英军畏惧他们拿到钱以后就逃走,规定必须等到战争结束才会全额付款,之前只会给部分生活费,包吃包住。

这些人被分为若干组,在英国或印度军官的率领下,为英国远征军担任后勤支援。

部分略懂英语的华人,最高更可获晋升为士官阶级的中士。

这些苦力的头上都戴着一顶斗笠,斗笠上写着三个字母:C C C,广东苦力团的英文缩写。

搞笑的是,这群人跟随英军出发后,香港和广州的社会治安立即有很大好转。

香港人甚至说:感谢英军带走了这些家伙!为我们做了大好事!

对广东苦力团,英军其实并不抱什么希望,甚至怀疑他们会随时卷走军需品跑路。

实战中,英军却惊讶的发现这群所谓的人渣,真的很卖力。

只要给予足够的食物和鸦片,这群苦力毫不吝啬力气。

在火线上,他们很敬业的搬运受伤的英军和清军战俘。

在修建英军需要的各种工事时,他们很少偷懒,总是按时完成。

掩埋双方战死士兵的尸体时,他们不怕恶臭、污秽。

甚至在英军渡河时,这些中国苦力跳入冰冷的河水中,用肩膀抬起梯子,让这些洋兵一个个通过。

很多洋兵相当感激这些苦力,认为他们是战争胜利的必要因素。

但让洋兵们迷惑不解的是,这些苦力们对于自己的祖国似乎没什么感情。

激烈战斗中,不时有洋兵和清军士兵倒下。苦力们在二线冷淡的看着,对双方死活并不关注。

尤其是一些战斗中,清军被洋人炮火杀的落花流水,伤亡惨重。目睹这个场面,苦力们甚至为洋人精准的大炮喝彩。

英军军官很奇怪,私下和一个粗通英语的苦力交流这个问题。

苦力很直白的说:我们就是为了钱,谁给钱就为谁干。我住在广州,本来做点小生意。因被人诬告,又被衙役和官员敲诈,最终破产。我失业了,无法生活。我要吃饭,只能跟着你们干。为什么清军被打死,我无动于衷?请问,我为什么要激动?这些清军士兵、清政府的衙役,就是狼狈为奸,凶恶敲诈勒索我的人。我怎么可能去帮他们?

道理就是这样。

中国苦力被满清政府教育为:不要关心国家大事;你们是草民,没有任何权利,也最好不要思考;国家是皇帝个人的;你们是什么东西?只是皇帝赏口饭吃的草芥而已。

既然都是草芥了,谁会拿着卖面粉得钱,操着卖白粉的心呢?

江山既然是皇帝的,自然由皇帝去操心。

对于国家,苦力们毫无感觉,也不愿意保护皇帝的江山,他们只是为了钱和生活。

如果清政府愿意给更高的工资,他们就会反而对付洋人。

可惜,清政府第一不会给这么多钱,第二即便给这么多钱还要经过层层贪污,到他们手上的就不会有多少了。

相比起来,洋人更讲规矩,也受诚信。洋人说给多少就给多少,一分不少;说不让他们去打仗冲锋,洋人就严守诺言。

这种想法,并不仅仅是在广东苦力团的心中。

华北的中国人,也是一样。

英国随军翻译斯温霍写过一本叫做《1860年华北战役纪要》的书。

书里面写到1860年,英法联军赶到渤海湾登陆,当地中国村民迅速逃走了。

没多久,中国村民又回来了。因为,有英军带着翻译和现钱,来村里购买食物。

洋人们给的价格很高,远远高于市场价。于是,村民们不但在村中出售食物,还主动送到军营中。

送食物的村民太多,洋人被迫在军营附近开拓了一个集市,便于大家的交易。

这本书还说:周边村民都非常愿意卖东西给洋人。相比残暴、抢劫的清兵,洋鬼子实在文明太多。村民闻风而动,牛啊、羊啊,送到哪里去……联军翻译负责与村民砍价、屠夫负责估算肉产量。一头绵羊12先令6便士、一头山羊5先令。当然,还有各种新鲜的蔬菜、水果。集市每天都存在,而且参与的村民的越来越多。

要知道,当时英法联军已经开始遭遇严重的食物问题。

实际上,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以后主动退兵,也是因为后勤补给不能维持。如果中国老百姓坚壁清野,甚至进行人民战争,战果就完全不同。

最后,书里提到一个段子,是否真实已经不重要。这个段子,表明了当时很多中国老百姓的观点,就是:洋兵和清军没什么区别,都不是什么好人,谈不上谁更坏!

在八里桥战役后,皇帝逃出北京,官员们也纷纷逃走。

北京的商人们无奈,只好主动和洋人接洽,试图避免烧杀抢掠平民。

北京同仁堂的老板赶着500头羊、50头牛和无数糖果,送到军营去慰问英法联军。

联军拒绝接受,坚持要出钱购买“大英帝国不缺钱,不会敲诈普通商人”。

同仁堂老板不敢收钱,最后只好把牛羊带回北京。

走到半路,这批牛羊被一群溃败的清兵全抢走了。

老板争辩了几句,头上就狠狠的挨了几鞭子。


萨沙


君不知有民,民何须有国


我家伟哥


八国联军打进紫禁城,百姓夹道欢迎是真的吗?为什么会这样做?

看到题主的这个问题,有书君不知道是不是有""夹道欢迎""这样的行为发生过,但是百姓帮助侵略军是真实的。

任何事情的背后都有它的成因。历朝历代帝王采取愚民政策来对待民众是不争的事实。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百姓去帮助侵略军。

1、没有""爱国""的意识

中国自古以来国家都是皇帝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土地上的民众都属于王者。既然民众是王者的,只能听从王的安排。

国是皇帝的,与民无关。在大清时期,特别是慈禧老佛爷的心里,有清朝朝庭,也没有国家观念。

要知道所谓国家的观念,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都是近代慢慢发展起来的,民族利益、国家利益,只有读过书的人和士大夫在意。

没有文化老百姓,并不在乎谁当政,在乎的只是自身的衣食冷暖。想的只是""老婆孩子热炕头"",能活下去、能传宗接代。

大清国的百姓,正是""国不知有民,则民不知有国""的具体体现。

八国联军是为了惩罚""义和团""才组团来华讨个说法。在准备进攻紫禁城时,旁边一堆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百姓在都趴着围观。

愚民政策的长期实施,使得民众不知道如何参与到国家的事务中,只会当吃瓜群众。

老百姓没有士大夫""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的情怀,虽然对八国联军""夹道欢迎""的消息不属实,但帮助侵略军却是真实的。

2、为了赚钱讨生活

看到围观的民众,有洋人让翻译跟他们说:""谁能借我们梯子,我给租金。""附近的老百姓一听,赶忙把自家的梯子全搬出来挣钱。

还有更积极的,想多赚点钱直接告诉洋人:我可以带路,我知道从那里翻进去更容易。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法国人走捷径爬城墙,百姓忙扶梯,甚至有的百姓在墙上接应,许多社会底层的人们都参与。

""民以食为天"",衣食父母不管老百姓的死活,要活下去还得靠自己解决问题,为了能赚钱几个小钱,就紧赶着去做。

爱占小便宜的国人捞点外快才是实惠,哪管什么是非曲直。

慈禧不是也表示过:""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大慷国家之慨吗?领土的割让不会让清朝灭亡,慈禧甚至在中国最为难的时候,可以舍弃国保朝庭。

只要能保住小朝廷,慈禧还是掌权者,仍然可以身居高位、吃香喝辣。

那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群众,趁机帮助联军赚了点钱用,是真实的。

3、是反抗大清王朝

在""中华民族""的概念尚未诞生之时,各民族之间都存在着深刻地狭隘民族主义倾向。汉人对满人有忌恨,满人对汉人有欺压。

有话说:""父父子子,君君臣臣。若君不君,则臣不臣"",如果国君不合格,那么臣子也没有义务尽臣子的责任。

八国联军侵华时,看着皇帝重臣都跑了,为了自己的安全,有官员用两顶轿子给八国联军送锦旗。

锦旗上写着""祝效华封(祝其寿,祝其福,祝其多男子),万国咸喜""八个大字,竟然褒扬侵略行为,向侵略者祝福。

听说战争爆发后慈禧带着光绪逃跑的行为,又有多少百姓可能为朝廷尽忠?

百姓历来没有话语权。清军士兵、清政府衙役常常狼狈为奸,敲诈勒索穷苦民众,长期处在清廷剥削和压迫之下的老百姓,以为洋人可以帮他们出头了。

有洋人替他们教训官家,民众算是可以出一口气了,开心帮忙也在所难免。

但国人""作壁上观""者居多,就算有人""夹道欢迎""洋人,也是因为晚清已腐朽不堪。

晚清在慈禧的统治下,早已是岌岌可危,百姓民不聊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甚至希望满清被打败。

可是老百姓的想法太天真,八国联军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帮助而感恩戴德。

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战争,从1900年8月15日凌晨开始,到8月16日基本结束。两天的战斗里,造成了大量北京平民百姓伤亡。

单是北京西安门一地,以八国联军自己的记述:""被枪杀与刺死的中国人,一堆堆陈尸在大街上。""

联军总司令瓦德西,公然允许士兵公开抢劫三天。

以樊国梁为首的教士们发出""布告""容许天主教徒,在教堂解围后八天之内抢夺生活必需品。

规定抢夺不满50银两的不用上缴,超过50银两的,应负责偿还,或交教堂处理。

法国媒体曾刊登回国士兵的陈述:""从北堂我们开向皇宫,修士们跟着我们去……他们怂恿我们屠杀、抢劫……我们行抢都是替教士干的。

我们奉命在城中为所欲为三天,爱杀就杀,爱拿就拿,实际抢了八天。

教士们做我们的向导。我们进一家就随便拿东西,我们把店掌柜抓了当仆役,教士们把抢来的东西,让他们背着运到北堂去了……""。

根据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撰文揭露,仅在河北任丘县一处,美国基督传教士梅子明以""用人头抵人头""为口号就杀害了中国无辜农民680人。

国人看到的是烧杀抢掠,之后《辛丑条约》签订。侵略者要求按中国4.5亿人,每人罚款一两。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后强行与清政府签订了赔款4.5亿两白银的条约,并规定分39年偿还,年息4厘,本息共计9.8亿两。

八国联军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而出兵,最后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庭"",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民众为什么会这样对待侵略者?因为在那个朝代,政府的愚昧政策使百姓愚昧无知。

现在的我们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不用一味指责、嘲笑,因为这样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知道,民众的愚昧是清政府造成的。

国家对自己有意义,自己才会重视国家。大清朝庭根本就没有把老百姓当人看,百姓怎么会把国家当回事。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夹道欢迎是不可能的!但确实有许多老百姓站在街头和城墙上袖手旁观,不仅充当吃光群众,甚至还为八国联军提供帮助

说实话,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军纪确实不咋地,尤其是德军和俄军,四处抢掠,奸淫妇女,被老百姓称之为“匈奴”。(八国联军侵略者肆意猥亵妇女)

相比之下,注意,我说的是相比之下,美国和英国的军纪尚可,甚至日本的军纪都维持的不错。因为日本希望能在国际媒体中展现自己现代文明国家的风貌,因此也特意强调了军纪。

当然,美、英、日本在抢劫北京城的行动中可是一点都不落人后,特别是日本,非常有针对性的洗劫了户部金库,仅现银就抢了数百万两,一看便是早就有所准备,提前都打探好了。

面对着八国联军的入侵,北京城内的百姓基本都放弃抵抗了,连皇上和皇太后都跑了,咱一个平头老百姓还抵抗什么呢?

由于担心联军屠城或者烧城,留守在京中的士绅选择与联军合作,希望联军能够善待城中百姓。

但是八国联军此次而来就是为了报复义和团围攻使馆区,以及传教士和教民大量被杀。因此在入京之后,联军还是大规模的抢劫了整个北京。相比于40年前的英法联军,此次八国联军对北京的伤害更加惨重。

当年英法联军虽然烧毁了圆明园,但总算没有对北京城进行洗劫,而这次八国联军直接将北京城抢了个底朝天。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并且在抢劫过程中,联军还杀害了许多无辜平民,被抢财物和具体死亡人数至今没有一个详细的统计。

(入城之后,各国军队被允许公开抢劫三日)

但是在清末那个封建时代,中国人的国家观念是不强的,在政府逃跑之后,面对着侵略者,老百姓基本上都不会抵抗,虽然不至于夹道欢迎,但也是非常顺从。在当时老百姓眼中,改朝换代是正常的事儿,不管谁来了,咱都得跪下叫皇上,所以谁来都无所谓。

对于这种现象,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满清时代民族压迫的恶果。的确,清代确实存在民族压迫的情况,毕竟满人作为一个异族入关的政权,若不压迫汉人,他怎么维护自己的统治呢?

但其实,中国人的家国观念早在宋朝之后就已经丢了一大半了。到明朝灭亡时候,大明的官员和子民望风而降者不计其数。山西地区的晋商甚至不顾国家安危,背地里疯狂向后金出售粮食和铁器,帮助后金渡过粮荒。

而在清军南下之时,江南许多城市也是先后投降。后来有些地方虽然降而复反,但并非是为了复兴大明,而是因为清朝颁布了剃发令,这冲击了汉人的底线。所以很多地方抵抗清军不是为了大明这个国家,而是为了一把头发。

清末,在面对西方殖民者的时候,中国老百姓再度充当了吃瓜群众的角色。甚至在当时的中国人眼中,英法等国的殖民者真的要比历史上的其他侵略者好太多。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候,英军攻占宁波。宁波士绅担心英军屠城,于是凑钱前往英军大营,希望英军不要自扰当地百姓,不要烧毁房屋。而让宁波士绅大喜过望的是,英军在入城之后四处张贴安民告示,表示此次战争是英王政府与大清皇帝政府之间的事情,跟当地百姓无关。英军即没有劫掠,也没有随意杀人,宁波城在战后安然无恙。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陷了北京城。为了报复使团成员被清政府虐杀,英法欲焚毁紫禁城。但英军考虑紫禁城是中国的象征,属于中国政府,因此放弃了火烧紫禁城,转而抢劫烧毁了圆明园。因为圆明园是皇家园林,英法联军便烧毁此园以报复大清皇帝。至于北京城,英法联军并没有进行破坏。

迫于英法的压力,清廷与英法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之后英法联军便按约撤离了北京。而在获知英法联军撤离的消息后,整个清廷都懵了,清廷完全不敢相信英法联军竟然真的按照条约的约定撤退了。至此清廷和清朝百姓才明白,这些洋人不是来打天下坐天下的。

当然,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是不容粉饰的。但相比于历史上的其他侵略者,英法联军真的文明太多了。当年蒙古攻打南宋,仅第一次入川就造成了200多万人死亡。此后蒙古军又多次扫荡川蜀,致使四川损失人口超过1000万,天府之国沦为一片焦土。

而屠城的行为一直到清朝末年仍旧存在,1864年湘军攻陷南京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随后湘军便在南京屠城,40岁以下妇女均被抢掠。

总的来看,以英法美为首的西方殖民者相对而言要文明一地,所过之处很少扰民,老百姓就更不会去抵抗了。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北京城中的百姓甚至在联军的要求下,拿着梯子帮助联军入城,丝毫没有保家卫国的想法,城中只有一些士大夫自杀殉国。(八国联军侵华时,雇佣了许多华人当运输队)

(老百姓搭梯子,帮助联军士兵进入皇城)


千佛山车神


民不聊生,能不欢迎?


噶古辣插利害愣


属实,这是一件让人痛心的事!最近百年,这种事就没断过!

1.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眼看义和团抵挡不住,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和一些亲信,逃离北京,逃亡西安,官方说这是西狩!其实就是逃命。太后跑了,不少北京城的百姓夹道欢迎洋人的到来,他们还慰问洋人。他们长期处在清廷的剥削和压迫之下,他们认为洋人是来解放他们的。这些普通老百姓,没有国家的概念,也不懂得爱国。

2.1937年,日军大举侵华!中国从来就不缺汉奸。我们知道汪精卫是最大的汉奸,他叛逃河内,后到南京组建伪南京国民政府!他不甘心在党内长期屈服于蒋介石,受蒋介石的压制,于是他想通过投靠日本人,另起炉灶!

还有各种傀儡政权,他们的头无一不是中国人,比如清末代皇帝溥仪是伪满洲国的皇帝,他认为民国对不起他,民国政府不仅大幅削减了优待条件,还把他驱逐出北京,让他关起门来当皇帝也变成不可能,还纵容军阀孙殿英盗了清东陵。而日本人能帮助他报仇,他就投靠了日本人。

还有沦陷区的数百万伪军,他们杀害中国人比日本人还狠,还卖力。在当时几个大国中国,中国的伪军是最多的。叛变投敌是常事。

4.抗战胜利了,我们赶跑了日本人,美国人进来了,蒋介石政府特别倚重美国人。任由美国人胡作非为,在北平,有不少中国人死在美军的车轮子地下,有女大学生被美军强奸,国统区遍地是廉价的美国货,国货被挤兑的没有了生存的空间,民族资本主义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5.如今,不少中国人有钱了,买外国货,不支持国货。说国货很便宜,不大气!路上遍地都是外国的车,国产车虽然便宜,质量不错,但就是买的人不多。难怪,民族品牌起不来!100年前,我们抵制日货,提倡国货!如今呢,我们不少人非要买日货。讽刺的是,外国货,不如国货质量好,有的就是在中国生产的,只是贴了别人的牌而已!


高中数学邓老师


我相信是真的,老百姓都想:反正我们什么都没有,那些什么圆明园、紫禁城都是吸血鬼们逍遥游的,我们进去都不能,让外国人来干掉。


智障4614


国不知有民,则民不知有国,老百姓没有士大夫忠君报国的情怀,对八国联军“夹道欢迎”是他们真情实感的表现,消息也是属实的。

老百姓其实很简单,谁能给他们好处,就拥护谁;谁压榨他们,就反对谁,让我有地种,有饭吃,能养活一家老小,我就当顺民。

网上很多人批判太平天国运动,说他们是邪教组织,可你们想过没有洪秀全没有强迫别人信教,为啥老百姓都跟着信教?还不是因为他号召平均地权?给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好处?太平军为何能战无不胜,把清军打的稀里哗啦,占据半壁江山?还不是因为满清朝廷腐朽无能?

相比来看,清朝和慈禧给了老百姓什么?

从鸦片战争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始,一直到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一共签订了将近400哥不平等条约,割地超过100万平方公里,累计赔款13亿两白银。

割地跟老百姓关系不大,但赔款都是真金白银,把清政府的国库掏空也不够赔1%,只能不停地给老百姓加税,加税,再加税,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不用说大家也知道。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绝不是一日之功,说白了就是满清自己作的,后来慈禧又拿义和团当炮灰,向列强公开宣战,八国联军一出兵,慈禧又仓皇出逃,半途下令剿灭义和团,并向八国联军献菊,达成《辛丑条约》,巨大的赔款压力再次转移到老百姓身上。

老百姓被压榨干净最后一滴血汗,而慈禧在干啥呢?过着最奢侈最浪费的生活,过一个生日花费数百万两白银,甚至挪用海军经费,这样一个趴在老百姓身上敲骨吸髓的慈禧,当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她却仓皇出逃时,老百姓做出“夹道欢迎”的举动,一点都不奇怪。

国视民为草芥,民视国为仇寇。在老百姓看来,这些长相奇怪的八国联军比面目可憎的慈禧之流要好的多,而慈禧的盲目宣战和不战而逃又把国家和百姓彻底推向更深的深渊,也进一步敲响了满清灭亡的丧钟。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让我想起了萨达姆!美军如入无人之境!老百姓恨透了独裁者萨达姆,谁会为他卖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