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皇后曹氏:看似不爭不寵,實則高度自控的人生

宋朝的後宮有出身低微的,猶如宋真宗皇后劉氏,也有出身高貴的,猶如宋仁宗皇后曹氏。劉氏和曹氏對比就好像處處都是反著來似的,不一樣出身,不一樣的風采。

宋仁宗皇后曹氏出身極其高貴卻不受皇帝寵愛,即便如此,曹氏依舊能穩居中宮,歷經三朝之久,一起來看看曹氏的處世哲學。

宋仁宗皇后曹氏:看似不爭不寵,實則高度自控的人生

曹氏

◎家庭背景到底有多雄厚

曹氏並不是宋仁宗的第一位皇后,其首位皇后郭皇后被仁宗以無子廢掉,這樣中宮之位就空置。

隨後曹氏就被選入宮中,於次年,也就是一零三四年,直接冊封為皇后。而曹氏之所以這麼快就被確立為皇后,多半是因為其家世。

現在就來八卦一下曹氏的家世:

在《宋史》中記載"慈聖光獻曹皇后,真定人,樞密使周武惠王彬之孫也"。那麼樞密使周武惠王彬是何許人也,可以看看他的簡歷。

周太祖貴妃張氏,彬從母也。

彬奉詔與李漢瓊、田欽祚先赴荊南發戰艦,潘美帥步兵繼進。

伐蜀,詔以劉光毅為歸州行營前軍副部署,彬為都監。

遣李繼勳、党進率師徵太原,命為前軍都監,戰洞渦河,斬二千餘級,俘獲甚眾。

詔彬將幽州行營前軍馬步水陸之師,與潘美等北伐,分路進討。

看完曹彬簡歷,再看宋朝皇帝對其評價,

宋太祖評價:吾任得其人矣。

宋真宗評價:國朝將相家能以聲名自立,不墜門閥,唯李昉與曹彬家爾。

所以總結一下曹家家世,其一就是在宋朝之前曹家就是後周的皇親國戚,朝廷重臣;其二,曹氏祖父曹彬為宋朝開國功臣,一生為宋朝立下汗馬功勞,南征北戰。

除了家世是曹氏當選的重要原因外,還有一點原因是曹氏能被選入宮中的原因,那就是據說有宋仁宗實際的養母楊太后的支持。

其次再來看下曹氏個人

"性慈儉,重稼穡,常于禁苑種穀、親蠶,善飛帛書。"

此是正史對於曹氏的記錄,從中可以得知曹氏的個人性格和個人修養。曹氏性格兩個字來形容,那就是"慈儉",此性格似乎註定她不會去爭強好勝,也能看出其品格。

還有就是比較有趣的是,曹氏"重稼穡",意思就是曹氏重視農業生產,這其實與其身份似乎有點不符,可正是她與一般權宦子女不同之處。

最後一點是其受教育程度,一句"善飛帛書"就可以知道曹氏文化底蘊很深。

宋仁宗皇后曹氏:看似不爭不寵,實則高度自控的人生

飛帛書

◎穩固二十八年中宮

曹氏雖為皇后,可卻不為仁宗所喜愛,仁宗特別寵愛出身低微的張貴妃,不但如此而且還不斷縱容張貴妃與曹氏爭寵。

長得幸,有盛寵。妃巧慧多智數,善承迎,勢動中外。

相比張貴妃來說,曹氏缺少迎合皇帝的心思,而且許多時候勸阻仁宗做其想做之事。

慶曆八年閏正月,帝將以望夕再張燈,後諫止。

後具衣冠見,請論如法,曰:"不如是,無以肅清禁掖。"帝命坐,後不可,立請,移數刻,卒誅之。

一件事是仁宗想張燈過節被曹氏勸阻,另一件事是逼仁宗處死後宮犯錯的宮女。這兩件事表明曹氏沒有辦法如同張貴妃那樣"善承迎"。

雖然曹氏不善迎合,但她能忍,百忍成鋼。她的忍功一是體現在仁宗長期不寵愛卻能自處,二是仁宗寵妃爭用皇后禮儀用度,她卻不計較。

張妃怙寵上僣,欲假後蓋出遊。帝使自來請,後與之,無靳色。

曹氏憑藉如此,一直穩居皇后之位,直到宋仁宗駕崩。曹氏從公元一零三四年立為皇后,到宋仁宗駕崩是一零六三年,曹氏保住後位二十八年沒有被廢。

宋英宗繼位後,曹氏被尊為皇太后,即使英宗不是曹氏所生,但對其依舊非常孝順,只可惜英宗英年早逝。

在英宗病危時,朝廷大事皆由曹氏決定,曹氏也開啟垂簾聽政模式。

帝感疾,請權同處分軍國事,御內東門小殿聽政。

只不過曹氏與她的前任劉氏垂簾聽政不同,沒有一直把持政務不放權,而是英宗稍微好點,曹氏就"即命撤簾還政"。

英宗去世後,宋神宗繼位,曹氏成為太皇太后。在神宗朝,曹氏的日子算是過得比較舒心的,神宗對其也是非常孝順。

神宗立,尊為太皇太后,名宮曰慶壽。帝致極誠孝,所以承迎娛悅,無所不盡,從行登玩,每先後策掖。

除了後宮的日子,曹氏在神宗朝也是關注政事的,是神宗朝保守派主要人物之一。當然也是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反對者。

慈聖、宣仁二太后流涕謂帝曰:"安石亂天下。"

公元一零七九年,曹氏去世,年六十四歲,她也享有四字諡號,為"慈聖光獻皇后"。

宋仁宗皇后曹氏:看似不爭不寵,實則高度自控的人生

宋仁宗

◎曹氏不得寵愛卻能穩居中宮的原因

最後說說為什麼曹氏終生不得仁宗寵愛卻又廢不掉的原因,這不僅僅是曹氏不善迎合的表面原因,有其根深蒂固的原因。

角度一,仁宗嫡母章獻明肅皇后的影響

真宗皇后劉氏作為宋朝第一個垂簾聽政的太后,雖說她對仁宗後來的盛世起到一定的鋪墊作用,但對於仁宗的心理陰影是揮之不去的。而這種陰影最明顯是體現在仁宗的婚姻大事上,仁宗無力決定。

初,帝寵張美人,欲以為後,章獻太后難之。後既立,而頗見疏。

劉氏在決定仁宗第一任皇后郭氏時,就展示其強勢,本來仁宗喜歡張氏,想立其為後,可是劉太后不同意,這才有了郭皇后。

而郭皇后仗著劉太后,在宮中監視仁宗,不讓仁宗與其他女人親近,仁宗是敢怒不敢言。

後恃章獻驕妒,後宮莫得進,上患之,不敢詰。

劉太后和郭皇后的行為直接造成仁宗對於中宮的印象不佳,在劉太后去世的同一年,郭皇后就被仁宗廢后。

角度二,曹氏並不是仁宗首選

其實在廢除郭氏之後,仁宗選擇皇后的對象並不是曹氏,而是另一人。

郭皇后廢,帝命綬作詔曰:"當求德閥,以稱坤儀。"既而左右引富人陳氏女入宮,綬曰:"陛下乃欲以賤者正位中宮,不亦與前日詔語戾乎?"

而這次仁宗選擇遭到群臣的反對,很簡單,出身低微著不適合做皇后,於是仁宗的選擇作罷,這才選了出身顯貴的曹氏。可以這麼說,曹氏並不是仁宗真心想立為皇后的人。

角度三,曹氏的家世

雖說曹氏被立皇后時,其祖父曹彬已經不在,但其父和叔伯都處於要職。畢竟是"使今天下言諸侯王世家者,以曹為首"不是一句空話。這顯貴家世也是支撐這曹氏不被廢的原因之一,畢竟仁宗曾說

"當求德閥"。

但同時也是因為其家世,多出武臣,按照宋朝防範武將的思想,仁宗也不能對寵愛。從仁宗的執政表現看,他並不是一個糊塗皇帝。

角度四,北宋中期以前皇后的出身重要性

從真宗的皇后劉氏到仁宗的寵妃張氏,就能看出來在北宋士大夫層級特別看重中宮的出身,低微出身的女子很難冊封為皇后,會遭到權臣的抵制。

這也是為什麼仁宗選的陳氏不能為後,沒有選的曹氏卻穩坐後位,寵愛的張貴妃死後才能穿皇后的殮服。

角度五,曹氏的自控力

二十八年不得寵,卻一如常態,面對張貴妃的僭越,沒有絲毫不高興,最起碼從表面看不來。這讓仁宗有時都覺得無法找到其過錯,這一切都是源自曹氏那高度的自控力。因為曹氏一旦被廢,那就不止是她個人名聲的問題,可能還會連累家族。

不管是什麼原因,曹氏都不能被廢,為此她二十八年以謹慎寬容示人,使得無大錯,從而穩居後位。

宋仁宗皇后曹氏:看似不爭不寵,實則高度自控的人生

仁宗盛治

即使是仁宗駕崩後,曹氏還是謹慎為主,英宗時垂簾還政,神宗時對於家族人的約束,其一生似乎都已經習慣這種生活方式。這也許就是她能屹立後宮不倒重要內因之一,能做到如此的女子太少太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