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皇后曹氏:看似不争不宠,实则高度自控的人生

宋朝的后宫有出身低微的,犹如宋真宗皇后刘氏,也有出身高贵的,犹如宋仁宗皇后曹氏。刘氏和曹氏对比就好像处处都是反着来似的,不一样出身,不一样的风采。

宋仁宗皇后曹氏出身极其高贵却不受皇帝宠爱,即便如此,曹氏依旧能稳居中宫,历经三朝之久,一起来看看曹氏的处世哲学。

宋仁宗皇后曹氏:看似不争不宠,实则高度自控的人生

曹氏

◎家庭背景到底有多雄厚

曹氏并不是宋仁宗的第一位皇后,其首位皇后郭皇后被仁宗以无子废掉,这样中宫之位就空置。

随后曹氏就被选入宫中,于次年,也就是一零三四年,直接册封为皇后。而曹氏之所以这么快就被确立为皇后,多半是因为其家世。

现在就来八卦一下曹氏的家世:

在《宋史》中记载"慈圣光献曹皇后,真定人,枢密使周武惠王彬之孙也"。那么枢密使周武惠王彬是何许人也,可以看看他的简历。

周太祖贵妃张氏,彬从母也。

彬奉诏与李汉琼、田钦祚先赴荆南发战舰,潘美帅步兵继进。

伐蜀,诏以刘光毅为归州行营前军副部署,彬为都监。

遣李继勋、党进率师征太原,命为前军都监,战洞涡河,斩二千余级,俘获甚众。

诏彬将幽州行营前军马步水陆之师,与潘美等北伐,分路进讨。

看完曹彬简历,再看宋朝皇帝对其评价,

宋太祖评价:吾任得其人矣。

宋真宗评价:国朝将相家能以声名自立,不坠门阀,唯李昉与曹彬家尔。

所以总结一下曹家家世,其一就是在宋朝之前曹家就是后周的皇亲国戚,朝廷重臣;其二,曹氏祖父曹彬为宋朝开国功臣,一生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南征北战。

除了家世是曹氏当选的重要原因外,还有一点原因是曹氏能被选入宫中的原因,那就是据说有宋仁宗实际的养母杨太后的支持。

其次再来看下曹氏个人

"性慈俭,重稼穑,常于禁苑种谷、亲蚕,善飞帛书。"

此是正史对于曹氏的记录,从中可以得知曹氏的个人性格和个人修养。曹氏性格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慈俭",此性格似乎注定她不会去争强好胜,也能看出其品格。

还有就是比较有趣的是,曹氏"重稼穑",意思就是曹氏重视农业生产,这其实与其身份似乎有点不符,可正是她与一般权宦子女不同之处。

最后一点是其受教育程度,一句"善飞帛书"就可以知道曹氏文化底蕴很深。

宋仁宗皇后曹氏:看似不争不宠,实则高度自控的人生

飞帛书

◎稳固二十八年中宫

曹氏虽为皇后,可却不为仁宗所喜爱,仁宗特别宠爱出身低微的张贵妃,不但如此而且还不断纵容张贵妃与曹氏争宠。

长得幸,有盛宠。妃巧慧多智数,善承迎,势动中外。

相比张贵妃来说,曹氏缺少迎合皇帝的心思,而且许多时候劝阻仁宗做其想做之事。

庆历八年闰正月,帝将以望夕再张灯,后谏止。

后具衣冠见,请论如法,曰:"不如是,无以肃清禁掖。"帝命坐,后不可,立请,移数刻,卒诛之。

一件事是仁宗想张灯过节被曹氏劝阻,另一件事是逼仁宗处死后宫犯错的宫女。这两件事表明曹氏没有办法如同张贵妃那样"善承迎"。

虽然曹氏不善迎合,但她能忍,百忍成钢。她的忍功一是体现在仁宗长期不宠爱却能自处,二是仁宗宠妃争用皇后礼仪用度,她却不计较。

张妃怙宠上僣,欲假后盖出游。帝使自来请,后与之,无靳色。

曹氏凭借如此,一直稳居皇后之位,直到宋仁宗驾崩。曹氏从公元一零三四年立为皇后,到宋仁宗驾崩是一零六三年,曹氏保住后位二十八年没有被废。

宋英宗继位后,曹氏被尊为皇太后,即使英宗不是曹氏所生,但对其依旧非常孝顺,只可惜英宗英年早逝。

在英宗病危时,朝廷大事皆由曹氏决定,曹氏也开启垂帘听政模式。

帝感疾,请权同处分军国事,御内东门小殿听政。

只不过曹氏与她的前任刘氏垂帘听政不同,没有一直把持政务不放权,而是英宗稍微好点,曹氏就"即命撤帘还政"。

英宗去世后,宋神宗继位,曹氏成为太皇太后。在神宗朝,曹氏的日子算是过得比较舒心的,神宗对其也是非常孝顺。

神宗立,尊为太皇太后,名宫曰庆寿。帝致极诚孝,所以承迎娱悦,无所不尽,从行登玩,每先后策掖。

除了后宫的日子,曹氏在神宗朝也是关注政事的,是神宗朝保守派主要人物之一。当然也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反对者。

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

公元一零七九年,曹氏去世,年六十四岁,她也享有四字谥号,为"慈圣光献皇后"。

宋仁宗皇后曹氏:看似不争不宠,实则高度自控的人生

宋仁宗

◎曹氏不得宠爱却能稳居中宫的原因

最后说说为什么曹氏终生不得仁宗宠爱却又废不掉的原因,这不仅仅是曹氏不善迎合的表面原因,有其根深蒂固的原因。

角度一,仁宗嫡母章献明肃皇后的影响

真宗皇后刘氏作为宋朝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太后,虽说她对仁宗后来的盛世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但对于仁宗的心理阴影是挥之不去的。而这种阴影最明显是体现在仁宗的婚姻大事上,仁宗无力决定。

初,帝宠张美人,欲以为后,章献太后难之。后既立,而颇见疏。

刘氏在决定仁宗第一任皇后郭氏时,就展示其强势,本来仁宗喜欢张氏,想立其为后,可是刘太后不同意,这才有了郭皇后。

而郭皇后仗着刘太后,在宫中监视仁宗,不让仁宗与其他女人亲近,仁宗是敢怒不敢言。

后恃章献骄妒,后宫莫得进,上患之,不敢诘。

刘太后和郭皇后的行为直接造成仁宗对于中宫的印象不佳,在刘太后去世的同一年,郭皇后就被仁宗废后。

角度二,曹氏并不是仁宗首选

其实在废除郭氏之后,仁宗选择皇后的对象并不是曹氏,而是另一人。

郭皇后废,帝命绶作诏曰:"当求德阀,以称坤仪。"既而左右引富人陈氏女入宫,绶曰:"陛下乃欲以贱者正位中宫,不亦与前日诏语戾乎?"

而这次仁宗选择遭到群臣的反对,很简单,出身低微着不适合做皇后,于是仁宗的选择作罢,这才选了出身显贵的曹氏。可以这么说,曹氏并不是仁宗真心想立为皇后的人。

角度三,曹氏的家世

虽说曹氏被立皇后时,其祖父曹彬已经不在,但其父和叔伯都处于要职。毕竟是"使今天下言诸侯王世家者,以曹为首"不是一句空话。这显贵家世也是支撑这曹氏不被废的原因之一,毕竟仁宗曾说

"当求德阀"。

但同时也是因为其家世,多出武臣,按照宋朝防范武将的思想,仁宗也不能对宠爱。从仁宗的执政表现看,他并不是一个糊涂皇帝。

角度四,北宋中期以前皇后的出身重要性

从真宗的皇后刘氏到仁宗的宠妃张氏,就能看出来在北宋士大夫层级特别看重中宫的出身,低微出身的女子很难册封为皇后,会遭到权臣的抵制。

这也是为什么仁宗选的陈氏不能为后,没有选的曹氏却稳坐后位,宠爱的张贵妃死后才能穿皇后的殓服。

角度五,曹氏的自控力

二十八年不得宠,却一如常态,面对张贵妃的僭越,没有丝毫不高兴,最起码从表面看不来。这让仁宗有时都觉得无法找到其过错,这一切都是源自曹氏那高度的自控力。因为曹氏一旦被废,那就不止是她个人名声的问题,可能还会连累家族。

不管是什么原因,曹氏都不能被废,为此她二十八年以谨慎宽容示人,使得无大错,从而稳居后位。

宋仁宗皇后曹氏:看似不争不宠,实则高度自控的人生

仁宗盛治

即使是仁宗驾崩后,曹氏还是谨慎为主,英宗时垂帘还政,神宗时对于家族人的约束,其一生似乎都已经习惯这种生活方式。这也许就是她能屹立后宫不倒重要内因之一,能做到如此的女子太少太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