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點,大學老師的手機鬧鈴突然響起!他說,這是提醒他該睡覺了

凌晨3點的醫院病房裡,一陣手機鈴聲響起,陪夜的學生被嚇了一跳,他拿起老師的電話一看原來是鬧鐘。

早晨他好奇地向老師問起這件事,老師卻告訴他那是用來提醒自己睡覺的鬧鐘。

這位老師就是鍾揚,他原本在中科院武漢植物研究所幹到了副廳級,卻跳到復旦大學,從普通教師開始,“從頭革命”;從國內一流的復旦大學,又“飛”到世界“最高學府”——西藏大學,當上了普通教授,致力於研究西藏的植物寶藏。

可是,一場車禍讓他永遠停下了追夢的腳步。他的家人決定:把138萬元車禍賠償金全部捐出,發起成立“復旦大學鍾揚教授基金”,用於獎勵滬藏兩地優秀師生。

凌晨3點,大學老師的手機鬧鈴突然響起!他說,這是提醒他該睡覺了

鍾揚在西藏研究植物寶庫

“西藏,我來晚了!

鍾揚第一次踏上青藏高原的土地時,第一感覺是強烈的不適感。腳下的土地,是海拔3600米的拉薩。他感到心跳加速、頭昏腦漲。但他卻樂觀地說:“我不暈,因為我體積大,身體裡儲藏的氧氣多。”

此時的鐘揚沒有想到,在此後的16年時間裡,他會和腳下這座種質資源的寶庫產生千絲萬縷的關聯。來到西藏以後,鍾揚目之所見,全都是如寶藏一般的存在。這裡是名副其實的植物王國。這麼好的植物資源,自己作為一個植物學家,為何今日才姍姍來遲?鍾揚不禁嘆了一口氣:“西藏,我來晚了!”

凌晨3點,大學老師的手機鬧鈴突然響起!他說,這是提醒他該睡覺了

到野外考察

對於多年致力於種質資源和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鐘揚來說,全球氣候變暖和人類活動會導致一些植物的滅絕,而種質資源事關國家生態安全,事關整個人類的未來。青藏高原擁有我國最大的生物“基因庫”、但由於高寒艱險、環境惡劣。植物學家甚少涉足。鍾揚覺得時間緊迫,要即刻上路,盤點清楚世界屋脊的植物“家底”,為國家、為人類儲存下綿延後世的豐富“基因”寶藏。盤點“家底”,這是鍾揚的“種子夢”。

無數次彎腰換來400萬顆種子的寶藏

有人可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青藏高原上遍地都是植物,是不是隻要一彎腰、抓一把,一手就能採上幾十顆?其實植物學的野外採集過程,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容易。為了保證生物的遺傳多樣性,每一種植物的種子樣本採,都需要採5000顆種子,一個地方一般只能採一兩百顆,並且每一顆的距離至少要隔20米。

凌晨3點,大學老師的手機鬧鈴突然響起!他說,這是提醒他該睡覺了

帶領團隊成員採集種子

而鍾揚的團隊在現場實地採集的時候,一般要採到8000顆種子,經過科研人員篩除那些裂的以及被蟲蛀的,最終剩下5000顆優質種子。

青藏高原上有5000多種高等植物物種,但它們並不是均勻分佈在馬路邊上,而是藏在雅魯藏布江陡峭的懸崖邊、隱匿在萬里羌塘的無人區,或是散落在阿里地區的凍土層,有時星夜兼程、數日跋涉,也只能採到一兩種植物的幾百顆種子,而這距離完成一個種子的採集工作還差很遠。可就是這樣煩瑣而艱辛的採集過程,鍾揚在青藏高原上重複了無數遍,他用青藏高原上的無數次彎腰,為國家換來了1000多種植物的400萬顆種子的寶藏。

凌晨3點,大學老師的手機鬧鈴突然響起!他說,這是提醒他該睡覺了

有人也許會問,鍾揚收集這麼多種子,對於普通人來講意義何在呢?鍾揚在一篇文章中給出了答案。他說:“收集的目的,就是應對全球變化。假設100多年後還有癌症,假設那時候大家發現一種植物有抗癌作用,然而由於地球氣候的變化,這種植物已經滅絕了,幸好100多年前有個姓鐘的教授採集過它的種子。5000顆種子拿出來一種,哪怕只有500顆成活,最後只有50顆能結種子,那個植物不就復活了嗎?

鍾揚不僅採集種子,同時還承擔著很多任務和職責:大到國家863項目、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教學任務,小到指導修改學生的論文、上海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圖文介紹……每一樣都不落下,每一樣都做得很好。

然而,做好每一項工作談何容易?鍾揚經常在半夜往返於上海和拉薩,而兩地之間400米海拔的高差,讓鍾揚在缺氧與醉氧之間不停切換。

凌晨3點,大學老師的手機鬧鈴突然響起!他說,這是提醒他該睡覺了

鍾揚最常用的雙肩包

凌晨3點的鬧鐘可知他肩上的擔子有多重

“情況突然發生了變化。不知道為什麼,我的右腿像灌了鉛一樣沉重。夾菜的右手只握住了一根筷子,而另一根筷子卻掉在地上。我開始感受到身體內密密麻麻流淌的鮮血......”

2015年5月2日晚,一向精神百倍的鐘揚倒下了。醫院的診斷結果顯示是腦出血。就在這天凌晨3點,一陣手機鈴聲驚醒了當天陪夜的學生徐翌欽。誰這個時候打電話?找到鍾揚的手機,才發現原來是鬧鐘。

徐翌欽好奇地問鍾揚:“鍾老師,您為什麼給自己在凌晨3點鐘設置了一個鬧鐘?昨天夜裡還嚇了我一跳。”鍾揚的回答讓徐翌飲愣住了:“這是用來提醒我睡覺的鬧鐘啊。”

徐翌欽好像突然明白了,鍾揚肩上的一副擔子,有著他想象不到的重量。他多少年如一日每天堅持工作20個小時,在這20個小時內他為了節省時間用5分鐘解決一盒盒飯,抓緊開會間隙打個盹兒。

凌晨3點,大學老師的手機鬧鈴突然響起!他說,這是提醒他該睡覺了

他用自己的“負重前行”換來了無數個“第一”:他指導西藏大學申請到歷史上第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第一個生物學碩士點、第一個生態學博士點、第一個生物學教育部創新團隊,幫助西藏大學培養出第一位植物學博士,帶領西藏大學生態學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一流學科名單,填補了西藏高等教育的歷史空白,將西藏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成功推向世界......鍾揚的堅守,遠比我們想象的要難得多、苦得多。

搶救後的第三天,鍾揚還沒有度過危險期,仍舊在重症監護室觀察,可他滿腦子全是工作的事兒。正好此時學生趙佳媛來看他,他就讓她打開電腦,自己口述了一封交給黨組織的信......

凌晨3點,大學老師的手機鬧鈴突然響起!他說,這是提醒他該睡覺了

回顧自己十幾年如一日的高原經歷,鍾揚不禁感嘆,也許自己的身體再也不允許自己上雪域高原了。他在信中寫道:“14年的援藏生涯對我而言,既有跋山涉水、冒著生命危險的艱辛,也有人才有成、一舉實現零的突破的歡欣,既有組織上給予的責任和榮譽為伴,也有竇性心律過緩和高血壓等疾病相隨。就我個人而言,我將矢志不地把餘生獻給西藏建設事業......”

住在重症監護室裡,鍾揚不敢看書、工作,擔心醫生會批評他。他總是趁學生來看望他的時候,悄悄佈置工作,有時候還要學生拿出電腦記下來。

有一次趙佳媛來看他,剛剛拿出電腦,碰巧被護士看到了,被狠狠罵了一頓:“這是重症監護病房,旁邊那麼多儀器,你拿個筆記本過來看一個患重病的病人,你覺得這樣合適嗎?”趙佳媛恨不得哭出來,看著躺在床上的“罪魁禍首”,半天說不出話來。她多麼希望自己的老師能夠安心休養,不要再操心工作的事情,可是她知道,老師就是一個閒不下來的“工作狂”......

凌晨3點,大學老師的手機鬧鈴突然響起!他說,這是提醒他該睡覺了

鍾揚的學生趙佳媛

2015年5月15日下午,鍾揚出院,重新投入工作,而此時半身不遂的他甚至連午餐盒都無法打開。他的身體也已極度虛弱:長期的高原生活、過高的工作強度、嚴重不足的睡眠,使鍾揚出現心臟肥大、血管脆弱等種種症狀,每分鐘心跳已經到了臨界值,只有40多下。

醫生對他下了三個禁令:不再喝酒、不坐飛機、不去西藏。沒想到,才過一年,他不顧醫生告誠,再次走上高原路......

一場車禍,讓他永遠停下了追夢的腳步

2017年9月25日,一場車禍,讓53歲的復旦大學植物學家鍾揚永遠地停下了他追夢的腳步。生前,鍾揚常年紮根雪域高原,與家人聚少離多。去世之後,他的家人卻做出一個出乎人們意料的決定:把138萬元車禍賠償金全部捐出,發起成立“復旦大學鍾揚教授基金”,用於獎勵滬藏兩地優秀師生。

凌晨3點,大學老師的手機鬧鈴突然響起!他說,這是提醒他該睡覺了

“這是爸爸用命換來的錢,我們還是應該用在爸爸的事業上。”鍾揚的小兒子非常理解媽媽的決定。“設立這個基金,也是為鍾揚完成他最大的心願…”張曉豔注視著兒子,淚飛頓作傾盆雨。當千千萬萬素不相識的網民含著熱淚傳誦他的名字時,他早已化作青藏高原的萬千河川,默默守護著這片“種子天堂”……

■文/改編自《高地——“時代楷模”報告文學精選》之《種子鍾揚(節選)》作者:陳芳 陳聰》

凌晨3點,大學老師的手機鬧鈴突然響起!他說,這是提醒他該睡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