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你帮助孩子的方式,决定了孩子是自信,还是自卑

詹姆斯·赫克曼(James Heckman),是2000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在2018年的一次采访中,赫克曼被问到,如何养育一个出色的孩子?如果让您给父母们一个养育方面的建议,那是什么?

赫克曼说,"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建议就是,凡是成功的学习都具有一个始终如一的特征,那就是允许孩子失败。"

"不断的尝试和失败,恐怕是学习的最重要的来源。"

心理学:你帮助孩子的方式,决定了孩子是自信,还是自卑

那么,什么叫"允许孩子失败"呢?处理成功和失败的关系,就是告诉孩子"胜不骄,败不馁"这么简单吗?

(一)父母的帮助,有时却剥夺了孩子体验的机会

孩子的成长,很少是通过讲道理来实现的。更多的情况下,孩子是从父母对待他的方式中,从自己有限的经历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信念体系。

就像赫克曼讲到的,当父母总是关注孩子,想要保护孩子不经历任何的不开心,这恰恰剥夺了孩子体验的机会。

看起来是在呵护孩子、帮助孩子,实际上,过度的帮助和保护反而限制了孩子。

心理学:你帮助孩子的方式,决定了孩子是自信,还是自卑

有一次我讲述这个话题时,有位妈妈给我这样的反馈:

"你的话给我很大的启示。
我的孩子遇到瓶子拧不开之类的情况,会急得哇哇大叫,我就会不自觉地去帮忙。
后来,他再遇到类似的情况,觉得自己做不到,要么发脾气要么哭闹,但是不愿意自己尝试了。"

父母的出发点是想要爱护孩子,但是,不恰当的帮助,却阻碍了孩子。

这个现象的背后,是怎样的心理学机制呢?

(二)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Martin E.P. Seligman)教授提出的[1]。它指的是通过某件事情而学习到的无助感。

在塞里格曼的实验中,两组狗被放在吊床中,并施加电击。第一组狗可以停止电流,而第二组狗则不行。

在吊床实验结束之后,再将这两组狗放到有障碍物的屋子里。不同的现象发生了。

第一组狗在屋子中遭受电击时,会跳过障碍物逃走,而第二组狗只会躺在原地不动。

第二组狗在吊床实验中学习到的经验是,"我无法控制电击,努力是无用的"。虽然它们在屋子中亲眼看到了第一组狗逃走,但是,它们也没有做出尝试。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在与人相关的实验中,也获得了相似的结果。当心理上认为自己无法控制某件事情时,便会进而产生消极的行为。

心理学:你帮助孩子的方式,决定了孩子是自信,还是自卑

明白了习得性无助,我们再去看孩子不愿意尝试的行为,就很好理解了。

当孩子因为某件事情,比如瓶子拧不开而哇哇大叫时,如果父母很快地出手解决,这时候,看起来孩子不必再体验不开心的感觉了,可与此同时,他也会形成一个认知,"我搞不定打开瓶盖这件事"。

当这类事情频繁地发生,孩子也会形成习得性无助,他便不愿意自己尝试了。

父母过度的帮助,就这样剥夺了孩子体验的机会。那么,要怎样做才是恰当的呢?

(三)失败的次数再多也不要紧,只要最后赢一次,胜利就是属于你的

人性常常有多方面的诉求。比如孩子在尝试新事物而失败的时候,他有排解挫败感的诉求,可与此同时,他也有寻求成就感的诉求。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那么急于出手。

心理学:你帮助孩子的方式,决定了孩子是自信,还是自卑

有一天晚饭后,孩子去玩他新买的玩具枪。我一边收拾餐桌,一边就听着孩子哇哇叫的声音。

"啊!怎么回事!"
"怎么这么难弄!"
"啊!烂玩意!"

以前的我,听到这样的声音会赶紧过去帮忙。从孩子的大喊大叫中,我感受到了他满满的挫败感。

可是,现在我的想法改变了:既然孩子并没有跑过来寻求帮助,那么,"被帮助"就不是他的需要。

孩子通过哇哇叫的方式,满足了排解挫败感的诉求,同时,他不放弃努力,也是在寻求成就感的满足。

最后,当孩子终于自己搞定了,他高兴地跳了起来!

当我不主动参与的时候,更多成功的机会就是属于孩子的

他哇哇叫9次,只要最后一次成功了,那么成功就是属于他的。一旦我听到第5次出手了,他眼前就只有前5次的失败。即便我帮助他弄好了,那成功也是属于妈妈的,不是属于他自己的。

面对困难,失败的次数再多也不要紧,只需要最后赢一次,胜利就是属于你的。

心理学:你帮助孩子的方式,决定了孩子是自信,还是自卑

(四)恰当的帮助和鼓励

恰当的帮助,是有界限的。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要不要给孩子帮助:

(1)当孩子没有明确发出请求帮助的信号,这时候,请允许孩子自己尝试;

(2)如果孩子并没有放弃努力,这时候,即便他表现出受挫,也并不意味着他需要帮助;

(3)在给出帮助之前,可以给孩子恰当的语言鼓励。

心理学:你帮助孩子的方式,决定了孩子是自信,还是自卑

阿黛尔·法伯(Adele Faber)和伊莱恩·玛兹丽施(Elaine Mazlish),著名的亲子沟通专家,她们在《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给出了鼓励孩子尝试的方式。

为了鼓励孩子尝试,我们常常会说,"试试看,很简单"。实际上,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

如果他做成了,他也是做成了一件"简单"的事,没什么成就感;如果没做成,他会觉得连"简单"的事情都没做好。

更好的方式是,我们可以说,"这个有点难啊"。这时候,孩子会收到不同的信息。

如果成功了,他会自豪自己完成了一件难事;如果失败了,至少他们知道这个事情完成起来比较困难。

这样的方式,更利于鼓励孩子坚持尝试。

心理学:你帮助孩子的方式,决定了孩子是自信,还是自卑

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唯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养育孩子,终归是希望孩子能够独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分清楚,我们对孩子的爱护和帮助,哪些是出于孩子的需要,而哪些是我们过度的帮助。

在孩子没有请求帮助的时候,我们出手相帮,就会偷走原本可能属于对方的成功。

鼓励孩子尝试,允许孩子失败,守住我们的界限,孩子则会在属于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習得性失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