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秋收:“协同作战”助秋收提速“思路转变”让效益增加

十月的榆树大地,到处机车隆隆,一派丰收忙碌的秋收景象。连日来,全市各乡镇积极抢抓有利天气,全面开展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采收工作,农民们也在这个收获季节里享受着新时代农业发展带来的欣喜和愉悦。

榆树秋收:“协同作战”助秋收提速“思路转变”让效益增加

榆树秋收:“协同作战”助秋收提速“思路转变”让效益增加

榆陶公路北侧的一片玉米地里,两台收割机依次排开进行收割作业,后边两台拖拉机紧紧跟随,准备随时接收采摘下来的玉米。吉顺村的王永生,趴在小四轮车厢边上,挑拣着还带着谷物芳香的玉米棒子,顺便满足一下自己“小小的”的收获感。对于一个地道的“庄稼汉”来说,他可是榆树农业“从人工到机械”发展过程的“行业见证人”。

榆树秋收:“协同作战”助秋收提速“思路转变”让效益增加

刘家镇农民王永生:过去都是人工活儿,现在都是机械化;过去一年的活儿现在连种带收半个月就干完了。

刘家镇副镇长 段晓丰:全镇收割机去年是64台,今年增加到90多台,拖拉机从去年的860台增加到今年的980台,农机扩大化代替了人工,把收割时间缩短了。

榆树秋收:“协同作战”助秋收提速“思路转变”让效益增加

机械化收割节省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费用。段晓丰告诉记者,由于机械保有量的增加,每公顷玉米的收割和运输费用也从去年的1100元降到今年的1000元,机械收割率也调高到80%以上,歇人不歇车轮换作业,预计再有一周时间,刘家镇将全部完成今年的大田玉米收割任务。

刘家镇还以合同形式,向多家公司转让地里秸秆的收集储运使用权利,有效解决了农民整地、秸秆禁烧和转化利用等问题。

榆树秋收:“协同作战”助秋收提速“思路转变”让效益增加

榆树秋收:“协同作战”助秋收提速“思路转变”让效益增加

按农业专家的综合测算,今年我市玉米潮粮的公顷产量在26000市斤左右,是个丰收年。自己储存烘干卖干粮,收入要比卖潮粮多收入,这是增益农业合作社近几年“会过日子算小账儿”的做法。合作社理事长马占有算了一笔账:按照干粮公顷产量23000市斤、每市斤0.85元的价格计算,去除5500元的土地承包费用和每公顷700元的烘干费用,合作社承包、流转和代耕的近1000公顷土地,每年纯收入都在六七百万元。

榆树秋收:“协同作战”助秋收提速“思路转变”让效益增加

远看长天碧,近听车马喧。一台大型谷物收割机快速推进,把大豆颗粒收起来。牵引着圆盘耙的拖拉机步步紧跟,把收割后的大豆秸秆聚拢成堆,为随后赶来的秸秆打捆机“输送原材料”,现场压制成“成品”--秸秆捆,这一套“组合拳”,就是天雨农机合作社今年秋季大豆收割的“协同作战”的主力军。

榆树秋收:“协同作战”助秋收提速“思路转变”让效益增加

在种植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鼓励下,2019年,天雨农机合作社分别拿出两大块儿土地种植高油大豆和谷子,一方面采取轮作种植的方式保护耕地,一方面以大豆榨油、谷子制米销售的形式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榆树秋收:“协同作战”助秋收提速“思路转变”让效益增加

天雨农机合作社经理 王甫:考虑到一产到二产转化,把大豆榨成油,让油走向市场,选择种了420公顷大豆。一是有相关政策,再一个考虑到油厂的效益问题。

榆树秋收:“协同作战”助秋收提速“思路转变”让效益增加

谈起种豆榨油就兴奋的王甫告诉我们,由于思路转变的快,加上大豆品种选择对路、榨油技术和设备先进等原因,合作社出产的“广隆盛”大豆油和小米一样,在市场上非常走俏,远销到北京、广东等省份地区。

透过秋收看农业,曾经镰刀飞舞的火热场景正慢慢的淡出秋收一线,取而代之的是农业机械的“协同作战”。机械化的推广普及,让更多的劳动者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谋划二产、三产创收增收。视野开阔起来,思路活泛起来,农民们想方设法让经济收入从单一的种植收入拓展到更宽的领域,他们正朝着“产业兴旺”的美好明天大步迈进。

榆树秋收:“协同作战”助秋收提速“思路转变”让效益增加

榆树秋收:“协同作战”助秋收提速“思路转变”让效益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