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變異與印第安人的滅絕

​01 玉米及其“祖先”

玉米是世界上最為重要的經濟和糧食作物之一。如果考慮到既可以作為主糧,又可以作為經濟作物,“之一”似乎可以去掉。

小時候看過一個動畫片,說一個部落發生了嚴重洪災,房屋被淹,人員失散。主人公是個小孩,爺爺臨死前將他最珍貴的東西保存下來交給小孩讓他帶回部落。

後來小孩被救出,但受災後,大家面臨著沒食物可吃的危局。小孩把爺爺給的東西拿出來,是幾粒糧食種子。這幾粒種子迅速成長,讓人們吃飽喝飽恢復生活。為了紀念救命之恩,部落把這種糧食稱為“玉米”。

這是個美麗的傳說,但玉米對人類的饋贈可能比這個傳說更要美麗。在主流糧食作物中,玉米產量最大,水稻畝產一般為800多斤,小麥為800-1300斤,而玉米則是1500到2000斤。

2013年,全世界玉米總產量10.18億噸,高於水稻的7.41億噸和小麥的7.16億噸,佔全世界穀物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強。而且,產出這麼多玉米的土地卻只有1.85億公頃,只略高於水稻的1.65億公頃,低於小麥的2.19億公頃,也就是說,在全世界穀物總收穫面積中只佔四分之一的玉米提供了三分之一強的糧食。

不僅高產,玉米還更耐熱、耐旱、耐瘠薄,在人類歷史上數次作為救荒作物。

目前玉米的最重要用途是飼料,其次是工業消費和食用。在雞的配合飼料中,玉米用量高達 50%-70%,在豬料及其他飼料中佔比一般為40%。可以說,玉米是支撐一個國家畜牧業發展的最重要因素。

作為世界第一大糧食作物,玉米的歷史卻相對短暫。考古學家發現,人類種植玉米的歷史距今在4500-5000年,而種植小麥則有10000年的歷史,種植水稻時間更長,12000年前,在長江流域就出現了大米的遺蹟。

為什麼玉米出現的比小麥和水稻晚這麼多?

玉米的變異與印第安人的滅絕

先看上面這幅圖。

左邊是玉米的祖先,叫做墨西哥蜀黍。可以看到,這種植物與我們現代的玉米完全不同,不光種子,花、莖、葉均不同。這種不同使植物學家們一直激烈爭論它是否是玉米的始祖,直到現代生物學技術顯示確實是。

玉米的變異與印第安人的滅絕

蜀黍穗

玉米的變異與印第安人的滅絕

玉米棒

上面兩圖分別是墨西哥蜀黍和玉米的穗,差別十分巨大。

可以看到這種“始祖玉米”的種子數量很少,而且包裹不能食用的硬殼。因此,幾千年來,美洲土著沒有也無法將玉米當做糧食,當然,他們也沒有找到其他作物作為糧食,只能以狩獵和採集方式生活。

直到很久之後的一天,幾株“始祖玉米”發生重大變異,種子數量增加,外殼變薄。而且,幸運的印第安人發現了這些變異的玉米,找到了他們夢寐以求的糧食作物。

或者說,可能發生重大變異的“始祖玉米”一直存在,但數量很少,很長時間印第安人都沒有發現。

不管怎樣,玉米終於從一丁點大小發展到人的拇指大小,變為印第安人的珍貴口糧。

但相比大西洋對岸的歐亞大陸,印第安人發現糧食作物的時間卻晚了長達5000年之久。這個巨大的時間差給人類歷史帶來重大的影響,甚至導致印第安人的滅絕。

02 歐亞大陸的糧食作物

回頭看一下歐亞大陸的糧食作物。

人類最早種植糧食的歷史出現在中東兩河流域的新月沃地。

玉米的變異與印第安人的滅絕

新月沃地西起地中海東岸,包含敘利亞沙漠、阿拉伯半島及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東至波斯灣。新月沃地有三條主要河流,約旦河、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其流域總共約40至50萬平方公里,現有人口4至5千萬。

公元前8500年,新月沃地已經出現人工栽培的二粒小麥,並迅速向周邊區域擴散,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到達歐洲。

在歐亞大陸東部的中國,早在12000年前就有種植稻米的遺蹟,而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南方大規模種植水稻、北方地區大規模種植粟米的場景已經出現。

這一現象產生的重要原因是小麥和水稻的始祖,雖然與現代小麥和稻米也有一些不同,但差距不大,很容易被人們發現並作為糧食。

這是歐亞大陸的幸運,因為相比美洲土著,他們不用等待“始祖小麥和稻米”發生重大變異,就能知道兩類作物可以作為糧食種植。

於是,歐亞大陸的居民通過種植糧食定居下來,告別了狩獵和採集的落後生活;大西洋對岸的美洲人,卻要再等待5000年才能找到讓他們定居生活的糧食。

03 不同文明的殘酷碰撞

一邊是小麥和稻米的直接價值,一邊是墨西哥蜀黍變異的緩慢,這種差別使美洲土著進入定居生活的時間點晚了歐亞大陸5000年。

從人類社會的發展來說,在一個不受干擾的環境中,類似規模和人口部落的發展速度不會有很大差距。於是,因為美洲土著和歐亞居民走入定居生活的時間點不同,導致歐亞大陸的社會發展形態一直領先於美洲大陸。

這種領先最終導致在歐洲人發現新大陸後,給美洲土著印第安人帶來的大滅絕。

在我之前的文章中,講過卡哈馬卡戰役(請查看賬號前述文章‘一場200人戰勝80000人的戰役—卡哈馬卡大屠殺’),西班牙人皮薩羅率領200人部隊,打敗了擁有80000部眾的印加帝國皇帝,己方未死一人,印加死亡卻超過4000。

這個驚人的戰損比來源於西班牙人精良的鋼刀、大炮、戰馬和技戰術,落後的印加帝國根本無從抵抗。

深究這個戰役的原因,我們可以問幾個很有趣的問題:為什麼是西班牙人不遠萬里開著船,帶著武器和戰馬跑到美洲,而不是印加帝國派人去征服歐洲?為什麼皮薩羅擁有精良的武器和戰馬,印加人卻只能用石頭和木頭當武器?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玉米的變異和進化真是太晚了,導致兩個地區的社會形態發展產生巨大差異。

15世紀,歐洲人已經進入封建社會末期和資本主義早期,但印加帝國才剛剛從刀耕火種的原始部落走出來,還處於奴隸社會時期。

早早發展的歐洲人擁有橫跨大洋的艦船、先進的冶鐵技術、豐富的文化、以及充沛時間磨練出的戰爭技巧,而對岸的印第安人,什麼都沒有。

當高級文明帶著力量來到落後地區,除非有道德約束,否則不可避免的是殺戮和征服。不幸的是,那時的歐洲人,並沒有強有力的道德約束殺戮。

之後三個世紀,美洲土著印第安人被歐洲來的白人征服、屠戮,人口數量減少95%以上,接近滅絕。

哎,這一切的根源可能都是玉米變異的太晚,進化的太慢。我們可以試著想象另一個平行時空,那幾株玉米早在20000年前就發生變異並被印第安人發現,那麼在1492年,可能就不是來自歐洲的哥倫布,而是來自美洲的布倫哥發現了新大陸,從而造成歐亞大陸上的人口滅絕。

一切都已註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