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八大魅力速写(2)

(威风锣鼓/平水雕刻/戏剧文化/窑洞文化)

5、威风锣鼓,远古的音符

临汾:八大魅力速写(2)

临汾威风锣鼓

临汾:八大魅力速写(2)

临汾:八大魅力速写(2)

一如《韶乐》与国家祭祀、朝会与宴飨,其声容宏大,字义尽美。这种传说由舜发明的音乐被视为“华夏正声”;平阳威风锣鼓亦是如此。

它同样来自于远古祭祀。在古代,鼓被尊奉为通天的,鼓声有着召唤神灵、娱神、送神之作用。早在距今新石器时代,就已开始了陶鼓的制造,襄汾陶寺遗址又出土了距今4500年的土鼓。古时,人们把霍山作为天下之中,统治之央,视为中镇,位列“五镇”之首,传承着一种最原始的“祭地”文化,为历朝历代列为国家祭祀,有史记载的历代帝王在此记载的达63次之多。

威风锣鼓起源于中镇祭祀的音乐,传说是尧避暑霍州陶唐峪时,融霍山风雨、飞瀑、松涛、惊雷而作。后来则逐渐用于战争。当年的唐王朝的开国奠基奠霍邑之战,就是以连接不断的威风锣鼓而抵万军,其如惊雷滚动、万马奔腾、排山倒海的磅礴之势涨了自己的军威,摧毁了敌军士气。其传统曲目有《单刀赴会》、《三战吕布》、《四面埋伏》、《唐王点兵》等。

威风锣鼓也有其两面性,其强奏时,鼓声震天,钹光闪烁;轻奏时,又如春雨滋润禾苗,欢快喜悦。传说尧禅位于舜,并把娥皇、女英二女嫁给舜时,二女出嫁时的喜乐即为威风锣鼓。洪洞羊獬村,传说是尧的故乡,每年三月三都有接姑娘、四月初八送姑娘的传统仪式。接送姑娘的仪式中,威风锣鼓演奏着《往游康衢》、《华封三祝》、《万民颂尧王》而进行。

鼓是群音之首,鼓是众音之魄;琴瑟开弹,鼓为引导。雄壮的鼓声紧紧伴随着人类,远古的蛮荒一步步走向文明。临汾威风锣鼓也成为临汾重大节日喧泄快乐、抒发情怀的必演节目,那铿镪的鼓点让人血脉贲张,那快如疾风轻如雨击的节奏让人起敬,那大开大合孔武有力的表演让人向往,感情在痛快淋漓中渲染,无须“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的婉转低回。依着这份胸怀,凭着这份气势,临汾威风锣鼓走向了亚运会、走向了世界,被赞誉“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遗产“,是“古今中外首屈一指的民族鼓乐”,是“黄河之魂”,“惊世之宝”,“中华第一鼓”。

6、平水雕版里诗韵

公元1150年左右,北方大部分地方由金人统治,他们虽然是女真族,从第三代熙宗开始改制,尊孔读经,文教始兴,开始了汉文化的繁荣步伐,平阳雕刻也揭开了其新的一幕。这个始于唐代,宋代得以发展的民间作坊,此时却迎来了其黄金时期,政府支持重视并在这里设置了“经籍所”,官管民营。

这些作坊既要承制民间年画、戏剧画等各种招贴画外,还承担着政府经、史、子、集的雕刻印制及兼释、藏方外之书,业务增大,行业发展,平阳地区刻坊数量增至三十余家,有的世代相传,发展成百年老作坊。

临汾:八大魅力速写(2)

中国博物馆展示的《赵城金藏》

平阳成为当时黄河以北地区的刻书中心,平水刻与南方浙刻、蜀刻、闽刻等相呼应。大量的珍品流传下来,如平阳徐氏刻印的《义勇武安王》关羽像和平阳姬氏刻印的《四美图》王昭君、班姬、赵飞燕和绿珠像,是两幅巨大的富有艺术价值的版画杰作。

那时全真教祖师之一丘处机的弟子宋德方的遵训,来到临汾的玄都观,从1237年开始主持刻印《玄都道藏》,历时十年,刻成了7800余卷道经。可惜好景不长,1281年元朝统治者,下令将除《道德经》以外的所有道藏经文版皆需焚毁。这就是著名的“至元毁藏”。到明代重修道藏时,也只收集到的5485本,缺了2000多本,造成了道教文献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人为破坏。

《赵城金藏》是金代实公法师及其徒弟崔法珍感念佛恩,断臂化缘,聘请平水雕版高师历时30余年刻印完成的一部汉文大藏经,是我国第一部官方刊印大藏经《开宝藏》之覆刻本中的孤本,被国学大师胡适赞誉为“天壤间的孤本秘笈”。据记载,《赵城金藏》共6980卷,国家图书馆收藏4813卷,部分经卷的卷首装有版画《释迦说法图》。

平水雕版印刷业对我国的文学、艺术、医学、宗教等均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平水本,也为藏书家、学者所珍视。

随着历史的变化,平阳木雕也深藏于历史的尘埃之中,成为一门绝世的技艺。1991年,平阳人赵大勇重新挖掘整理了这门技艺,并致力拯救与传承,并创立了平阳木版年画博物馆,馆内展示着雕版印刷的前世今生,他也因此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平阳木版年画的活化石”。

7、元剧,婉转千年的曲调

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文化符号,唐有诗,宋有词,元有曲。而独元杂剧在临汾婉转兴盛,一是托北宋泽州人创制的诸宫调的流行,临汾沾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光;二则这里临近都城,是元朝的大后方,元政府把那些从宋廷索要过来的杂剧艺人便集中在这里。

临汾:八大魅力速写(2)

元曲《倩女幽魂》

有人说,文化是一种地域性的命定,是一种在出生前就已经布置好的包围,无法选择。临汾亦是如此。前有亘古千年的尧帝文化,此有方兴未艾的道教兴起,再有平水雕刻的轰轰烈烈,又有平阳人王文郁、刘渊刊行归并了“平水韵”。

元朝喜欢汉学,更喜欢歌舞伎乐,唯独对文人他们心存禁忌。他们中止科举七八十年,他们将职业分为十等,“八娼九儒十丐”,文士儒生屈居九级,位娼伎工匠之后,乞丐之前。文人的上升通道被堵塞之后,他们落魄潦倒与演剧艺人相依为命,他们在诸宫调和金院本的舞台艺术基础上 ,综合唐宋话本、词曲歌舞和说唱艺术的经验,运用代言体,创造性地开拓了一本戏四折、换用四个宫调、敷演一部完整故事的元杂剧形式。一剧“四折一楔子“,起承转合四个单元相顺应。

瓦舍勾栏依在,书会先生依在。元曲在临汾才如不可阻挡之势发起起来。“元贞大德乾元象,一时人物出元贞”,大批的编剧家出现,前期有著名元曲家石君宝,于伯渊,狄君厚,孔文卿,李行甫等;元代后期元曲家郑光祖和张鸣善等。

郑光祖更是“名闻天下,声振闺阁”,成了当时闺中少女的知心大哥、暖男偶像,其创作的《倩女离魂》成了他们向往爱情、追求婚姻自由的“爱”的启蒙教科书。

如同没有人能回答“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对于临汾先有元曲还是先有现在的绝世宝贝元代舞台,没有人能说的清,但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宝贝——东岳庙戏台、曹公村四圣宫戏台、王曲村东岳庙戏台等,这此重量级的国宝成了我们遥望过去的一个窗口

当我们站在这些窗前,里面是现在的繁华盛世,外面却是过去的腔媚调柔,与彼此来说,都是太虚幻境,却终究是隔着时空,谁也无法穿越。

8、窑洞,黄土高原的绝世景观

费慰梅在《梁思成和林徽因》中说到:“我们都特别喜欢当地的主要民居——那些在黄土坡上的窑洞。黄土地是中国北方许多地方特有的景观,它是由不知多少世纪中从戈壁沙漠刮过来的尘埃形有的。那同样的粒子紧紧地黏合在一起,成为考古发掘中易于加工的介质,当它被切割或铲去一块时,它会形成直上直下的断面,而不是滑下来成为斜坡。我们的峡谷壁就是陡峭的黄土悬崖上面挖成的圆筒拱顶的房间,甚至是几个这样的房间组成的房屋,还用砖砌了边,这些就组成了我们的村庄,农民们从这里面出来上到顶层去播种他们的庄稼。”

临汾:八大魅力速写(2)

临汾的石窑洞

临汾:八大魅力速写(2)

窑洞里的民俗记忆

临汾:八大魅力速写(2)

两个外国人的居住试验

临汾:八大魅力速写(2)

很舒适的窑洞宾馆

在临汾,这样的盆地随处可见。这些被社会学家誉为“住宿文明的源头”的窑洞,靠沟坡就崖壁之势,掘洞筑室,或从塬面上掘出一个两三丈深方方正正的大坑,再沿四壁向里挖出一孔孔窑洞,好象一个地下四合院,叫“地坑庄子”。其中,最富地方特色的窑洞庄院下深式窑洞,又叫“地坑院”,是黄土地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别地绝无,是在平地上掘以三丈见方的大坑,四面皆挖窑洞,并掘一斜形通道至地上,供人出入,人称“地下四合院”。有的还在窑上建房,形成了下窑上房的两层窑居,称其为窑洞楼房,并把称之为“挂在云雾上洞天神府,似嵌入黄土地的串串珍珠。”

这些窑洞有土窑、石窑、砖窑。云丘山塔尔坡、安汾古村就是石砌窑洞,大大小小的石头砌就的门窗虽然不宽大,形状不规则,却有原汁原味的古朴乡趣,是当地乡民用石斧、石锥一下又一下敲打雕琢出来的建筑艺术品,不精不细,却朴拙有韵。

有建筑专家说,中国窑洞是最经济、最环保、最生态的,全“生土建筑”减少了建筑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干扰。当然在临汾,人们爱住窑洞,不完全是省线。一则因这里的历史文化传承,二则是窑洞冬暖夏凉,冬季窑内温度10摄氏度,夏天保持在20度左右。人们住在窑洞里,睡在土坑上,所以夏天不用吹空调,冬天烧着火龙,不得关节炎还对腰好。所以到现在,住在山里的人还是不愿意舍弃窑洞。

窑洞形成了中国民居绵长、绚丽、壮观的历史画卷,而临汾古老的窑洞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貌,卓然自立于世界民居之林,也让所有来此观光之人留恋。在乡宁的云丘山,就有两个老外,看着那些石窑洞,搞起了居住试验,他们用实木做框架,黄土与麦杆和泥夯筑成墙,建筑一幢会呼吸的建筑。

这是将窑洞美学、生态学运用到普通建筑中一项实验,过程很诱人,结果很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