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印象中的朝鲜电影,哪部最经典?

海岸风雷77960401


60后记得卖花姑娘这部影片插曲听着,故事情节看了,记得观众边看影片边哭直到剧终


用户8214104137442


对60、70后的人来说,朝鲜电影影响很深。许多部电影中的主题曲,至今留在脑海中。卖花姑娘,金姬和银姬的命运,看不见的战线,原形毕露,南江村的妇女,血海,一个护士的故事,摘苹果的时候,还有许多。那时候流行吹口琴,我学会的第一首曲子就是卖花姑娘的主题曲。


今天是小满


七二年时看了卖花姑娘电影时流了不少眼泪可是"摘苹果的时候″电影也让我至今难忘,她展现了那个时代朝鲜人在金日成领袖的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风貌和忘我的工作态度,和当时中国的国情相差甚少,所以让我忘怀。


好老汉48


卖花姑娘、金姬银姬的命运、无名英雄、鲜花盛开的村庄、春香传、血海、轧钢工人、南江村妇女、一个护士的故事、婆媳之间、摘苹果的时候、劳动家庭、延丰湖、火车司机的儿子、永生的战士、看不见的战线、原形毕露、三妯娌、少年游击队、金刚山姑娘、木兰花、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敌后金达莱等!


没有空烦恼


我印象中的朝鲜电影《卖花姑娘》最经典,当初看此电影看的是夜场,因时间太过久远,具体细节已经模糊不清,但说的是卖花姑娘一家受苦受难,其哥哥被畜生地主迫害戴脚镣手铐做牢房,其妹妹被地主臭婆娘用开水烫瞎双眼……卖花姑娘全家的凄凉悲惨遭遇,使全场观众泪流满面,泣声一遍,当时我也流了不少泪花。还有卖花姑娘的演员好漂亮,卖花姑娘的插曲好好听。


朝鲜《看不见的战线》、《摘苹果时候》、《一个护士的故事》、《南江村的妇女》、《火车司机的儿子》等众多影片,我们60后倍感亲切,情有独钟,更难以忘怀。


以下是自己当年编写的朝鲜电影片名患烧文:

在《鲜花盛开的村庄》传颂着《金姬与银姬的命运》赞歌。主人翁出生于《劳动家庭》,父亲是位《火车司机的儿子》现为《轧钢工人》,母亲是位《分界线的乡村》、《南江村的妇女》,哥哥是位在《看不见的战线》上《不能授勋的英雄》,姐姐是一位《游击队的姑娘》《高地的保卫者》,谱写了一段《在阴谋者中间》的《血海》仇、《战友》情的《春香传》和《一个护士的故事》,被授予《敌后金达莱》的称号。

其《三妯娌》都是《金刚山的姑娘》,在完成《命令207》任务后,《重返前线》,在《看不见的要塞》战斗中成为《永生的战士》。

《摘苹果的时候》,《卖花姑娘》姊妹俩在《延丰湖》畔毅然加入《空中舞台》《对空射击组》,成为使敌人《原形毕露》的《侦察兵》……



老伙计610322


五部电影伴随我们度过童年时光。《南江村妇女》,《摘苹果的时侯》,《看不见战线》《卖花姑娘》《鲜花盛开的村庄》,情节十分感人。电影对五零后,六零后印象极深。现在年轻人估计没见过。那个年代是红火一时。应该感谢朝鲜老文艺工作者当年做出的贡献。红色教育!功德无量。记得最深台词有两段:一是《看不见战线》中特务接头:″你拿的什么书"。二是《解花盛开的村庄》介绍对象:"这个姑娘每天挣6百工分哟"。原来姑娘是个大胖子。希望网站能播些怀旧老电影。给那个时代中老年有个怀旧阵地。谢。


腹语相声创始人马大哈


对朝鲜电影印象最深的是《卖花姑娘》《鲜花盛开的春庄》《摘苹果的时候》其他的就没印象了。


一江1955


小时候看过多部朝鲜电影,《卖花姑娘》的革命性艺术性都很强,无疑是最经典的,歌曲与音乐堪称金曲,给"文革"后中国影视界吹来了新风,带来更多的美的享受。而《看不见的战线》情节曲折的反特电影,特务“老狐狸”给人印象深刻,这部片子头一次展现了整容这一新鲜事物;《金姬和银姬的命运》就了不得了,号称要带几条手帕观影,眼泪那个流呀,看完了几天不思茶饭……。


双十佳


卖花姑娘当之无愧。这是一部经典剧目,这是上年纪的记忆尤深的一部史诗般的优秀作品。当时那个阵势,万人空巷,挤爆电影院,电影院里哭声一片。一是当时正值文革,几乎没有新的电影,二是当时交通不便,好多家庭亲人分开,很难见到,这种剧情很容易拨动人们的心里,触景生情,极有感染力。


shbyao98


朝鲜电影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上世纪70年代的《卖花姑娘》,具体故事情节已经不记得了,但是主题歌的曲调还记得,里面有的台词还依稀记得,“新打上来的新鲜鱼,快来买呀”“一斗到下半年还三斗”,不像现在看电影剧,看了以后什么都不记得了,那时看电影非常专注。记得还有一部电影《火车司机的儿子》可能也是朝鲜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