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樹:如果《送別》是我寫的,就死而無憾了

幾年前,在演電視劇《小別離》的時候,黃磊說的一段話,讓我印象很深刻:

我現在有兩個女兒,大的女兒好多觀眾都認識,叫多多,已經10歲了,後來又有了妹妹。有了孩子,我們才知道,原來父母給予我們的曾是那樣無盡的關注和無私的愛。但等我們明白的時候,父母已經老了。這就是《小別離》這個故事寫到的:跟父母要別離,跟兒女要別離,跟自己的過去也有個別離。

朴樹:如果《送別》是我寫的,就死而無憾了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真的少不了別離,少不了送別。不管是在畢業的時候,幫著同學搬著行李,看著他們上車,還是和朋友吃完晚飯,你在揮手說再見,看著他們的背影漸行漸遠。

而今天要探索百科的歌,就是與送別這個主題有關的,它叫《送別》。

朴樹:如果《送別》是我寫的,就死而無憾了

《送別》這首歌的詞是由李叔同,也就是弘一法師(小時候看鑑寶節目,發現他的書畫很值錢),在1915年留學於日本的時候所作的,後來收錄在愛徒豐子愷的《中文名歌五十曲》。

很喜歡《送別》裡面的這一段歌詞,因為它說到了心坎: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朴樹:如果《送別》是我寫的,就死而無憾了

2013年,歌手朴樹在演唱《送別》這首歌時說:“如果《送別》是他寫的,就死而無憾了。”

朴樹:如果《送別》是我寫的,就死而無憾了

說起《送別》這首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第一時間所想起的東西也有所不同。

有的人會第一時間這首歌流傳的一個故事:

弘一法師在俗時,有年冬天,大雪紛飛,好友許幻園站在門外喊出李叔同和葉子小姐,說:“叔同兄,我家破產了,咱們後會有期。”說完,揮淚而別。李叔同看著昔日好友遠去的背影,在雪裡站了很久隨後,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內,讓葉子小姐彈琴,他便含淚寫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朴樹:如果《送別》是我寫的,就死而無憾了

也有的人會聯想到自身的故事:

高考最後一門結束時,學校放的這首歌,當時就感覺鼻尖一酸,眼淚簌簌的往下掉,我和同學平時也鬧過許多矛盾,也曾今討厭過這個學校這個班。結果到最後分手時真的捨不得,真的很後悔沒有好好珍惜這段時間。直到現在再次聽到這首歌還會有一種想哭的感覺……人生沒有的二次高三,所以值得懷念……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儘管大家越走越遠,還是希望能無望我們的高三,無望我們的青春。

朴樹:如果《送別》是我寫的,就死而無憾了

對於藝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感受沒有高低之分,你喜歡就好。

朴樹:如果《送別》是我寫的,就死而無憾了

說回《送別》這首歌,雖然它的詞是由李叔同寫的,但旋律並不是。

這首歌最早的旋律可追溯到1851年的美國,它是由一個叫做John Pond Ordway學醫的年輕人所創作的來著,原作的名字叫《dreamingof home and mother》。

朴樹:如果《送別》是我寫的,就死而無憾了

《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這首歌創作背景是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所表達的是在外打戰好久沒回家的戰士,想起了自家的老房子,老母親,以及童年,正如詞裡所描述的:

Dreaming of home,dear old home!Home of my childhood and mother;

夢見家裡,親愛的老房子!我的童年和母親的家;

朴樹:如果《送別》是我寫的,就死而無憾了

樸素的歌詞,好聽的旋律,讓很多戰士感同身受,隨之大受歡迎。而後《dreaming ofhome and mother》這首歌,1904年被日本作詞人犬童球溪改編為日文版《旅愁》。

朴樹:如果《送別》是我寫的,就死而無憾了

《旅愁》這首歌所表達的更多的是在外的遊子想家了:

窓うつ嵐に 夢もやぶれ,はるけきかなたに 心まよう;戀しやふるさと なつかし父母,思いに浮かぶは 杜のこずえ;

風雨透窗破夢難圓,迷茫的心在遙遠的彼方;不捨的家鄉不捨的雙親;浮上心頭的是林子的樹梢;

朴樹:如果《送別》是我寫的,就死而無憾了

看這詞,聽這歌。有想起納蘭性德的一首詞: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朴樹:如果《送別》是我寫的,就死而無憾了

後來呀,作為遊子的李叔同去日本留學,聽到這首《旅愁》,有感而發,創作了《送別》。

再後來,《送別》這首歌就在我們這片土地生根發芽,相信很多人說起這首歌都會哼兩句。值得一說的是,《送別》這首歌在各大音樂平臺留存下來的演繹版本也很給力。

朴樹:如果《送別》是我寫的,就死而無憾了

印象很深刻的有唐朝樂隊的版本,這個版本的《送別》,有朋友說:“《送別》還是要聽唐朝這個版本。灑脫不羈,蕩氣迴腸,沒有哀怨,不做楚楚可憐狀。這才是面對離別的正確態度。”

朴樹:如果《送別》是我寫的,就死而無憾了

只怪我道行太淺,暫時欣賞不來唐朝樂隊的版本。小編比較欣賞的來的版本是由朴樹演繹的,因為演唱的很樸素,娓娓道來。

朴樹:如果《送別》是我寫的,就死而無憾了

但最喜歡的版本是由陳綺貞和楊沛宜所演繹的,因為對會唱歌的女生,沒有抵抗力。

朴樹:如果《送別》是我寫的,就死而無憾了

人生少不了分離,少不了送別。文章的尾聲,我想分享《小別離》這部電視劇的一句臺詞:“人生處處小別離,有愛永遠不分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