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树:如果《送别》是我写的,就死而无憾了

几年前,在演电视剧《小别离》的时候,黄磊说的一段话,让我印象很深刻:

我现在有两个女儿,大的女儿好多观众都认识,叫多多,已经10岁了,后来又有了妹妹。有了孩子,我们才知道,原来父母给予我们的曾是那样无尽的关注和无私的爱。但等我们明白的时候,父母已经老了。这就是《小别离》这个故事写到的:跟父母要别离,跟儿女要别离,跟自己的过去也有个别离。

朴树:如果《送别》是我写的,就死而无憾了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真的少不了别离,少不了送别。不管是在毕业的时候,帮着同学搬着行李,看着他们上车,还是和朋友吃完晚饭,你在挥手说再见,看着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

而今天要探索百科的歌,就是与送别这个主题有关的,它叫《送别》。

朴树:如果《送别》是我写的,就死而无憾了

《送别》这首歌的词是由李叔同,也就是弘一法师(小时候看鉴宝节目,发现他的书画很值钱),在1915年留学于日本的时候所作的,后来收录在爱徒丰子恺的《中文名歌五十曲》。

很喜欢《送别》里面的这一段歌词,因为它说到了心坎: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朴树:如果《送别》是我写的,就死而无憾了

2013年,歌手朴树在演唱《送别》这首歌时说:“如果《送别》是他写的,就死而无憾了。”

朴树:如果《送别》是我写的,就死而无憾了

说起《送别》这首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第一时间所想起的东西也有所不同。

有的人会第一时间这首歌流传的一个故事:

弘一法师在俗时,有年冬天,大雪纷飞,好友许幻园站在门外喊出李叔同和叶子小姐,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挥泪而别。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里站了很久随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内,让叶子小姐弹琴,他便含泪写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朴树:如果《送别》是我写的,就死而无憾了

也有的人会联想到自身的故事:

高考最后一门结束时,学校放的这首歌,当时就感觉鼻尖一酸,眼泪簌簌的往下掉,我和同学平时也闹过许多矛盾,也曾今讨厌过这个学校这个班。结果到最后分手时真的舍不得,真的很后悔没有好好珍惜这段时间。直到现在再次听到这首歌还会有一种想哭的感觉……人生没有的二次高三,所以值得怀念……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尽管大家越走越远,还是希望能无望我们的高三,无望我们的青春。

朴树:如果《送别》是我写的,就死而无憾了

对于艺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感受没有高低之分,你喜欢就好。

朴树:如果《送别》是我写的,就死而无憾了

说回《送别》这首歌,虽然它的词是由李叔同写的,但旋律并不是。

这首歌最早的旋律可追溯到1851年的美国,它是由一个叫做John Pond Ordway学医的年轻人所创作的来着,原作的名字叫《dreamingof home and mother》。

朴树:如果《送别》是我写的,就死而无憾了

《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这首歌创作背景是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所表达的是在外打战好久没回家的战士,想起了自家的老房子,老母亲,以及童年,正如词里所描述的:

Dreaming of home,dear old home!Home of my childhood and mother;

梦见家里,亲爱的老房子!我的童年和母亲的家;

朴树:如果《送别》是我写的,就死而无憾了

朴素的歌词,好听的旋律,让很多战士感同身受,随之大受欢迎。而后《dreaming ofhome and mother》这首歌,1904年被日本作词人犬童球溪改编为日文版《旅愁》。

朴树:如果《送别》是我写的,就死而无憾了

《旅愁》这首歌所表达的更多的是在外的游子想家了:

窓うつ嵐に 夢もやぶれ,はるけきかなたに 心まよう;恋しやふるさと なつかし父母,思いに浮かぶは 杜のこずえ;

风雨透窗破梦难圆,迷茫的心在遥远的彼方;不舍的家乡不舍的双亲;浮上心头的是林子的树梢;

朴树:如果《送别》是我写的,就死而无憾了

看这词,听这歌。有想起纳兰性德的一首词: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朴树:如果《送别》是我写的,就死而无憾了

后来呀,作为游子的李叔同去日本留学,听到这首《旅愁》,有感而发,创作了《送别》。

再后来,《送别》这首歌就在我们这片土地生根发芽,相信很多人说起这首歌都会哼两句。值得一说的是,《送别》这首歌在各大音乐平台留存下来的演绎版本也很给力。

朴树:如果《送别》是我写的,就死而无憾了

印象很深刻的有唐朝乐队的版本,这个版本的《送别》,有朋友说:“《送别》还是要听唐朝这个版本。洒脱不羁,荡气回肠,没有哀怨,不做楚楚可怜状。这才是面对离别的正确态度。”

朴树:如果《送别》是我写的,就死而无憾了

只怪我道行太浅,暂时欣赏不来唐朝乐队的版本。小编比较欣赏的来的版本是由朴树演绎的,因为演唱的很朴素,娓娓道来。

朴树:如果《送别》是我写的,就死而无憾了

但最喜欢的版本是由陈绮贞和杨沛宜所演绎的,因为对会唱歌的女生,没有抵抗力。

朴树:如果《送别》是我写的,就死而无憾了

人生少不了分离,少不了送别。文章的尾声,我想分享《小别离》这部电视剧的一句台词:“人生处处小别离,有爱永远不分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