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看見歌姬舞姿曼妙,寫下一首詞,衍生出一個家喻戶曉的成語

唐代詩風盛行,有繡口吐出半個盛唐的“詩仙”李白;有一生憂國憂民的“詩聖”杜甫;有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的“詩佛”王維;有開創長吉體詩歌的“詩鬼”李賀;有語言通俗易懂的“詩魔”白居易;有宏放渾厚,獨具一格的“詩傑”王勃;還有狂放不羈的“詩狂”賀知章,更詩風豪放的“詩豪”劉禹錫等眾多大詩人。

劉禹錫看見歌姬舞姿曼妙,寫下一首詞,衍生出一個家喻戶曉的成語

說起劉禹錫,我們肯定會想起“山不在高,有仙則靈”的《陋室銘》,或者“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或者是“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竹枝詞》;也或者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烏衣巷》......

這些膾炙人口的名篇,大都被編入教材,使劉禹錫之名,流芳千古。

然而,歷史上有名的詩人,大多仕途不順,劉禹錫如是。

自革新失敗,歷史上著名的“八司馬事件”發生後,劉禹錫的仕途就一直在走下坡路。

劉禹錫看見歌姬舞姿曼妙,寫下一首詞,衍生出一個家喻戶曉的成語

大和二年,劉禹錫被貶為蘇州刺史,當地司空李紳仰慕他的詩名,於是設宴款待劉禹錫,想趁此機會結交他。

宴會上,歌舞笙簫。歌姬曼妙的舞姿,姣好的容顏,讓劉禹錫傾慕不已,同時又想起昔日在京城的歲月,不禁吟出了一首詩《贈李司空妓》:

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

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

杜韋娘高髻雲鬟,打扮的跟宮妃一般,她的歌聲悅耳,猶如春風。司空家裡美女如雲,大概見慣了歌舞笙簫,卻不知這一曲使我的肝腸寸斷。

劉禹錫看見歌姬舞姿曼妙,寫下一首詞,衍生出一個家喻戶曉的成語

確實如劉禹錫所言,李紳家中歌姬眾多,環肥燕瘦,像杜韋娘這樣的歌女見得太多了。他看到劉禹錫的這首詩,便豪爽地將這個歌妓送給了他,但我想李紳的心裡估計都在嘲笑劉禹錫見識短淺呢。

這首詩一出,後人便衍生出成語“司空見慣”,指某事常見,不足為奇。

據記載,司空在唐代雖然與太尉、司徒並稱“三公”,皆正一品,但都是虛銜,並無實職。而詩中的李紳是何許人也,僅僅為蘇州司空,都能豢養家姬眾多?

提到李紳,大家可能所知甚少,但提起他的詩《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卻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首詩可是我們孩童時就背誦的古詩詞,不就告訴了我們農民伯伯的辛苦勞動不容易,還告訴我們要珍惜糧食。

劉禹錫看見歌姬舞姿曼妙,寫下一首詞,衍生出一個家喻戶曉的成語

於是,大家就形成一種共識,認為寫這首詩的人,肯定是一位勤儉節約,愛惜農民的大善人。

然而事實呢?他發跡之後卻異常奢腐,家裡妻妾成群,官僚氣息濃厚,與憫農詩人的形象有著雲泥之別。

劉禹錫這首詩,足以看出他的生活奢靡。

據記載,李紳為官後一餐耗費多達數百貫銀錢,他特別喜歡吃雞舌,每餐一盤,要耗費活雞三百多隻,以致院後宰殺後的雞堆毛積如山。

劉禹錫看見歌姬舞姿曼妙,寫下一首詞,衍生出一個家喻戶曉的成語

更可惡的是,他還經常濫施淫威,結黨營私,晚年還曾錯判冤案,以致草菅人命。

華嚴經上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易得,始終難守。

李紳,這個曾以《憫農》聞名一時的詩人,終忘記初心,逃不過被世俗心氾濫,最後因“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不僅自己聲名掃地,還斷送了後世子孫的入仕之路。

如今,《憫農》一詩仍然婦孺皆知,而詩作者李紳卻默默無聞,不為人所稱道。

劉禹錫看見歌姬舞姿曼妙,寫下一首詞,衍生出一個家喻戶曉的成語

孔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君子不會因為某人的話說得好就推舉他,也不會因為某人的人品不好就否定他的一切言論。

雖然李紳驕奢淫逸,但是《憫農》的作品卻為人稱道。

反觀劉禹錫,一生堅持正義,清廉公正,為國為民,人品那是好的沒話說。

著名的山水詩人劉克莊曾以“雄渾老蒼,沉著痛快”指出劉禹錫的詩風之“豪”,以“精華老而不竭”一語指出了劉禹錫的人品之“豪。

有時再用“司空見慣”這個成語時,大家是不是都會想起劉禹錫這個創始人,以及那個心口不一的《憫農》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