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自己花錢


有個同行對我說:她自己也知道,雖然現在收入不錯,不管掙多少錢,也解決不了她的焦慮狀態。我說那是你永遠在處於一種疲於奔命的掙錢而不是花錢狀態裡,身邊人看著你就會覺得緊張。


錢一旦到了你手裡,你就會讓人覺得你掙的是苦錢,朋友們既不敢吃你的飯,也不忍心花你的錢,你又如何收穫更輕鬆,更愉悅的社交關係,把自己從一個勞苦命當中拯救出來呢。所以你不是活的,而是捆綁著的。


我的建議就是:去花錢。從小錢開始花。花錢是一門藝術。以前我也覺得這句話是裝逼的,但是後來發現這是一句真理。

如何找準值得你花錢的地方,花對了,你就狀態就活了。一旦你開始把錢花對了地方,就像死水開始流動。你的人際關係,你的專業,你的社交,你的眼界,隨即就會開始流動起來。

那麼一個年輕人如何用錢把自己花“活"?在我月薪 3000 的時候,一位姐姐告訴我,不管你現在拿多少薪水,你一定要養成每個月"為自己的未來花點錢的習慣"。


一開始最低你要把這個標準定到 5%,以後根據經濟實力調整額度。也就是哪怕月薪三千,你至少每個月要拿 150 塊錢出來花給這個世界一一要做什麼呢?我的經驗是:為一切優質內容付費。

訂閱全年你喜歡的時尚雜誌,以求找準風格穿得端莊得體;買視頻網站會員,節省廣告和搜索時間;請一個很欣賞的朋友吃飯聆聽經驗教訓;拿來買專業書籍;有個女生,她想做甜品師,所以她攢了三個月的“150塊”去私房餐廳吃了一個法國老師的天價甜品。這都是為優質內容付費。

她是這麼形容的:我總得花點錢,去買點世面見見。這些優質內容,會結結實實長在你的氣質和見識上,30 歲之後,你就會知道你是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的。

為自己花錢

而且要讓大家看到,這是你十分願意花出去的錢不心疼,不擰巴,不緊張,吃你一頓飯,不必有罪惡感。“我沒多少錢,但我願意為你/值得的事情花錢”,當你流露出這樣的狀態的時候,大家才會覺得你是可愛的,活潑的,不為錢擰巴的。才會願意和你分享更多資源。


我有一個高中同學對我說,她感覺自己要廢掉了,在一個兩點一線的單位,已經完全木訥。我冋她,你每個月把錢花在哪裡,她就跟我描述了一下,我說我沒有看到你為你的未來花任何一點錢,滿足基本衣食住行而已,甚至有很多是淘寶的亂花費,你又如何買到能夠踮腳看世界的磚頭呢。


在我的手帳本里,每個月初一定有一欄,是我逼著自己要花出去的錢,那不是買包包也不是買衣服,而是,那個錢我一定買到了新的觀點,新的環境,新的餐廳體驗,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