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营宜宾地区筠连制丝厂的兴衰——《闲话筠连蚕丝业》之八

新中国成立后,在1956年对私改造高潮中,原筠连茂恒腾川丝厂先公私合营,而后过渡为国营,定名为四川省宜宾专区筠连制丝厂(1974年后改名宜宾地区筠连制丝厂),长期属地区工业局或轻化工局领导,一度直属宜宾行署领导。从此到1976年的20年间,筠连制丝厂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挖潜更新,对大部分厂房作了初步改造,用铁制立缫机和自制简易立缫机和取代了传统的座缫机,使产量大幅度提高,由1956年产量440绪增加到1976年的2100绪,丝质等级由三级黄厂丝提高为部分可供出口外销的A级白厂丝,年均利税在50万元左右。宜宾地区筠连制丝厂虽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干扰,一度出现亏损,但总体经营良好。

国营宜宾地区筠连制丝厂的兴衰——《闲话筠连蚕丝业》之八

1985年时的筠连县城,远处冒烟地点即筠连制丝厂

在1975年初,正值邓小平复出担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力主恢复全国经济期间,宜宾地区行署整顿企业经营管理,调整筠连制丝厂的领导班子,使生产得以较快回升。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1977年冬,筠连制丝厂动工局部技改,1981年投资325万元,进行大规模的更新改造和扩建。1983年全面完成基建任务,厂区面积扩大到27956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达到19282平方米,为1949年的4倍。拥有仿201型立缫机15台(套)/6000绪及全部配套设备,从原料选择至成品整检包装,形成连续性的机械化作业,同时自备电源635千瓦,实现了蒸汽二次利用。1985年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09.81万元,流动资金2294万元,分别为1949年的20倍和75倍,1983年至1985年,全厂在岗职工954人。筠连制丝厂年均产丝111.3吨,所产生丝的正品率达97%以上,其蚕茧原料来自以筠连县为中心的川南、滇东北各县。筠连制丝厂生产的“小梅花牌”生丝畅销日本、苏联和西欧等地,出口量占总产量的90%以上。年平总产值468.50万元,税利118.25万元,创外汇100万至240万元,获省、地出口创汇先进企业称号。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宜宾地区筠连制丝厂是四川省丝绸公司的生丝出口定点厂之一,所产的生丝在全省占有一席之地,是川南最大的缫丝企业,在川南的缫丝工业界有“筠连老大哥”之美称。

国营宜宾地区筠连制丝厂的兴衰——《闲话筠连蚕丝业》之八

上世纪80年代筠连制丝厂的缫丝车间里


国营宜宾地区筠连制丝厂的兴衰——《闲话筠连蚕丝业》之八

上世纪80年筠连制丝厂缫丝车间里


国营宜宾地区筠连制丝厂的兴衰——《闲话筠连蚕丝业》之八

上世纪80年代的筠连制丝厂的混纺车间

宜宾地区筠连制丝厂是当时筠连县境内最大的企业,对县各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57年,在川云中路的筠连西河岸接线,修建了长约1公里的丝厂专用公路,后来成为了筠连城西的主干线的原型。旧时人们少有钟表,从1931年腾川丝厂建立后,就在厂里锅炉的排气管上安装了一个哨阀,按时鸣哨以指示工人上下班,每次“呜呜……”的鸣哨响彻全城,丝厂的哨声也就成了筠连县城按时作息时间的提醒,这种习惯一直沿袭到90年代初期,长达50余年。筠连制丝厂拥有的近1000名员工大多数为青年女工,厂房里规范有序的操作场面,和上下班时间女工从小桥到厂门口鱼贯进出的场面,都成为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成为了无数文人写作“筠连姑娘心灵手巧聪慧大方”“咱们工人有力量”“劳动创造美”等的作品的素材。

国营宜宾地区筠连制丝厂的兴衰——《闲话筠连蚕丝业》之八

1975年5月,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在丝厂蹲点后创作的舞蹈《银丝红心》

1994年,宜宾地区筠连制丝厂生产总值2459.78万元,利税70万元,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1994年后,受国际国内市场变化影响,加上老国有企业的包袱越来越重,企业经营日益困难,每况愈下。于是,当年流传的“筠连老大哥”被人在后面加上了一句话,成了“筠连老大哥,年年往下梭!”。

国营宜宾地区筠连制丝厂的兴衰——《闲话筠连蚕丝业》之八

1998年11月2日,筠连丝厂童工老友会在池子球场合影。

1998年,筠连制丝厂因资不抵债而破产。

在本文结尾处,笔者将自己收集到的筠连蚕丝业的老照片罗列于后,供读者们回忆和怀念那一段难忘的岁月,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收集了筠连蚕丝业更多的照片特别是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照片。下期将是本系列的结局篇《腾川丝绸公司的复起和转型》,敬请关注。

国营宜宾地区筠连制丝厂的兴衰——《闲话筠连蚕丝业》之八

1977年,筠连制丝厂演出队在县委党校里表演


国营宜宾地区筠连制丝厂的兴衰——《闲话筠连蚕丝业》之八

上世纪80年代筠连制丝厂车间里的女工在商讨缫丝工艺


国营宜宾地区筠连制丝厂的兴衰——《闲话筠连蚕丝业》之八

上世纪80年代的筠连制丝厂缫丝车间里


国营宜宾地区筠连制丝厂的兴衰——《闲话筠连蚕丝业》之八

1975年5月,在筠连制丝厂蹲点的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女队员赵黎


国营宜宾地区筠连制丝厂的兴衰——《闲话筠连蚕丝业》之八

上世纪80年代,筠连制丝厂缫丝车间生产忙


国营宜宾地区筠连制丝厂的兴衰——《闲话筠连蚕丝业》之八

上世纪80年代的蚕桑苗圃


国营宜宾地区筠连制丝厂的兴衰——《闲话筠连蚕丝业》之八

上世纪80年代农户在摘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