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新:古徵文艺范儿

我们这座小城,从初夏的第一场雨滴温润的撒下来的那天,呼啦啦雨后春笋般

活跃出一群颇具文艺范儿的书画家,他们清新的像春天里的一缕春风。

先是井先生回乡办画展,承办方邀请我向大家介绍井先生。好多年未见了,记忆中的井先生言语不多,总是谦逊的淡淡地笑着,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用我们小城的一些文艺青年的话来说:这是一个纯粹的可爱的人。再说他的画,28年前,他在小城办了人生第一次画展,那时候的井先生风华正茂,他的画展,在我们这个当时还很闭塞的小县城引起了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热议,可以说,他成了当时的“网红”。后来,他去西安美院深造,拜名师学艺,劳其心志、精益求精,作品得到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认可。

渭南文坛 | 知新:古徵文艺范儿

一石激起千层浪,兵戈铁马戍守边疆还乡赋闲的赵军与酷爱书画的张建武一拍即合,拿出了珍藏多年的历代名画高清复制图,布展、讲解,迫不及待的让大家共享。竟然吸引了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观展,这可难坏了赵老师,他问我:“该怎么向4、5岁的孩子讲解?”难归难,第二天一早,我看到群里发的视频资料,一个班一个班的小朋友叽叽喳喳的,他牵着小朋友的手,和老师一起,硬是把艰涩难懂的古画讲的浅显易懂。赵军的个子很高,牵着小朋友的手弓着腰背的样子憨态十足,让人忍俊不禁。

“大胡子”林新胜有他的展厅,这些年,他几乎徒步走遍了古徵大地的河川平原,山峁沟壑,村庄院落......用速写和摄影收集了大量素材。他把对家乡的爱诉注入笔端,饱蘸爱的笔墨,用心中唯美的色彩,留住了这些美好的记忆。他最令我感动的,是他对老父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的大孝。

渭南文坛 | 知新:古徵文艺范儿

文艺老头儿杨烨老师,是个老学霸,从喜欢到钻研,到临习法帖,到创作提升,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日日精进,逐渐形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被尊称为小城的“书魂”。他拄着拐杖,走路颤颤巍巍,但眼神坚定,我常常能感受到他对文字的那种强烈的敬畏之心。他成立了批评群,杜绝硬伤,拒绝吹捧,小城砚田清风徐徐。

小城的著名书法家张锦华在上海办个人画展,我作为家乡特邀嘉宾出席活动,著名学者郑欣淼等文化大咖都来了,政协主席专程前往出席并致辞。一个小县城的书法家,千里迢迢在人生地不熟的大上海办展,难度可想而知。我感动于老先生的执着。

渭南文坛 | 知新:古徵文艺范儿

白岩老先生是澄城土生土长的书画家,2003年他曾首次举办了个人书画展。后来他创办了聚贤书画院,广交道友,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小城电视台曾对他的事迹作过专题报道。白老的展出大家印象极深,开展闭展都是滴滴答答的秋雨,我脑子里总是冒出“雨露滋润”四个字。其实开展仪式有两套方案:室内和室外。但部长考虑到筹备不易,坚持放在室外。当时,台上的领导冒雨出席,台下打伞。雨越下越大,议程丝毫没有打折扣。雨点浸润了我手里的致辞,模糊了我的眼镜,字迹看不清楚了,我依然在致辞,我用自己心底的感慨致辞,沉着、动情。台上台下,每个人都站的很直很正。原政协主席和我们一起,衣服淋的湿漉漉的。后来在展厅观展时,当那个热情似火的女摄影师替我捋去头上的雨水时,我的心瞬间融化了。

渭南文坛 | 知新:古徵文艺范儿

撤展后的那个晚上,我裹着一身雨水来参加他们的活动,那些美女书画家忙着给我热饮料、端茶倒水,他们七嘴八舌的争先恐后和我说话,热情的让我应接不暇。她们说:那天开幕式上,我站在台上淋雨,她们很心疼,可是却不能为我去遮雨。她们眼神纯净,可爱的像金秋树上的红苹果。

每场活动,每次展出,他们都齐心协力,无私无畏,热情洋溢。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让这个小城因他们而更加靓丽,因他们而愈加芬芳,他们身上散发出一种历久弥新的文艺范儿,我感觉我越来越喜欢这一群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