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射鵰:娶錯一妻,禍及三代

包惜弱躺在丈夫身邊,左手挽著他手臂,惟恐他又會離己而去,昏昏沉沉間聽他說起從前指腹為婚之事,奮力從懷裡抽出一柄匕首,說道:“這……這是表記……”又道:“大哥,咱們終於死在一塊,我……我好歡喜……”說著淡淡一笑,安然而死,容色仍如平時一般溫宛嫵媚。

冷眼看射鵰:娶錯一妻,禍及三代

1

一個懷著身孕的村婦,居然能讓一個年輕、英俊的王子對她一見鍾情,以至於念念不忘,不惜一切手段把她據為己有,且只娶了她一個,再無任何別的女子。

通常,所謂“一見鍾情”不過是“見色起意”,以王子的見多識廣和高貴的地位,什麼樣的女子沒有見過?由此足見這村婦有多美。

這個村婦就是包惜弱,楊鐵心的妻子。這個王子就是金國六王子完顏洪烈。

包惜弱究竟美到了什麼地步?

丈夫楊鐵心對“如花似玉”的她憐愛有加,事事順著她的性子,不捨得有半點違逆。

牛家村那個風雪之夜,包惜弱救了奄奄一息的完顏洪烈,他甦醒之際,睜開眼睛看到的是一張芙蓉秀臉,雙頰暈紅,星眼如波,眼光中又是憐惜,又是羞澀,如同仙女,讓他宛如夢中,不禁看得呆了。

怎能不看呆了呢?“芙蓉秀臉”,白居易寫四大古典美人之一的楊貴妃就有“芙蓉如面柳如眉”的詩句。更何況配上雙頰暈紅、星眼如波,眼光中嬌羞夾雜著憐惜,誰能不動心呢?

數月後,完顏洪烈買通臨安府指揮使段天德,讓他帶兵血洗郭楊兩家,完顏洪烈再假裝英雄救美,趁機“救走”包惜弱。這一路上,完顏洪烈不時流露出愛慕之情,數次誇讚包惜弱的美貌,認為只有她的容貌才配得上頂頂上等的衣衫。

十八年後,包惜弱已經是年近四十的女人,當王府下人在見過了穆念慈之後,仍然認為穆念慈雖然美貌,可還是及不上他們王妃。

就連《射鵰英雄傳》裡公認天下第一美貌的黃蓉,也認為包惜弱比穆念慈更美了幾分。

天生麗質的包惜弱,即便是死去之際,也是美的:淡淡一笑,安然而死,容色仍如平時一般溫宛嫵媚。

一個女子天生如此美貌,是禍是福?

包惜弱的丈夫楊鐵心萬萬想不到的是,自己愛若性命的嬌妻,竟然會因為她的美貌讓一個金國王子念念不忘,不能自已,這個王子為了能夠得到她,不惜製造郭楊兩家的血案。

冷眼看射鵰:娶錯一妻,禍及三代

楊鐵心


2

一個女子長得如花似玉,對她的丈夫來說,本就已經是老天眷顧;倘若她還心地仁慈,善良無比,那她的丈夫必定會認為這是前世修來的福氣,才能娶到這麼好的女子了。

楊鐵心的妻子包惜弱就是這樣的女子。

包惜弱自幼便心地仁慈,只要見到受了傷的麻雀、田雞、甚至蟲豸螞蟻之類,必定帶回家來妥為餵養,直到傷愈,再放回田野,若是醫治不好,就會整天不樂,這脾氣大了仍舊不改,以致屋子裡養滿了諸般蟲蟻、小禽小獸。

由此父親便給她取名惜弱。包惜弱未嫁之時,家中老公雞老母雞特多,只因包惜弱飼養雞雛之後,決不肯宰殺一隻,父母要吃,只有到市上另買,是以家裡每隻小雞都是得享天年,壽終正寢。包惜弱嫁給楊鐵心以後,楊鐵心對這位如花似玉的妻子十分憐愛,事事順著她的性子,楊家的後院裡自然也成了小鳥小獸的天下了。

包惜弱的仁慈善良是與生俱來的,更是無人能及的。

所以,當包惜弱看到傷勢沉重、奄奄一息的完顏洪烈時,儘管她明明知道他是壞人,但還是仁慈之心戰勝了一切,不忍見死不救,把完顏洪烈從鬼門關拉回人間。

一個女子與生俱來的仁慈善良,是福是禍?

包惜弱沒想到的是,她所救的這個人不是一般的壞人,而是對大宋虎視眈眈,雄心勃勃想要滅了大宋的金國王子完顏洪烈。

包惜弱的丈夫楊鐵心更想不到的是,自己酒醉沉睡的那個夜晚,心地仁慈、善良無比的妻子包惜弱會救活了金國王子,以致引狼入室,釀成數月後郭楊兩家的無妄之災。

冷眼看射鵰:娶錯一妻,禍及三代

完顏洪烈


3

一個女子倘若不只長得如花似玉,而且仁慈善良,更讓人怦然心動的是,她還嬌羞柔媚無比,讓男人見了,都忍不住要生出我見猶憐的想法,只想好好保護她。

相信不少男人都在內心無數次感嘆,倘若今生能娶一個這樣的女子為妻,那真是夫復何求啊?

楊鐵心是幸運的,他娶的妻子包惜弱恰恰就是這樣一個女子。

她有著江南女子特有的嬌羞、柔媚,這種柔媚和嬌羞會激起男人的保護慾望,也會激起男人的佔有慾望。

為什麼這麼說呢?

完顏洪烈傷勢沉重、奄奄一息,包惜弱救了他,他甦醒後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柔媚又嬌羞的包惜弱,雙頰暈紅、星眼如波,眼光中嬌羞夾雜著憐惜,瞬間擊潰了他感情的防線,從此對她念念不忘、不能自已。

按道理,女子的這種嬌羞和柔媚只能在丈夫面前釋放的,但包惜弱似乎不是這樣,她對完顏洪烈一直都是這種神色。

過了數月,完顏洪烈製造郭楊兩家血案後,趁機“救走”包惜弱,一路上完顏洪烈不停誇讚包惜弱的美貌,有意無意用言語撩撥包惜弱。

包惜弱是怎樣的反應呢?

包惜弱先後三次臉紅,一次內心竊喜,倘若不是她數次想到丈夫楊鐵心而啼哭,幾乎讓人懷疑她這哪裡是丈夫生死未卜該有的樣子?倒像是一對小情人卿卿我我、纏纏綿綿的蜜月之旅了。

老辣的完顏洪烈經過一路上的試探,到了嘉興便滿有把握乾脆把自己的真實身份告知包惜弱,包惜弱並不傻,到了此時,她或許已經知道自己和丈夫的災禍,很有可能就是眼前這個完顏洪烈所賜,但她的反應不過是驚駭之下沉默不語,接著便默默跟著完顏洪烈一路向北,進了燕京的王府,做了他的王妃。

一個女子柔媚又嬌羞,是福是禍?

包惜弱平日裡依賴慣了丈夫楊鐵心,她所能作主的只不過是自家庭院之內小雞小鴨的命運,除此之外的任何事情,她都是沒有主見的。因為沒有主見,她也就模糊了是非善惡的界限,淡化了國仇家恨的概念。因此,丈夫生死未卜,她卻能和完顏洪烈一路春光旖旎,跟著完顏洪烈住進了王府,做了他的王妃。

冷眼看射鵰:娶錯一妻,禍及三代

楊康


4

包惜弱跟著完顏洪烈住進了燕京趙王府,做了王妃,不久生下了楊康。忽忽數年,當年英俊瀟灑的六王子完顏洪烈變成了金國權勢熏天的六王爺,自己生下的兒子楊康則成了趙王府的小王爺。

當年丈夫楊鐵心的“死”已經隨著飛逝而過的日子漸漸遠去,但她內心終究不能原諒自己,於是特意打造了一個和牛家村一模一樣的磚房小屋,連屋裡的擺設和傢俱也全然照著牛家村的家進行佈置,自己日日關在屋裡,沉湎在回憶裡不能自已。或許,這是包惜弱的良心發現,又或許這是對自己當初貿然背叛丈夫楊鐵心的懲罰。

但包惜弱緊接著又犯了一個嚴重錯誤:慈母多敗兒。

或許,包惜弱是念及楊康還沒生下來親爹早就故去了,因而倍加溺愛楊康;也或許包惜弱沉浸在對往事的哀傷回憶之中,顧不上對兒子楊康的教育和引導。

總之,楊康在完顏洪烈“視如己出”的關照呵護之下,成了一個標準的金國小王爺:玉樹臨風、風度翩翩、富貴逼人,但又驕橫、霸道、狡詐、陰損、薄情、算計、貪婪。

人們總是指責楊康眷戀、貪心富貴,最終落得悽慘下場。殊不知楊康對富貴的這種眷戀和貪心,恰恰源自母親包惜弱的身教。

包惜弱在燕京街頭找兒子時的出場,和兒子楊康出場一樣,都是驚人的大排場,十幾個軍漢健僕氣勢洶洶一路清場,一副高高在上、聲勢驚人的樣子。

同樣的,楊康也和母親包惜弱一樣,沒有什麼大是大非的觀念,更沒有什麼善惡對錯的概念。

什麼民族、國家,哪裡抵得住眼前日日可見的榮華富貴有吸引力?所以,包惜弱在與楊鐵心重逢之前,關於楊康身世的真相,在兒子面前隻字未提,讓楊康從未懷疑自己金國小王爺的身份。

什麼人品、德行,哪裡比得上隨心所欲來得大快人心?所以,楊康在燕京街頭調戲穆念慈、欺凌郭靖,拿著一杆大槍恨不能把郭靖釘在地上時,包惜弱也只是勸楊康“孩兒,千萬別傷人性命,你贏了就算啦!”一副輕描淡寫的樣子。

實在不難看出,楊康之所以會是這個樣子,其實全都是拜母親包惜弱所賜。

一個女子在兒子面前總是做著“慈母”,是福是禍?

冷眼看射鵰:娶錯一妻,禍及三代

楊過


5

看上去楊鐵心是老天眷顧,才讓他娶到了包惜弱這樣如花似玉、心地善良、嬌羞柔媚的女子。但實際上,楊鐵心才是不幸的,因為他娶錯了妻子,以致禍及三代。

包惜弱濫發善心,明知完顏洪烈不是好人還要一意孤行地竭盡全力救活他,讓他垂涎於自己的美貌,念念不忘,不能自已,以致引狼入室,給郭楊兩家帶來無妄之災,徹底改變了兩家的人生和命運,更是直接導致了楊鐵心半生孤苦、漂泊,到了最後被完顏洪烈手下眾多高手圍困,不得不被迫自殺。

包惜弱把只該在丈夫面前釋放的嬌羞、柔媚,牛家村風雪之夜釋放給了陌生人完顏洪烈,讓完顏洪烈心生佔有慾望,這才會讓完顏洪烈在數月後製造郭楊兩家血案,趁機劫走包惜弱。一路上包惜弱又數次對完顏洪烈釋放這種嬌羞、柔媚,讓人無法相信她對丈夫楊鐵心到底有幾分愛?又有幾分忠貞和堅持?

包惜弱做出跟隨完顏洪烈的選擇,也就替肚中未出生的兒子楊康做了選擇。等到兒子楊康出生後,包惜弱又一味寵溺兒子,家仇國恨隻字不向兒子提及。相比之下,郭楊兩家的另一家,郭嘯天的妻子李萍,從兒子郭靖六歲開始,念念不忘教導兒子要記得殺父之仇,要兒子永遠不要忘記大宋才是自己的國家。

楊康本是天資條件遠遠優於郭靖的,但就毀在了自己母親包惜弱的手裡。楊鐵心的突然出現,讓兒子楊康不知所措,無從選擇,當他最需要母親的引導和教育之際,包惜弱卻為了彌補十八年前對丈夫楊鐵心的愧疚,全然不考慮兒子處境,倉促自殺身亡。

可想而知,活著的人裡面,楊康只能是跟完顏洪烈最親近,也只能最聽完顏洪烈的話了。包惜弱這種逃避母親責任的行為,徹底坑苦了兒子楊康。終於讓楊康揹負著“認賊作父”的罵名,在“賣國求榮”的路上越走越遠,越陷越深,以致不幸慘死。

楊康死的時候,兒子楊過才出生不久,楊康妻子穆念慈武功平平,能力平平,孤兒寡母的可想而知有多艱難。更悲慘的是,楊過十三歲時,穆念慈又得病死了,只留下楊過一個人在嘉興乞討為生。

楊鐵心是悲哀的,只因娶錯了包惜弱這樣的女子做妻子,以致禍及三代。倘若不是楊過嚐盡世間苦楚後,成功絕地反擊,最終成為一代大俠,只怕仍然難以扭轉楊家第三代人的悲劇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