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鵰》三部曲裡,隱含了金庸思想的侷限性

金庸的《射鵰》三部曲即《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這三部作品一脈相承,裡面蘊含了金庸的俠義精神,也能看出金庸民族觀的轉變。

《射鵰英雄傳》以郭靖黃蓉為線索,通過一代大俠郭靖的成長,講述了何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郭靖成為一代民族英雄,黃蓉的俏皮可愛也廣受粉絲喜愛。

《神鵰俠侶》緊承《射鵰英雄傳》,黃蓉這個角色更是從少女時代寫到中年。楊過因是楊康之子,性格亦正亦邪,黃蓉對他也十分警惕。他與小龍女的故事蕩氣迴腸,久經磨難終成眷屬,他們衝破的是封建禮教的束縛。

《倚天屠龍記》是我最喜歡的一部作品,雖然張無忌的成長經歷與前面兩位男主有著相似之處,但是他是最接近普通人的一個英雄。他與趙敏的故事更是讓人感動,他們所經歷的磨難不只是家族的反對,也不是簡單的封建禮教,而是民族的對立。

《射鵰》三部曲中男女主的愛情都經歷曲折才守得雲開見月明,但是他們的磨難程度並不一致。郭靖黃蓉衝破的是長輩的阻礙,楊過小龍女衝破的是封建禮教的束縛,而張無忌趙敏衝破的則是民族的對立。

從中可以看出金庸“漢民族本位”的思想逐漸消失,民族融合的觀念增強,這是一種進步。但是《射鵰》三部曲中,不僅是金庸民族觀的演變史,也蘊含了金庸思想的侷限性。

《射鵰》三部曲裡,隱含了金庸思想的侷限性

《射鵰》三部曲


一、“男正女邪”的結構隱含了金庸的“男性本位”的思想

如果仔細閱讀金庸的人物設定,便會發現金庸筆下“正邪”並不對立,而是統一的關係。金庸筆下的“偽君子”比“真小人”更可恨,很多人物都是亦正亦邪。金庸筆下正邪的對立,大多都是“男正女邪”的結構。即:男主人公出身名門正派,女主人公則是“魔教”之徒或“妖女”。

《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是名門之後,一心忠君報國,父親郭嘯天也是一代豪俠、錚錚鐵骨。郭靖雖然在蒙古長大,但是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郭靖身上體現一個“正”字。而黃蓉是“東邪”王藥師的女兒,最開始心中並沒有什麼民族大義的思想,她的父親行事乖張,因此她也被稱為“小妖女”。黃蓉身上體現一個“邪”字。

張無忌亦是如此,雖然他後面成為了明教教主,被稱為“魔教頭子”,但是他出身名門,是武當派張翠山的兒子。父親是“武當七俠”之一,太師傅張三丰更是武林界的泰斗。而趙敏雖貴為郡主,卻是“敵國”郡主,因此被大家稱為“妖女”。

金庸筆下的設定,很少將男主設定為邪教弟子,也很少將女主設定為正派的代表。說明金庸骨子裡受到傳統文化的束縛,潛意識裡認為出身的重要性。男性應該是正義的,不該沾染邪氣;女性則不同,女性的“邪氣”反而是一種可愛。這就類似於“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子的某種缺點可以轉換為優點。

《射鵰》三部曲裡,隱含了金庸思想的侷限性

張無忌


二、“天殘地缺”的設定隱含了金庸的“貞潔觀”

金庸筆下的女子大多是忠貞不二的,對待愛情也是“有情無慾”,她們更重視精神境界,而不在意身體上的行為,這體現了傳統婚姻中的“貞潔”意識。

金庸“貞潔觀”的表現之一就是女子被輕薄後不是生氣,反而萌生情意,無怨無悔。《射鵰英雄傳》中,穆念慈在“比武招親”時與楊康對決,結果被楊康抓住腳,脫了鞋,穆念慈從此認定了楊康,哪怕知道楊康心術不正,也依舊無怨無悔。

《倚天屠龍記》中也有類似的橋段:張無忌被趙敏困在綠柳山莊的地牢裡,為了擺脫陷阱,張無忌情急之中,脫了趙敏的鞋襪,點了她的“湧泉穴”,這對趙敏來說是一種侮辱,可是趙敏卻因此對張無忌心生愛慕,臉上緋紅。

《倚天屠龍記》中的楊逍紀曉芙更是明顯。他們身份對立,紀曉芙被楊逍擄走,被迫受辱,這種情況下,紀曉芙竟然還能愛是楊逍,為了楊逍叛離峨眉,甚至給女兒取名為“不悔”。

《射鵰》三部曲裡,隱含了金庸思想的侷限性

趙敏


金庸“貞潔觀”更明顯的表現是楊過與小龍女的“天殘地缺”。《神鵰俠侶》這本書最初取名為《天殘地缺》,講述了楊過與小龍女蕩氣迴腸的愛情故事。這本書是金庸連載在《明報》上的第一本書,可以說是金庸極為在意的一本書。

這裡的人物不再完美無缺,而是略有瑕疵。小龍女如同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她單純又善良,無慾無求,甚至對於楊過以外的人和事,都沒有喜怒哀樂。小龍女的人生是單一的,遇到楊過之前,一直在古墓中修煉武功;遇到楊過後,她的人生便是圍著楊過轉。

楊過斷臂,小龍女失貞,金庸認為他們是“天殘地缺”的一對,甚至很多觀眾也認為這是一種絕配。這種觀念無疑是認為女子失貞為不潔,這種不潔就等同於身體的殘缺,這種貞潔觀又何嘗不是一種殘忍與偏見?

女子一旦失貞,那麼這個人便是不完整的,是殘缺的。可是如果性別顛倒,金庸是否還會有這種想法?楊逍強迫了紀曉芙,我們可有人認為楊逍是殘缺的?到了《鹿鼎記》中的韋小寶,更是濫情,可是也無人將韋小寶等同於“殘疾人”。

由此可以看出金庸內心的“處女情結”和“從一而終”的思想,他按照這些思路來塑造女性形象,對這種道德觀進行無意識地讚美。


《射鵰》三部曲裡,隱含了金庸思想的侷限性

楊過、小龍女

三、“一男多女”的戀愛模式隱含了金庸“眾星捧月”的婚戀觀

金庸秉承“一夫一妻”的婚姻觀,除了《鹿鼎記》,大部分都是一生一世一雙人的設定。但是就戀愛而言,便是“一男多女”的模式為主。男主往往有眾多女子喜歡,這些女子甚至主動追求男主,為了男主可以一生一世不嫁人。

《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身邊有趙敏、周芷若、殷離、小昭四個女子圍繞,她們對張無忌都是不顧一切的愛,趙敏為了張無忌可以放棄一切,包括自己尊貴的身份、親愛的家族,為了張無忌,不惜與父兄為敵。周芷若在師傅面前立下毒誓,永遠不能愛上張無忌,可最後依舊為了張無忌瘋狂,甚至不惜殺害趙敏和殷離,雖然都失敗了。

殷離因為小時候被張無忌咬了一口,便記了張無忌一輩子,找了張無忌一輩子;小昭帶有目的地來到光明頂,最後也是成全了張無忌的武學,願意一輩子呆在他身邊做一個簡單的丫鬟。最終甚至為了張無忌的安慰,犧牲了自己一生的自由與幸福。

《射鵰》三部曲裡,隱含了金庸思想的侷限性

張無忌與四女


《神鵰俠侶》中的楊過,更是“萬人迷”,多少女子“一見楊過誤終身”。小龍女對他的情感自不在話下,程英、陸無雙、公孫綠萼等女子將楊過視為知己,心中只有楊過一人;郭襄與楊過年齡差距不小,也為了他終生不嫁,最後看破紅塵創立了峨眉派。甚至連從小針對楊過的郭芙,最後也意識到自己對楊過並非厭惡,而是暗戀之情。

反過來看,像趙敏這般聰慧的女子,卻沒有多少男性追求她。金庸筆下反覆出現這種“眾星捧月”的戀愛模式,彰顯著男性為中心的戀愛觀與婚姻觀,體現了“女性依附於男性”的集體無意識現象。

嚴家炎先生認為,這是因為“金庸小說積澱著千百年來以男子為中心、女性處於依附地位的文化心理意識。”

吳藹儀的表達更為直接:“金庸的女子大多數不是完整的人物,起碼就絕大部分金庸女子而言,她們的生活集中於一個片面愛情。”

《射鵰》三部曲裡,隱含了金庸思想的侷限性

小龍女


金庸筆下的女性,各有各的可愛,各有各的魅力。有的溫柔體貼,有的潑辣蠻橫,有的善良活潑,有的心腸歹毒。可是無論是哪一種,都有一種“待嫁情結”。她們的終極目標是尋找屬於自己的愛情,嫁給自己的心上人。

《射鵰英雄傳》中的黃蓉,美若天仙,聰明伶俐,可是卻一心想嫁給郭靖,這甚至成為了她人生唯一的理想。後來她的價值觀開始圍繞郭靖而發生改變,她遵循著“出嫁從夫”的觀念,努力地讓自己做一個賢妻良母。

《倚天屠龍記》中的趙敏何等優秀,憑一己之力可以攪動武林風雨,在中原掀起一場血雨腥風。但是遇到張無忌後,突然變得“一事無成”,屢遭失敗。最後甚至放棄了自己最開始的宏圖大志,一心追隨張無忌。

從這種“一男多女”的戀愛模式中,能看出金庸潛意識裡以男性為本位,隱含著淡淡的性別歧視。

有學者評論道:“從學武功的角度而言,金庸顯然是性別歧視。他的小說極之細緻地描述男性人物如何練成絕世武功,對女性人物學武的過程則鮮有提及。”

《射鵰》三部曲裡,隱含了金庸思想的侷限性

周芷若


結語

金庸為大家創造了一個快意恩仇的江湖世界,作為金庸迷,金庸的作品簡直百看不厭。但是金庸並非完美無缺的,他作品中“男正女邪”的結構、“天殘地缺”的設定、“一男多女”的戀愛模式都隱含了金庸思想中的侷限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