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人生有些彎路非走不可

王陽明:人生有些彎路非走不可




人生路漫漫,我們的智慧、成見、執著等因素導致了有些彎路非走不可。當經歷過彎路、經歷過荊棘、經歷過坎坷,人的心智也慢慢變得成熟,人也變得更有經驗和睿智。

即使是聖人王陽明也免不了要走彎路。湛若水是王陽明的生死之交,他師從於嶺南心學大師陳白沙,是正宗的心學傳人,對王陽明的心學思想形成有很大的幫助和影響。他是最適合給王陽明寫墓誌銘的人,他寫出了王陽明所走過的彎路:

“初溺於任俠之習,再溺於騎射之習,三溺於辭章之習,四溺於神仙之習,五溺於佛氏之習。正德丙寅,始歸正於聖賢之學。”

湛若水指出陽明五溺,溺是沉迷的意思。一是沉迷於遊俠;二是沉迷於騎馬射箭;三是沉迷於辭章之學;四是沉迷於道家神仙學說;五是沉迷於佛學。直到正德元年三十五歲才歸正於儒學,就是他的陽明心學。蹉跎了二十年。



01

初溺於任俠之習

王陽明:人生有些彎路非走不可


王陽明小時候非常聰明,豪邁不羈。由於非常貪玩,他的父母也很擔憂,怕他荒廢學業,因而屢次責備他。小陽明熱愛充當俠客,經常在北京街頭跟一群小孩子打鬧,自己做了幾面小棋子,分配給其他小朋友,讓他們當士兵,而自己當指揮的統帥,號令那些士兵向前衝鋒。在他小時候已經展露出孩子王的性格。




02

再溺於騎射之習

王陽明:人生有些彎路非走不可


他自幼嚮往英雄事業,尤其嚮往漢朝的伏波將軍馬援。在他十五歲的時候,曾經夢見到參拜伏波將軍廟,直到四十多年後,就在他死前一個月,真的路過了伏波將軍祠,一切宛如夢中,因此作了兩首詩。

二十六歲的時候,他讀遍了所有能找到的兵書。後來他在陽明洞修煉導引術,也沒有放棄兵法,求教於熟悉天文、地理和武術的處士許章,受益良多。

他騎馬射箭的水平都很高超。十五歲出居庸關,自己一個人在外面混了一個月,憑著自己高超的射箭技能,胡人都不敢欺負他。當宦官張忠、許泰欺負他是文官,以為他不懂騎射,他卻在教場射箭三發三中,兩位宦官只好灰溜溜地跑了。




03

三溺於辭章之習

王陽明:人生有些彎路非走不可


王陽明小時候就表現出作詩的才能。他十一歲時跟著爺爺從老家去京師,路過金山寺,他爺爺跟一班文友聚會。王陽明寫了兩首詩,技驚四座。

金山寺

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揚水底天。

醉倚妙高臺上月,玉簫吹徹洞龍眠。


此詩意態瀟灑,富有想象力,其他人看過後都對他嘆為天才。

蔽月山房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還見山小月更闊。


此詩表達出了相對論的思想,很新穎、很有哲學味道的一首詩,難以置信這是出於十一歲小孩子之筆。

他小時候酷愛下象棋,常常沉迷於其中。有一次他跟朋友在河邊下棋,連回家吃飯都忘記了,他母親找到河邊,非常生氣,把象棋扔進河裡。王陽明看著棋子在河面上漂流而去,心生感慨,於是寫了一首《哭象棋詩》。

哭象棋詩

象棋終日樂悠悠,苦被嚴親一旦丟。

兵卒墜河皆不救,將軍溺水一齊休。

馬行千里隨波去,象入三川逐浪遊。

炮響一聲天地震,忽然驚起臥龍愁。


此詩把象棋棋子名字都嵌入詩句中,真是妙筆生花,最後兩句炮響震天地,並且自比臥龍諸葛亮,非常大氣。

他三十一歲前勤學辭章,讀遍先秦情和漢代的古文,結果過勞成疾,得了吐血病,因而他嘆息說:“吾安能以有限之精神,為無用之虛文。”《古文觀止》清人吳楚材、吳調侯從古書中挑選了最有代表性的一批文章組合而成的書,其中明朝有十二人入選,只有王陽明有三篇文章入選,其他人都只有一兩篇文章入選。從中可以看出編者對王陽明文章的認可。




04

四溺於神仙之習

王陽明:人生有些彎路非走不可


王陽明的一生倒是跟道家挺有緣分的。他十一歲的時在北京街頭遇到了一個道士,道士看見他在街上跟別人爭買一隻鳥雀,於是出錢買下鳥雀送給了王陽明,並勸他好好讀書,說以後將會前途無量。

在他結婚當日,他竟然玩失蹤,去了鐵柱宮,跟一位老道士學習導引術,靜坐一夜,直到天亮才回家。二十年後他在武夷山的一座寺廟裡,又遇到了這位老道士。他三十歲時,在會稽山陽明洞修煉導引術,修煉出了前知術。後來,他認為這是簸弄精神,就放棄了,揀包袱回家。




05

五溺於佛氏之習

王陽明:人生有些彎路非走不可


他一生經常出入於佛寺之間,也寫了很多相關的詩詞。他教黃綰讀《六祖壇經》,他的四句教的第一句“無善無噁心之體”就充滿著佛家的空無味道。他的心學不可否認有從佛學中借鑑智慧。他曾經把一位閉關三年不言不視的和尚點化後,第二天凌晨就歸心似箭回家看老母親,可見他佛學的造詣不淺。




06

歸正於聖賢之學

王陽明:人生有些彎路非走不可


直到三十四歲的時候,他才歸正於儒學,並且遇到了對他影響非常之大的湛若水。兩人一見定交,相逢恨晚。

王陽明說:守仁從宦三十年,未見此人。

湛若水說:若水泛觀於四方,未見此人。

兩人一同宣誓共同以弘揚聖學為己任,死而後已。

王陽明一路自己摸索過來,並沒有什麼名師指點,就像從原始叢林中野蠻、艱難地成長起來。走了二十年的彎路,終於真正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使命和方向。雖然一路走來不容易,但是如果沒有經歷這些彎路,又如何知道哪條路真正適合自己?又如何知道哪一個才是自己夢魂縈牽的選擇?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你取的是哪一瓢?嬌玫萬朵,獨摘一枝憐,你憐的是哪一枝?

人生有些選擇必須嘗試,有些彎路非走不可。只有這樣,才能找到和定位那個最適合自己的選擇,自己的心才能安定,不再因為其它選擇和誘惑而搖擺不定。只有經歷過了才明白什麼是真愛,此心安處是吾鄉。

從此,王陽明歸正於聖學,陽明心學正式綻放,成為了中國哲學和思想史上的一朵奇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