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不要輕易去指責他人,而是通過反省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王陽明:不要輕易去指責他人,而是通過反省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一友常易動氣責人,先生警之曰:“學須反己。若徒責人,只見得人不是,不見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見自己有許多未盡處,奚暇責人?舜能化得象的傲,其機栝只是不見象的不是。若舜只要正他的奸惡,就見得象的不是矣。象是傲人,必不肯相下,如何感化得他?”是友感悔。曰:“你今後只不要去論人之是非,凡嘗責辯人時,就把做件大己私克去方可。”——《傳習錄》

有一位朋友牌氣不好,經常容易生氣而責備他人,王陽明告誠他說,做學問應該反身自問。假若光知道苛責別人,眼睛就會只盯著別人的不對,而看不到自己的錯誤。如果能反過頭來要求自己,才能發現自己原來還有許多做得不夠的地方,哪裡還有時間去責備別人呢?舜能感化象的傲慢,其關鍵只是不去看象的不對之處。如果舜只是簡單地要去糾正象的奸惡,就會盡看到象的不對之處。象是傲慢之人,必定不肯承認錯誤,又這樣如何能感化他呢?”這位朋友聽後,很後悔自己的言行。

王陽明說:“你今後只是不要去評論別人的是非,當要責備他人的念頭出現時,就把它當作一個大私慾,堅決除掉。”

一些人在面對朋友的缺點或做錯的事時,往往會當面指出:“你錯了,讓我來告訴你正確的做法吧!”以此來顯示自已高人一等的見解。他們以為這樣一來,別人就會心悅誠服地贊同自己的觀點。有的人甚至還一廂情願地認為,別人應該感謝自己為他們指出錯誤和糾正缺點。

王陽明:不要輕易去指責他人,而是通過反省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可以說,不講策略地當面指責他人,這是一種非常不明智的做法,我們知道,根據心理學家研究,無論哪一個人,都有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的心理需要,這就是所謂的“自尊心”。

如果是我們自己發現了錯誤,我們也許會自覺地改正它,但是由別人“直言不諱”地當面指責自己做錯了時,自尊心這種本能反應就起作用了,它動員全身的神經、肌肉來抗拒、反擊這種指責。所以,一個人面對指責的反應,通常是面紅耳赤脖子粗、氣急數壞地和別人爭辯,竭力捍衛自己的觀點。

所以,我們永遠不要希望別人是從善如流的聖人,歷史上固然有古人聞過則喜的美談,但那是修養非常高的人才能達到的境界,在現實生話中,絕大多數人是不可能“聞過則喜”的,孔老夫子說得好,“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想一想如果你受到別人的指責,自己會怎麼樣,你就會預見到別人面對指責的反應了。

很多時候,當我們指責他人時,不光受到指責的人會產生激烈的負面情緒反應,就是我們自己,只要細心體察一下,也會感覺到相當大的負面能量。

因為我們總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人的缺點或錯誤上,自己好像生活在一個一無是處的世界中,似乎人人都與自己作對,這種消極的心態當然會產生消極的能量,然後會促使你不知不覺地在言行舉止上也變得十分消極,心情焦躁不安,受不得一點刺激,對他人越來越吹毛求疵,甚至把原本想幫自己的人也得罪了,把自己本來能做好的事情也搞砸了,這樣是不是得不償失呢?

而當我們保持一份寬容、尊重的心態時,即使看到別人有不合已意的地方,也會坦然面對這一切,儘量將注意力集中到別人好的那一面上,看別人到底能給自己帶來怎樣的啟示,而不是一味地去尋找、批評別人的不對之處。

王陽明:不要輕易去指責他人,而是通過反省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如果我們能這樣做時,就會覺得心情好了很多,眼中的世界也變得更加美好了,而且這種良好的心情,不僅有助於我們與周的人保持和諧的關係,也能讓我們保持耐心與冷靜,處理問題也會更加輕鬆和順利。

要想克服愛批評指責他人的壞習慣,我們可以嘗試一下這個方法,讓自己的心從當前的圈子中跳出來,擺脫主觀願望,認真地思考和反省下,假如一旦輕率地批評人,必然會導致雙方爭吵、對立的情況發生。

而出現這種不愉快的事情,對解決問題有沒有幫助呢?如果自己這樣做,只會帶來更糟糕的心情,影響與他人的關係,甚至干擾到自己的工作,又何必執意去做它呢?

這種思考和反省,是一個不斷與良知一一也就是“本心”溝通的過程。

我們的本心是無形無相的,它能客觀、不偏不倚地看問題,如果我們能接近本心,那些想表現自己的私慾就自然消失無蹤了。

當你想指責別人時,只要能做到這一點,你就能夠不理會即將湧上心頭的批評他人的衝動,而代之以一種更平和、寬容的感覺,你會驚奇地發現,你的人際關係在不知不覺中好了很多。

——文章摘自《陽明如鏡修我心》,嚴禁抄襲,歡迎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