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釉裡紅怎樣分析是元代還是清代的?

炘炘16


青花釉裡紅怎樣分析是元代還是清代的?


我是“以瓷惠(會、慧、匯)友”,對中國古瓷器的鑑藏有近三十年的實戰經歷和豐富經驗,早在十幾年前就發表過《古玩鑑定的誤區》、《淺談瓷器的手感》、《瓷器鑑定中的“望、聞、問、切”》、《氣泡在瓷器鑑定與鑑賞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響力的論文和作品,現在就古董鑑定問題已經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現在入駐自媒體平臺,期待與所有真愛古瓷的朋友坦誠溝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見、相互切磋、共同進步!感謝各位朋友的捧場關注與點贊!謝謝!

而且聲明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個人的收藏,萬不得已用別人的圖片,我會特別註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圖片遠不如實物精美漂亮,沒辦法,個人技術不行,光線、角度、距離都把握不好,大家湊合著看吧,能說明問題就行。

為了更好、更直接地與各位瓷友溝通和交流,“以瓷惠友”已經開通了“西瓜視頻”,已發“蚯蚓走泥紋的前世今生(一)、(二)、(三)”、“定窯何以成為五大名窯之一,應該如何鑑定”等視頻,歡迎喜歡探討瓷器鑑定真諦的朋友觀看、評論,後續我會開通“西瓜視頻直播節目”,方便與有瓷器鑑定鑑賞需求的同道溝通,敬請期待!回到話題上來。


青花釉裡紅怎樣分析是元代還是清代的?


看氣泡衰變的進度、程度、幅度、力度和梯度,可以精準區分所有瓷器品種的大致年齡與所處時代,當然更包括元代青花釉裡紅瓷器與清代青花釉裡紅瓷器的區分,簡單、直觀、客觀,清晰、明確而又精準無誤,何樂不為?


如果按照“宏觀特徵鑑定法”去從型、胎、釉、飾、工、彩、款等方面去分析與辨析的話,由於其所依據的所有“宏觀特徵”都不具有不可逆、不可仿和無可取代的本質屬性,而只不過都是可逆、可仿、可取代的外在特徵,所以其鑑定結論的可靠性和可考性為零甚或為負數。


而看瓷器氣泡的衰變則屬於微觀世界,具有不可逆、不可仿、不可複製與不可替代的本質屬性特徵,而且一視同仁,客觀、公正、公開而又公平,所以其鑑定結論的可靠性和可考性為百分之百,並且具有無需基礎,一學就會,一看就懂的極易普級的特色。


只要拿起100倍以上帶光源的放大鏡,直接觀察被鑑瓷器釉面下的氣泡,你就會發現一個嶄新的世界,元代瓷器與清代瓷器在氣泡的大小、分佈上有很大的區別,尤其是在氣泡衰變的進度、程度、幅度、力度與梯度上更不一樣,一目瞭然而且有目共睹。


絕對不會出現“宏觀特徵鑑定法”那樣主觀、武斷、裝蒜的事情發生,因為眾目睽睽、有目共睹、客觀真實的情況之下,一切的邪惡、醜惡與罪惡都將毫無遁形,一切的推諉、搪塞、推脫之詞都顯得蒼白無力無異於自取滅亡!


上幾件青花釉裡紅瓷器圖片,以證上言,以餉同道。

元代中早期神級臻品青花釉裡紅纏枝花卉龍紋大梅瓶。

元代中早期神級臻品青花釉裡紅纏枝花卉龍紋特大碗。

“大清康熙年制”青花雙圈六字雙行楷書款青花釉裡紅三獅子繡球文大錐把瓶。


以瓷惠友


青花釉裡紅如何分析是元代還是清代的,最容易的是在掌握現代作偽方法後,排除偽品,依據挖底方法和款字判定。若深究,則須判定青花料及紅料。蘇麻離青料的判斷方法,網上已經有很多。若想確知,只有多上手真品,別無它法。紅料呈色,元代的深淺有變化,有時有綠苔點泛出,整處有暈散感。清代的 ,尤其是官窰則無此現象。

若您能掌握麻倉土二元胎的判斷方法那就更好了。當然,這很難。

發上延佑型、至正型、康熙青花釉裡紅瓷各三張圖片請鑑賞!











老吳283884471


青花釉裡紅,俗稱"青花加紫",是在青花間用釉裡紅加繪紋飾的一種瓷器裝飾手法。

青花,是指用青花料描繪圖案花紋,然後施透明釉,在以1300C左右的高溫一次燒成的釉下彩。釉裡紅,是指用銅的氧化物(銅花)為著色劑配製的彩料,在坯體上(或先施以青白釉的坯胎土)描繪紋樣,再蓋一層青白釉,然後裝匣入窯,經1250C~1280C的強還原焰氣氛,使高價銅還原成低價銅,呈現嬌妍而沉著的紅色花紋。

釉裡紅是我國的傳統釉下彩裝飾之一,它是用銅作著色劑的色料在坯體上描繪各種紋樣,然後施透明釉經過高溫還原氣氛燒成,在釉裡透出紅色的紋樣,故稱"釉裡紅"。 因燒成合格品很困難,故其產品極為名貴。釉裡紅有單獨裝飾的,但大多數與青花相結合在一起進行裝飾而稱為"青花釉裡紅"。其特點既有青花的"幽靚雅到致,沉靜安定"的特色,又增添了釉裡紅的渾厚壯麗,豐富了色彩效果,形成了高雅而又樸實的藝術風格。因此,青花釉裡紅瓷成為我國珍貴的品種之一。

元代釉裡紅的鑑定 元代釉裡紅和青花相仿,都在十四世紀的二、二十年代出現。釉裡紅工藝要求高,品質難以控制,發展緩慢,產量遠遠少於元青花,故珍貴異常。目前發現的元代釉裡紅完整器不過數十件,收藏價值和經濟價值不亞於明清官窯瓷,因而為之奔走尋覓的大有人在,即使是殘片標本也會被收藏家奉為全物而秘藏於室。 元代釉裡紅完整器被發現並見諸報端的不過數十件,其中大體可確定製作年代的有兩次:一次是韓國新安海底沉船上發現的釉裡紅詩文碟,燒製時間不晚於1331年;另一次是江西發現的青花釉裡紅塔式四靈蓋罐和青花釉裡紅樓閣式穀倉。此外,江西高安發現的青花釉裡紅開光大罐、江蘇吳縣發現的元釉裡紅雲龍紋大罐等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近20年來,景德鎮窯間有元釉裡紅殘片出土,為研究元代釉裡紅提供了依據。 目前發現的元代釉裡紅,大體可以歸出這些特徵:胎骨一般比同期青花粗,前期龍紋白胎為多,元末有白胎。器物見明顯的旋削痕和接胎痕。釉層早期的淡青白色或灰白色屬影青釉,透明度高,有玻璃質感。元末見卵白和淺紅釉狀青白釉,不見同期大型青花瓷上的透明白釉。呈色不穩、淺紅、紅和深紅的夾雜灰色,有不同程度的暈散。大多見於銅紅料邊緣。因燒製溫度過高,大多有燒灰狀況。 隨著元青花熱的持久不衰,元釉裡紅更成為熱中之熱,仿品大量出現。據報刊上有些藏品介紹文章看,大多不靠譜。這些仿品嚴格來講無論哪一方面都和真品有別,其中幾個地方可特別注意。胎骨過於細膩;底面旋削痕不清或有人為做出窯紅的情況;釉層青灰、粗糙、骯髒或乾枯,沒有透亮滋潤感,釉裡紅呈色暗紅或鐵紅,過於均勻,不見灰黑或苔綠,也無燒灰情況;有些仿品是用其他呈色劑,髮色與釉裡紅不同;紋飾有些採用明清瓷畫法,有些模仿至正型元青花畫法。而目前為止可以不再定為元代釉裡紅的,並不見同類大型青花瓷的畫法;有的題“大元某某年制”款,均屬臆造。 元代釉裡紅特徵性強,如能多看博物館藏品或可靠的圖錄,尚易於識別


石奇封唐


青花釉裡紅是以鈷為著色劑的青花與以銅為髮色劑的釉裡紅工藝結合,稱為青花釉裡紅。這一工藝始於元代。由於釉裡紅在元代是一個創新的品種,燒造難度非常大,窯的溫度稍高一點顏色就燒沒了,稍低一點顏色就變黑。由於鈷料與銅紅髮色溫度不一致,要將二者成功地裝飾於同一器物上,實屬不易,所以在元代燒造青花釉裡紅瓷器的失敗過多,導致限制青花釉裡紅的發展。下圖的玉壺春瓶燒造可以看出青花與釉裡紅結合大概,在同一溫度裡,青花呈現出鮮豔的藍色,而釉裡紅部分己被燒沒了。(圖一)


【元】青花釉裡紅孔雀花紋玉壺春瓶

(圖二)與(圖一)為同一玉壺春瓶的另一面的圖片也可以看到兩種色料的呈現大概,如果燒造工藝掌握不好,紅色往往不夠純正。所以在元代要燒造青花釉裡紅瓷器的難度比單純的燒造青花瓷器或單純的燒造釉裡紅瓷器大得多。從下面(圖三)的酒壺中也同樣可以看到同一樣溫度燒造出這兩種不同的呈現。
(圖三)【元】青花釉裡紅動物花紋酒壺

青花釉裡紅燒造的第二個時期到明代中早期已非常成熟,下圖為明代中早期的青花釉裡紅瓷器。

(圖四)【明】青花釉裡紅龍紋三日月形水注

進入清代到康熙時期由於燒造釉裡紅的呈色穩定,所以燒造出來的青花釉裡紅瓷器色彩鮮豔,下圖為清康熙青花釉裡紅瓷器。可以看到那樹葉(或花葉)豔麗的紅色,印章的色彩沒有暈散的現象,盤口(瓶口)的紋飾十分清晰。


(圖五)【清】康熙青花釉裡紅詩文盤口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