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才不是什麼歌王

歌王,是一個比較籠統的稱呼,很多歌手都用過“天王”、“舞王”等標榜自己,但是真正夠格稱王的卻屈指可數。

周杰倫才不是什麼歌王

一夜成名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能夠經過時間考驗的已經如大浪淘沙,所剩無幾。更何況還要攀登那巍峨的音樂頂峰?一部分人駐足山下只求溫飽,一部分人倒在路上,成了別人的腳下石。

只有極少數歌手能夠登上音樂之巔,感嘆一聲“無敵是多麼寂寞”。

周杰倫才不是什麼歌王

說來慚愧,我是2005年才第一次接觸周杰倫的歌曲,當時的我正在上高一。

我清楚的記得那是11月份的一個週三,下課之後,好幾位位同學迅速地竄到教室門口,一溜煙就不見了。等回到宿舍的時候,才知道他們是去學校旁邊的音像店去預定周杰倫的磁帶。

周杰倫才不是什麼歌王

“預定磁帶?為什麼要預定?周杰倫是誰啊?”躺在床上的我坐直了身子問。

“不會吧,你沒聽過周杰倫?他是現在最火的歌手啊!他新專輯《十一月的肖邦》出來了,音像店的磁帶都被搶售一空,我去問了好幾次都沒貨,這次我們一起去預定了,後天就能到貨。”一位同學就像看怪物一樣盯著我說。

周杰倫才不是什麼歌王

也許當時的我家庭條件不好,也許是太醉心於學習(壞笑臉),這是我第一次聽到一名臺灣歌手的名字。我心裡也開始替他們著急起來,期待著能夠聽到這個叫周杰倫的歌手的新歌。

兩天之後,《十一月的肖邦》姍姍來遲。

周杰倫才不是什麼歌王

磁帶外殼中雖然有一張印著專輯歌曲名的封面紙,也有一張被摺疊了好多層的歌詞本,但是磁帶的做工十分粗糙。後來我才知道當時的磁帶絕大多是都是翻錄的,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盜版磁帶”。

周杰倫才不是什麼歌王

一位同學拿出了自己聽英語磁帶的步步高復讀機,瞬間就圍了一圈聽眾。同學滿臉虔誠地插入了磁帶,小心翼翼地按下了播放鍵,他的神色就像是在做一件十分光榮的事情。

一段乾淨流暢的吉他前奏瞬間就打開了我的耳朵,我從未聽過這樣的音樂。我想我當時的表情應該像極了電影《海上鋼琴師》裡鋼琴solo段落中那一圈觀眾的表情。

周杰倫才不是什麼歌王

然後周杰倫的低沉說唱接踵而至,每一個字都像是砸在我的耳膜上,讓人慾罷不能。雖然他說的歌詞有一半我都沒聽明白,但是因為流暢的曲調,已經極度淡化了歌詞的作用,不用聽懂歌詞也一樣可感受他音樂的魅力。

周杰倫才不是什麼歌王

這一張磁帶聽完之後,我就像是被打開了一扇全新的音樂之門。

在周杰倫之前,我心目中的歌曲應該是像劉德華的《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練習》那樣的情歌,或者是像老狼的《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那樣的校園民謠。

周杰倫才不是什麼歌王

那些歌曲中大都關於愛情、關於友情,或者是關於親情。

但是周杰倫的出現,讓我明白了世間一切皆可歌頌。

周杰倫才不是什麼歌王

他的曲庫就像是成長路上的百科全書:

有對愛情的歌頌,如《星晴》、《發如雪》;

有青春時的叛逆,如《我的地盤》、《雙節棍》;

有對孝心的表達,如《外婆》、《聽媽媽的話》;

有對環境的隱憂,如《梯田》;

有對自身的反思,如《超人不會飛》;

有對行業的批判,如《紅磨坊》、《四面楚歌》;

有對家暴的譴責,如《爸,我回來了》;

有對非遺的保護,如《皮影戲》;

也有一些純粹是揮灑靈感,宣洩情緒的佳作,如《印第安老斑鳩》、《米蘭的小鐵匠》、《雙刀》、《迷迭香》等等。

周杰倫才不是什麼歌王

就像一位歌迷提到的那樣:“如果你的偶像是周杰倫,那你一定不會成為一個壞人”。

周杰倫已經不僅僅是一名歌手,他是一個文化符號,一個時代的印記。他代表著與眾不同,追求自我,勇敢表達自我的精神,他讓90後迷惘的一代不再迷茫,給予了我們足夠的精神食糧。

周杰倫才不是什麼歌王

80後聽張學友、劉德華,00後聽TFBOYS、蔡徐坤,他們都是各自時代的歌王。

而我,聽周杰倫。

他才不是什麼歌王,他是一代人的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