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这个阳谷县都头,到底是个多大的官,西门庆为什么怕他?

用户56079623839


“都头”在唐朝本是军职,到了宋朝,人们也将县里的衙役小头目称为“都头”,这是一种尊称。也就是说,武松是阳谷县的衙役小头头,手下管着几个人,负责县里的治安。

和普通老百姓比起来,他是公职,但在体制内其实是最底层。

以西门庆的财势,他是不会怕一个小小衙役的,之所以一开始有所退让,不过是“敬”着这个体制,不是怕武松本人。

当西门庆知道武大郎的兄弟是衙门都头时,只怕一边觉得自己这事儿做得不太妥当,一边又没当回事儿。

不妥当是因为,武松当了都头,也算是场面上的人物了,偷他嫂嫂害他哥哥挺不给他面子的,双方很可能因此结仇。

没当回事儿是因为,武松的身份既能增加他的份量,也是对他的束缚,哪怕双方结仇了,只要他想保住“都头”这个职位,就不敢闹得太大。

衙门里的大官小官,他见得多了,深知他们的贪婪本性。在西门庆想来,最多也就是赔上几两银子的事儿。

西门庆生意做得挺大,本就是官商结合的典型,上面有人。随便出来一个就能官压武松,但西门庆也不好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麻烦上面那些官,他以为自己能摆平这件事。

他走入了一个心理误区。在他的固有认知中,自己是这个阶层的既得利益者,武松得了县令的赏识委任为“都头”,半只脚已经跨进了他所在的那个圈子,进了圈子的人,自然而然会遵守一些大家心知肚明的“潜规则”,许多事情也就有了商量的余地,不会闹到两败俱伤的田地。

他想的其实没错,可惜武松不是那样的人。

所以西门大官人最终只能血溅狮子楼!奸夫淫妇得到了报应!潘金莲想追求幸福无可厚非,但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生命之上!武大郎何其无辜!

在武松心里,为哥哥报仇才是最重要的,哪怕丢了官职成为逃犯也在此不惜!

至于用银子和解?那更是没门!

正因武松如此英勇耿直讲义气,才受到这么多人的喜欢!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缥缈峰下一粒沙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水浒传里都头出身的好汉一共有四个,美髯公朱仝、插翅虎雷横,打虎武二郎,青眼虎李云。说起来四个人功夫还都不赖,实力最差的李云都可以和李逵打得难分难解。看来我大宋公务员的职业基本素质还是有的。

武松的阳谷县都头,书上没有太多的描述。倒是同为步兵都头的雷横,在书中还是有说明的。

步兵都头雷横手上有四十号人,这个官在整个大宋当然不值一提,但在地方上还是很有实力的。

不过西门庆怕武松,主要原因倒不是出在武松步兵都头的身份上,而是因为武松能打,当年武松就是因为打出了事儿逃亡在外。

不过武松步兵都头的身份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最起码西门庆为了买通县里人员,花钱对付武松肯定要比对付别的人多得多,他们和武松才是同僚,要别人对付同僚,不下点重金怎么行。

另外一点,水浒传里的西门庆毕竟不是金瓶梅里的西门庆,水浒传里的西门庆虽然也算有钱,但也就是一个县里豪富,和扑天雕李应小旋风柴进玉麒麟卢俊义甚至托塔天王晁盖都没得比。如果是金瓶梅里的巅峰西门庆,估计还真不怕武二哥,金瓶梅里的巅峰西门庆,是清河县提刑千户,武二哥孤身一人的话,西门庆还真不怵他。

其实,从西门庆的话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西门庆怕武松主要还是怕他的武力。


凤妖


萨沙谈水浒人物的现代职务之武松:威风八面的刑警大队长

在杀死潘金莲西门庆之前,武松也是个官,是阳谷县的都头。这个武都头可厉害着呢!按照今天的标准,他就是威风八面的刑警大队长!听萨沙说一说吧!

武松的这个都头很有意思,第一是县长身边的贴心人,第二可以指挥一些人。

书中写道:那妇人脸上堆下笑来问武松道:“叔叔,来这里几日了?”武松答道:“到此间十数日了。”妇人道:“叔叔,在那里安歇?”武松道:“胡乱在县衙里安歇。”那妇人道:“叔叔,恁地时却不便当。”武松道:“独自一 身,容易料理。早晚自有土兵服侍。”妇人道:“那等人服侍叔叔,怎地顾管得到。何不搬来一家里住?

过了十数日,却说本县知县自到任已 来,却得二年半多了;赚得好些金银,欲待要使人送上东京去与亲眷处收贮使用,谋个升转;却怕路上被人劫了去,须得一个有本事的心腹人去; 猛可想起武松来,“须是此人可去。……有这等英雄了得!”当日便唤武松到衙内商议道:“我有一个亲戚在东京城里住;欲要送一担礼物去,就捎封书问安则个。只恐途中不好行,须是得你这等英雄好汉方去得。你可休辞辛苦, 与我去走一遭。回来我自重重赏你。”武松应道:“小人得蒙恩相抬举,安敢推故。既蒙差遣,只得便去。小人也自来不曾到东京,就那里观看光景一遭。 相公,明日打点端正了便行。”知县大喜,赏了三杯,不在话下。

武松这个都头,其实并不是北宋的军队都头。

北宋军队里的都头,其实就是连长,是低级军官。

县政府里面的都头,不是军官,而是负责抓捕盗贼的捕快,每个县一般有2个都头。

用今天的话来说,武松这个都头,就是县刑警大队的大队长!

武松手下有不少刑警,也就是书里的士兵,可以帮他做事,伺候他。刑警大队长从古至今,都有实权。在古代,刑警大队长想要整整老百姓,也是很轻易的事情,借机索贿也不算什么。

除了武松以外,雷横、朱仝、李立也是都头,都是刑警大队长。

刘唐去拜见晁盖,想要一起去抢劫生辰纲,结果途中就被雷横认为形迹可疑抓住,吊了一夜。后来晁盖行贿给雷横,才将刘唐救出。抓贼是雷横的本职工作,把刘唐吊了一夜,刘也没话说,自认倒霉。

由于有实权,老百姓也很尊重他。在县城内,没有谁敢随便得罪武松,而且几乎每个人都认识武松。

刑警大队长在县政府也是举足轻重的,县长对他很看重,把他当做心腹。

刑警大队负责抓贼,是需要和罪犯正面交手的。当年都是冷兵器,没有手枪,抓贼要肉搏,是靠真功夫的。都头这个职务一般人是干不了的,必须有能耐的人。

武松武功超群,全书里面从没被人打败过,堪称高手中的高手。

有社会经验的人都知道,警察还需要一定的威慑力,哪怕不动手也要能够吓住罪犯,这点武松更是符合。

武松不但有武功,还身强力壮。书中描写,武松身高大约是一米八五左右,体重至少180斤(孙二娘两个伙计都扛不动他)!在当年,普通中国男人也就一米六,武松绝对是个大块头!一般小贼见到武松这个壮汉,就吓得屁滚尿流了!

武松打了老虎以后,县长一看他的身材就很高兴,认为他很适合做刑警大队长,立即给予提拔!

书中写道:到县前衙门口,知县已在厅上专等,武松下了轿。扛着大虫,都到厅前,放在甬道上。知县看了武松这般模样(高大强壮),又见了这个老大锦毛大虫,心中自忖道:“不是这个汉,怎地打得这个虎!”便唤武松上厅来。 知县见他忠厚仁德,有心要抬举他,便道:“虽你原是清河县人氏,与我这阳谷县只在咫尺。我今日就参你在本县做个都头, 如何?”武松跪谢道:“若蒙恩相抬举,小人终身受赐。”

有人说,刑警大队长也要听公安局长的,那么县公安局局长是谁?

就是之前来抓晁盖的观察何涛!

何观察的级别是从八品,副县级干部,主管治安。

生辰纲被抢走以后,知县直接让何观察负责。县长在何观察脸上先预先刺好了发配的字,逼他破案。

书中写道:只见阶下一人声喏,立在帘前。 太守道:“你是甚人?”那人禀道:“小人是三都缉捕使臣何涛。”太守 道:“前日黄泥冈上打劫去了的生辰纲,是你该管么?”拔涛答道:“禀复相公,何涛自从领了这件公事,昼夜无眠,差下本管眼明手快的公人去黄泥冈上往来缉捕;虽是累经杖责,到今未见踪迹。非是何涛怠慢官府,实出于无奈。”

至于押送林冲宋江卢俊义的公人董超、薛霸、张千、李万等家伙,就是普通公安干警。

那么,我们可以明确知道,武松的日子其实很好过。

在县城,武都头是实权人物,油水又足,算得上地方一霸了。

如果武松不是为了哥哥报仇,杀了奸夫淫妇,未来的日子会很富足,有权有钱!


萨沙


人们大多认为西门庆害怕武松,是因为武松是国家干部, 县公安局局长,但这是一个误解,武松这个“都头”实际上没那么牛,最多是个临时工。

《水浒传》中武松在探望哥哥的路上,无意在景阳冈打死老虎,为当地百姓除了一害,成了十里八乡人尽皆知的打虎英雄,阳谷县知县(相当于县长)见武松武艺惊人,且忠厚仁义,便让武松在县衙谋了一个差事,说道:“我今日就参你在本县做个都头如何?”

武松没有正式工作,当然求之不得,知县当即叫押司(宋江做过的官,相当于秘书)立了文案, 当日便参武松做了步兵都头。

那么,武松这个“阳谷县都头”到底是多大的官儿?足以让西门庆害怕吗?

需要说明的是,武松担任的“步兵都头” 不是一个官,是吏职,属编外人员。


北宋的官和吏差别很大,官有正式编制,有品级,有俸禄,一般需要有出身的人才能担任,而且统一由中央管理,类似于如今的正式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干部。

吏没有正式编制,没有品级,没有俸禄,对出身没什么要求,类似于如今政府购买服务岗位,各部门、地方自行管理,比如武松做都头这件事,知县一人说了就算。

北宋县一级治安体制比较复杂,知县相当于县长,县尉分管副县长兼公安局局长,这些都是中央统一任命的官,知县没有权力任命。县尉再往下辖都头,都头再往下辖弓手,弓手相当于最基层的警员,一个县有10到50人不等,这些人都没有编制。

因此,有人把武松比作公安局长是不合适的,他更像一个政府购买服务的辅警队长,当县里需要时就聘用他,当不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解除聘用关系。

在县一级,正式的官特别少,数来数去也就知县(县令)、县尉这、主簿这几个,基层大量事务需要靠广大的“吏”来完成。

这些吏大多是本地人,人脉广,关系熟,很像“地头蛇”,所谓县官不如现管,县官离开他们往往在当地寸步难行,所以这些吏在事实上管理并控制着基层政权,《水浒传》中那些吃衙门饭的好汉,绝大多数都是吏职,他们地位卑微,能量却不小。

西门庆确实害怕武松,但他是当地有名的富户,黑白两道都吃得开,满县上下都要卖他几分面子,因此西门庆怕的不是武松“都头”的名号,因为武松不是当地人,没有多大实权,而是武松“打虎英雄”的名号。

俗话说,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武松就是这样一个好汉,除了喝酒,钱财女色都没兴趣,收买不了;他功夫高强,嫉恶如仇,打又打不过。

对西门庆这号人而言,武松简直就是他的命中克星,即便没有勾搭潘金莲,毒死武大郎这件事,这一对冤家迟早也会迎来对决。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武松这个阳谷县都头,究竟是个多大的官,西门庆为什么那么怕他?古代的官僚体制分为“官”和“吏”两种。“官”是朝廷的正式工作人员,一般是通过科举,察辟等所谓的正途出身。这些人有品级,在吏部有注册,有俸禄。好比是现在的正式人员。“吏”不但在地位是要远远低于官,选拔也不是很正规,比如武松当都头,就是县令一句话。这些人主要是辅助官员处理事务。官员动口,吏动手。而且不止如此,很多吏实际是官员自己聘任的,和国家没有任用关系。好比是现在的临时工。

武松,一江湖黑社会身入宫门,不过一都头。古代常说“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那是官员对小民,像西门庆这样的士绅,却不是一般官员能动的。武松因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被聘为都头,不过一贱吏。吏并不是官,其职位低于现在的公安局长,更类似刑警大队长的级别,相当于正股到副科之间,可是在那个年代,是没有公务员这一说的,官就是官,是经科举考中,吏部差遣地方任职,是天子门生。吏的地位很低,基本没有编制,只是官员的聘任。官员一句话聘之,一句话也可以解聘。官员支付其薪酬,相当于“临时工”,这种地位,对西门庆这种士绅来说,最多制造麻烦,不至于怕他武松。

但是武松手里确实是有点权力的,他手下毕竟掌管着一对捕快,而且“县官不如现管”,武松这个刑警大队长对一些事是有话语权和决定权的。如果武松单纯只是一个小捕头,西门庆可能会与他应付几句,绝不会怕他。你见过现在真正有钱的大老板,会将一个县刑警队的队长放在眼里吗?他们搞定的是队长后面掌权的人。西门庆也是如此。

再说武松不仅仅是都头,他还有江湖兄弟,这种人都好冲动,从景阳冈执意上山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西门庆当然听说过他的事迹,一圈能打死老虎的人,况且还是英雄,即使自己有理,也说不清啊,他哪里敢惹》最重要的是,西门庆心虚,毕竟是他指使潘金莲杀害武大郎,武松代表正义的化身,他铁定怕的要死,况且武松又是水浒传中的秒杀王,西门庆毕竟是个商人,哪是常年习武的武松的对手。

由此而来,西门庆怕武松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了,这些原因以足够说明了。


环球知识科普


武松的职位是都头,都头是个吏,不是官,官府雇的服役人员,临时工性质,在古代地位低下,有的连薪水都不发,属于下九流的职业。并不是我们现在说的派出所长,刑警队长什么的,没人敢惹。<strong>


西门庆是个开药铺的,一个商人,古代商人地位低下,宋代稍微好点,但也只是不鄙视商人,并不像现在那么风光,什么民族企业家,慈善家,集万千宠爱,光环于一身,没那个事。<strong>


由此看来,武松和西门庆的社会地位半斤八两。仅从这方面来说,西门庆没必要怕武松。西门庆很会来事,懂得有钱能使鬼推磨,巴结官吏这种事他是左右逢源,手到擒来。武松也不过是个吏而已。如果没潘金莲和武大郎这档子事,说不定他会时不时送银子给武松,再好酒好菜款待款待,结交一下这位打虎英雄。毕竟朋友多了好办事。


他怕的是武松这个人,不是他都头的职位。


他本身胆子就小,武大郎跑来捉奸,他第一反应是躲到床下。经潘金莲一撺掇,他才回过神来,一脚踹倒了武大郎,夺门而出。


再者武松是个不要命的,怪物般的人物。


潘金莲说武松会追究,西门庆当时心就拔凉拔凉的,可了不得,武松连老虎都打的死,还是赤手空拳,自己要是挨了他一拳,还不得牛黄狗宝都被打出来?搁谁谁不怕,退一步说,武松揍他一顿,把他绑到县衙,判个一年半载的,丢人现眼不说,还破财受罪。


不过西门庆还是低估了武松,他没料到武松那么把细,查清了所有事。他又没有高太尉那种实力,终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西堤君


西门庆怕武松的观点,可能是受到央视版电视剧的影响

很多人说西门庆惧怕武松,我觉得是受到电视剧的影响。

在央视版《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就是西门庆被潘金莲窗户上的竹竿砸中,随后来到对门的王婆酒肆里面。

西门庆问对门的这个女子是谁,王婆说,是“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妻子。西门庆于是感叹,为什么如此貌美的姑娘嫁了那么一个人。王婆说,虽然他夫君武大又矮又丑,但是他有一个厉害的哥哥就是武松。

西门庆问,莫不是那个打虎的武松。王婆说,正是。

其实,翻阅《水浒传》原著,可以发现,里面并没有这一段情节。我觉得,电视剧《水浒传》之所以加入这一段,是为了凸显武松的英勇,也为武松后来在狮子楼杀掉西门庆做了铺垫。

但是,逻辑上却有些纰漏,既然西门庆如此害怕武松,那他为什么还要执意招惹潘金莲?西门庆家里已经妻妾成群了,犯不上为了一个女子冒杀身之祸。

原著中的王婆开始没有提武松,西门庆也没有考虑过潘金莲的夫君是否好惹

潘金莲与西门庆的故事主要出现在《水浒传》中第24回到26回。在第24回《王婆贪贿说风情郓哥不忿闹茶肆》中西门庆被帘子砸到之后,来到王婆的酒肆。

西门庆问到了对面的女子是谁,王婆说:“他的盖老,便是街上卖炊饼的武大郎。”西门庆于是叫起苦来说道:“好块羊肉,怎地落在狗口里!”

随后,西门庆就展开了极为经典的攻势,利用利益试探王婆愿不愿意帮他这个忙(这一段极为精彩,建议处在职场的人可以学习一下)。

最经典的是,西门庆在王婆酒肆中表现出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王婆自然明知故问的问,大官人,你有什么心事。西门庆说,你猜一猜,若猜对了,便输给你五两银子。这其实就是明着在给王婆钱,从而试探她的态度。

在这一部分中,西门庆和王婆都没有提到武松。毕竟,王婆知道西门庆的秉性,肯定是想让自己帮助他搞定对门的“小娘子”。万一自己一提武松,对方知难而退,那么自己就没有办法获利了。

当西门庆直到王婆要帮自己,王婆便巧设棋局,安排了请潘金莲帮她裁衣服,然后偶遇西门庆的情景,从而将他们撺掇到一起(这段也堪称经典,王婆布的局真可谓环环相扣,进可攻退可守。男生想试探喜欢的女孩子,可以学习一下!)

到这里,王婆只说了一句,恰好武松出差了,所以我们可以进行这个计划。西门庆并没有接王婆这个话头,由此可见,这个时候,西门庆是不太在乎武松的。

后来,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奸情被武大看到,西门庆一个飞脚,直接将武大踹翻在地,此后便一直卧床。

知道武松回来,西门庆感到害怕,却继续被王婆忽悠

在第25回中,武大躺在床上对潘金莲说:“你做的勾当,我亲手来捉着你奸,你倒挑拨奸夫,踢了我心,至今求生不生,求死不死,你们却自去快活!我死自不妨,和你们争不得了!我的兄弟武二,你须得知他性格。倘或早晚归来,他肯干休?你若肯可怜我,早早伏侍我好了,他归来时,我都不提。你若不看觑我时,待他归来,却和你们说话!”

由此可见,武大确实是一个憨厚之人,自己带了“绿帽子”,还打算原谅潘金莲。

但是,潘金莲却把这个话告诉给了西门庆和王婆。这个时候,西门庆第一次害怕起了武松:

“那西门庆听了这话,却似提在冰窨子里,说道:‘苦也!我须知景阳冈上打虎的武都头,他是清河县第一个好汉!我如今却和你眷恋日久,情孚意合,却不恁地理会。如今这等说时,正是怎地好?却是苦也!”

西门庆正不知如何理会,这个时候,王婆马上劝西门庆,不如直接用毒药杀死武大,等武松回来,告诉他武大暴病身亡。

由此可见,西门庆和潘金莲最后遭遇杀身之祸,完全是王婆推波助澜。王婆为什么非要把这件事办成呢?除了可以获得西门庆丰厚的钱财外,西门庆还答应王婆,让她的儿子以后跟自己混。

西门庆只不过是一个公子哥,武松还没有回来,也不知道害怕。等到灾难临头,才开始害怕担心。然而,被王婆这么一忽悠,又一次铤而走险。

所以,我并不觉得西门庆惧怕武松。

武松的“都头”官职并不是临时工,而是可以统领一百人的小将领<strong>

最后,再来说一下武松的这个都头。

什么是都头?其实,这个都头的官职并不大。

由于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曾经是后周禁军统领,因此宋朝建立之后,全国的军队都被称为禁军(并不是皇帝的部队才叫禁军)。

禁军下面有指挥,指挥下面就是都。都又分马军和步兵,都头主要是管辖步兵的。根据《武经备要》的记载,“大凡百人为都”,也就是说,一个都头可以管一百人。

由此可见,都头管的人也并不少,而且,武松应该深得当地县官的信任,否则,也不会让武松帮助自己押运自己贪污的财物。

由此可见,武松并不仅仅是一个“临时工”,西门庆也并不是真不怕他。


兮兮说事儿


古代的官僚体制分为“官”和“吏”两种。

“官”是朝廷的正式工作人员,一般是通过科举、察辟等所谓的正途出身。这些人有品级,在吏部有注册,有俸禄。好比是现在的正式人员。

“吏”不但在地位上要远远低于官,选拔也不是很正规,比如武松当都头,就是县令一句话。这些人主要是辅助官员处理事务。官员动口,吏动手。而且不止如此,很多吏实际是官员自己聘任的,和国家之间没有任用关系。好比是现在的临时工。

官员尊贵权力大,吏员卑微。但实际情况却是大部分衙门的实际权力 掌握在“吏”手中。因为所谓的“县官不如现管”,而且科举出身的官员很多对实际事务操作不行,必须得依靠专业能力强的吏。

比如,曾国藩剿灭太平军之后,在户部报销军费的时候,就遭到吏员的勒索,久久无法报销。还是后来,找了很多关系说情,花了8万两银子才报销掉。

武松的这个都头也是“吏”的范畴,主要就是衙役的头儿,掌管捕盗等事务。相当于现在的县公安局局长,但要比现在的公安局局长职责范伟广,权力大。

西门庆害怕武松这是当然的。

1.首先,武松作为县公安局局长,管理的就是刑事治安。西门庆当时只是一个中药铺的掌柜,虽然也是街头一霸且交接官府。可是,武松手里的权力是所谓的“合法伤害权”。武松如果想要收拾西门庆的话,不需要动刀动枪,只要暗地里给他找点麻烦,西门庆就受不了了。

比如,给西门家的药铺放点毒药、门口放个饿殍、查扣西门家的货物等,这些小动作不一定会打死西门庆。但是,每次西门庆都需要花钱疏通关系,长期以往,那就是个无底洞。而且,还会影响西门家的生意。没了钱,西门庆什么都不是。

2.其次,武松除了是阳谷县都头这个公开身份,他还是江湖中人。

水浒中的世界,江湖中人都是杀人越货、无法无天的人。西门庆一直在混社会,对武松的名声不会不知道。何况,武松赤手打死猛虎,天下皆知。西门庆是知道武松是什么样的人的。

论单打独斗,西门庆无论如何是打不过武松的。

何况,西门庆和武松的嫂子通奸,杀死了武松的哥哥。这在古代伦理上是奇耻大辱,是被天下人所不耻的。西门庆只是一个地方恶霸,欺负欺负老百姓、打压打压同行行。得罪了武松,即使能办的了武松。可武松还会有江湖上的朋友,也会找西门庆算账的。西门庆不得不顾虑这些。


故纸汇


武松这个阳谷县都头的官职虽然不大,但是我有真本事,而且大小都是官,专治各种不服。那么阳谷县都头的官职到底有多大呢?

阳谷县都头,实际上一个捕快。都头这个官职猛然一听,还以为是个军职,但是阳谷县是一个县级单位,而武松隶属于阳谷县县衙,跟禁军没有半毛钱关系。县衙的都头负责抓捕盗贼,是直接听命于县官的县衙内治安力量的负责人,相当于现在县刑警大队队长,在阳谷县的地位也不低。

作为恶霸的西门庆之所以怕武松,有两点原因。一是民怕官,在中国古代,百姓都怕当官,即使西门庆是个大财主,依然还是害怕武松这个都头的;二是除了官职外,西门庆更怕的是武松打虎的本领。

如果武松不是为了替哥哥报仇,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这对奸夫淫妇的话,武松凭着这都头的官职也会活得很滋润的。但武松就是武松,一个小小的都头怎么能够限制他浪荡江湖的步伐,武松血溅鸳鸯楼,杀死西门庆,霸气地写下了: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武松也就此开始了自己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密探零零发


看了众多的回答,觉得仍有必要再讲讲这个问题,我有更靠谱的答案。



一,武松这个“都头”到底是个什么官?

我们都知道,水浒中除了武松外,雷横、朱仝等人也当过县里的都头,后世有人说这职务相当于今天的“刑警队长”之类,其实不然。

在宋朝,“都”是一个军事单位,在县一级根本没有“都”这一设置。准确地讲,“都头”是禁军中的军官名称,有“都头、副都头”之设,其职位仅次于指挥使。

而在县里,负责抓捕罪犯的叫作“衙役”,衙役编制只有十几个人,通常分为两个班,每个班的负责人叫“班头”。也就是说,从严格意义上讲,宋代县里根本就没有“都头”这个职务。

那么,水浒中怎么会有“武都头”这一称呼呢?

这是因为,当时人借用了禁军中“都头”这一词,以表示对县里衙役的尊敬。所以,县里所有的衙役都可以被称作为“都头”,也就是说,“都头”是县役的统称。从这个层面来讲,武松只是县里一个普通的衙役,并不是什么所谓的“刑警队长”之类。

此外,小说中提到武松是个“步兵都头”。在当时,国家正规军仅有步兵和骑兵两类,前面也提到,宋朝县一级根本没有“都”这一设置,因此武松这个“步兵都头”一职更是空穴来风,成为一个难解之谜了。


二,西门庆为什么怕武松?

首先,西门庆并非权贵之人,他只是阳谷县一个破落户财主。常言道:“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西门庆和潘金莲的事,本来就是见不得人的勾当,稍微有点风吹草动,胆战心惊也在所难免。比如武大捉奸一段,一个“三寸丁谷树皮”就把西门庆吓得躲在床下不知所措,多亏潘金莲提醒,他才爬起来一脚踢中武大心窝。

其次,西门庆真正惧怕的是武松的威力。武松之所以能在阳谷县落脚,就是因为他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一壮举,纵观整部水浒,也无人能出其右。武松打虎的故事妇孺皆知,西门庆更是清楚,自己面对的是这样一个狂人,而自己却远远不是一只猛虎,所以他从骨子里怕武松,其实江湖上的人都怕这个“武疯子”。

简而言之,西门庆不是怕武松这个“官”,而是怕武松这个“人”。他真正怕的是:自古邪不压正,历来天不藏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