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嘉慶皇帝殺和珅不只是因為和珅貪汙,還有原因沒有說

清朝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初三,89歲的乾隆皇帝壽終正寢。三天後,官員紛紛彈劾權臣和珅。八天後,嘉慶皇帝宣佈和珅二十大罪狀。十五天後,和珅被賜死。

清朝嘉慶皇帝殺和珅不只是因為和珅貪汙,還有原因沒有說

嘉慶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嘉慶皇帝不等乾隆皇帝的喪事辦完就要剷除和珅,都說是因為和珅太貪了,和珅當時可是富可敵國啊!和明朝的首富沈萬三一樣,朝廷是不允許這樣的人存在的。那我們看看和珅到底多有錢。

和珅被抄家時,除了各地的房產花園這些固定資產外,還抄出了銀子300多萬兩,金子3.2萬多兩,土地10多萬畝,收租房屋1000多間,各處當鋪銀號以及各式珠寶、衣物等。總家產摺合白銀大約有10013萬兩。而當時清政府一年的收入也不過七八千萬兩。

從查抄家產的清單中可以看出,和珅的錢財來源主要是長期把持崇文門稅關,索賄受賄;大量兼併土地;開設當鋪銀號,放高利貸;開設煤窯,做貿易,還跑運輸等等。通過這些方式,大量的白銀流進了和珅的私人金庫。

據說和珅的所有家產最少值白銀8億兩,是清政府10年財政收入的總和。這麼說的話和珅絕對是當時清朝的首富,富可敵國。像沈萬三那樣只是靠自己辛苦做生意,賺取億萬家產,都被朱元璋藉故除掉了,而和珅錢財的大部分來源都是靠不正當手段,那更是要剷除了。真的是這樣嗎?

清朝嘉慶皇帝殺和珅不只是因為和珅貪汙,還有原因沒有說

和珅

二十大罪狀

我們先看看《清實錄仁宗睿皇帝實錄》列舉的和珅的二十大罪狀:

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冊封皇太子。尚未宣佈諭旨。而和珅於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遞如意。漏洩機密。居然以擁戴為功。其大罪一

上年正月。皇考在圓明園召見和珅。伊竟騎馬直進左門。過正大光明殿。至壽山口。無父無君。莫此為甚。其大罪二

又因腿疾。乘坐椅轎臺入大內。肩輿出入神武門。眾目共睹。毫無忌憚。其大罪三

並將出宮女子娶為次妻。罔顧廉恥。其大罪四

自剿辦教匪以來。皇考盼望軍書。刻縈宵旰。乃和珅於各路軍營遞到奏報、任意延擱。有心欺蔽。以致軍務日久未竣。

其大罪五

皇考聖躬不豫時。和珅毫無憂戚。每進見後。出向外廷人員敘說。談笑如常。喪心病狂。其大罪六

昨冬皇考力疾披章。批諭字畫。閒有未真之處。和珅膽敢口稱不如撕去。竟另行擬旨。其大罪七

清朝嘉慶皇帝殺和珅不只是因為和珅貪汙,還有原因沒有說

和珅

前奉皇考諭旨。令伊管理吏部刑部事務。嗣因軍需銷算。伊系熟手。是以又諭令兼理戶部題奏報銷事件。伊竟將戶部事務一人把持。變更成例。不許部臣參議一字。其大罪八

上年十二月內。奎舒奏報、循化。貴德。二廳賊番聚眾千餘。搶奪達賴喇嘛商人牛隻。殺傷二命。在青海肆劫一案。和珅竟將原奏駁回。隱匿不辦。全不以邊務為事。其大罪九

皇考升遐後。朕諭令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來京。和珅不遵諭旨。令已未出痘者。俱不必來京。全不顧國家撫綏外藩之意。其居心實不可問。其大罪十

大學士蘇凌阿。兩耳重聽。衰邁難堪。因系伊弟和琳姻親。竟隱匿不奏、侍郎吳省蘭。李潢。太僕寺卿李光雲。皆曾在伊家教讀。並保列卿階。兼任學政。其大罪十一

軍機處記名人員。和珅任意徹去。種種專擅。不可枚舉。

其大罪十二

昨將和珅家產查抄。所蓋楠木房屋。僭侈踰制。其多寶閣。及隔段式樣。皆仿照寧壽宮制度。其園寓點綴。竟與圓明園蓬島瑤臺無異。不知是何肺腸。其大罪十三

薊州墳塋。居然設立享殿。開置隧道。附近居民有和陵之稱。其大罪十四

清朝嘉慶皇帝殺和珅不只是因為和珅貪汙,還有原因沒有說

和珅府邸

家內所藏珍寶。內珍珠手串。竟有二百餘串。較之大內多至數倍。並有大珠。較御用冠頂尤大。其大罪十五

又寶石頂並非伊應戴之物。所藏真寶石頂有數十餘個。而整塊大寶石不計其數。且有內府所無者。其大罪十六

家內銀兩及衣服等件。數逾千萬。其大罪十七

且有夾牆藏金二萬六千餘兩。私庫藏金六千餘兩。地窖內並有埋茂銀兩百餘萬。其大罪十八

附近通州薊州地方。均有當鋪錢店。查計資本。又不下十餘萬。以首輔大臣。下與小民爭利。其大罪十九

伊家人劉全。不過下賤家奴。而查抄貲產。竟至二十餘萬。並有大珠及珍珠手串。若非縱令需索。何得如此豐饒。

其大罪二十

清朝嘉慶皇帝殺和珅不只是因為和珅貪汙,還有原因沒有說

和珅銀庫

對於這二十條罪狀,只有最後六條和錢財有關,也只說和珅私藏家產、非法經商,還有兩條是說和珅超規格違建,其餘的要麼就是任人唯親、要麼就是濫用職權,都是一些可大可小的事情,整個罪狀裡沒有一條明確提到貪汙的。

實際上嘉慶皇帝對查抄和珅的家產是適可而止的,並沒有對其窮追不捨。嘉慶四年正月,他在直隸布政使吳熊光的奏摺上明確批示

“不必過於株連搜求”。甚至後來大臣薩彬圖提出當時查抄的財物不足和珅實際家產的1/10,請求再深挖嚴查,卻遭到了嘉慶皇帝的嚴厲批評。

可見和珅被殺的主要原因並不是經濟上的貪腐問題。那主要原因是什麼呢?我們還得從政治上尋找原因。

和珅,姓鈕祜祿氏,原名善保,滿洲正紅旗人。長子豐紳殷德娶乾隆皇帝十公主,和珅可以說是皇親國戚了。在清朝政府和珅擔任或兼任許多關鍵職務,包括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正總裁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封一等忠襄公,官拜文華殿大學士。

清朝嘉慶皇帝殺和珅不只是因為和珅貪汙,還有原因沒有說

和珅劇照

和珅這十多個職務,許多都是很有實權的,像領班軍機大臣和幾個尚書的職務,就相當於總理和各部部長了。特別是領班軍機大臣,它就像清朝的宰相,雖然沒有宰相銜,但有宰相權。

君權相權之爭

中國封建社會的宰相制度自秦朝正式確立起,就在古代的政治體制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隨著各朝代宰相制度的演變,皇帝的權力和宰相的權力也不斷進行著博弈,在此過程中,宰相具體官職的叫法也有不同。

秦朝時秦始皇設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為三公,同為宰相之職。而實際上秦朝的丞相才有真正的宰相之權,丞相總領百官,協助皇帝處理政務,地位高,權力大。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宰相是制度,丞相是官職。

漢承秦制,西漢初期只設置丞相作為宰相官職,後來設置相國或左右丞相。漢武帝時設置位高職虛的大司馬,漢成帝時改御史大夫為大司空,此時宰相制度下的三公為大司馬、大司空、丞相。漢哀帝時改丞相為大司徒。可見,漢武帝時已經意識到宰相職權過重,而不斷地進行削弱。到了東漢時,是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此時的三公已無宰相之實權,而只剩宰相的空殼。

魏晉南北朝時,先是尚書檯成為獨立的中央政務機構,尚書檯的長官尚書令和左右僕射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宰相了。隨著權力的演變,中書的權力漸漸大於尚書。中書成了出令機關,尚書則成了執行機關,門下的地位也漸漸日增,到後來被委以重任。所以此時的尚書、中書、門下三省的長官都統稱宰相,三省長官交互輔政,三省制基本形成。

清朝嘉慶皇帝殺和珅不只是因為和珅貪汙,還有原因沒有說

和珅劇照

​隋朝時依照前朝設置尚書、門下、內史三省,而實質上的宰相權力卻在尚書省。唐朝時,唐高祖設置尚書、中書、門下三省為宰相機構,且三省分工明確。中書出令,門下封駁,尚書執行。三省長官左右僕射、中書令、侍中,同為宰相。

為了限制宰相權力,唐朝宰相機構的名號和宰相的名稱變更多次,基本上採用的是其他官職加非法定官名居宰相職位,行使宰相權力,入政事堂議事。這樣的非法定官名,初唐時有“知政事”“參與朝政”“同掌機事”,中唐時有“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到後期有“同三品”“同平章事”

唐朝基本上就是通過給官員戴這些“帽子”讓其行使宰相權力,摘了“帽子”

就只有原來官職的權力,採用多軌輔政體制,對於君權和相權的平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宋朝承襲五代時的制度,但是宰相機構和名稱也是多次改變。宋朝前期實行二府三司制,宰相的大權一分為三。中書門下政事堂和樞密院二府,為中央執掌軍政的最高機關,執掌文武大權;鹽鐵司、度支司、戶部司三司,為最高財政管理機關,地位略低於二府。二府三司各自獨立、互不統屬,均直接對皇帝負責,從而構成了國家最高輔政機關。

​宋神宗時改制,廢除二府三司制,恢復三省制,以左右僕射為宰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南宋時,左右僕射加同平章事,為正宰相,不再兼任二省侍郎,二省侍郎改為參知政事,南宋孝宗以後正宰相為左右丞相,副宰相仍為參知政事。儘管宰相制度屢變,但宰相所掌職權並無太大變化。

清朝嘉慶皇帝殺和珅不只是因為和珅貪汙,還有原因沒有說

和珅劇照

元朝時實行一省制,以中書省為政務中樞,設置四個宰相官職:中書令、左、右丞相、平章政事。中書令常以太子兼任,但僅掛名而已,左右丞相總領國事。元代尚右,故右丞相地位高於左丞相。

明朝沿襲元朝制度,朱元璋總結元朝丞相權力過大造成的隱患,就以胡惟庸案為契機,罷中書省,廢除宰相制度。朱棣時正式設立並重用內閣參與政務,成為明朝政府的重要機構。內閣統率六部,權力和地位也逐漸提高。在內閣大學士中,按位次先後,分為首輔、次輔、群輔。因明朝宦官專權,內閣權力受到牽制,無法形成以前宰相那樣的權力。

清朝初期仿照明朝舊制,以內閣作為國家行政的中樞,以內閣大學士為宰相,由滿漢大員充任,同時還存在由滿洲貴族組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二者共參國政。雍正時,撤銷議政王大臣會議,建立軍機處。軍機處隨著職權擴大逐漸成為輔助皇帝的主要機構。軍機處設軍機大臣,無定員,大多由大學士、尚書、侍郎等四品以上的官員擔任。

不管是內閣大學士,還是軍機大臣,都是將有關名號加以其他官職兼任宰相之職,屬於非法定的虛位宰相。中國兩千多年的宰相制度的演變過程,其根本原因就是君權與相權要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相互平衡。而相權如果要挑戰至高無上的君權,皇帝必然要處心積慮的壓制、削弱相權,甚至殺宰相,廢宰相制度,加強皇帝的專制集權。

清朝嘉慶皇帝殺和珅不只是因為和珅貪汙,還有原因沒有說

嘉慶劇照

和珅權大震主

和珅既任職過內閣首席大學士,又任職過領班軍機大臣,還曾任職四部尚書及其他重要職位,他的權力絕對等同甚至超過了宰相的權力。和珅權力之大,肯定直接威脅到了君權。嘉慶四年,嘉慶皇帝在張誠基的奏摺上批示:“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不知有朕。”

可見,嘉慶皇帝已經感到權力受到了嚴重的威脅,他甚至懷疑和珅可能會謀反。所以殺死和珅,不但可以達到“嘉慶吃飽”的目的,最主要的可以瓦解和珅集團和死黨,解除權力失控的隱患,達到維護皇帝權力的目的。

​慕容說

對於嘉慶皇帝除掉和珅,雖然是以經濟原因,以貪腐的問題處理的,但是在嘉慶皇帝心裡,恐怕更傾向於政治權力上的原因。最起碼在他的內心裡,瓦解和珅集團,集中皇權應該是佔最主要的原因的。總之不管怎麼說,嘉慶皇帝算是達到了雙重目的,既解決了官員貪腐,充實了國庫和自己的私庫,又集中了權力,加強了專制統治。

參考文獻

​《清實錄》、《清史稿》

李榮華:《中國古代宰相制度的演變及其實質分析》,《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4年2月

王建華:《​胡惟庸黨案與明初的皇權相權之爭》,《河北學刊》,1996年2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