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可能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前幾天我在刷手機的時候看到這樣一個視頻,內容大概是一位寶媽抱怨小孩黃疸住個院花了1萬,底下的評論就精彩了:有的說黃疸非常簡單,不要被醫生的話嚇住了;有的說黃疸建議用草藥洗澡,比照光好多了;有的說有偏方,就幾十塊錢,醫院都說不行了,用偏方2天就好了;還有的說可以自己在網上租或者買藍光燈回來自己照,不用去醫院; 也有人說自己小孩當初黃疸醫生讓住院,沒住,回家喝草藥喝好了……

看了這些評論,我的心情很複雜,慶幸這些寶寶最後都沒事,但也不想真正需要治療的黃疸寶寶延誤了治療的時機。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病例吧,是一年以前的事情了,當時給我的感觸特別深。

那是去年某一天的凌晨,兩個家屬抱著一個4天大的寶寶來看急診,說是寶寶出生後第2天開始黃,在家洗了幾天草藥(在私人醫院出生後第2天回的家),沒去看醫生,結果寶寶越來越黃,也不肯吃奶了,現在還發燒了。急診科的醫生立即把寶寶送到了ICU。當天晚上是我當班,看到這個寶寶的第一眼,我就心裡一沉,寶寶的皮膚蒼黃,怎麼動她都沒反應,體溫的38度5,手腳癱軟、冰涼,脖子有些僵硬。我們立即對寶寶進行搶救,很快就接到了檢驗科報告危急值的電話,寶寶血裡的膽紅素已經達到了588umol/L,相當於34mg/dl,遠遠超過了換血治療標準,寶寶很快就出現了多個器官衰竭等等各種問題,出現了多次呼吸心跳停止,最後家屬選擇了放棄治療。這是一個痛心的案例,從這個寶寶發病到放棄治療,總共就3天的時間,如果可以早點治療,可能病情進展不會這麼快,可能會是另外一個結局。

我們平時說的黃疸其實有2種,一種是生理性黃疸,另一種是病理性黃疸。如果是生理性黃疸,我們不需要太擔心,這是很多寶寶都會經歷的過程。但如果是病理性黃疸,一定要及時就醫。因為導致寶寶病理性黃疸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感染、缺氧、溶血、肝炎、膽道閉鎖、膽汁淤積、遺傳代謝性性疾病等等,寶寶出現黃疸了,我們不能先入為主的就認為是正常現象,要看看寶寶反應、吃奶情況、大小便顏色、體溫、消化、哭聲、呼吸等等有沒有異常,最好要帶寶寶到醫院測一下膽紅素(可以先測一下皮膚的那種,我們醫院是4塊錢),聽一聽兒科醫生的意見。至於說自己在網上買藍光機在家照光的,我個人是不贊同的,因為既然已經要照光了,說明寶寶是比較黃的,先不說在網上買的藍光機是否合格,照光可能出現的副作用比如發熱、腹瀉、皮疹、青銅症等等,寶爸寶媽們是否會判斷和處理呢,而且什麼時候照什麼時候停,有沒有其他高危因素要處理等等這些問題都清楚嗎?人是一個整體,我們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是嗎?還有關於洗草藥這一點,有些寶寶是不適合的,比如說蠶豆病的寶寶,當然也要看具體洗的是什麼草藥了。說到費用的問題,我想說同樣是黃疸,有的花一千,有的花一萬,有的不花錢,主要還是要看病情的輕重,不能一味的認為就是醫院收費的問題吧,我接診的黃疸寶寶中,有生理性黃疸叫他直接回家曬太陽的,有住院1個星期總費用1千多的,也有幾千的,前面說到的最後放棄治療的那個寶寶住了1天多花了一萬。

當然,大多數寶寶的病理性黃疸一般沒有這麼嚴重,經過規範的治療大多數是可以康復的,我舉的這個例子是我見過最嚴重的了,但確實也有因為黃疸太高留下後遺症的。寫這麼多的目的也不是為了給醫院洗白什麼的,也不是危言聳聽,只是想告訴大家,疾病有時候是很複雜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要讓悲劇重演,希望通過這篇文章提高一點點大家對黃疸的警惕性。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