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裡,為什麼現在很少有父母根據“輩分”取名字了?

在農村裡,為什麼現在很少有父母根據“輩分”取名字了?

對於農村長大的朋友們來說,80後以前的應該都是比較熟悉“輩分”一說的,在農村裡以前會常常看到有的人年紀一大把了,卻要管一些十來歲的小孩子叔叔,或者是還有些叫他們大爺,這是因為雖然他們年紀不大,但是卻輩分大。就像農村老話說的那樣“輩分大壓死人”。

這種現象在很多的城裡人來看是非常稀奇的,也是不能理解的,其實這是因為在農村裡以前一直有著輩分之說。往往一個村子,基本上就是一個宗族的,而大人在給小孩子取名字的時候就會根據輩分來,中間的字就是輩分排行。

在過去,很多人都會因為自己擁有一個有輩分的名字而自豪的,因為在同一個宗族內,只要報出了自己的名字,那一般大家馬上就會熟絡起來,有種他鄉遇故知的感覺。可是現在年輕人對於傳統文化都不怎麼重視了,很多人也都已經搬離到了城市裡,所以家族中的成員都是分佈在不同的地方,對於這些傳統文化一方面是不怎麼了解了,另一方面是感情也沒有以前熟絡了,所以也就不按照輩分取名了。有多少人還能記得自己家譜上的先輩呢?就算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一般有個兩三代以後,也就逐漸不聯絡了。在過去,孩子取名字都是找宗族的長輩,或者是村裡的文化人,都是很慎重的。但是現在都是父母說了算的!

年輕人更追求個性化取名

為什麼在過去一般很少出現重名,而現在重名的這麼多?那是因為在以前都是按照家譜字輩傳統來取名的。而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數在取名的時候都是追求個性化,並且是以自己的偏好來取名。有些會在名字中加入夫妻雙方的姓氏,有些會想著要加入一些個性的生僻字,還有些甚至給孩子取4個字的名字。而年輕人這樣的做法就是導致了按照家族輩分起名的則越來越少了,而重名的人卻是越來越多!

當然了還有一部分的原因,那就是“輩分大壓死人”,因為有些人的輩分排行比較靠後了,所以這樣取名感覺自己很吃虧,畢竟年紀一大把去尊稱別人為大爺、叔叔等,這樣面子上過不去,於是即便是知道也會排斥的。

字輩作為姓氏文化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將它好好的發揚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