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里,为什么现在很少有父母根据“辈分”取名字了?

在农村里,为什么现在很少有父母根据“辈分”取名字了?

对于农村长大的朋友们来说,80后以前的应该都是比较熟悉“辈分”一说的,在农村里以前会常常看到有的人年纪一大把了,却要管一些十来岁的小孩子叔叔,或者是还有些叫他们大爷,这是因为虽然他们年纪不大,但是却辈分大。就像农村老话说的那样“辈分大压死人”。

这种现象在很多的城里人来看是非常稀奇的,也是不能理解的,其实这是因为在农村里以前一直有着辈分之说。往往一个村子,基本上就是一个宗族的,而大人在给小孩子取名字的时候就会根据辈分来,中间的字就是辈分排行。

在过去,很多人都会因为自己拥有一个有辈分的名字而自豪的,因为在同一个宗族内,只要报出了自己的名字,那一般大家马上就会熟络起来,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可是现在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都不怎么重视了,很多人也都已经搬离到了城市里,所以家族中的成员都是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对于这些传统文化一方面是不怎么了解了,另一方面是感情也没有以前熟络了,所以也就不按照辈分取名了。有多少人还能记得自己家谱上的先辈呢?就算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一般有个两三代以后,也就逐渐不联络了。在过去,孩子取名字都是找宗族的长辈,或者是村里的文化人,都是很慎重的。但是现在都是父母说了算的!

年轻人更追求个性化取名

为什么在过去一般很少出现重名,而现在重名的这么多?那是因为在以前都是按照家谱字辈传统来取名的。而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数在取名的时候都是追求个性化,并且是以自己的偏好来取名。有些会在名字中加入夫妻双方的姓氏,有些会想着要加入一些个性的生僻字,还有些甚至给孩子取4个字的名字。而年轻人这样的做法就是导致了按照家族辈分起名的则越来越少了,而重名的人却是越来越多!

当然了还有一部分的原因,那就是“辈分大压死人”,因为有些人的辈分排行比较靠后了,所以这样取名感觉自己很吃亏,毕竟年纪一大把去尊称别人为大爷、叔叔等,这样面子上过不去,于是即便是知道也会排斥的。

字辈作为姓氏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将它好好的发扬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