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新中国70年14大体育剪影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国体育健儿们在各项体育运动中为祖国增光添彩。帮助我们成为了体育强国,也帮助国家在世界东方强势崛起。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健儿们绽放光彩、惊艳世界的14大时刻。

1956,石破天惊,创造第一个世界纪录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

新中国刚刚成立之际,百废待兴,亟待一位领头羊站出来带领中国体育冲向世界。

这时候,中国体育强项之一的举重队站了出来。

生于东莞石龙的陈镜开由于酷爱健身,虽然身高只有1米49,双腿肌肉却异常发达。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健身房担任助教的他被中南军区体工队举重教练李启龙看中。尽管转练举重后成绩一度不好,但是李启龙一直都没有放弃,认为他将大有所为。

果然,经过专业系统的训练以后,他的成绩突飞猛进,开花结果的时候到了。

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新中国70年14大体育剪影

陈镜开打破世界纪录


1956年6月7日,中苏举重友谊赛,陈镜开不负众望,以133公斤的成绩打破了美国运动员保持的男子56公斤级挺举世界纪录,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世界纪录。

这一消息如石破天惊般在国内炸开了锅,但是对于这个成绩,一直视中国人为“东亚病夫”的外国媒体并不认可。陈镜开只是微微一笑,在心里暗暗憋下了一口气。

第二年的莫斯科世界青年举重比赛中,他又以140公斤的成绩再次刷新了自己的世界纪录。

在之后的新闻媒体采访中,陈镜开也表示:

“我是用6亿人民的力量举上去的。”

之后9年间,陈镜开10次打破世界纪录,成为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拓荒者。立下赫然战功的他还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退役后他担任过中国举重协会主席,

还成为了亚洲举重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

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新中国70年14大体育剪影

陈镜开多次在国际赛场打破世界纪录


1959,“国球”荣耀,第一个世界冠军诞生

乒乓球为何被称为“国球”,因为它是新中国最大的荣耀,也是一直的荣耀。

容国团就是中国最大荣耀的辉煌创造者。

出生于中国香港的容国团球技一流,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尤其是在战胜了无人能敌的世界冠军——日本选手荻村伊智朗之后,更是风光无限。

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跟中国香港乒乓球总会矛盾重重,容国团加入了中国乒乓球国家队。在他回到广东的第一天,在日记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这是我走向新生活的第一天。当我踏入广州体育学院所在地时,早已相识的乒乓球运动员纷纷向我握手问好,表示热烈的欢迎。这时候,我心里充满了幸福感。很久以前,我就想成为他们当中的一个,现在终于如愿以偿。”

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新中国70年14大体育剪影

容国团在比赛中拼杀对手

1959年4月5日,第25届世乒赛男单决赛在多特蒙德举行,容国团作为中国乒乓球队的独苗,过五关斩六将,杀入了最后的决赛,中国从未离世界冠军如此之近。

面对匈牙利名将西多,容国团喊出了那句“人生能有几次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的经典口号。在那场决赛中,他把抽、杀、削、吊、拉、搓、推、挡等各项技术都发挥得淋漓尽致,满场调动年仅四十的西多,让这名老将疲于奔命。

以己之长、克敌制胜。西多完全被容国团玩弄于股掌之间,丝毫发挥不出自己的优势。

最终容国团以3:1的比分战胜了对手,成为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一时间成为了中国的全民偶像。乒乓球就此开始被奉为“国球”,渐渐成为了民族情感的寄托。

1964年,年仅27岁的容国团成为了中国女乒教练,带领中国女队在第28届世乒赛中获得了3枚金牌。只要有容国团的地方,就会有中国队员摘得桂冠的身影。

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新中国70年14大体育剪影

获得了世界冠军的容国团


1984,一发制敌,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要说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体育赛事,非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莫属,无论是参与国家数量、运动员人数、竞赛项目还是受关注程度上都是其他比赛无可比拟的。

当时的奥运会历史已近百年,但是从新中国组队参加以来,还没有在任何一个项目中取得突破,中国的金牌数一直都是零。

直到许海峰的出现,这一切才被改变。

在安徽马鞍山市和县出生的许海峰,儿时酷爱玩气枪,被选进省队进行专业训练。之后由于成绩出色又进入国家队,获得了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新中国70年14大体育剪影

百发百中的“神射手”许海峰


在当时的手枪60发慢射的比赛中,除了国外的对手,还有中国射击队的头号队员——王义夫。

1984年7月29日,许海峰在王义夫发挥不佳的情况下,勇敢地挑起大旗,以566环的总成绩获得了冠军,为中国军团在奥运会上实现了金牌数零的突破。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自为他颁发金牌,他还说:

“今天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我为能亲自把这一块金牌授给中国运动员而感到荣幸。”

1995年,许海峰因眼疾不得不选择退役,执教中国射击队,他的弟子们也在亚特兰大和悉尼摘金夺银。2017年,年满六十的许海峰从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的位置上正式退休,开始享受颐养天年的养老生活。

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新中国70年14大体育剪影

许海峰获得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枚奥运金牌

1986,中国女排,史无前例五连冠

说起中国大球项目,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女排和女排精神。

在上个世界的80年代,中国女排就是常胜将军的代名词,以“铁榔头”郎平为首的国家队接连获得了世界杯、世锦赛以及奥运会的冠军。

1981年女排世界杯,中国队凭借着多变的打法,凌厉的进攻,七战全胜,仅丢四局,以碾压之势夺得冠军。也开启了“五连冠”的王朝霸业,从此以后包揽了所有五届世界大赛的冠军,其中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战胜东道主美国夺得冠军,更使得中国女排真正走向世界巅峰。

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新中国70年14大体育剪影

战无不胜的中国女排


1986年9月13日,在布拉格举行的世锦赛决赛上,郎平作为助教协助主帅张蓉芳率领新女排3:1战胜古巴,取得了8战8胜仅失一局的骄人战绩,成功斩获中国女排的世锦赛第二冠,获得了世界大赛五连冠。

当时中国女排的绝对实力并不占据绝对优势,甚至还在有些时候略逊对手一筹,而就是凭借着永不放弃的精神——女排精神,巾帼英雄们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在国内掀起了一股排球热。

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新中国70年14大体育剪影

中国女排站上世锦赛最高领奖台,实现“五连冠”

1990,北京亚运,中国健儿金牌数首次破百

1990年,是中国体育史上难忘的一年,这一年,在神州大地上发生了许多神奇的故事。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有所提高,中国队在国际赛场上也表现出色。就这样,中国第一次获得了国际大赛的主办权——1990年第11届亚运会。

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新中国70年14大体育剪影

北京亚运会开幕式


1990年9月22日,中国第一次举办的亚运会正式开幕。这届亚运会不但推出了中国最著名的吉祥物:熊猫盼盼,还在亚运会历史上第一次有国家的金牌数超越100枚——中国队以183块金牌的成绩首次破百。

在那年的亚运会上,中国军团四处开花,获得了183金101银51铜的成绩,奠定了亚洲体育霸主的地位。经此一战,中国在世界体坛的名声彻底打响,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改变了对中国人、对黄种人的错误看法,更多西方人也在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中来到中国,体验了东方古国的风景人情。

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新中国70年14大体育剪影

熊猫盼盼


2001,冲出亚洲,从五里河走向世界

在所有的体育项目中,最受万众瞩目的自然是中国男足。

“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这句口号喊了很多年,终于在经历过无数“打平即可出线”和“黑色三分钟”的磨难后实现了。

当时的中国男足兵强马壮,得益于两大强敌日韩以东道主身份直接进入决赛圈,又在亚洲十强赛幸运进入实力较弱的小组,再加上“神奇教练”米卢蒂诺维奇坐镇,中国男足的出线前景一片大好。

随着先后战胜阿联酋、卡塔尔等小组最强对手,中国队的形势一片光明。但由于中国男足曾经多次摔倒在终点线前,所以在最终结果确定之前,所有人都绷紧神经。

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新中国70年14大体育剪影

中国男足进入世界杯


2001年10月7日,辽宁沈阳,五里河体育场,所有国人圆梦的地方。

第36分钟,李铁送出长传,李霄鹏头球摆渡,于根伟赶在郝海东之前,右脚劲射得手,国足1-0领先阿曼。

当终场哨声响起的那一刻,中国男足终于完成了多年的夙愿: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提前两轮从10强赛出线!

还记得当时李玮峰的怒吼、米卢的笑容、全场球迷的欢欣雀跃,那是中国男足的荣耀,也是全中国球迷的荣耀。

我们终于可以对着世界大声宣布:世界杯,我们来了!

虽然在一年后的世界杯小组赛中三战全负,一球未进,但我们还是创造了历史。世界杯赛场第一次出现了红色的五星红旗,肇俊哲还差点射进“五星巴西”的球门。

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新中国70年14大体育剪影

我们出线了


2002,创世之战,冰上的速度王者

每当夏季奥运会的硝烟散去,冰雪项目的争夺便拉开序幕。

虽然已经进入了新千年,中国运动健儿早已在夏季奥运会上大放异彩,但是在冬季奥运会中,五星红旗还从来没有在最高处升起。

由于各种各样的场内外因素,中国的强项短道速滑,王春露、孙丹丹等一干名将纷纷饮恨。

所以,这一次的盐湖城冬奥会,中国队不容有失,黑龙江佳木斯市汤原县的杨扬也在摩拳擦掌。

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新中国70年14大体育剪影

杨扬在比赛中一往无前


2002年2月16日,女子500米短道速滑决赛,杨扬在最内道出发,一声枪响便冲到了第一位,身后紧跟着保加利亚选手拉达诺娃跟加拿大名将查理斯特。

在比赛中,两名外国运动员多次对领先的杨扬发起冲击,但是杨扬死死守住自己的内线,并一直保持到终点位置。为中国队夺得了冬奥会历史上第一块金牌。队友王春露也一路追赶,升至第三。

赛后接受采访时,杨扬说道:

“我是冰雪的女儿,这一时刻我想到的不是辉煌,而是艰辛。”

是啊,一切光辉背后都是百倍的付出。早在1998年冬奥会后,天赋不占优势的杨扬就想过退役,但没能为国家获得奥运冠军的遗憾让她放弃了这个想法,转而又坚持了下去。

2006年都灵冬奥会后,杨扬正式退役,进入国际奥委会工作。现在,

她正以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运动委员会主席的身份,继续帮助我们冬季运动的发展与进步。

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新中国70年14大体育剪影

夺得冠军的大杨扬


2002,闯荡NBA,第一个外籍状元当之无愧

中国篮球人才辈出,是毫无争议的亚洲霸主,巅峰时可以跟世界一流队伍掰一掰手腕。

但是由于宋涛、马健等人因伤或者其他原因未能进入NBA,王治郅也因为没有一个特别好的选秀排名而未得到球队重视。

所以,当有实力以状元身份登陆NBA的姚明宣布参加选秀时,整个世界都为之震动。

虽然当时的姚明已经在CBA大杀四方,但由于NBA历史上从来没有外籍状元的先例,也因为中国男篮的体制问题,姚明的状元前景还是让人捏了一把汗。

2002年6月26日,美国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当NBA主席大卫·斯特恩在第一轮第一顺位念出姚明的名字时,全世界都沸腾了。身处上海徐汇家中的姚明也通过电视知道了这一惊喜,虽然未能亲临现场,但是姚明的飒爽英姿已经印在了每个NBA球迷的心中。

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新中国70年14大体育剪影

姚明以状元身份被火箭选中


就算进入NBA,姚明的水平还是受到了质疑,一个22岁的大龄外籍新秀是否能够适应NBA。所有人都在等着看姚明的笑话,可是大姚用他惊艳的表现征服了所有人,征服了NBA。

“中国长城”,终于登上了世界篮球最高殿堂。在休斯顿火箭效力9个赛季,姚明共砍下9247分、4494个篮板、209次两双,8次入选全明星首发,两次入选最佳阵容二阵。2011年,饱受伤病困扰的姚明含泪退役,告别赛场。

2016年,他成功入选NBA名人堂。一年之后,他被推选为中国篮协主席和CBA公司董事长,开始了专业细致的改革,还帮助中国拿下了世界杯的举办权。今年6月,他又当选亚洲篮球联合会主席和亚篮联中央局委员。

无论是“姚核心”还是“姚主席”,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备受国人关注,他也在以一己之力帮助中国篮球走出低谷,向世界一流行列一步步迈进。

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新中国70年14大体育剪影

中国体育英雄姚明


2004,跨过栏杆,也是西方人的歧视

世纪之初的中国体坛,是人才辈出的摇篮。

当时的夏季奥运会,所有的短跑项目基本被欧美运动员统治,黄种人的成绩则一直不理想,甚至鲜进决赛。

黄种人不适合跑步的谣言也愈传愈响,直到2004年8月28日,“亚洲飞人”刘翔站在了雅典奥运会110米栏决赛的赛场上。

虽然刘翔以最好成绩进入了决赛,但是外国媒体还是更看好刘翔的主要竞争对手杜库雷与特拉梅尔。

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新中国70年14大体育剪影

刘翔身披五星红旗站在奥运最高领奖台

比赛一开始,刘翔就让所有人瞪大了双眼,完美的起跑、跨栏、冲刺,没有给对手一丝一毫的机会,第一个冲过了终点线,打破奥运纪录的同时还打平了世界纪录。

赛后,刘翔也在采访时霸气回应:

“谁说黄种人不能是短距离世界冠军?”

此后他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2006年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洛桑站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他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了沉睡13年之久的世界纪录。2007年田径世锦赛上,他再次夺冠,成为了集奥运会、世锦赛、国际田联总决赛和世界纪录于一身的“大满贯”得主。

2008年奥运会,在家乡亿万父老的见证下,他退出了比赛,从此也背上了“刘跑跑”的骂名。虽然后来几度复出,还遭受了打手丢冠的冤屈,但病痛的折磨终究还是让他选择了退役。

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新中国70年14大体育剪影

打破世界纪录的刘翔


2008,历经百年,奥运终于花落神州

2001年7月13日,对许多人来说都是个终身难忘的日子。

萨马兰奇微微颤抖的手从信封中拿出了那张决定一切的卡片,他看了看那张卡片,然后用肯定而清晰的口吻对着所有国家的代表说出:“北京”!

那一刻无论是在现场的申奥人员还是在电视机前的全国观众,无一不兴奋至极,欢呼雀跃。

想当年受主席指示,北京在1991年第一次申请了奥运会的举办,但是在1993年的投票中以2票之差惜败于悉尼,与千禧年奥运会主办权失之交臂。这也是萨马兰奇一生中最为遗憾的一个时刻,另一个就是没有让百年奥运回归希腊。

北京并没有气馁,又在1998年第二次申请了举办奥运会。终于在与多伦多、伊斯坦布尔、巴黎和大阪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力挽狂澜、扬眉吐气。

我们申奥成功了,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

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新中国70年14大体育剪影

群众热烈庆祝北京申奥成功


2008年8月8日,精彩绝伦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给后人留下了“北京之后无奥运”的美谈,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更是发出了“无与伦比,谢谢中国,我爱你”的赞美。

坐拥天时地利人和的中国健儿化压力为动力,夺得了51金21银28铜,第一次占据金牌榜首位,也成为了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

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新中国70年14大体育剪影

北京奥运会盛大开幕


2011,闪耀红土,“亚洲一姐”梦圆大满贯

要说谁是中国体坛的划时代人物,李娜肯定是其中之一。

当时的中国网球还是国家队集训制度,虽然夺得过奥运金牌,但是在职业比赛中成绩并不显著,国内赛事的商业化程度与国外相比也时天壤之别。男子网球更是一片荒漠,没有一个像样的人才。

来自湖北武汉的直爽“妹伢”李娜却逆流而上,手里的球拍就像方天画戟一样让人胆寒。

蛰伏多年,单飞成功的她终于在罗兰加洛斯加冕。法国的红土似乎给了李娜无限的力量,面对着网坛强敌李娜先后战胜阿扎伦卡与莎拉波娃两位大满贯运动员,决赛的对手是卫冕冠军斯齐亚沃尼。

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新中国70年14大体育剪影

李娜手捧苏珊·朗格伦杯与埃菲尔铁塔合照


2011年6月4日,李娜以6:4、7:6的比分直落两盘战胜斯齐亚沃尼,甚至在第二盘的决胜抢七中让对手生吞零蛋,中国人第一次站在了网坛的最高峰,大满贯冠军奖杯上第一次署下了亚洲人的名字。

从那时起,李娜“亚洲一姐”的地位变的无可撼动。2014年,她在墨尔本罗德·拉沃尔球场赢得澳网冠军,这是她个人第二个大满贯,她也成为了排名最高的亚洲网球运动员。

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新中国70年14大体育剪影

李娜亲吻达芙妮杯


2012,蛟龙出海,“中国飞鱼”遨游世界

中国游泳队的实力一直都处于世界前列,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能成为泳坛霸主,尤其是男子项目。

以罗雪娟、刘子歌、叶诗文为首的中国女子游泳队在奥运会中取得了非常不俗的成绩,但是男子项目却没有人能拿得出手。虽然偶尔涌现过张琳这种昙花一现的运动员,但是真正的开启了男子游泳“中国时代”的人是孙杨。

孙杨的异军突起是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赛前没有人看好这位来自浙江杭州的小将。在400米自由泳的决赛中,他将面对中国队友郝运、韩国老对手朴泰桓和美国名将范德凯伊等人的争夺。

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新中国70年14大体育剪影

孙杨在泳池振臂庆祝


2012年7月29日,奥运会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在英国伦敦举行,比赛一开始朴泰桓处于领先的位置,孙杨紧随其后等待机会。跟游了250米之后,孙杨开始发力,凭借一个转身超越朴泰桓,开始独自领先。

最后150米,孙杨没有再给对手任何机会,以绝对的优势获得了这块金牌,并且打破了奥运会纪录。这是中国男子游泳历史上第一块奥运金牌,孙杨也开创了自己的时代。

之后孙杨一路高歌猛进,成为世界泳坛历史上唯一一位男子200米、400米、1500米自由泳的奥运会和世锦赛大满贯冠军得主,也是继菲尔普斯之后历史上第二位蝉联世锦赛MVP的男子游泳运动员。中国男子游泳在世界大赛上至今共获18枚金牌,孙杨独揽14枚!

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新中国70年14大体育剪影

孙杨高举五星红旗


2013,新王登基,中国足球终于站上亚洲之巅

上一次有中国俱乐部进入亚冠决赛还是上个世纪的大连万达,却在点球大战中惜败于对手,未能将这项亚洲足球俱乐部最高荣誉带回中国。

接下来的十几年,中国就没有俱乐部再进入这项比赛的决赛,而广州恒大的出现又给了中国足球新的希望。

那年的广州恒大,以中国国家队成员为班底,配以孔卡、穆里奇等超强外援,更有世界级名帅“银狐”里皮坐镇指挥。他们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决赛,半决赛更是两回合8:1狂屠日本柏太阳神。

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新中国70年14大体育剪影

中国球队首次登顶亚冠


决赛的对手是韩国的首尔FC,在第一场比赛中,恒大凭借着完美的发挥,以2比2的比分战平对手,获得了两个至关重要的客场进球。

2013年11月9日,回到广州,坐镇天河体育场,恒大又完成了一场平局。最终以3比3的比分,凭借客场进球多而获得了亚洲冠军!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的第一个亚洲冠军,同时穆里奇也打破了亚冠进球纪录。

2015年,迎来了另一位世界级名帅“大菲尔”斯科拉里的广州恒大再次问鼎亚冠。2017年,他们又完成了中超“七连冠”,恒大王朝走向强盛。

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新中国70年14大体育剪影

恒大再夺亚冠冠军


2015,再次成功,北京成为“奥运第一城”

已经承办过夏季奥运会的北京,在2013年又申请了冬奥会的承办工作。

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座城市既举办夏奥会又承办冬奥会,如果成功,北京就将成为“历史第一城”。

虽然争夺异常激烈,但随着申办对手的退出,北京最后的胜利显得那么的轻而易举,不过,只有真正了解申奥的人才知道其中的艰辛。

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新中国70年14大体育剪影

北京又一次成功

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在吉隆坡举行,经过85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的投票,北京以44-40击败了最后的对手——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赢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北京也成为了历史上第一座同时举办过夏季与冬季奥运会的城市,“世界第一城”名副其实。

现在,离北京冬奥会开幕不到1000天,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与“雪容融”也闪耀亮相,揭开了神秘面纱。相信北京会再次给世界人民一次最棒的、难忘的冬奥体验!

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新中国70年14大体育剪影

“冰墩墩”和“雪容融”


后记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中国体育事业也在坎坷中艰难探索,曲折前行。一代代体育人用热血与汗水带给国人一次次荣耀和高光,帮助中国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站在世界体育的巅峰。

希望新一代年轻健儿们继承前辈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继续在各项比赛中为国争光,为中国体育做出贡献,让华夏儿女为之骄傲,让祖国母亲为之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