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的书是哪本,为什么呢?

沪上徐徐徐


我最喜欢的书:《活着》——艺术与生活的双重折磨》

《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在这本书大概是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地主公子福贵,嗜色如食,好赌如命。先是败光了家产,欠下了赌债,气死了老爹。再是被强行征兵,抛妻弃子,远走他乡。接着又是老大还乡,死里逃生,磕碰连连,悲剧的正戏也被拉开了帷幕。

福贵在经历了丧妻之后是愧疚,丧女之后是后悔,丧婿之后是悲恸,丧孙之后就是生不如死。

本来到了这他是该死的,但是他没死,一头老牛陪伴着他活了下来。《活着》的缘由也从此而生。

我常常在想,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呢?

我觉得不单单是为了一日三餐,晚睡早起。我也曾经因为苦恼而产生过想要死的念头,但真到了那一刻又觉得死比活更难。因为死不仅消灭了人的肉体,也摧毁了人的全部梦想。更可怕的是,因为这,让人死后仍处于悔恨之中。因为想死的人,大都是苦恼的,也都是有志未遂的。因此,我活了下来。

我喜欢福贵,因为他历经坎壈而仍能坚强活着,他是一个真正的生活强者。

“生活无论给了多么大的磨难,都会在这片土地上重新唤醒对生命的热爱。”每次听到这句话,我就会想起一个名字——巧珍。相比起福贵,我觉得她是幸福的也是不幸的。但无论她都是如何的不幸,她都重新从她的那片土地上找寻到了对生活的赤爱。

《活着》是一部悲剧,塑造一部悲剧对余华来说不是难事。但他这悲剧写的太刻意,太气势磅礴,就算不得悲剧了。从全书来看,悲剧连连,但到了最后却不是悲,而是喜。我们要庆幸我们的主角福贵还活着,因为正是他表达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灵魂,表达了一代人的精神面貌。

福贵,他替余华说了话,替历史众人说了话,也替他自己说了话。他说的话,嗓音很大,犹如波涛,犹如浪潮,滚过大洋,让整个世界都听到了。

我想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福贵这样的苦命人吧。他们每个人都有权利诉说出自己的心声!

而余华,他一直遵循着自己的内心在写作,在一个交叉地带写作。这既是矛盾的交叉地带,也是虚构与现实的交叉地带。他说:写作不仅是为了自己,当然敞开心扉地写肯定会带给作者很大的快乐,但写作更是为了反映现实问题,作者要掮着责任说话。

文学一直在为人服务,作家也一直在围绕着人做戏。作家写小说,是为了写了人,写了小说,是为了改变人。文学既来源于生活,它的创作便是为了丰富人的生活,让大众享受到文学这才是写作的初衷。

我记得余华曾经说过:当有一天你在读小说时,对于书中人物的所作所为,你身置其位,也觉得应当这样做,那么你就享受到文学的魅力了。不仅是余华,大多数作家都在这么做。像莫言,阎连科,马尔克斯……所以,文学作品也只有在不分贫富、不看贵贱、不屈不挠的情况下,才能够成为经典。


黛珂诗话


“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跟你完全一样!……我们是平等的……至少我们通过坟墓,平等地站到上帝面前。”这段话相信于大家并不陌生。这段话出自《简·爱》,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经典之作。

我最喜欢的书就是简爱。第一次读简爱还是我在上小学四五年级吧,当时还是跟楼下邻居借来看的。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我被书中男女主角的那个爱情被打动,我现在依然记得女主角要离开男主角的时候自己掉眼泪,就在他们打算要结婚的时候,女主角发现了那个男主角有个疯老婆的秘密后,为了追求自由平等有尊严的爱情,她还是勇敢离开了男主角。女主角是一个很平凡的女人,从小到大也是备受屈辱不理解,但不影响她对爱的自由平等的追求,令我欣喜的是,结局是美好的,最后男女主角重遇并携手白头。

这本小说的爱情故事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女主角无畏于社会,她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从未屈服。

女人一定不能依附男人,不能爱的卑微,一定要够独立自主,一定要追求自由平等。爱一定要建立在勇敢,自由,平等,独立的基础上。这样的爱才可以持久。至今这本小说所传达的爱情观,还在深深影响着我。

也许你可以不漂亮,没有背景,没有才华,甚至仅仅是个普普通通的穷女子,但只要你够努力,幸运之神一定会眷顾你,把你最爱的最好的那个男人带到你身边。

即使命运不公平,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以笑颜面对灾祸,以仁爱之心面对残酷现实,凭借自己的毅力、自尊与勇气去努力,也许也会产生不可思议的奇迹。要知道,阳光永远存在,只要你肯抬头看看,勇敢乐观面对生活,就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花开如意


已读过很多书,还会读更多书,但相信一生最爱的所读一定是《老夫子漫画》,儿时随父母去广州出差,母亲怕我火车上无聊便买了这本书给我,于是漫漫长路,要嘛躺在母亲腿上睡觉,要嘛躺在母亲腿上看书,这是我看过的第一本漫画书,仿佛进入奇乐世界,便有了一路欢声笑语。现在想来,当一个人能够独立看漫画书时,便是逐渐告别童年的起点了吧。日后能够独自阅读的体量越来越大,类别越来越广,童年便也越来越远,去广州那趟火车,读的是漫画,留在记忆里的却是比漫画还要无忧无虑的幼时片段,这片段每每回忆起来,才真正是人生书架里最可贵的一本吧。


万林古仓


  要问自己最喜欢读哪本书,毫无疑问非《红楼梦》不可,《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四大名著”,作者为清代曹雪芹,它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造诣的最高峰,自自问世以来对其解说,考证的书籍汗牛充栋,甚至由此产生了专门的学科“红学”。



它集文学、经济、艺术、教育、职场等价值于一身,是一部“百科全书”,可以这么说,作为中国人,不可不读《红楼梦》。记得张爱玲说过世间有三大遗憾:一是红楼未完;二是海棠无香;三是鲫鱼有刺。可见它的魅力之无穷!


  《红楼梦》一书首要形貌了林黛玉和贾宝玉两人的恋爱故事,林黛玉六岁那年,母亲由于抱病而死了,她的外祖母把她送到了京都的贾府,与贾宝玉一见钟情,最后由于林黛玉身材微弱,从小就多病,死了。故事以贾、史、薛、王四个家属为配景,形貌了北静王、贾元春、夏忠等近四百个有声有色的人物。


文化汇谈


我最喜欢读《毛泽东选集》1——4卷。越读越感受到了毛主席的伟大。


kdl1958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读书怎么能有最喜欢呢?上中学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了《藏獒》这本书,读完之后第一次感觉狗的伟大,也意识到灾难的起因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人为!《遥远的救世主》、《天幕红尘》告诉人们做事情的根基在于实事求是,最困难的事也不过实事求是!每本书给每个人的启迪都是不一样的!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只恨自己读书太少吧!


书写建造师


平凡的世界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路遥的文字,对他的领悟也很有限,但是我很感激他们这一代在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作者,他们执著于土地的热情,他们青春的勇气给我的触动是非常大的。生长在现在这个安逸而危机重重的社会,我们需要他们的点拨。这是我们父辈的力量,我们父辈的旗帜,在他们的青春岁月里,悸动与冲劲远比我们大得多,我们这批纠结于无谓苦痛的年轻人,所需要的、所缺乏的究竟是什么?

我非常喜欢书中提到的叶赛宁的一首诗: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金黄的落叶堆满我心间,我已经不再是青春少年……


g金生水起


我最喜欢的书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本书获得了矛盾文学奖,讲的是陕北的生活故事。在当时贫穷的生活年代,每个人为了改变生活现状都努力奋斗着,辛勤耕耘着,用永不言弃的精神乐观地面对生活。这本书是生活的缩写,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孙少平就是里面典型的代表,是我最喜欢的主角之一,当他积极的面对生活,努力改变眼前的生活现状。面对美好爱情破灭时,他还是选择欣然接受,乐观面对。

还有李向前面对爱情的态度,总是不离不弃,即使他喜欢的人不喜欢他,他仍然没有放弃,最终用自己的痴情打动了他的爱人,不觉让人想起了锦瑟里面的一句话:“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当一个人终于盼到了守得云开见月明的那一天,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们都是一个普通的人,总会遇到一些困境与不幸,我们应该积极乐观的面对。但愿每个人都能在平凡的世界中,做一个不平凡的人!





悦读欣尚美文


我喜欢《活着》

我是中国人,我活着,中国人在这个土地上活着。

《活着》记录了一代中国人的命运,它告诉了我们那个时代的人是怎么活着,我感受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文化影响,他深深扎在我们的心里,就算活得再苦,我也是中国人。

《活着》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赞歌,当你阅读这本书时,你会感谢自己处于这个时代,你会感谢自己的祖先们,你会感谢身边所有的一切。同时你会深深以中国人而自豪,我们的民族是多么顽强的民族啊,我们吃过了那么多苦,终于熬了过来,现在中国的一切,都是那一代辛苦的人换来的。


尘星君


我喜欢两本书。一夲是黄帝内经,它能治身体的病;一夲是毛主席著作,它能明心,它能让你知道太多太多的做人道理和行为准则,能让你明目看清世界,能给你智慧和力量,能让你明确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方问而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