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优胜奖——从安化最西边到最东边的帮扶路

奎溪镇位于安化的西部边陲,高明乡位于安化的最东边。相距200多公里,每个月我都会抽两天时间,从奎溪镇出发驱车经国道、高速历时3个多小时到达高明乡适龙村,去看望我的4户结对帮扶对象。

我叫XX,中共党员,今年30岁,是名退伍军人,2013年通过城镇退伍士兵安置考试进入了马路镇经管站工作,后于2016年选调进入县商务局工作,也就在商务局,让我结识了高明乡适龙村的胡龙虎、吴可铱、龚细飞、高卫军四户人家。

胡龙虎家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就退出贫困,对自己的脱贫一直不满意。胡龙虎在外打临工,妻子有慢性病长年需要吃药,女儿在就近的高明工业园上班。家里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他务工及女儿打工再加上种养业、耕地、生态林补贴等,家里收入主要用于妻子治病了,生活压力比较大。通过两年多的相处以及政策的宣讲,胡龙虎家渐渐理解了政府,也记住了我这个帮扶责任人,记得最感动的是他女儿结婚那天,刚好去她家走访,我说:“恭喜恭喜啊!”。他妻子说:“谢谢,吃个饭再走吧!”当时真的让我热泪盈眶。

“我的扶贫故事”优胜奖——从安化最西边到最东边的帮扶路

胡龙虎通过装修后的家

吴可铱家是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4口人,他自己长期慢性病,去的第一天,他一家还住在一间简陋的房子里,她的大女儿吴长平是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小女儿吴海洋在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读书,享受雨露计划,2018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住进了新房,每个参观他装修舒适的新家,他都会自豪的告诉他这是她大女儿设计的。

“我的扶贫故事”优胜奖——从安化最西边到最东边的帮扶路

“我的扶贫故事”优胜奖——从安化最西边到最东边的帮扶路

吴可铱家前后对比照

“我的扶贫故事”优胜奖——从安化最西边到最东边的帮扶路

吴可铱及妻子参加大女儿研究生毕业合影

龚细飞家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7口人,现在家发展小产业养殖土鸡,家庭耕地面积1.7亩,林地面积5亩,劳动力4人,经济收入主要是两个儿子外出务工和家里种养业、耕地、生态林补偿及养老保险等。在我的帮扶期间,他来电话告诉我,他的儿媳妇生了一对双胞胎,经济压力更大了,看是否可以纳入进贫困户,我首先恭喜他做了爷爷了,同时向他儿媳妇详细介绍了相关政策,后通过动态调整,他的双胞胎孙子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龚细飞是个有慢性病的老人,走几步路就感觉出气不来,但他很勤快,一个人在家从不闲着,拿了我递给他的300元小产业发展资金,第二天就买回来了20只土鸡养着,见到我说能吃了给我送一只。

“我的扶贫故事”优胜奖——从安化最西边到最东边的帮扶路

龚细飞养殖的土鸡

高卫军家是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一个人独自抚养一儿一女,有一只眼睛因为意外看不见了。我刚去他家时,那时还是土坯房,经常下雨天漏雨,但他没有放弃生活,向我咨询了产业扶贫贷款政策,申请了扶贫小额信贷3万元用于废品回收,还在高明工业园打零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他搬离了以前破旧的土胚房于2018年底搬进了新家。他的儿子高玲,今年初三了,他说今年中考考湖南第一师范的免费师范生,他想做名老师。但我在他的话语中听出了一个少年少有的成熟,也许这就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我的扶贫故事”优胜奖——从安化最西边到最东边的帮扶路

“我的扶贫故事”优胜奖——从安化最西边到最东边的帮扶路

高卫军家新、旧对比

2018年8月,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公务员,被分配到了奎溪镇人民政府。在考上后的一次走访中,和他们一起拉家常的时候说,看着你们在进步,我也跟着受感染,也跟着进步了。我们的距离虽然更远了,但我知道我们之间的心却更近了。就这样,最西边到最东边的帮扶路形成了。

通过白沙溪产业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小额信贷、教育助学、医疗救助、雨露计划等等一系列扶贫政策的帮扶支持,2018年,我结对帮扶的对象全部走出了贫困,我相信他们正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两年多来的结对帮扶我没能做些什么,有的只是精神上的鼓励,政策上的宣传,我觉得结对帮扶,并不是为了能给帮扶人带去多少物质的帮助,而是带去党的关怀,带去精神的动力,从而挖掘出他们自身的潜力脱贫致富,扶贫更重要的是扶智扶志,同时也让他们知道党和国家没有忘记他们。正如那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