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过去的颜色,摄影师镜头下的70年代的中国

提起布鲁诺·巴贝的大名,喜欢摄影的人都不陌生,法兰西院士、玛格南著名摄影师,在1992到1995年间,还担任过玛格南的全球主席,今年已经78岁了,略大于新中国的年纪,也正因此,布鲁诺·巴贝用自己的镜头给一代中国人,留下一抹彩色记忆,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了一份大礼。

布鲁诺·巴贝和他的夫人卡罗琳

中国过去的颜色,摄影师镜头下的70年代的中国

仅仅2019这一年,巴贝就已经跑来中国4趟,回想一下,他第一次来中国时,是1973年。

中国过去的颜色,摄影师镜头下的70年代的中国

1973年天安门的破晓时分

中国过去的颜色,摄影师镜头下的70年代的中国

1973年天安门 广场边前三辆送货的三轮车

中国过去的颜色,摄影师镜头下的70年代的中国

天安门广场上,学生们身穿“统一”性质的裙子欢迎法国总统蓬皮杜

中国过去的颜色,摄影师镜头下的70年代的中国

北京机场写着“中法人民友谊万岁”的标语

中国过去的颜色,摄影师镜头下的70年代的中国

身穿蓝布衣服的工人准备迎接蓬皮杜总统的车队

中国过去的颜色,摄影师镜头下的70年代的中国

拍摄解放军陆军南京步兵第179 师团的厨房

巴贝回忆说:“我走过去拍,然后不知不觉地越走越近,突然身边的红卫兵非常愤怒地大喊:‘你!赶紧回来!’”我抬起头,看见在远远的黄埔江面,一艘中国海军的舰艇缓缓开了过去”

中国过去的颜色,摄影师镜头下的70年代的中国

女民兵在训练

中国过去的颜色,摄影师镜头下的70年代的中国

淮海路上的商店

中国过去的颜色,摄影师镜头下的70年代的中国

在公园里拍照

中国过去的颜色,摄影师镜头下的70年代的中国

钟表厂工人

友好的环境,让巴贝在随后多年的时间里,记录了当时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那些如火如荼的搞生产建设的人,那些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的人,那些在市场里做买卖的人,那些正在学习文化和知识的人,也有那些带有政治色彩的人和事,当然最少不了的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就像吴为山先生在对巴贝的评价中说:“巴贝院士将供销社、自来水站、议价杂粮专柜这些打折时代烙印的名词再次带回我们的视线,他所记录的不只是中国过往的岁月,更是通过多年观察捕捉到的传统文明向现代化进程迈进的巨大变革。”

中国过去的颜色,摄影师镜头下的70年代的中国

烫头发开始变得越来越流行

中国过去的颜色,摄影师镜头下的70年代的中国

芳芳高级人参霜广告

中国过去的颜色,摄影师镜头下的70年代的中国

著名的锡绣

中国过去的颜色,摄影师镜头下的70年代的中国

广西卖竹筐的人

中国过去的颜色,摄影师镜头下的70年代的中国

上海少年宫的青少年们

中国过去的颜色,摄影师镜头下的70年代的中国

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

中国过去的颜色,摄影师镜头下的70年代的中国

幼儿园(上海,1980 年)

中国过去的颜色,摄影师镜头下的70年代的中国

上海幼儿园的孩子们

中国过去的颜色,摄影师镜头下的70年代的中国

在故宫小憩的年轻母亲

中国过去的颜色,摄影师镜头下的70年代的中国

在南京路买冰棍的老奶奶

中国过去的颜色,摄影师镜头下的70年代的中国

三菱汽车广告下来去匆匆的人

中国过去的颜色,摄影师镜头下的70年代的中国

沪东造船厂附近码头的工人

中国过去的颜色,摄影师镜头下的70年代的中国

“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中国过去的颜色,摄影师镜头下的70年代的中国

小麦丰收

在问及巴贝最喜欢书中的哪张照片时,本来以为他会说都差不多的时候,他思考了一下,说:“喜欢这张,因为现在再也不能有悠闲的大把时间,更不能像这样坐在乐山大佛上了。”

中国过去的颜色,摄影师镜头下的70年代的中国

坐在乐山大佛的脚趾上 乐山(1980 年)

巴贝说自己并没有刻意的保存

国家记忆或者个人的记忆

只是一切都改变得太快

一些东西消失,一些东西出现

对于自己而言

只是出于摄影师本职的忠实记录

北大学者董强教授评论说:“巴贝院士的镜头是没有被各种APP粉饰过的真实,是客观的真实。巴贝就用自己的一本画册,把中国几十年来的本色深度还原。“这是一种珍贵的记忆,翻开这本影集的时候,我们总有一种感触:是自己国家的历史被真实地保留在面前。从中我们看到父辈,看到难以忘怀的记忆,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