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个古代小段子,读后若有所思

十二个古代小段子,读后若有所思

1、《贵贱虽殊途 因果竟何在》

思想家范缜与南朝梁竟陵王萧子良交情深厚。

萧子良笃信佛教,而范缜却竭力宣传无佛的观点。

萧子良对他提出疑问:“君不相信因果报应,但是如果真的没有因果报应,那么世间为什么会有富贵有贫贱呢?”

范缜回答道:“人活在世上,就譬如一棵树上的花,一旦风吹花落,结果便大不相同,有的落在雅洁华贵的地方,有的落在鄙陋肮脏的地方。殿下您是属于前者的,而下官我就属于后者。贵贱在我们身上的确有天壤之别,但是从何处看得出您前世是积德行善,而我却是平平常常,所以今生您享乐,而我必定受苦呢?所谓的因果报应究竟在哪里呢?”

萧子良无言以对。

(《梁书》卷四八,《南史》卷五七)

【范缜】(约 450 —约 510 )字子真。南朝梁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北)人。出身寒微。曾任尚书左丞等职。

【萧子良】(460 — 494 )字云英。南朝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齐武帝次子,封竟陵王,官至太傅。

十二个古代小段子,读后若有所思

2、《重金买骨真爱马 虚心事隗诚纳贤》

燕国遭到齐国重创之后,燕昭王即位,收拾残破的国家,为图恢复,洗刷国耻,他渴望招纳贤士。

他去拜访大夫郭隗(wěi 委),请教纳贤兴国的方法。

郭隗劝他以对待师长的态度谦恭地与士相处,主动地拜访贤者。

燕昭王便问:“我先去拜访哪位呢?”

郭隗说:“我听说古代有位君主,派人去买千里马,结果使者用五百金买回一匹千里马骨,死马尚且花了五百金,可见这位君主是真想要千里马。不久,献马者纷纷而至,很快就买到了三匹千里马。大王您真想招纳贤士,就请先从我郭隗开始吧。我郭隗尚且得到大王重视,何况那些比我有才能的人呢? 他们自会投奔到这里来。”

于是燕昭王为郭隗建造了宫室,拜郭隗为师。

不久,乐毅、邹衍、剧辛等名士都来到了燕国,为燕昭王效力。

(《战国策》卷二九,《新序》卷三)

十二个古代小段子,读后若有所思

3、《利害皆未见 心意有高低》

巫马子对墨子说:“你提倡兼爱天下,但对天下却未见有什么好处;我不爱天下,对天下也未见有什么害处。功效都没出现,你凭什么只认你的主张是对的,而否定我的主张呢?”

墨子说:“假如有人在这里放了一把火,一个人提了水准备去扑火,一个人却捧了柴准备往火上放。虽然都没有成功,你赞成哪一个呢?”

巫马子说:“我赞成扑火,反对加柴。”

墨子便说:“所以,我赞成我兼爱天下的主张,而反对你不爱天下的思想。”

(《墨子》篇四六)

【墨翟】(前 468 —前 376 )即墨子,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早年曾学儒术,后另立门户,创立墨家学派。其学说力主“兼相爱,交相利”,反对侵略战争,主张节俭。现存《墨子》五十三篇,保存了墨子和墨家的主要学说。

十二个古代小段子,读后若有所思

4、《然明主毁乡校 子产倡开言路》

郑国人有一种习惯,就是经常聚集在乡校(乡间的学堂)批评朝中大臣行政的得失。

大夫然明就对子产说:“把乡校都解散如何?”

子产回答说:“为什么要解散呢?那些人早晚工作完了到学堂聚会,借机讨论国家政治的得失,人民认为好的行政措施,我就发扬光大,努力推行;人民认为不好的行政措施,我就重新检讨改正。对待人民,诚恳和亲切可以化解怨谤,作威作福却无法杜绝怨恨,就像防止洪水,应该疏导,不能堵塞。听取人民的批评,可以作为治疗我行政弊病的良药,怎么能把学堂解散呢?”

然明深为叹服地说:“阁下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领袖,我实在是一个不中用的蠢才。”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新序》卷四)

【子 产】(? —前 522 )即公孙侨,一字“子美”。春秋时郑国政治家。郑简公时为郑国执政大夫,实行改革,“作丘赋”“铸刑书”促进了郑国的发展。曾提出“天道远,人道迩”的命题,反对迷信举动。

十二个古代小段子,读后若有所思

5、《遭免职不生二心 遇征战无惧一死》

箕之战时,晋军主帅把车右狼瞫(shěn 审)免职,因此狼瞫很生气。他的朋友劝他发难造反。

狼瞫却说:“《周书》上记载,仗恃勇敢而欺凌长上的人,死了以后就不能进入明堂供奉。虽然牺牲了性命却不合正义,这算不得勇,只有为国家而死,才算是勇。我如今被人认为不勇敢而免职,也是应该的。”

到了秦晋发生彭衙之战时,两军摆好阵势,狼瞫率领部下,冲进秦军阵中厮杀,壮烈牺牲。晋军随后奋战,把秦军打得大败。

人们都说狼瞫是位壮士。

(《左传》文公二年)

6、《百里奚饭牛得举 公孙支见贤能让》

百里奚是虞国的亡臣,逃亡到国外做了奴隶,最后以五张羊皮的价格被卖给了秦国的一位盐商,替他喂牛。

有一次盐商替秦穆公运盐回来,秦穆公去看盐,看到拉盐车的牛虽然拉着很重的车走了很远的路,却依然膘肥体壮,精神抖擞,就与养牛的百里奚交谈起来。

交谈中发现百里奚非同寻常,是个人才,就把他请到宫中,沐浴更衣,交谈终日不倦。

第二天,秦国大夫公孙支上朝,见穆公面有喜色,言谈也不同往日,便问:“您今天耳目聪明,思虑审察,是不是得到圣人了?”穆公便将百里奚的事告诉公孙支。

公孙支十分高兴,祝贺穆公得到了社稷之臣,并表示要把自己的官职让给百里奚。

秦穆公说:“百里奚虽是贤才,但毕竟是用五张羊皮买来的奴隶,委以重任,恐怕要取笑于天下。”

公孙支说:“举贤而任之,乃君之明也;见贤而让之,乃臣之忠也。举拔了百里奚,治理好国家,敌国就会害怕我们,谁还会取笑呢?”

于是秦穆公便拜百里奚为上卿。

百里奚果然不负重望,谋无不当,举必有功。

秦穆公便封他为“五羖(gǔ古)大夫”。

(《吕氏春秋》卷一四,《说苑》卷二)

【百里奚】亦称伯里子,春秋时虞国大夫。晋灭虞后,被虏为臣奴,后被秦穆公举拔为相。

十二个古代小段子,读后若有所思

7、《叔敖埋两头之蛇 孙母论阴德天报》

孙叔敖幼年时,有一次出外游玩,在路上看见一条两头蛇,他就把它杀死并埋掉了。

回家后他哭了起来,母亲问他为什么哭,孙叔敖说:“我听说看见两头蛇的人都得死,我刚才看见了两头蛇,恐怕我要与妈妈死别了。”

母亲问道:“那两头蛇现在何处?”

他回答说:“我害怕别人再看见它,就把它杀死埋掉了。”

母亲说:“我听说有阴德的人上天会降福给他,你做了件好事,是不会死的。”

后来孙叔敖果然没有死,长大之后还当上了楚国的令尹。

他还没有开始治理国政,楚国的民众就相信他是有仁德的人了。

(《新序》卷一)

【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人,楚庄王时为令尹,为相三月,施教导民,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8、《为相多烦恼 无官自逍遥》

楚国郢都有一位北郭先生。楚王听说他有贤才,便派人带了黄金百斤去聘请他做楚国的相。

北郭先生说:“这事我得和妻子商量一下。”

他回去便对妻子说:“楚王请我为相,做了相,出门便可车马结队,吃饭时便有满桌的佳肴。你看可不可以去呢?”

妻子回答说:“你在家里喝粥、步行,却逍遥自在,无忧无虑。为什么呢? 因为什么事都不要你管。你去做了相,一国的事都要你管。再说那成群结队的车马,供你享受的不过是膝盖前那一小块地方;满桌的佳肴,撑死你不过吃一两碗。你为得到这膝盖大一点地方和一两碗菜肴,而把整个楚国的烦恼和忧虑都揽到自己身上,值得吗?”

北郭先生于是没有接受楚王的聘请,带着妻子逃走了。

(《韩诗外传》卷九,《列女传》卷二,《渚宫旧事》卷一)

十二个古代小段子,读后若有所思

9、《愿弃人间事 欲从赤松子》

秦末汉初,张良辅佐刘邦东征西战,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汉一统天下,建立了盖世功劳。但他功成身退,不贪恋富贵。

在建议刘邦任萧何为相国后,他便对刘邦说:“我家世为韩国国相,秦灭韩国,我不惜散尽千金家财,立志要报国仇家恨。现在我封侯万户,显贵至极,已心满意足了。从今以后,我愿抛却人间俗事,专心修炼仙人赤松子的功夫。”

此后,张良便学辟谷(不食五谷),修炼轻身气功。

(《史记》卷五五,《新序》卷一〇,《汉书》卷四〇)

10、《淳于巧设隐语 邹忌应答如流》

邹忌得到齐宣王的赏识,当了齐相。

齐国的稷下先生淳于髡等人都瞧不起邹忌,决定去试试他的才能。

见面时,淳于髡等人很傲慢,而邹忌却很谦卑。

淳于髡问:“白狐裘袍,用破羊皮来补,怎么样?”

邹忌回答:“遵命!我一定不让小人夹杂在贤人中间!”

淳于髡又问:“斧柄是方的,斧孔是圆的,怎么样?”

邹忌回答:“遵命!家门之内一定谨慎,不敢私留客人!”

淳于髡又问:“三人共牧一只羊,羊吃不到草,人也不得休息,怎么样?”

邹忌回答:“遵命! 我一定精减官吏,不让他们烦扰百姓。”

就这样一来一去几个回合,邹忌总是对答如流。

淳于髡等人无话可说了,便告辞而去。

(《新序》卷二)

【邹忌】亦作驺忌,战国齐人。以鼓琴见齐威王,任齐相,封于下邳,号成侯。故又称成侯忌。

【淳于髡】战国齐人,稷下学士之一,以博学、滑稽、善辩著称。齐威王时为大夫,尝以隐语讽刺威王。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十二个古代小段子,读后若有所思

11、《陈尧咨夸箭 卖油翁注油》

陈尧咨精于射箭,很少有人能够超过他,他经常以此炫耀自夸。

有一次他在自己的菜园里练射,恰好有一个卖油的老翁站在那里冷眼旁观,当他看到陈尧咨十支箭能够射中八九支,也只不过微微地点一点头。

陈尧咨禁不住问道:“你也会射箭吗?我射箭的技术难道还不高超吗?”

老翁笑笑说:“这没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是你经常练习射箭,所谓手熟而已!”

陈尧咨见他这副轻视的模样,不由得勃然大怒道:“你竟敢小瞧我的射技!”

老翁很镇定地说:“设身处地,从我灌油的经验就知道这个道理。”

于是老翁不慌不忙地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口上,然后轻轻地用勺子斟油注入葫芦中,只见油从小小的钱孔中流进而孔边丝毫未沾湿。

老翁毫不在乎地说:“其实这毫无惊人之处,只不过‘熟能生巧’罢了!”

陈尧咨也不由地笑了起来。

(《归田录》卷一)

十二个古代小段子,读后若有所思

12、《太守儿子好刑杀 故里母亲备墓地》

汉宣帝时,河南太守严延年,虽然为官较为清正,但终因嗜好刑杀而名声不好。当时,人们称他为“屠伯”。

一次,母亲从家乡东海赶来看望儿子,刚至洛阳,听说大批犯人被处决,老人家心惊肉跳,便住在都亭客舍中,不肯去见酷虐的儿子。

严延年听说母亲前来,赶到都亭看望母亲,母亲闭门不见。

严延年免冠跪在门前很久,母亲才开门相见。

她怒斥儿子说:“你为官不以仁爱之心去教化百姓,反而施用刑罚滥杀生民,哪里像个父母官的样子?”严延年心悦诚服。

不久,母亲回家,临别她对儿子说:“老天有眼,一个人不能专事刑杀。我年岁已老,不愿亲眼看见儿子被杀的情景!所以我要回家去,为你准备一块墓地。”

果然不出母亲所料,一年后,严延年就被朝廷判罪斩首了。

(《汉书》卷九〇)

十二个古代小段子,读后若有所思

以上十二个故事均选自《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中国历代文人风趣小故事全集》(全10册)

10卷本,包含2282篇历史小故事,668个重要历史人物,215幅中国传统名画插图。从不同侧面展示历史“文人”这一最具声色的阶层。

他们或正或邪、或忠或奸、或智或愚、或雅或俗、或庄或谐、或经或诞的人物形象及其品格、情性、风貌跃然纸上,令人读来或肃然起敬、或忍俊不禁、或嗤之以鼻。

既富有历史掌故的知识性,又具有浅阅读的趣味性,

意味兼备,趣味十足,怡情怡性,老少咸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