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四年后回国,对比一下美国和上海COSTCO

在美四年后回国,对比一下美国和上海COSTCO

数周前去了上海新开的开市客(Costco),因为在美国期间也经常光顾,所以去参观对比了下看看是否有同款常用产品。笔者在美国德州居住了四年,期间在美国国内旅行时,也会时常去当地城市的Costco。在逛过“上海一号店”后随笔了如下感想

1)停车

当日特地错峰挑选了较晚时间段(19点左右),接近目的地时仍然长龙车队排队入场。停完车后还要排队入场,和当年世博会一样一样的感觉。这个在美国期间从未遇到,特别是在德克萨斯州这个不缺地的大州。去超市从未碰到过停车问题,而且Costco应该是各大型超市里面停车位最宽敞,最不考验车技的一个。大伙也不会像僵尸入侵一般,等不及卷帘门升起就从底下钻入。

2)商店内部布局

基本每个Costco的货架摆放布局都是一样的,不论你去哪一家,哪个城市,进了店门基本就知道什么东西大概在什么位置,该怎么走。上海店也不例外。本次购物也是在对的地方找到了相应的产品。

3)购物习惯

老美家家都是双开门大冰箱,基本一次买菜买一个周甚至两周的量。所以Costco买一大推车的商品不足为奇。上海百姓们还是对新鲜度有着很高的要求,老一辈人每天去菜场买新鲜菜是从小沁入骨髓的生活习惯。突然来个20个一装的可颂面包,两大片三文鱼fillet,一大袋的牛肉,猪肉块,鸡翅之类起购量对有些家庭来说还是很难习惯的。吃不完冰箱也塞不下。。。况且我们也确实不爱吃冷冻的啊。。。

4)油站

在美国去COSTCO购物完基本十有八九会去附属的Costco加油站顺带加个油,必须要有会员卡。笔者每次加个油基本在30刀以内,当然美国的油价本来就很便宜,德州的更是便宜中的便宜。上海的Costco目前是没有油站服务的。已有朋友向笔者告知用上海办的Costco会员卡去美国Costco加油未被读卡器认可,不知该问题是否会解决。

5)商品

笔者在美国Costco经常购买的一般是牛肉牛排,海鲜,大包装水果,蛋,奶,麦片等

在上海店内并没看到很多US PRIME规格牛肉(可能当天去的太晚了),只有一些冷冻塑封的。海鲜倒是比美国多了很多品种。蛋奶在美国的价格很亲民,一大桶牛奶两三块美金,24个装的鸡蛋5块美金左右。上海店的鸡蛋按照中国人习惯改成了10的倍数包装,牛奶是一个不熟悉的韩国牌子,价格不敢恭维。之前网上看的大众抢购的烤鸡,那在美国是实在是家里没菜,或者请客偷懒时才会去买一个充个数,味道也就这么回事,不值得排队抢。

6)退货

自己有多次在美国Costco退货的经历,简单快速,甚至于在A店买的东西,跑到B店,没有receipt一样二话没说给退了。直接扫码就退现金或者退回卡了。上海还未有退货经验,些许为Costco的return policy在上海实行捏一把汗。

7)惊喜

找到两个常吃的东西,一个是巴西Cheese ball,用烤箱一烘变成一个外脆内松软小球的。

另一个就是号称德州可乐的Dr.Pepper(不过包装和口味貌似略有差异)。这个饮料可以说爱着极爱,恶者极恶那种。在我们家属于前者,于是很高兴的放进了购物车。

8)酒类

本身并不爱酒,但可以喝一些葡萄酒。对茅台之类的不感兴趣。但诸如此烈酒在美国Costco是与其他商品分开放置,另有一个入口进入的Liquor专区。也会对购酒者年龄进行核查。

上海店并未做如此划分,一些高度白酒也和其他商品放在同个区域。瞥了眼葡萄酒有很多NAPA产的,可以选购一些。

9)买单

美国买单时只能VISA或者Costco联名的信用卡,上海店选择更多,手机支付都支持。但是!!

店内的信号实在太太太差,手机支付没法确认。导致买单队伍很长,消费体验有点差。

10)餐饮

个人挺喜欢Costco的披萨,3刀一个slice的披萨加一杯饮料。临时果个腹是个好选择。

上海店里披萨柜台排长队,被告知买个披萨要等一小时,果断放弃,估计没轮到先饿死了。

不知道这里店里的可乐是否也是可以续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