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消失的外姓人

碧桂園消失的外姓人

碧桂園的董事會里又少了一個職業經理人。

10月18日晚上,碧桂園發佈公告說,梁國坤因退休而提出辭任公司執行董事及副總裁,自2019年10月18日起生效。

梁國坤擁有32年高爾夫球場管理設計及園林設計管理經驗,自從1999年加入碧桂園後,主要負責碧桂園的景觀設計與園林綠化體系管理及監督工作。在碧桂園內部以及園林綠化行業,梁國坤被稱為「梁大師」,他帶領的綠化團隊被總裁莫斌認為是「碧桂園的核武器」。

據瞭解,碧桂園的森林城市、十里銀灘、廣州的天璽灣等項目均是梁國坤的代表作品。

碧桂園消失的外姓人

梁國坤辭任後,碧桂園董事會成員由14個縮減為13個,但其中楊氏家族成員依舊佔據了5個名額,佔總數的近4成。

作為碧桂園的老闆,楊國強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

碧桂園消失的外姓人

直到私車被趕出碧桂園集團大樓停車場時,劉森峰或許才明白老闆這句話其中的意味。

一、人走茶涼,「打工皇帝」受辱

“真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才宣佈離職,還在忙著處理善後工作的劉森峰,在碧桂園工作8年來,第一次感覺到莫名其妙的失落。

作為碧桂園的功臣,曾獲億元獎金的總裁,可能做夢也沒想到,“我離職手續還沒辦完呢,集團辦就提前取消了我在總部大樓的停車位。”劉森峰網絡發文吐槽。

碧桂園消失的外姓人

滿是悲涼。

這天,離職手續還沒辦完,碧桂園集團辦取消了他的總部大樓停車位,他的私車被趕出碧桂園集團大樓停車場。

雖然劉森峰在朋友圈的吐槽對前公司和前老闆依舊嘴下留情:

碧桂園消失的外姓人


但無論如何,人走茶涼這種事,總是讓人心寒的——尤其對曾經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來說。

畢業於中南大學的劉森峰,1999年加入中建五局,在地產行業一干就是20年。據說,他還是碧桂園總裁莫斌的老部下。

2011年來到碧桂園後,劉森峰主動要求去做了楊國強8個月的秘書,然後主動請纓出任碧桂園南京區域總裁,不到1個月,就成為了碧桂園集團一級授權大區江蘇區域總裁,而後又在2016年年末被提拔為副總裁。

劉森峰以火箭一般的速度迅速在碧桂園站穩腳跟,並且其“光輝”事蹟一直被稱為奇談——他被認為是碧桂園史上優秀的區域總裁。

2017年1月19日,碧桂園總裁莫斌在香港透露,因2016經營超預期,銷售回款表現突出,江蘇等幾個區域總裁將獲得超過1億元的獎勵收益。而劉森峰是碧桂園史上第一個年終獎破億的區域總裁。

碧桂園消失的外姓人

在碧桂園,劉森峰也是唯一獲贈楊國強題字的區域總裁。

碧桂園消失的外姓人

不過,如此轟動的愛戀,在幾周前,也走向了分手的一刻。

2019年9月30日,朋友圈傳出消息,碧桂園集團副總裁兼江蘇區域總裁劉森峰已於9月26日遞交辭呈。

隨後,劉森峰本人證實了這條消息——他將於10月15日正式結束8年的碧桂園工作生涯。算上辦理交接的時間,劉森峰正式離開碧桂園其實要到10月底之前。

碧桂園消失的外姓人

後來發生的事情,整個地產圈都知道了。

或許因為前後對比帶來的落差太過巨大,被趕出停車場的劉森峰不無感慨:

碧桂園消失的外姓人


作為曾經碧桂園的紅人,劉森峰的離開令人唏噓。

是否對在職員工負責與信任、如何對待離職員工,或許最能體現一家公司的格局。

所以在地產圈,廣為流傳著下面一段話:

生不進恆大,死不進萬科,生死不進碧桂園。

二、老闆的心思難猜


2013年春天的一個下午,楊國強與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董事長馬明哲進行了一場簡短的對話。

楊國強問:

碧桂園消失的外姓人

馬明哲答:

碧桂園消失的外姓人


沒人知道楊國強內心經歷了怎樣的衝擊,但回去後,楊國強對時任碧桂園人力資源總經理彭志斌說:

碧桂園消失的外姓人

這場對話發生後,2013年,中海集團董事朱榮斌加入碧桂園,任執行董事及聯席總裁,兩年後他拿到了553.6萬元的年薪。

2014年,同樣有中海、中建職業背景的吳建斌出任碧桂園首席財務官,2015年年薪為619.5萬元。

到2016年結束時,來自中建的劉森峰,成為碧桂園第一位年收入過億元的區域總裁。

得到馬明哲指點的楊國強,給高管們的年薪確實遠高出行業平均水平,但吳建斌卻說:


碧桂園消失的外姓人

楊國強欣賞臺灣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在企業治理中的罵人哲理,在員工面前,楊國強嚴厲且不容置疑。

碧桂園消失的外姓人

在某次投資論證會上,某區域總裁彙報的測算售價與集團調研結果不符,項目團隊無法回答楊國強關於項目成本的質問。

不久,這位區域總裁就被免職了。

某日,楊國強向吳建斌詢問「同心共享」項目的最新執行情況,吳建斌一時未能答覆,而是向下屬打電話要數據,楊國強馬上嚴厲批評他,稱自己早已經掌握數據,只是想考考他。

吳建斌說:

碧桂園消失的外姓人

三、家族企業的段位

在廣東順德北滘鎮,碧桂園以一己之力,將這裡變成了一個功能齊全的城市。

充滿生態和科技感的碧桂園總部就位於這裡。

碧桂園消失的外姓人

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就出生、發家於這裡。而今,他的事業繼承人、二女兒楊惠妍、三女兒楊子瑩也擔任碧桂園董事,協助父親打理這家公司。

但楊國強的雄心,絕不僅僅是偏居一隅,而是要放眼全球,做房地產業的“老大”。

他表現出了不同於中國其他家族企業控制人的慷慨和大度,從2010年起一步步推行了經營管理架構變革,實踐內部合夥人計劃,努力淡化家族化標籤,避免由於家族裙帶關係所帶來的公司變形。

雖然在股權結構和管理架構上作出了“讓步”,但仍無法完全迴避“家族企業”的弊端,在建構現代企業治理結構的方向上,還有很多路要走。

根據《福布斯》發佈的《中國現代家族企業調查報告》,企業所有權或者控制權歸家族所有,且至少兩名及以上的家族成員實際參與了經營管理即為家族企業。

在2007年上市之前,碧桂園一共有5個自然人股東,楊惠妍(代表楊國強)佔股70%、楊二珠佔股12%、蘇汝波、張耀垣、區學銘三人各佔6%

這也成為了此後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股權格局,通過離岸公司,5位股東間接持有 “碧桂園控股”的所有股權。


在碧桂園的董事會里,除楊國強外,還有多名董事來自楊氏家族,包括他的二女兒楊惠妍及其丈夫陳翀、小女兒楊子瑩、侄子楊志成。

儘管目前碧桂園14名執行董事中,莫斌、朱榮斌、吳建斌作為職業經理人席位上升,楊氏家族成員及創業元老席位下降,但楊氏家族仍然控制著碧桂園60%左右的股份,家族味道濃厚。

碧桂園消失的外姓人

在這樣的家族企業中,一代創業者通常代表著絕對的權威,是擁有上帝視角的人。

秦朔在《寫給楊國強的三句話》一文中說:

碧桂園消失的外姓人

一件楊國強要做的事情,即使管理層全部反對,也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挑戰他的權威。秦朔另一篇關於馬來西亞森林城市項目的文章中,碧桂園總裁莫斌對他說:

碧桂園消失的外姓人

在接受《財經》採訪時,楊國強說:

碧桂園消失的外姓人

但常規之所以是常規,自有它的道理,以及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規律——強行對著幹,就會付出代價。

四、楊國強的“一萬元”故事

2018年4月12日,碧桂園爆出洩密事件,且愈演愈烈。


次日,洩密員工被開!


碧桂園消失的外姓人


引發大家熱議的,除了洩密本身,更是洩密的內容:


碧桂園消失的外姓人


對於碧桂園而言,快不只是口號,而是制度。碧桂園分別在設計、報建、工期、運營等方面給出執行標準:

當天出圖!

40天開工!

三個月開盤!

活生生把房地產幹成了快消。


同時,為了提高運作效率,碧桂園內部出臺了一系列激進的賞罰政策,例如:


如果一個項目摘牌就開工,獎勵項目負責人20萬,推遲一天扣1萬,扣完開始罰,直到罰款20萬;摘牌到開工超過40天,負責人撤職,開工工期大於7個月,同樣撤職。


強人自有自己的邏輯。


楊國強曾在公司內部發文稱:

如果一個優秀的規劃設計師拿36萬元每年,每月3萬,十天1萬。如果下午下班後接到規劃圖要設計,找5人通宵做出來後,連續兩天假補休,也是5人×2天=一人10天,即

付出一萬元設計工資而已。他希望公司員工以此為追求,追求公司利益最大化。


但在楊國強看來,追求速度正是其致勝法寶。他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拿地三個月內必須開工,第五個月可回收資金。這樣的速度別人做不到,我楊國強能做到。”

五、坎坷的機器人之路

2018年9月,碧桂園旗下的博智林與順德區政府舉行簽約儀式,宣佈碧桂園集團將投入800億元,全面進軍機器人行業。

碧桂園消失的外姓人

碧桂園的機器人之路,很大程度上與這個人有關——沈崗。

1992年去到日本留學,1994年— 2003年期間,就讀於東京工業大學機械專業。

2003年博士畢業後,加入日本機器人巨頭公司發那科。在機器人研究所,從事智能機器人和機器人軟件的研發工作,曾經擔任發那科機器人研究所,機器人事業本部的技師長,相當於國內的總工程師,妥妥的機器人大國日本巨頭單位的專家。


碧桂園消失的外姓人


然而好景不長,今年5月,加入碧桂園未滿一年的沈崗被爆出已經辭職。

坊間傳聞,沈崗實際上已經被架空,不能對項目做出直接的決斷。雖然請來了沈崗這樣的頂級機器人專家坐鎮,但是博智林公司所有的項目,楊主席不插手不放心,沒有參與過的項目,他也要全面控制。

其中楊國強要求在博智林在今年六月底實現工程樣機在工地移動和施工的自動化,是沈崗出走的導火索。

碧桂園消失的外姓人

離職前,沈崗曾在朋友圈轉發了一篇題目為《流水線上的深圳博士》的文章,轉發語是:

碧桂園消失的外姓人

但他始終沒有料到,無論碧桂園還是博智林,靈魂只有一個,那就是楊國強——他是一個科學家,而楊國強是一個商人。


但楊國強絕對不允許造機器人比造房子還慢。今年3月,楊國強給碧桂園的機器人定了時間表:希望建築機器人今年完成量產前的試運營,在2020年開始大量投入使用。

這意味著,從成立項目到實現量產,楊國強只給沈崗留了最多一年半時間。

有心無力的沈博士辭職了,接替沈崗的是碧桂園執行總裁周小天。

六、碧桂園的天花板

2018年初召開的碧桂園2018年股東大會上,第一個來自股東的提問,便直奔「森林城市」而去:

碧桂園消失的外姓人

楊國強當即同意,甚至稱就算虧一點都沒關係:

碧桂園消失的外姓人

創業幾十年來,楊國強可能從來沒有像那天這樣,著急把房子賣出去。

楊國強不能不急。

此前的2017年,碧桂園銷售額5508億元,超越萬科、恆大戴上「宇宙第一房企」的桂冠,卻對寄予厚望的「森林城市」銷售業績隻字不提。

而在此之前,楊國強在多個場合強調,「森林城市」就是他的夢想:

碧桂園消失的外姓人

他對於柔佛州的喜歡,起源於第一眼看到「森林城市」項目周邊環境時,就覺著「這裡很好」。

碧桂園在馬來西亞的海外大冒險,幾乎遭到所有管理層反對,只有楊國強志在必得,「只許成功,不可失敗」。對於吳建斌的反對,楊國強只是淡淡地說:

碧桂園消失的外姓人

為了將「森林城市」的房子賣出去,2016年碧桂園為「森林城市」支出了近20億元的營銷費用,是地產營銷史上最大規模的宣傳。楊國強還發動所有的碧桂園員工進行全民營銷。

碧桂園消失的外姓人

然而,楊國強動用所有資源打的這場戰鬥,最終因外匯管制戛然而止。隨著那位友好的大馬總理、碧桂園的老朋友出事,政局陡變導致的蝴蝶效應席捲了「森林城市」,新任總理明確表示,他反對為外國人建造一個森林城市:

碧桂園消失的外姓人

碧桂園消失的外姓人

根據楊國強的計劃,「森林城市」計劃總投資約1000億美元,開發週期長達20-30年,規劃建造面積達2000公頃。按照碧桂園的內部測算,若每平方米售價約2萬元,可實現收入1.5萬億元。

但隨著「森林城市」陷入停滯,在2017年初的業績會上,楊國強一臉苦笑:

碧桂園消失的外姓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