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潜艇一旦上浮就很容易发现而航母在大海中却不易发现呢?

易225193015


先给大家看一张图,这是在卫星眼中的海军舰艇编队,箭头指向的就是一艘航母,虽然这视角还可以继续放大,但是这已经是提前知道航母位置的情况下拍摄的,如果没有事先确定航母的具体方位,想要依靠卫星在茫茫大洋中找到一个航母打击群则是非常不容易的,航母虽然大,但是跟海洋比起来可能就算不上什么了,那如果把目标换成是体量更小的潜艇呢?


▲卫星眼中的舰艇编队

所以,“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谁说潜艇上浮后就比航母更容易被发现的?在茫茫大洋中,想要找到一艘潜艇比找到航母难多了,不管此时的潜艇是不是处于上浮状态,结果都一样,先不说别的,就是单对比两者的体量大小,航母的排水量也要甩现在的潜艇几条街,俄罗斯的“台风级”战略导弹核潜艇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核潜艇,水下潜航时的排水量也不过46000多吨,而除了“台风级”之外,其他的核潜艇大的也就一两万吨排水量,小的更是连10000吨都达不到。

而对比航母呢,老美的“尼米兹”级航母满载排水量达到了10万吨,哪怕是一些中型航母,比如我们的辽宁舰,满载排水量也超过了6万吨。潜艇和航母两者在体量上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好吧,而且潜艇即使处于上浮状态时,也不是完全暴露出来的,仅仅是露出围壳以及部分艇身,如下图所示,并且潜艇的颜色也更加接近大海的颜色,所以,你说谁更容易被卫星发现吧?

还有一点,航母是不会单独作战的,人家都是整个航母打击群一起出动,而潜艇也刚好在这个航母打击群里面,对于天上的卫星来说,是一整个航母打击群的目标更大,还是单一艘潜艇的目标更大?即使不是用卫星,而是用雷达侦查,一整个航母打击群的雷达反射信号怎么也要比一艘潜艇的要大吧,所以,不管潜艇上不上浮,找到整个航母打击群,也总比找到一艘潜艇要容易得多。


哨兵ZH


潜艇上浮就会被发现?这种事件最好不要生硬的去理解。在大多数情况下,深入大洋的航母和潜艇都是极难被发现的。而那些“潜艇上浮就会被发现”的地段,航母也别想着能隐藏。

在大国面前,航母战斗群都是被牢牢锁定的,航母无论是进港还是离港,哪艘航母在哪个位置、最大航速以及航行半径、可能执行的任务种类等等都不是秘密,通过海洋监视卫星能轻易的进行重点跟踪和扫描。

但是,在实施了电子对抗措施并深入大洋以后,一艘无线电静默的航母就变得很难找了。毕竟对于茫茫大海而言,航母战斗群也只是沧海一粟。即便出动卫星,也无法密切监控每一寸海面,顶多对关键的航道、航线、海峡进行侦测,尽可能的发现航母群的蛛丝马迹。

在大洋中潜艇与航母作为军舰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它们只是因为任务能力而产生行为上的差异,这就为逮航母和逮潜艇提供了前提条件。

现代航母除了打海战,是绝对不会吃饱没事儿跑大洋中心窝着的,她需要把舰船开到舰载机的攻击半径内才能发挥功能。这就给了侦察系统以可趁之机,对重点区域和航线进行航迹侦察、潜艇埋伏、侦察机巡逻,总能有发现航母的机会。

然而航母是个进攻兵器,战场上讲争分夺秒,航母不求能通过静默迷惑你多长时间,晃你个两三天足以突击到令人头痛的战略位置。所谓的航母不易发现往往症结就在这里:航母的布局速度极快,而侦察机航程不够,卫星扫描难有精度,陆基雷达受地球曲率影响难以远探,等到发现时航母已经处于战斗位置了,她藏着干什么?

而核潜艇则恰恰相反,许多核潜艇的战略值班任务就是驮着核弹找大洋中心窝着,以便保持核威慑能力,确保核战爆发第一时间进行报复。所以对于进入大洋的核潜艇而言,甭管是“太平洋拖拉机”还是“大洋黑洞”,都是难寻踪迹的蛟龙。

这也是为什么冷战时各国都极为强调对核潜艇的“掩护”,苏联甚至拿“明斯克”这样的载机重巡进行潜艇入海支援。潜艇要么就别放它进入大洋,要么就在声呐的探测距离死咬住不放,否则等它溜了就再也别想找到。

进入大洋一切都好说了,过去的远洋潜艇往往会借用这个机会上浮充电,不过随着现代探测技术的愈发先进,现代核潜艇往往选择全程匿踪行驶,绝不露出水面。

这并不代表潜艇上浮就真的会被发现,而是出于一种纯粹的军事警惕性。现代潜艇其实是个“瞎子”,它们不能随意进行无线电联络,通讯必须在约定的时间的时长内进行,通讯的数据也极为简洁。这种情况下就更别提无线电探测了,它们必须将自己的存在感降低到极限。随意上浮?你知道水面是什么情况?任何疏忽大意都会产生不可承担的后果。

潜艇在某些水下还得通过复杂水道。比如遍布探测器的宫古海峡,谁都知道是解放军的常用潜艇通道。在这种地方上浮?这种地方也就只有潜艇能打起十二分的小心隐藏通过,航母是想都别想。

不过呢,潜艇这玩意儿为了实现战略威慑,也不能太过于消灭掉自己的存在感,所以有些时候,它们会故意浮出来露个头,这就是让你发现的。


王司徒军武百科


潜艇和航母作为海军的一部分,潜艇就是给别人闷头棍,在你不注意的时候,突然发射鱼雷攻击你,打完了你还不知道在哪里。核潜艇最大的作用是带着核弹在海洋中心,就是让别人知道你在那里,刷存在感,而有的核潜艇还从水里紧急跳出海面,也是为了展示自己核潜艇的技术,对国外表现出自己海上力量,起到震慑的作用。


如果核潜艇有任务的话,他们就特别的老实,毕竟现在的声呐技术越来越强大,如果不小心就跟容易被水上的军舰发现,如果潜艇被锁定就难搞了,所以现在潜艇是不轻易出水,除非出现了故障或者被敌人发现,躲避敌人的攻击,现在的核潜艇很少需要上浮充电,对于无人机、侦察机、卫星想锁定潜艇的位置,还真不容易。

但是航母在大洋中其实很多行动,很多国家都会知道,因为战斗航母每个国家都会关注,毕竟航母带来的作用非常大,所以每个国家都会记录航母的行动,就像上班打卡一样,如果发现异常,而且对自己的国家靠近,危及到自己领海的话,就会出动军舰、无人机警告,现在卫星那么先进,只要出动就会被跟踪。



现在美国的航母群在波斯湾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一样,被各国死死的盯住,对于伊朗来说,他们要时刻关注美国航母的走向,如果航母有异常,就会进入一级战斗准备,很多时候,航母就是用来迷惑对方的,而航母的防空系统也不能说破不了,如果伊朗饱和攻击,可以把美国的航母打崩。


所以潜艇上浮不一定被人发现,但是航母出动的话,动静比较大,很容易就会被发现,航母就像一条狗一样,招摇过市,人家都看见了,不咬人,别人不觉得怎么,但是露出爪牙,那么别人就会那是锄头、木棍准备抡了。


风暴冰工厂


潜艇上浮也不容易发现,你说的这种是错误的。

不管是潜艇还是航母在茫茫大洋之上都是难以发现的,就算拥有很强侦察能力的我国那也只有某一点30分钟的重访能力,所以侦察卫星属于拉网式大范围搜索,但是你侦察卫星识别出来的舰只都是30分钟以前的,而且你人员判读需要时间所以通常是30分钟以上的。

但是潜艇跟航母有不同之处,航母在正常情况下航速会到30节,而潜艇是不行的潜艇的噪声跟航速有很大关系,所以潜艇的航速通常保持在18节以下,如果潜艇开的太快容易暴露自己。

所以潜艇被发现之后往往更难逃脱这个说法是对的,但是你说潜艇上浮就容易发现是不对的,因为常规潜艇是需要定时上浮充电的这么多年新闻报道,你见过几次有公开报道发现上浮的潜艇?

其实相反上浮的潜艇在大洋中难以发现,而航母战斗群比上浮的潜艇更容易发现,因为卫星侦察它的分辨率不是个个都是顶尖的,所以物体越大在卫星图上的像素点就越大,所以航母更容易被发现。



李晓伟


这哥俩存在于海洋的意义完全不同。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潜艇,尤其是核潜艇。它的使命基本上属于战略性质的。其中的战略导弹艇更是如此。


五个核武大国,都有战略导弹核潜艇。它的任务就是悄悄出海巡航。悄悄回港休整。始终让不太友好的他国心存忧虑。以防万一出现核战危机时,自己手里的筹码他人无法准确确定状况。让对手不敢肆意放手一搏,这样的目的达到了,建造这昂贵潜艇的经费就算没白花。
核潜艇除非是万不得已,绝对不愿意在光天化日之下,堂而皇之地施施然起浮在公海海面上,即使是被他国的商船看见了也不是令人愉快的事。更别说是战争状态下了,哥们,不是国家需要您给敌国雷霆一击之时,还是呆在深海下悄悄远遁爲上策啊。姆巴!



这可不是容易不容易被发现的问题,而是根本就不想让人连想到它的问题。

先说的这位是独行大侠,而后说的这位就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土地爷了。它可不怕抛头露面。


航空母舰编队,基本上出行的目的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是爲上也。只要对方不是同等体量的军事大国,没有自己完全独自操控的卫星天网,航空母舰才不会怕呢。问题本身有点说反了,大部分时刻,航空母舰编队的出航,恫吓的意味是多于实战可能性的。(毕竟世界上目前只有美国才有随时可差遣的航母舰队。)

美国的核动力航空母舰编队,能够一边巡航,一边由舰载机随时保持直径一千公里的空中防护圈。它怕人发现?世界上有几个国家持有能击退击沉航空母舰利器的?况且单有一两件自制的远程超音速重型战术导弹并不能够如愿以偿。还需要有自控的全球卫星监测天网、安全性、保密性极高的数据链传输技术做后盾才成啊。



确实,因为航母编队出行终究也是军事行动,它也不会尽走在那些繁忙的商船航线上,而在大洋深处,除了远游的须鲸、抹香鲸们,没有太空上的定点(凝视卫星),谁能告诉我某某编队现时的准确经纬度呢?这可是时速五六十公里的航母编队啊。每24小时后,它可能已在上千公里之外了。派侦察船跟着?那大黄蜂贴着船桥的轰鸣声会让人发疯的,谁知道下一步它会干啥?还是省省吧。
这样的回复您觉得如何?


手机用户崔永方


这个应该只是相对而言吧!先说说潜艇:首先,潜艇水下速度比较低,尤其像常规潜艇在水下只能使用蓄电池工作,最大速度不过20节左右,且续航时间绝不到2小时,对比水面舰艇的普遍30多节的速度,跑是跑不过的。要是反潜直升机,那潜艇更没得跑了。

如果说潜艇一旦上浮在水面被发现,死的更快,直接用反舰导弹或者深水炸弹招呼你一顿再说,潜艇水面速度比不上水面舰艇,。所以潜艇上后被发现,潜艇都是紧急下潜的,说不定潜下去,敌人就找不到了。

再来谈谈航母:虽然航母非常庞大,但是在大海中,还是相当于沧海一粟。根本就是无法判断航母坐标的,除非出动侦察机或是出动舰艇靠近附近,但是在实战中也是很难的,因为航母打击半径超过1000公里,侦察机或船支无法靠近,因此航母具体坐标还是无法确定。

用卫星无法在大海范围内寻找到航母,就像在一个巨大操场上,你用眼睛快速找一个散乱在操场某个位置上一个螺丝钉,会非常困难的,你看的再清楚也是无法快速找到的,主要是范围太大,何况卫星侦察是由周期性的,而航母是机动的,实时坐标无法找到,另外一个卫星要扫描巨大的海域范围,其传输带宽也限制了大数据量与地面站的快速传输(卫星要扫描比一个大国家还要大的范围,从中找出航母战斗群的位置,其数据量是巨大的)

你觉得呢?觉得说的有道理点个赞支持一下呗!


擂亭占罟


潜艇在水下和水面被发现的概率不是绝对的,说航母在水面不容易被发现,也是相对而言。

首先,潜艇在水下航行,本身具有天然的隐蔽性,如潜艇的隐身性能良好,战术应用得当,被发现的概率自然就低。但如遇侦测设备或附近海域有军舰行动,也难免被发觉,何况现在的卫星也具备对海域各类微妙变化的数据分析功能,根据分析结果,同样能判断出潜艇活动的迹象。



当然了,如果潜艇浮出水面,自然失去了战术上的隐蔽性,相对水下而言,被发现的机会肯定就多。


航空母舰作为一个庞然大物,虽然其行动时跟随一个庞大的战斗群,舰载机又频繁起降,但也有良好的隐蔽性,经常出现航母从此地消失,又在彼岸突然出现的事件,那是因为比起茫茫大海,航母也是沧海一粟,雷达的探索距离有限,卫星侦测存在周期性和覆盖率的限制,因此其行动出现突然性或者说隐蔽性就在情理之中。


鉴史明镜


无论是航母还是潜艇,在如今海上作战中都十分分重要。而且这二者科技含量很高,尤其是航母,没有几个国家能够造得出来。而潜艇在水下的隐蔽能力非常强,毕竟主要就是依靠隐秘性来对水面舰艇进行突袭和发射导弹。因此在绝大多数时间内潜艇都会在水下潜行,很少浮出水面。除非在需要进行补给的时候,才会在安全地带上浮。因为一旦靠近水面,那么就很容易被发现,大多数时候都是依靠潜望镜来获取信息。那么潜望镜的深度是什么呢?用途竟然这么多,专家:非常重要。

潜艇和航母对比隐秘性,很多人认为航母那么大肯定更容易被发现,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航母虽然看起来比较巨大,甲板长度有300多米,但是这点距离放在大海中根本没什么区别。举个例子,在操场中间放一粒花生效果就跟这差不多,其实出动飞机在大海上空进行巡查也是很难发现航母的。

而且现在航母编队的作战半径超过1000千米,在这个范围内一般的船只或者潜艇就很难再进行靠近。想要对航母进行打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而且航母也是在时时刻刻进行移动,就更加大了侦查的难度。而且因为海洋面积太大,即使动用卫星也很难段时间扫描完整,这其中需要传输的数据量也无比巨大。

而潜艇在水下其实还是比较安全的,如今能够对潜艇进行侦查的只有声呐,而且探测范围也只有十几或者几十千米,因为普通的雷达波在水下很难发挥作用,几乎很难穿透海水,如果潜艇一直呆在水下不靠近敌方船只,也是比较安全的。

况且一般各国的军事行动都是极其机密,只能知道大概的海洋,航母本身战斗群的攻防距离就很大,也有一些对应的屏蔽探测手段,一般很难发现,潜艇一旦浮上来,就可以被雷达波探测到,这也是非常危险的,因此以后回港补给或者确认安全才会上浮,平时都是用潜望镜来观测水面船只,但是这个距离也不大,只有不到十米。

潜望镜也不仅仅是一个镜片,还包含着通气,雷达,通信天线等功能,用途很重要,因此这也是为什么潜艇上浮容易暴露,而航母那么巨大却不会被发现。


楠竹一


这只是相对来说的。

航母不容易发现是相对于航母所在的整个大海来说的,而潜艇一旦上浮就容易被发现是相对于敌方攻击范围来说的。

事实上航母在大海上三百多米,六七十米宽,用卫星可以侦测到的,只不过不容易。而潜艇上浮出水仅仅几十米长,几米宽甚至更小,卫星是更难找到,甚至找不到。

航母编队不容易被发现是因为航母编队要在整个大海上找,用侦查飞机、卫星去在整个可能的海域找。而潜艇是暗处近身攻击,非常具有主动权,一个海是军编队仅仅在潜艇的威胁范围左右去找潜艇,出了这个范围就不管了,所以潜艇上浮,一旦在海军编队的侦查范围之内就十分危险了。一旦确定潜艇大致位置,驱逐舰上的各种反潜武器就够潜艇在鬼门关前转悠了。

潜艇探测一般是反潜机在几百公里的范围内探测,也就是驱逐舰的相控阵雷达的探测范围。而航母编队则是在航母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外,一般是在上千公里的范围用卫星等侦查设备探测。所以这句话是因为相对不同所以才这么说的。


永煜中原


这么说吧,航母一般是在大家24小时实时监控下工作,休息,检修等,属于军舰界的网红主播。潜艇呢一般在涵洞或者秘密的母港驻扎,维护,快休息。当然对于人家几乎努是什么秘密。潜艇一般选择晚上在其他舰支或者民船掩护下出港和回港,尽量保持秘密作战。因为AIP系统的诞生。潜艇基本上潜着出去,潜着回来。除非执行侦查和攻击任务,或者进行长波,卫星通信把潜望镜,海上警戒雷达 通讯天线升到水面。而通讯还可以用浮标天线,在深潜状态下通信,但是固定浮标的钢丝绳在海里发出的声音,让潜艇一般选择潜望镜深度通讯。随意大家对潜艇的侦查投入更大,所以显得潜艇更加容易被侦查到。其实不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