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妈:她一直在做她自己,她是自己人生的最佳女主角

我老妈:她一直在做她自己,她是自己人生的最佳女主角

01

老妈今年六十出头。

老妈几年前学会了开车,并且在短短的时间里开车公里总数超越了我这个有十几年车龄的老司机。

老妈的学车起点有点高大上,因为她都是在高速公路上学的,她外出办事或往返于各长途路上时,她让司机坐在副驾位上教她,她来开车,我估计司机肯定熬过了一段特别提心吊胆的日子。

好在司机同志总算是熬过来了,因为现在老妈已经是老司机一个了。

不过听说前不久去年审,交了一万多的违规罚单……

让我先静静……

02

继续讲,老妈只念了三年书,这有点不合情理,因为老妈出生在一个知识份子之家,外公外婆都是老师,外婆年轻时还是个很前卫的穿短裤打篮球的女子。

那老妈怎会只读了三年书呢?

原因是老妈的四个妹妹相继出生,外公又被划成右派,得下乡劳动,所以只能辍学了。

这可给我农民出生却又偏偏满腹经书的老爸添了好多取笑老妈的机会。

刚去香港几年,凭着工作能力出色的老妈应法国客户邀请去参观客户的公司,顺便在欧州各国游玩。回来后,老爸打电话给我,说:“你知道你妈这次去了那里吗?”我说不是去欧州吗,老爸说:“你妈说她没有去法国,但去了巴黎,后来因为签证什么原因,本来要去英国的,没去成,就只去了伦敦。”

我电话这头已笑死。

这个经典笑话一直至今,我们都会拿出来笑我妈,她也不介意,还和我们一起再加油添醋一番。

我终于知道我地理不及格和路盲的原因在哪里了。

不过在那个年代就可以去外面开开眼界,我们还是很佩服老妈的。

03

老妈遗传了外婆的身高,一米六几的个子,皮肤白皙(为何没遗传给我呜呜)。听说老妈年轻时有好几个人追,但老妈只看上我老爸,我估计老爸肯定用诗词之类等手段追上我妈的。

老爸先去的香港,老妈是过几年才移民去的。这几年老妈独自抚养我们几个孩子肯定很难,我那时还小,就记得老妈常常在洗脸时发呆,拿着毛巾有时楞好久。

当时爸爸兄弟几家人住在二伯父寄钱回来建的大房子里,我们管这种房子格式叫四马拖车。每家人各自有独立的厢房,生活也各自独立。

老妈没事时就免费帮别人制做衣服,因为她的一个舅舅会做衣服,老妈少年时和他学过一段时间。老妈还无师自通帮别人剪头发。

家里就经常有乡亲们来来去去,妈妈不收钱,她们便经常会拿些自家种的食物来。

奶奶那时还在,我印象中阳光美好,空气清新,下午的风轻轻的吹过麦田,老妈在缝制衣服,缝纫机的声音一阵阵的像催眠曲。

奶奶的下午茶时间到,她开始砌茶,然后用杯子互相敲一敲,老妈听到清脆的茶杯声后,便会放下衣服,过来和奶奶一起喝茶。在乡下,婆媳两人有这般光景,画面太唯美。仿如是我在哪本书上看到的画面,问老妈,才确认是真的。

记得小时候和小伙伴玩踢沙包游戏(类似踢毽子),老妈用缝纫机给我缝不同图案的小沙包。她将不同的碎花布边角料裁成六片正方形,拼缝成了一个正方体,缝好形状后留个口子,放把带壳的薏米进去,再把口封住。沙包软软的,一踢起来薏米粒沙沙作响,拿着新沙包时我感觉好愉悦好满足。

我从小最爱拿老妈做衣服用的粉笔,在木门上画连环画上看到的飞天仕女图,老妈从不阻止我,还夸我画的好。后来老妈去香港了,每年过年回来,要走时,总是要我画几张画让她带去给同事看。我很自豪,家人在吃饭了,我还在那里画,一心要把最拿手的画出来。

从此我的梦想就是要当一个画家。

老妈可从没看过一本育儿书,对孩子的养育真是无师自通啊。

04

老妈去了香港后,她做衣服的手艺给她带来了很大帮助。很快她就在香港的老乡圈里出名了。

老妈去香港后就进了二伯父的工厂工作,这比起其他刚到香港到处找工作的人们来说,她是很幸运的。但老妈也不会因是亲戚而被特殊照顾。

二伯父开的是玩具厂,产品类似芭比娃娃,是那种穿着美丽衣服,身体一放平眼睛就会闭着的娃娃。这种娃娃的头需要车上金色的头发,在厂里这是计件的,谁车的最快最多,谁就赚更多的钱。而老妈速度惊人,一个月工资算下来,拿了第一高工资,连厂长都没她高。

接着老妈又解决了一个娃娃的头发技术问题,令头发车起来更好看更容易做。

老妈马上光芒毕露。

又因为老妈有缝纫基础,很快被调去打样板。

那时,板房的工作最重要,关系到客户满不满意,能不能接到订货单。

因为这种娃娃最重要部分就是衣服的造型了,但客户画图纸来,没有尺寸规定,靠打板师傅的感觉和理解来做,老妈一下抓住了感觉,做出来的娃娃衣服很可爱又合适到位。客户很满意很欣赏老妈。

这也是上面说的法国客户邀请老妈去他们国家参观游玩的原因。

05

就这样去香港没几年,老爸老妈就存到了一笔钱,他们第一时间回老家城里建了一栋房子给外公和我们住。

这时候外公已从镇里的中学调至县里的成人电视大学工作,我们也都在县城里念书。外公外婆生了五个女儿,一直为没生儿子耿耿于怀。老妈来建了房子之后,在外公同事里,就外公第一个住上独家独栋的房子,外公很是荣耀,对没生儿子这事也释怀了。

但工作做的好好的老妈并不满足现状,她毅然辞去了高薪的工作。

老妈四十岁开始自己创业。

记得开始是在香港的工业区租了一个单间的写字楼,里面的陈列架还是老爸去买材料自己一手组装的。后来随着业务需要才慢慢拓展了。

香港的公司用于和洋行洽谈、接单,工厂设在老家。

回老家办工厂,主要是做手袋。万事开头难,老妈一点一滴的开创她的事业。开始的时候,凡事都要亲力亲为,招聘,人事,税务,用人。。。等等,老妈都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老妈虽然只念了三年书,但看合同,或需要她签名各细节可从来不含糊,客户的板单写的密密麻麻的要求,还夹着很多的英文名词她都可以看的懂,这时候她马上变成了一个精明能干的人了。

老家办事不能按部就班,亲戚之间的关系处理也要拿捏得当,但到老妈这里,什么大事都不是事了,她大而化小,小而化简。处事干脆利落,颇有大将之风。

开始时每周要一至两次往返于家乡至香港之间,老妈提着大包小包的样品和材料,在深圳罗湖的关口风风火火的往来着。

虽然累,但那时的老妈是充满激情而坚毅的。现在回过头来,老妈说,不知当初她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换成现在,她未必做得到,她当时就只有一个信念,咬着牙也要坚持下去。

我说老妈,这么好的品质基因怎么就没给我来一点呢。

06

老妈事业做的风生水起,但她在我们心目中可不是女强人,相反,在家里,就是老妈子一个。

外公前年去世,现在就外婆一人,我老妈过年过节经常留在老家陪她,我们有时也回去一起过。

每次我们出门,她的电话就开始轰炸开了,从出门到上高速了没,到那里了,孩子们要吃什么,大人要吃什么,她都一一问好,计算着时间,打算快到时才开始炒菜,这样菜才不会凉了。

她买了几部电动小汽车专门给孙子们开,我们还没到,她就全部充好电,孩子们一到就可以开着车满屋子跑,所以每次去了都不愿意回来了。

老妈还喜欢和老爸抢着炒菜,然后要我们评分谁的更好吃,如果是老爸煮的好,她便说是她买的材料新鲜才这么好吃。反正,一定是她的原因才好吃。

全家在一起时,老妈的那件事做的不咋好了,那个东西忘记了,我们也经常取笑她,老妈一点都不生气,乐呵呵的随我们调侃。

老公感叹我为何没老妈的好脾气呢,看来这基因也没传给我。

记得有一次我和老公孩子们自架车去桂林玩,一路塞车,大家烦躁不已,我在车上打电话向老妈诉苦,老妈安慰我说:“不要急,你们本来就是去玩的,路上也是风景,就当现在是在欣赏风景就好了。”一句话说的我焦虑的心情马上放松了。

是啊,人生也一样,处处是风景,老妈的人生更是一幅交相辉映、层次丰富的山水画。

如今老妈快步入老年的行列,她现在和老爸俩人每天早晨都出去打太极拳,打起太极拳的老妈也很认真学习,每天看碟苦练,打的有模有样。

这就是我老妈,无论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女为人媳,每一角色都是最佳女主角。

重要的是,她一直在做她自己,她是自己人生的最佳女主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