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拳起源考」螳螂拳“三隻四派”及代表人物(1)

「螳螂拳起源考」螳螂拳“三隻四派”及代表人物(1)

螳螂拳形成後,自李秉霄到趙珠,再到梁學香一直是一脈單傳,並未分支。

隨著梁學香開門收徒,螳螂拳開始廣泛傳播,最終演化出了梅花、太極、七星、六合四個大門派,以及通背、八步、摔手、鴛鴦、八卦等眾多小門派,形成了龐大的螳螂拳武術體系。各門派都湧現出了各自的代表人物,形成了清晰的傳承脈絡,並呈現出較為突出的功法特點。

梅花螳螂拳

梅花螳螂拳也稱老螳螂拳,是李秉霄一趙珠一梁學香一姜化龍一脈相傳的支派,為螳螂拳最古老的支派,有“梅花螳螂干支梅”之稱。因其在打法上講究出手成撮,手無單行,連續出擊,招招連綿、環環相扣,一氣呵成,恰似朵朵梅花,瓣瓣相連,故被稱為梅花螳螂拳。主要代表人物如下:

李秉霄(約1720-1800),字爾垢(二苟),萊陽小赤山人,清康熙年間兵部督捕右侍郎李贊元的五世玄孫,為螳螂拳的第二代祖師。根據民國《萊陽縣誌》記載,李秉霄因在南中施藥救治獄中病危的俠盜,得其所傳螳螂拳術。李秉霄得螳螂拳術後,練習不輟,終成絕技。其“秘手”“攔接”“八肘”等套路爐火純青,尤其是螳螂手硬如鐵鉤,出神入化,人送外號“李二鉤”。

李秉霄而立之年出家為道,號“兩澗道人”,俠遊江湖,集武術精粹於一身,將自己所學加以總結提煉,形成了螳螂拳套路。李秉霄晚年回鄉定居於史家河村,讀書督稼,開辦私塾,教弟子修文習武。收大赤山村人趙珠為人室弟子,將螳螂拳秘藝傾心相授。趙珠是李秉霄螳螂拳的衣缽傳人。

趙珠(約1760-1840),原名趙起祿,萊陽大赤山村人,萊陽螳螂拳第三代宗師。趙珠生性淳樸,吃苦耐勞,從小酷愛武術,投入李秉霄門下學習螳螂拳,盡得衣缽真傳。後來,他又吸取其他拳種的精華,對螳螂拳藝進行了創新,總結出了《行功歌訣》,先後到海陽、即墨、平度等地訪友傳拳。趙珠晚年功力不減。

萊陽城西魏家溝人,被稱為遊俠的魏德林(魏三)聞其功力非凡,不以為然,前去試探。“珠年老,嘗趺坐床上。劇盜衛三(魏三,編者注)素耳其名,遽入,爪探其睛。珠手揮之,跌床下,不敢動。”後來魏德林求拜趙珠學螳螂拳。趙珠的秘傳弟子是梁學香。

梁學香(1810-1895),字書圃,海陽榆山夼人,自小在姑父趙義彤家放牛姑父的父親乃著名的螳螂拳師趙珠。趙珠將其收為門徒。藝成後,梁學香先在福山、芝罘等地訪友切磋拳藝,後投身鏢局,遊走于山東、河北和山西等地,創編出新的螳螂拳套路。同時,還在理論上不斷總結,編出了迄今所能見到的最早的螳螂拳譜《可使有勇》。

梁學香45歲離開鏢行回家,打破單傳規矩,開始設館傳拳,廣收門徒,並在芝罘、福山、海陽、棲霞、牟平、黃縣、榮成、文登等地廣泛授徒,培養了一大批螳螂拳高手。在其眾多弟子中,姜化龍是佼佼者。

姜化龍(1855-1924),萊陽黃金溝人,萊陽螳螂拳的第五代傳人,為梁學香之妻侄,盡得梁學香真傳,被譽為山東武林泰斗之一。早年遊走於膠東各地拳坊教授螳螂拳,此後,先後在萊陽、煙臺開設拳坊課徒。

姜化龍與宋子德亦師亦友,互相傳藝,相互教傳弟子,被視為同代,二人的同門弟子有崔壽山、王玉山、李崑山等,此外,姜化龍的弟子還有姜東洋、鮑光英、鮑光發、曹作侯、李殿奎、劉竹園、閆學信、袁子、姚梯山等。姜化龍依據宋子德的“崩補”演化出“梅花路”。他創出了八步螳螂拳,傳向了棲霞、臺灣和韓國等地。姜化龍新編的螳螂拳套路共分六段,合為365手,稱為“摘要”,有“六段金不換”之說。

郝宏(1865-1914),字蓮茹,牟平(今屬萊山)廟後村人,起初習羅漢拳,後拜師梁學香學習螳螂拳,系梅花螳螂拳的第五代傳人,武藝超群,以槍法聞名於世,被譽為“神槍郝”。20世紀初,他與師兄姜化龍遍遊省內訪友比武,鮮有敵者,在山東武術界俗有“拳不過化龍,槍不過郝宏”之稱。後在煙臺創立了郝家拳房,為煙臺著名三大拳坊之一。

郝宏將所學梅花螳螂拳的套路、器械等技術進行了系統整理,另增新意,編撰成拳譜《精神》一書。其拳術被後人稱為“郝家太極梅花螳螂拳”,實為萊陽螳螂拳的一個分支。其傳人除了郝恆祥、郝恆坡、郝恆信、郝恆常、郝恆祿、郝恆義6個兒子外,尚有劉多三、曹作厚、宮成龍等,尤以次子郝恆祿、四子郝恆信技藝最精。現今在煙臺流傳的郝家螳螂拳以郝恆祿、郝恆信所傳為多。

「螳螂拳起源考」螳螂拳“三隻四派”及代表人物(1)

主要師承關係:

鼻祖:王郎

一代:俠盜

二代:李秉霄

三代:趙珠

四代:梁學香,傳五代姜化龍、梁敬川、郝連茹、李明環、孫瑛、孫元昌、孫元財、梁奎喜、祝永修、石古都、王承志、王桂芳、蔣老七、修坤

五代:梁敬川,傳六代黃永凱(海陽)。再傳七代林世欽、紀忠德。

五代:姜化龍,再傳六代鮑光英、鮑光發、曹作侯、姜東洋(其子)、李殿奎(外甥)、劉竹園、紀雷山、袁子、于振江、崔羅亭、閆學信、張仲臣、張繼河、祝升枝、姚梯山等。

六代鮑光英,再傳七代劉談峰(北京)、陳錦昌、霍耀池(廣東)。

七代霍耀池,主傳廣東、南洋。再傳八代歐潛雲、蕭錦添、羅牛、黃梓芬、霍明森、霍明彬、霍明剛、霍明東、潘禮濤、黃廣泉、嚴孝良等。

七代劉談峰(北京),傳八代孟正源。

劉竹園,七代傳人在臺灣,不詳。

閏學信,再傳七代閆學升、閻振江、閻振飛、王連章,另有大連弟子若干。

姚梯山,再傳七代姚振玉(其子)。

姚振玉,再傳八代王利民、李新東、呂忠義、劉洪興等。

五代:孫元昌,傳六代任鳳瑞、任鳳合、趙丹犀、遲守進。

六代任鳳瑞:再傳七代王國典、蘇克斌,傳煙臺。

遲守進:再傳七代趙竹溪,傳港、澳、南洋。

五代:孫元財,傳六代劉一丹。(稱摔手螳螂)

五代:郝連茹,傳六代郝恆祥、郝恆坡、郝恆信、郝恆常、郝恆祿、郝恆義、劉多三、曹作侯、宮成龍。

六代郝恆祿,再傳七代郝賓(其子)、丁香亭、宋浩禮、曹德坤。

七代郝賓,再傳八代郝維志(其子)、孫德龍、曲滋君、孫德堯、孫德孝(上四人均為其外甥)、王聚勝、魏文皋、葛希信、孫寶恩、孫雪坡、鍾春德等。

曹德坤,再傳八代齊志崗、張炳熙、張松岑、盛風洲、董子剛、劉佔幫、齊立德、顧雲召、張徑松、張傳進、馮照明、劉長功等。均為東三省人。

拳術特點:梅花螳螂拳屬於短打類型,步法靈活多變,有“梅花步”和“魚鱗步”。其風格以剛見長,攻勢迅猛凌厲,因此也被稱為“硬螳螂”。打中帶招,招中帶打,全身是打,無處不打。套路結構嚴謹,靈巧多變,樸實無華,注重實戰。尤其突出肘法,套路里有四套八肘,非常豐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