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當今日本人對中國的無知,跌破我認知底線

在日本農業大學校研討交流期間,觀摩了一次學生的麵點加工課堂。由於日本的大米產量過剩,而小麥等主糧產量則嚴重不足而依賴進口,日本在大米的深加工上研究力度很大,主要體現在各種米制品的創意加工,這其中就包括用磨的極細的米粉代替麵粉加工麵包(其實很難吃)。

我觀摩的課堂內容就是教授學生用大米加工麵包的實訓課堂。

親歷:當今日本人對中國的無知,跌破我認知底線

中間盤子上是用米粉做的烤製品

開始動手操作之前的,授課教師滿懷驕傲的介紹了日本大米的優質美味,然後闡釋了面對水稻產量過剩而其它糧食作物過度依賴進口的狀況,號召大家以後多吃米制品,支持國內農業生產。

開始動手操作不一會兒,有兩個衣著與學生不同的女孩過來與我搭訕,通過衣服上的標誌和之前校方的介紹,得知她們是來自日本農協的工作人員,她用英語問我:在你們國家也吃大米嗎?

親歷:當今日本人對中國的無知,跌破我認知底線

中間就是問我令我尷尬問題的JA妹子

聽完這個問題我心裡一陣不安,無法淡定:“莫非這是在羞辱我?”想到這裡,一種未經確定的憤懣和不安讓我臉紅心跳。但是看她單純平靜且漂亮的臉,完全看不出歧視的跡象來。

我怕自己聽錯了,讓她再說一遍,於是她又友善而平靜的重複了一遍,沒錯!確實問的是:在中國你們也吃大米嗎?

我拿不定說這個話是基於什麼心理?什麼認知?因此不好倉促回答。

親歷:當今日本人對中國的無知,跌破我認知底線

同學們在吃自己製作的米制品

我趕緊叫來翻譯,翻譯大姐是嫁給日本人的上海人,在日本生活三十餘年,深諳日本人情和日本社會。

我把問題跟翻譯大姐重複了一下,大姐瞄了一眼這個模樣清秀的小姑娘,對我說:以前我做翻譯的時候也多次遇見過日本人問這樣的問題,她並沒有惡意,因為日本媒體經常報道中國的落後和不好,所以很多人就以為中國窮,吃不起大米……

聽完翻譯大姐的話,我心中的疑惑頓時消解,但是又打翻五味瓶一樣五味雜陳。

我說你就告訴她:我平時愛吃饅頭,但是隻要想吃大米,每天都可以吃。

親歷:當今日本人對中國的無知,跌破我認知底線

日本妹子

翻譯大姐說,你還是告訴她:我們平時都吃大米吧!不然她還回以為你吃不起大米才選擇吃饅頭。

這件事讓我心中久久不能釋懷,靜下心來探索背後的原因可能有一下幾點:

一、經濟發達及作為優質米生產國的優越感

日本經濟雖然經濟“停滯20年”,但是輝煌的經濟成就光芒仍在,由此積攢起來的心裡優越感仍“高位運行”,而思想固化守舊以及缺少對中國社會的認知,又導致他們對中國的認知仍徘徊在早期而沒有更新。

二、媒體推波助瀾

跟國內多數媒體一樣,喜歡“黑”隔壁,縣廳的湖南籍翻譯小唐就告訴過我,中國日本的媒體總體對對方的報道態度都是放大對方缺點的“互黑”,而缺乏對中國認知,從媒體上了解中國的日本民眾,往往在心理就留下中國窮和落後的意識

我想起縣廳的小唐說的話:在日本一些瞭解中國這些年發展取得的成就的日本人,都在努力的學習中國,但是多數民眾對中國的認識扔停留在過去的時代,以為中國包括農業生產、工業產品、人文素質等等都遠遠落後他們,但是別人怎麼看咱們不重要,關鍵是咱們怎麼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